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作者中心
|
审稿中心
|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3年 18卷 2期
刊出日期 2003-04-15
城市
文化
政治
区域与经济
社会
旅游
贸易与环境
区域与经济
1
陆玉麒, 王颖
双核结构模式与福建区域发展战略
福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域单元的完整性非常突出。境内散布的山地丘陵进一步将福建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大大小小的流域。这样的自然地理背景赋予福建特有的人文地理特征。综合对福建自然人文地域分异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福建省存在着以下2个双核结构,即南平-福州、龙岩-厦门,分别以福建省的两大流域,即闽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为产生、发展的区域背景。应当以沿海为一级轴线,以2个双核结构为二级轴线,以"π"形空间格局作为福建省区域开发的基本框架。原因在于,南平、龙岩为核心的福建内陆地区,分别是福建古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发源地,重点开发的必要性非常突出。更重要的是,通过南平、龙岩这2个区域中心城市的规模壮大,可以此为桥头堡,进一步增强福建以福州、厦门为端点的港口的吸引腹地,强化福建对江西等内陆省份的影响。
2003 Vol. 18 (2): 1-6 [
摘要
] (
201
) [
HTML
1KB] [
PDF
291KB] (
1472
)
7
李志刚, 刘晓春
陕甘宁接壤区反贫困策略
陕甘宁接壤区是西部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2000年末仍有50余万人口未能脱贫。文章在分析本区贫困问题现状基础上,提出未来反贫困的主要途经是:转移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区人口数量;加快交通建设,提高贫困区与外界的空间可达性;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特色经济;加速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并相应提出新世纪反贫困的制度创新对策: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放弃粮食自给;赋予地方政府对大型矿藏资源的较大支配权。
2003 Vol. 18 (2): 7-10 [
摘要
] (
280
) [
HTML
1KB] [
PDF
213KB] (
877
)
11
卢艳, 徐建华
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与收敛性的R/S分析
本文介绍了赫斯特指数(H)和分维值(DB)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东西部人均GDP的差异,试图用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法分析1978- 1999年我国基尼系数的收敛性的分形特征,得到赫斯特指数(H)和分维值(DB),进而分析这个时间序列的发展特性,并预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未来变化趋势,提出政策建议,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2003 Vol. 18 (2): 11-14 [
摘要
] (
448
) [
HTML
1KB] [
PDF
198KB] (
1089
)
15
吴玉鸣, 徐建华, 李建霞, 兰琳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能力与分类研究
利用评估指标和实证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组合方法,对我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能力及区划进行了因素分析和分类的综合集成实证研究。
2003 Vol. 18 (2): 15-19 [
摘要
] (
258
) [
HTML
1KB] [
PDF
234KB] (
1320
)
20
李小丽, 梁进社, 张同升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省区间比较分析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早已存在,但目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大都是从全国的角度出发,从省区的角度进行的定量对比研究很少。而现实中省区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对于我们进行具体的成因分析以及因地制宜地制定城乡居民收入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利用1978- 2000年各省区城乡居民收入统计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变化两个方面对省区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初步研究,揭示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东向西逐渐扩大的空间布局以及时间序列变化上的不同步性,同时,还对形成这种空间不平衡和时间变化不同步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进一步的成因分析及城乡政策的制定奠定基础。
2003 Vol. 18 (2): 20-23 [
摘要
] (
266
) [
HTML
1KB] [
PDF
206KB] (
1270
)
城市
24
张宁, 王兴中
国外对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研究
对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研究涉及医学地理学、健康地理学(或保健地理学)。前者重在探讨如地方病、癌症等的地理生态、地理流行特点、环境病因和疾病制图等领域。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已处于世界前列,特别是地理化学因素与地方病和癌症等的病因研究更为突出[2]。后者探讨社群总体健康水平与环境的关系。城市社会地理学出于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探源,研究城市不同区位(或社区)康体保护的水平以及对社区的管制。国外对此方面的研究也可称为城市保健地理。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已进入高消费阶段,对城市空间的康体性有了很高的期望,因此,在此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其创新之处在于,摆脱了传统的与健康有关的城市宏观物资条件的分析,综合与康体有关的社群、行为、管理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研究,引发了对城市保健地理方面的全面审视。本文在总结国外最新的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从探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水平的角度,全面对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力图用模式的形式表述出来。
