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审稿中心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13年 28卷 1期
刊出日期 2013-02-15

城市
经济
旅游
区域
乡村
社会文化地理专栏
进展与动态
社会文化地理专栏
1 江莉莉
21世纪的中国与中国地理学:一场文化(地理)革命?
一位著名的新加坡文化地理学家,兼亚洲问题研究专家从更广的视角回顾了近年出现的中国国内外地理学者关于中国文化地理的研究,以及中国的崛起对21世纪文化地理学的影响。作者指出了中国目前正面临的六大问题,并认为如果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来看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还可以重塑文化地理学作为分支学科的实用性形象。这六大问题分别是:农业改革、经济改革、城市变迁、城乡移民和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不公平、不断改变的家庭结构和环境变化。作者认为,如果中国文化地理学希望最大限度地帮助本学科开发一个更加国际化的,更为包容的研究方法,就要考虑到中国面临的这些重大问题,给出有建设性的答案,并导出新的理论观念,使地理学的理论思维更加多样化。
2013 Vol. 28 (1): 1-9,19 [摘要] ( 316 ) [HTML 1KB] [ PDF 510KB] ( 2229 )
10 苏晓波
霸权,文化政治和葛兰西的地理思想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英语为主的地理学术界出现了所谓的新文化地理学,着重关注基于社会差异的文化政治或文化战争。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对于分析文化政治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葛兰西认为,霸权是一种关于权力平衡的概念,这种平衡包含了武力压制和意见一致。也就是说,霸权不能仅仅来源于恐怖统治和武力镇压大众,尤其是受压迫的团体,同时也得依靠被统治者的认可和来自心底的拥护。葛兰西强调地方的重要性,探讨了城市和乡村不同类型的生活方式,以及建成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如何塑造共识、流行文化,以及日常生活。葛兰西的理论能够揭示中国过去三十年快速的社会空间转型。将这种转型放在更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下来思考,人文地理学就可能做出独特的知识贡献。
2013 Vol. 28 (1): 10-13 [摘要] ( 514 ) [HTML 1KB] [ PDF 223KB] ( 2058 )
14 刘云刚, 王丰龙
西方主义与实证主义幻象:近三十年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理论研究透视
基于对近三十年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理论研究的文献解读,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演进脉络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980年代的理论引进、1990年代的理论消化和21世纪以来内生-外生并存阶段。将当前中国人文地理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特征概括为两点,即"西方主义"和"实证主义",并认为其背后的思想根源是"实用主义"。通过文献梳理本文认为,实用主义思维是近三十年中国人文地理学理论成果缺少的主要原因。而要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必须同时重视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批判性研究,二是基于自身观察的本土概念总结。最后,本文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对推进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理论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2013 Vol. 28 (1): 14-19,9 [摘要] ( 337 ) [HTML 1KB] [ PDF 334KB] ( 1921 )
20 安宁, 朱竑
他者,权力与地方建构:想象地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对想象地理的理论起源及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根据想象的主体和想象对象的地理尺度差异,国外想象地理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是探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西方"对"东方"的文化形象的话语建构;二是研究"作者"通过地理文本的生产,以想象的方式对地方的文化形象进行重构的过程。同时,文章通过分析国外近30个实证案例,指出想象地理在地方的文化建构和空间文化意义的生产等文化地理重要话题的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据此对国内想象地理研究提出了展望。
2013 Vol. 28 (1): 20-25,47 [摘要] ( 493 ) [HTML 1KB] [ PDF 366KB] ( 2320 )
26 万蕙, 唐雪琼
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
在文化地理学研究向新文化地理学转向、女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女性主义理论在跨学科过程中日益完善的背景下,西方女性主义地理学从女性经验、性别权利、女性内部差异入手,提供了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地理学问题的新的发展领域,并发展出质疑与抵抗男性权威话语的学科范式。本文依循女性主义地理学中对身体、工作、空间和国家/民族等主要议题的探讨,梳理西方学者的研究进展,以期对本土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2013 Vol. 28 (1): 26-31 [摘要] ( 369 ) [HTML 1KB] [ PDF 328KB] ( 4708 )
