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审稿中心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0年 15卷 3期
刊出日期 2000-06-15

城市
文化
经济
书评
历史
旅游
城市
1 吴启焰, 任东明, 杨荫凯, 舒晓斌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层次
本文系统总结国外城市社会地理学自60年代以来的发展,作者认为激进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应当是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城市地域内人地关系-人类与他们生活的物质、社会环境的关系构成研究城市社会地理的基础。人(个体与群体)与周围的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Interacting)的连续过程,就是社会空间统一体:一方面,人创造、调整城市空间,同时他们生活工作的空间又是他们存在的物质、社会基础。邻里、社区可改变、创造和保持定居者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另一方面,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这些派生之物也不可避免地影响邻里和社区,而且连续的城市过程产生变化的城市空间,使经济、人口、社会和科技力量在不同水平上相互作用得以延续和发展。本文系统介绍了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的发展沿革,然后指明城市居住空间研究的层次。
2000 Vol. 15 (3): 1-5 [摘要] ( 304 ) [HTML 1KB] [ PDF 171KB] ( 1120 )
6 刘继生, 陈彦光
长春地区城镇体系时空关联的异速生长分析:1949~1988
运用分形思想和系统理论分析了长春地区各城镇40年间(1949~1988)的异速生长关系及其分形演化过程,发现城镇体系时空关联的分维图式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具有空间分异特征和时段阶变性质:只有具备健康的社会经济环境,城镇体系才能形成良好的分形性态。文章从时空关联的角度验证了城市系统的适应性假设和地理分形结构的优化猜想。
2000 Vol. 15 (3): 6-12 [摘要] ( 320 ) [HTML 1KB] [ PDF 282KB] ( 857 )
13 刘妙龙, 李乔
从数量地理学到地理计算学——对数量地理方法的若干思考
本文简要回顾了地理科学中数量化方法的发展与现状,对数量地理学进行了科学的反思,对自90年代以来数量地理的最新发展-地理计算学的现状与应用研究作了简要介绍,旨在启动并推进地理计算学在我国的发展。
2000 Vol. 15 (3): 13-16 [摘要] ( 370 ) [HTML 1KB] [ PDF 171KB] ( 949 )
28 李朝阳, 杨涛
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关于我国旧城道路规划建设的思考
本文在简要介绍历史街区概念及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旧城道路规划建设在保护城市历史文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对策。
2000 Vol. 15 (3): 28-31 [摘要] ( 308 ) [HTML 1KB] [ PDF 169KB] ( 781 )
32 刘荣增
我国中西部地区乡村城市化问题与对策探讨——以中西部地区第一个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巩义为例
文章以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巩义为例,剖析了中西部地区乡村城市化的理论背景、制约因素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乡村城市化的若干对策。
2000 Vol. 15 (3): 32-36 [摘要] ( 330 ) [HTML 1KB] [ PDF 205KB] ( 875 )
37 史中华, 柴彦威, 刘志林
深圳市民迁居特征的时空分析
城市发展初期,大量域外劳动力迁入城市,促使城市地域迅速扩张。但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下降为次要因素,而城市地域内部的人口迁居成为影响城市发展以及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本文以深圳市民问卷调查所得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市民迁移性、迁居空间类型、迁居原因等的时空间分析,得到深圳市民迁居的时空间特征,并指出未来深圳市民迁居的空间趋势,以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2000 Vol. 15 (3): 37-42 [摘要] ( 488 ) [HTML 1KB] [ PDF 245KB] ( 1161 )
43 米文宝
试论西海固贫困民族地区的城市化及反贫困
西海固地区是我国西部贫困民族地区,文章认为该区城市化有着与我国东部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城市总体水平低,城镇体系不健全,现有城镇职能简单,城镇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脱贫贡献不大,城镇发展层次低,缺乏长远规划和活力。文章通过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发展实践、西海固地区农业吊庄模式和工业(城镇)吊庄模式的分析以及加快城市化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调整产业结构的理论分析后认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西海固地区摆脱贫困的必由之路。文章认为加快西海固地区城市化过程应采取如下对策:①积极开展西海固城镇体系规划,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②要充分利用靠近铁路、河流的有利条件,以现有县镇为依托分层次搞好城市建设,③城市建设要引入新的机制,④进行产业结构调整,⑤培育和搞活市场,充分调动回族经商的积极性,⑥建设宝中铁路工作走廊,推动城市化过程,⑦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私营和个体企业,⑧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大科技教育投入。