2003 Vol. 18 (2): 24-29 [
摘要
] (
273
) [
HTML
1KB] [
PDF
307KB] (
972
)
30
余向洋, 王兴中
城市社区环境下商业性娱乐场所的空间结构
现代城市社会地理学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评价,已涉及到城市内部福利设施(与场所)的空间结构层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居民收入与文化素质的提高,闲暇时间延长,城市内部商业性娱乐场所日益增加,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国内地理学者对商业性娱乐场所的空间关注较少。本文从人本主义视角,运用行为和实证主义方法,在总结国内外对商业性场所研究的基础上,力图轮廓性地揭示商业性娱乐场所的空间形成与分布等规律;并以城市社区和场所作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研究的两大基本单元,探讨商业性娱乐场所的社会空间内容和结构模式,及其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相互关系。以便更深入地揭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本质,丰富城市社区规划与整治的基础理念。
2003 Vol. 18 (2): 30-36 [
摘要
] (
292
) [
HTML
1KB] [
PDF
344KB] (
1478
)
37
曹敏娜, 王兴平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功能定位研究——以南京高新区为例
本文从区域、产业和社会文化三个角度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功能定位进行研究,认为高新区承担着"增长极"的区域功能,应该选择符合国家导向并切合当地实际的产业进行发展,并注意培育高新区的社会功能以作为高新区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文章以南京高新区为例,在对其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与几个国家级高新区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产业、区域和社会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功能定位,并针对实现其功能定位中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2003 Vol. 18 (2): 37-41,74 [
摘要
] (
279
) [
HTML
1KB] [
PDF
296KB] (
1719
)
42
程若望
东亚大城市的大饭店历史沿革、现代发展及其城市功能
本文叙述了东亚大城市中的大饭店的历史沿革和现代化发展过程,着重分析了大饭店在城市中的表现形态和功能特色,并进一步探讨现代大饭店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文章着重介绍中国大陆的大饭店,并同日本,南韩的大饭店进行了对比研究。
2003 Vol. 18 (2): 42-44 [
摘要
] (
292
) [
HTML
1KB] [
PDF
150KB] (
1368
)
社会
45
褚劲风, 唐燕, 王文华
上海市区有老人家庭居住需求与居住分异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的城市。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状况的变化,老人对住宅的需求有一定的特殊性。居家养老模式下,老人的居住状况直接影响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以老人与子女居住空间距离为标准,可分为共居型、网络型和分离型三种居住类型。受经济、社会、文化及健康状况的影响,上海市区有老人家庭存在居住地段、住宅类型、住宅环境、社区为老服务等方面的分异。
2003 Vol. 18 (2): 45-48,44 [
摘要
] (
290
) [
HTML
1KB] [
PDF
232KB] (
2079
)
旅游
49
黄泰, 张捷, 解杼, 刘泽华
基于区域城市体系的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组织研究——以江苏为例
本文强调了旅游资源"集中性"的功能属性,并区分了地域、线性、等级、节点四种集中性,揭示了旅游资源经济、交通指向性的空间布局特征。通过分析旅游地域系统同区域城市体系在要素、结构及功能上的多层耦合关系,归纳出一定区域城市支持下的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组织---地域旅游城市网络等级体系模式。并通过分析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城市旅游功能结构,结合旅游业产业特性,划分出三个等级构成:中心旅游城市、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城镇或旅游景区。最后给出了江苏地域旅游城市网络体系空间组织。
2003 Vol. 18 (2): 49-54 [
摘要
] (
265
) [
HTML
1KB] [
PDF
268KB] (
1419
)
55
郑海燕, 徐红罡, 戴光全
构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以苏州为例
文化旅游是苏州旅游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苏州的文化旅游产品很丰富,本文借鉴欧洲文化旅游发展的经验,构建了苏州文化旅游产品的体系。此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营造文化旅游的氛围,提升苏州的形象以提高苏州的整体竞争力;第二个层次是提供给真正的文化旅游者的专项产品;第三个层次是大众旅游产品。三个层次的产品只有形成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的关系才能使苏州的文化旅游上新的台阶。
2003 Vol. 18 (2): 55-59 [
摘要
] (
287
) [
HTML
1KB] [
PDF
236KB] (
2368
)
60
孟凡荣, 刘继生
CI战略与长春城市旅游形象塑造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地形象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业界人士的关注。本文以长春市为例,将企业CI理论导入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中,分别从理念形象、视觉形象、行为形象三方面对城市进行整体旅游形象塑造。指出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只有实施整体旅游形象战略,建立完整的城市旅游识别系统才能赢得市场份额。
2003 Vol. 18 (2): 60-64 [
摘要
] (
485
) [
HTML
1KB] [
PDF
237KB] (
1688
)
65
Antoine Zalatan, 苗学玲
妻子参与旅游决策的研究