进展与动态
32 宋伟轩
西方城市绅士化理论纷争及启示
西方城市绅士化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历经近半个世纪,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学术流派和理论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NeilSmith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提出的"地租落差"理论,强调内城区绅士化住宅的供给和生产,以及DavidLey从后工业社会城市转型角度强调绅士化群体的文化需求和住宅消费。不同理论学派在绅士化成因等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理解与争议,了解西方主流绅士化理论流派,以及探讨绅士化概念与理论演进的脉络、特征和趋向,有助于更好地开展中国城市绅士化研究。
2013 Vol. 28 (1): 32-35,120 [摘要] ( 312 ) [HTML 1KB] [ PDF 268KB] ( 5212 )
36 曾思敏, 陈忠暖
国外网上零售商业空间及其影响效应研究综述
基于可获得的国外文献,文章回顾了199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地理学科关于网上零售引发的商业空间和其他活动空间的响应以及改变的探讨。目前,国外地理学者主要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网上商店的区位问题及其空间扩散过程;(2)网上零售对购物模式的组织和空间的影响;(3)城市交通空间结构对网上零售的响应;(4)网上零售产业渗透对居住空间的影响。相关研究基本涉及了在网上零售产业背景下可能出现的各类地理问题,值得刚开始致力于这一领域的其他国家学者(例如中国)参考和借鉴。此外,文章从研究尺度、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评价了国外已有研究。
2013 Vol. 28 (1): 36-42 [摘要] ( 313 ) [HTML 1KB] [ PDF 352KB] ( 1918 )
43 陈睿山, 叶超, 蔡运龙
区域经济联系测度方法述评
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之一。区域经济联系测度是区域研究的焦点。在系统总结区域经济联系测度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区域经济联系测度一般依循尺度确定-区域划分-区域联系测度的路径;测度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指标有可达性、经济影响范围、经济联系强度、经济隶属度等。城市在区域网络中的作用、位置是区域经济联系测度的重点。通过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测度,有助于区域和城市发展定位,并指导规划。近年来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综合不同的方法或发展新方法来应对。
2013 Vol. 28 (1): 43-47 [摘要] ( 302 ) [HTML 1KB] [ PDF 284KB] ( 3414 )
48 柳坤, 申玉铭
国内外服务业地理研究进展
服务业地理学是以服务业活动的地域系统为核心、探索服务业空间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围绕服务业地理学研究对象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文章认为:目前服务业地理学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在理论上需要吸收服务业经济学、地理学及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来丰富和完善;在研究方法上应加强质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在研究内容上应深化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服务业区位选择、服务业微区位、服务业贸易对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空间组织的影响、服务业地域综合体等议题的研究。
2013 Vol. 28 (1): 48-55 [摘要] ( 339 ) [HTML 1KB] [ PDF 405KB] ( 1387 )
城市
56 赵霖, 甄峰, 龙萨金
信息技术对南京城市居民休闲活动与出行的影响
从网络休闲角度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就信息技术对南京城市居民休闲活动与出行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居民社会经济属性、信息化水平、网络休闲活动和出行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信息技术对南京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网络休闲活动的增加也确实减少了居民每日的非必要性出行时间,说明对居民出行有替代或修正性的影响;此外,居民的社会经济属性是影响居民网络休闲活动和出行选择的根本,其中,年龄和学历,学历和收入,分别是当前影响居民网络休闲活动状况以及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关键。
2013 Vol. 28 (1): 56-61 [摘要] ( 261 ) [HTML 1KB] [ PDF 611KB] ( 1410 )
62 刘玉亭, 王勇, 吴丽娟
城市群概念、形成机制及其未来研究方向评述
城市群是区域思想影响下,随城市集聚发展,城市的功能影响范围超过行政边界,城市区域协作出现并逐步加强而产生的一种人类聚居形式。国内外城市群相关研究指出,城市群是区域不均衡发展的结果,是人口、经济集聚发展的高级形态之一。通过综述国内外城市群相关研究进展,本研究指出,国内城市群研究应统一概念,明确边界,尽可能获取准确的城市群统计数据,进而探究其本质特征。在深入研究产业、人口等因素对城市群的作用机制之外,还应考虑个人、经济组织和政府的影响,正视城市群集聚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求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013 Vol. 28 (1): 62-68 [摘要] ( 335 ) [HTML 1KB] [ PDF 384KB] ( 6647 )