2000 Vol. 15 (3): 43-47 [摘要] ( 353 ) [HTML 1KB] [ PDF 209KB] ( 781 )
文化
17 张晓虹
陕西文化区划及其机制分析
本文以总结陕西文化区域差异为目的,从形式文化区的角度将陕西全省划分为三个文化区和八个文化亚区。在全面分析了陕西文化区形成的历史、人文过程后,笔者认为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利用方式、政区、交通条件和移民等是陕西文化区形成的主要机制。
2000 Vol. 15 (3): 17-21,72 [摘要] ( 414 ) [HTML 1KB] [ PDF 241KB] ( 1326 )
旅游
22 窦文章, 杨开忠, 杨新军
区域旅游竞争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回顾国外区域旅游竞争研究的进展,总结出不同阶段区域旅游竞争研究内容、特点和走向,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区域旅游竞争研究的一些代表性观点。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决定区域旅游竞争优势的图式。
2000 Vol. 15 (3): 22-27 [摘要] ( 291 ) [HTML 1KB] [ PDF 257KB] ( 1355 )
经济
48 张慧霞
关于山西与环渤海地区区域工业合作的思考
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工业结构呈现出"畸重型"特点。近年来,这种结构与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山西工业处于一种不景气状态。山西工业要振兴,区域合作是捷径。山西与其东邻的环渤海地区,有着明显的地缘优势、资源互补优势和良好的合作基础。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重心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山西作为中部地区的前沿地带,很有可能成为环渤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工业的首选地区。山西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加强与环渤海地区进行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合作。其合作途径是文章重点探讨的内容。
2000 Vol. 15 (3): 48-51 [摘要] ( 296 ) [HTML 1KB] [ PDF 169KB] ( 830 )
52 杨兴礼, 陈俊华, 岳云华
论以色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以色列农业是在困难的生产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农业,它具有外向型结构,以灌溉和生物技术为中心的先进技术,产-供-销-服务一体化的产业结构。以色列农业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其中的可持续发展因素,对世界农业,特别是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条件均不理想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本文重点论述了上述内容及以色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并指出了以色列农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000 Vol. 15 (3): 52-55 [摘要] ( 275 ) [HTML 1KB] [ PDF 168KB] ( 1310 )
56 张贵祥, 朱晓华, 王杰臣, 杨政
太中铁路的多方案比选与可行性论证
本文首先对太(原)-中(卫)铁路项目的提出、工程线路方案及其替代方案的设计和多方案比选进行了分析探讨,然后从宏观与中观等角度简要阐述其战略意义,最后从资金、技术、认识、决策和协调等方面探讨其可行性。
2000 Vol. 15 (3): 56-59 [摘要] ( 293 ) [HTML 1KB] [ PDF 173KB] ( 802 )
60 安旭东, 周生路, 彭补拙
试论房地产估价信息系统化及其实现
本文通过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房地产估价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信息系统化是房地产估价发展的新方向;以房地产价格学、信息系统学和计量地理学为基础,阐述房地产估价信息系统化基本概念及目标体系;提出估价信息系统化实现的基本思路、主要方法和关键问题。
2000 Vol. 15 (3): 60-63 [摘要] ( 264 ) [HTML 1KB] [ PDF 170KB] ( 742 )
历史
64 石培基, 李鸣骥
历史时期西北城市发展简论
本文运用历史地理、文化地理的方法,通过分析周代至清末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过程,简要探讨了西北城市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2000 Vol. 15 (3): 64-68 [摘要] ( 291 ) [HTML 1KB] [ PDF 211KB] ( 1523 )
书评
79 王兴中
城市土地经济科学的新探索——评介《中国西部城市土地定级估价——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与完善,土地市场逐步形成: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土地价值和价格的评估,尤其是城镇土地价值和价格的评估研究成为土地经济评价中的热点领域。
2000 Vol. 15 (3): 79-79 [摘要] ( 269 ) [HTML 1KB] [ PDF 46KB] ( 674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