本文将旅游决策划分为17个小任务。要求接受问卷调查的妻子就每一项任务的参与程度评分。调查发现,理财活动的参与程度低,而某些任务的参与程度却较高,如"购物","选择餐厅","收集资料"和"准备行李"。本文还验证了两个假设:①妻子的社会经济特征和旅行的性质对其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有正面的影响;②妻子的参与程度具有稳定性。本文最后讨论了此项对市场营销的启示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2003 Vol. 18 (2): 65-69,59 [
摘要
] (
469
) [
HTML
1KB] [
PDF
279KB] (
1070
)
政治
70
王国梁
21世纪的太平洋——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性评价
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在环太平洋沿岸和浩瀚海洋中星罗棋布的岛屿上,分布着40个国家和一些尚未独立的地区,太平洋地区国家陆地面积占世界的46%,人口占世界的40%,但却拥有全球50%以上的GNP和近1/2的世界贸易总额。二次大战以后,太平洋地区的迅速崛起,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已日益被国际社会所公认。本文立足于政治军事地理及地缘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以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的基本结论为出发点,从资源、经济、政治、军事等四个方面对太平洋在21世纪的重要性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评价。指出太平洋不仅是人类有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和全球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地区而且是21世纪全球地缘政治中心和地缘战略中心,是世界上各大国和大国集团矛盾的焦点,以及军费增长最快和军备最密集的地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围绕太平洋地区控制权的争夺竟会日趋激烈。因此21世纪的世界是走向和平还是步入战争,关键取决于环太平洋地区各种战略力量的矛盾与合作。
2003 Vol. 18 (2): 70-74 [
摘要
] (
263
) [
HTML
1KB] [
PDF
245KB] (
1766
)
文化
75
白光润
论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
文章分析了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产生的背景,指出技术文明经历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命过程成就和所带来的环境危机。论述了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区别。生态文明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进步。指出个性原则具有永恒的价值,克服现代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文化多样性危机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迫切任务。论述了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的方法论,认为文明过程的环境影响、地域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的主要课题。
2003 Vol. 18 (2): 75-78,6 [
摘要
] (
374
) [
HTML
1KB] [
PDF
231KB] (
4622
)
贸易与环境
79
任建兰, 张伟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贸易地位引发的贸易与环境问题分析
本文在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环境观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绿色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在贸易活动中进行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发达国家的贸易环境保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而发展中国家却遭受了许多不平等待遇。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积极措施,协调贸易与环境保护问题。
2003 Vol. 18 (2): 79-82 [
摘要
] (
298
) [
HTML
1KB] [
PDF
197KB] (
4163
)
83
任建兰, 尹海伟, 王立红, 孔繁花
环境管制措施对区域环境与贸易的约束效应
环境管制是指各国在国际贸易中为了实现环境与贸易的协调关系,以环保为目的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主要包括课征环境进口附加税、限制或禁止进出口、推行国内加工和生产方法、实行环境标志制度、政府环境补贴等5种类型。本文总结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环境管制措施产生的原因及施行内容,在此基础上就其对区域环境与贸易的约束效应做了分析,旨在为我国突破"绿色壁垒"提供警示和借鉴。
2003 Vol. 18 (2): 83-88 [
摘要
] (
294
) [
HTML
1KB] [
PDF
269KB] (
1084
)
89
范纯增, 任建兰
国际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难点和出路
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与环境冲突的现状、原因,探讨了解决贸易与环境冲突面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调贸易与环境出路的5个方面,即建立国际贸易环境成本内化核算体系;建立可持续性的补偿基金;建立以贸易与环境协定为准则的多边合作机制;建立各国"环境标志制度"的统一标准化管理体系;建构环境与贸易协调的全球法律和价值伦理体系。
2003 Vol. 18 (2): 89-92,88 [
摘要
] (
319
) [
HTML
1KB] [
PDF
237KB] (
1245
)
93
范纯增, 任建兰
21世纪协调全球贸易与环境的基本原则
本文从总结国际贸易领域面临的环境问题和逐步恶化的趋势入手,分析了协调国际贸易与环境的迫切性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协调全球环境与贸易发展的五大基本原则,即贸易自由化原则;有区别的承担环境责任的原则;利用宏观经济政策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原则;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的逐步标准化管理原则;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与生存权利原则。
2003 Vol. 18 (2): 93-96 [
摘要
] (
278
) [
HTML
1KB] [
PDF
198KB] (
868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