区域
69 杨奎奇, 汪应宏, 张绍良, 赵清
江苏省城市地价影响因素分析与空间结构研究
本文以江苏省68个地级与县级市的城市地价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地价的诸多变量进行分析,发现城市集聚规模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对江苏省城市地价进行地统计分析,发现江苏省城市地价明显表现出区域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江苏省城市地价存在南北、东西两个方向上的梯度变化,运用线性回归方法求得两个方向上的梯度值;江苏省城市地价整体有一定正相关性,但局域自相关性表现不强;地价以南京、苏州为高地价点,省内地价存在沿沪宁铁路与长江的高地价条带区域。结合因子分析结果对以上规律做出解释。
2013 Vol. 28 (1): 69-74 [摘要] ( 305 ) [HTML 1KB] [ PDF 680KB] ( 1491 )
75 奚雪松, 许立言, 陈义勇
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特征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地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相关工作中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涉及甚少。在中国复杂多样的自然与人文背景条件下弄清文化遗产的空间相似性与差异性等特征,是面向未来"文化遗产保护区划"划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国家公布的国家级、省级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数据基础,从历史时期与类型两个角度对国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聚集密度进行分析,并与中国自然地理区域与文化地理区域相结合,阐释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特征。
2013 Vol. 28 (1): 75-79 [摘要] ( 322 ) [HTML 1KB] [ PDF 2274KB] ( 1957 )
80 沈惊宏, 孟德友, 陆玉麒, 卢晓旭, 任金铜
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
本文以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对1997-2009年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地区差异、收入结构分项差异及其演变做测算。研究发现我国入境旅游收入地区差异呈缩小态势;旅游外汇收入构成各分项基尼系数都呈下降趋势,交通、购物收入基尼系数对总基尼系数贡献度较大;结构效应对总基尼系数的减小贡献不是很大,集中效应是总基尼系数变化的决定性要素。分析指出,要缩小地区入境旅游差距,必须在坚持发展地区经济和开发高级旅游景区的前提下,关键点在于改善落后地区交通条件和开发地域特色的中高档商品以扩大旅游外汇交通收入及购物收入。
2013 Vol. 28 (1): 80-86 [摘要] ( 265 ) [HTML 1KB] [ PDF 445KB] ( 1221 )
经济
87 孙平军, 修春亮, 董超
东北地区经济空间极化及其驱动因子的定量研究
在对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借鉴有关研究方法,遵循从过程到格局、机理,从整体到局部的研究思路,首先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综合分析东北三省及其内部各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极化的过程与空间格局,接着以人均GDP的极化水平为应变量,以工业总产值、当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复合流量的极化水平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①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空间极化现象,且整体呈现出南强北弱的态势;②哈长经济区和辽中南经济区已初步形成,其中哈长经济区处于明显的集聚阶段,而辽中南经济区扩散效应已开始发挥作用;③地区经济发展的位序排名及其变化表明区域经济发展中心逐步南移;④区域差异和空间极化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先升后降,但总体水平呈上升的变化态势;⑤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各动力因子的作用程度和作用趋势不尽相同,但工业总产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东北三省及其内部区域经济空间极化演变所共有的主导驱动因子,说明其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内生增长过程,并提出应强化市场体制转轨、国有企业改组改革、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
2013 Vol. 28 (1): 87-93 [摘要] ( 519 ) [HTML 1KB] [ PDF 736KB] ( 1155 )
94 牛品一, 陆玉麒
江苏省县域经济集聚和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
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以实际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对江苏省65个县市的经济空间集聚、增长收敛性以及收敛机制进行讨论。研究发现1993-2009年实际人均GDP显示出越来越高的全局正相关,局部空间相关性也有增强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经济存在着β收敛,分时段研究为不同研究时段选择恰当的空间收敛模型后,收敛速度加快。技术扩散收敛机制和资本收敛机制分别在研究区间的前期和后期占主导作用,收敛机制的转变与江苏省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密切相关。
2013 Vol. 28 (1): 94-99 [摘要] ( 307 ) [HTML 1KB] [ PDF 627KB] ( 1339 )
乡村
100 方方, 刘彦随
传统平原农区人口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方式的影响
传统平原农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人口集聚区,也将是我国未来人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区。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与农户家庭总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农区发展演化三阶段的理论,并选取不同发展阶段的河南省吴庄村和山东省东店村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微观层面的人口非农化特征与农户家庭总收入存在相关性,宏观层面的县域经济发展能力是农户兼业行为特征的重要外因;兼业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改变传统耕作方式,优化了农业与非农业收入结构,并推动农区进一步的发展演变。通过分析传统平原农区人口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方式的影响机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推进该类型区的社会经济转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13 Vol. 28 (1): 100-104 [摘要] ( 323 ) [HTML 1KB] [ PDF 457KB] ( 1108 )
105 徐克帅, 李裕瑞
我国农村救护车资源布局优化:以河南省郸城县为例
优化农村救护车资源的配置有助于缩短急救服务的响应时间,对于维护重症伤(病)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郸城县为例,将15分钟作为急救车路上所需响应时间,研究了该县当前救护车资源布局下农村居民的可达性;应用ArcGIS中的p-中位模型优化了郸城救护车布局点,并运用SPSS16中的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了优化前后郸城居民救护车服务可达性变化;应用ArcGIS中的最小覆盖面模型求解了覆盖郸城县域所需的最少救护车布局点数。研究显示,通过优化能有效提高居民的救护车资源可达性,在县域范围内布局13个左右的救护车资源能基本覆盖所有居民点。这一数量对与郸城具有相似自然社会背景的黄淮海平原县域具有借鉴意义。最后,文章还讨论了研究存在的局限。
2013 Vol. 28 (1): 105-109 [摘要] ( 264 ) [HTML 1KB] [ PDF 512KB] ( 1317 )
110 吴江国, 张小林, 冀亚哲, 李红波
县域尺度下交通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以宿州市埇桥区为例
聚落景观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历来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热点,而交通对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日益加深。以皖北的埇桥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GIS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在县域尺度定量分析不同类型、不同等级交通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运输用地是乡村聚落景观斑块之间和乡村聚落景观与其它类型景观进行物质和信息传递的景观廊道;乡村聚落景观面积和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在数量上存在正相关关系;交通是影响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重要因子,且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交通与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分布的相关性不同;国道、省道和县道与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分布有正相关性,铁路、高速公路和农村道路与乡村聚落景观分布则呈负相关。
2013 Vol. 28 (1): 110-115 [摘要] ( 364 ) [HTML 1KB] [ PDF 868KB] ( 1954 )
旅游
116 曹诗图
对“旅游”概念的进一步探讨——兼与王玉海教授等商榷
运用哲学思辨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对王玉海教授在《"旅游"概念新探》文章中阐述的"旅游是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对非惯常环境的一种体验"定义提出质疑。认为对旅游概念的定义务必抓住旅游的本质,旅游的本质是由旅游的根本目的与行为规律决定的,而体验"非惯常环境"并非旅游的根本目的与行为规律。对于旅游的定义和本质的探讨,归根结底还是应从哲学的视角和行为科学的层面去认识。从"学术性定义"层面提出"旅游是人们以消遣、审美、求知等为主要目的,利用余暇到日常生活与工作环境之外的地方的旅行、游览和逗留等各种身心自由的体验"的概念。重点论述了"异地身心自由体验"这一旅游本质内涵与立论依据。强调理解和定义旅游概念,不能脱离"异地身心自由体验"这个本质。
2013 Vol. 28 (1): 116-120 [摘要] ( 267 ) [HTML 1KB] [ PDF 283KB] ( 2191 )
121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 涂玮
中国星级酒店相对效率集聚的空间分析及提升策略
选取大陆31个省级区域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改进的DEA模型,对省际星级酒店的相对效率进行测算,进一步对相对效率的空间集聚态势及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大陆星级酒店相对效率的变动主要受规模效率驱动,大部分省份星级酒店的规模效率处于递减状态,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从长远角度看,不利于星级酒店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中国星级酒店相对效率及其空间集聚态势都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负相关的态势,各项效率的影响机理不同。最后基于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对提高星级酒店相对效率提出相应的策略。
2013 Vol. 28 (1): 121-127 [摘要] ( 274 ) [HTML 1KB] [ PDF 938KB] ( 1826 )
128 曲颖, 贾鸿雁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测量与分析——以南京在华东区域内的比较性研究为例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的目的地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关于其实际测量和分析的研究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国该领域研究虽然在开展市场调查和定量统计分析方面已取得长足进展,但仍存在研究视角和方法过于单一的突出局限。因此,本文将着眼点放在旅游者需求和区域内竞争对手这两个经常被忽视的要素上,将它们纳入研究设计之中,以南京为案例目的地,通过综合运用重要性-表现分析法(IPA)和对应分析法(CA)系统阐释了如何从这两个角度来测量和分析目的地形象的基本路径。研究识别了南京当前形象在满足旅游者需求上的优、劣势以及其独特的差异化优势属性,对其形象管理的资源配置和竞争性形象定位战略的开发具有重要启示。
2013 Vol. 28 (1): 128-134 [摘要] ( 315 ) [HTML 1KB] [ PDF 489KB] ( 1512 )
135 李山石, 刘家明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街区提升改造研究——以南锣鼓巷为例
本文以南锣鼓巷为例,剖析了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街区改造与提升方式。分析结果显示:在历史街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型的改造与提升方式,二者关系密切,互利共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以不破坏历史街区风貌为前提,主要应该注意开店位置、扰民现象、墙体的颜色、门窗的颜色及质地、遮阳棚放置、空调等、灯光强度等因素;发展本地文化为主要创意来源的文化创意产业是避免"千城一面"的绝佳途径,不仅可以传承保护当地文化特色传统,还可以有效避免其他城市或地区的抄袭和复制。
2013 Vol. 28 (1): 135-140 [摘要] ( 260 ) [HTML 1KB] [ PDF 485KB] ( 4006 )
141 王纯阳, 黄福才
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增权”——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
社区增权是社区参与内涵的进一步拓展,是提升社区参与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要使社区参与真正落到实处,使社区居民能够真正获益于旅游发展,亟需通过不同层面的增权,凸显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主体地位。鉴于此,本研究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分析了旅游开发中社区参与现状及问题,并提出通过从经济、心理、社会和政治等四个不同层面实现增权,探索村落遗产地提高社区参与有效性的途径,以期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科学制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
2013 Vol. 28 (1): 141-149 [摘要] ( 270 ) [HTML 1KB] [ PDF 612KB] ( 3403 )
150 焦世泰
基于因子分析的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游客感知评价体系研究——以“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为例
以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游客感知研究相关文献,然后从分析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游客感知的影响因素入手,构建了一个评价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游客感知的多层次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5个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游客感知意象评价因子——魅力性、知识性、传统性、娱乐性、真实性,可以识别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管理和营销方面的问题。
2013 Vol. 28 (1): 150-154 [摘要] ( 320 ) [HTML 1KB] [ PDF 436KB] ( 2283 )
155 陈义勇, 俞孔坚
美国乡土景观研究理论与实践——《发现乡土景观》导读
《发现乡土景观》①一书是美国"乡土景观之父"杰克逊关于文化景观研究的力作。杰克逊建立了美国乡土景观研究的理论框架:两种理想景观——政治景观和栖居景观,以及三种景观原型——景观一、景观二、景观三。在此框架下,探讨当代美国乡土景观的典型要素:平面空间、乡村小镇、乡土建筑、可移动房屋、石材与木材、科技风格、新型公园、新田园。该书提出的乡土景观研究方法论、乡土景观内涵的理解等,对当代中国景观研究和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13 Vol. 28 (1): 155-160 [摘要] ( 499 ) [HTML 1KB] [ PDF 319KB] ( 2856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