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作者中心
|
审稿中心
|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1996年 11卷 3期
刊出日期 1996-09-15
城市
经济
书评
政治
人地关系
旅游
其他
社区研究
其他
1
吴传钧
发展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1996年5月30日在黄国璋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
今天我代表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来西安参加由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黄国璋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感触良多,首先我认为这个会的召开意义重大。
1996 Vol. 11 (3): 1-2 [
摘要
] (
237
) [
HTML
1KB] [
PDF
173KB] (
704
)
人地关系
3
蔡运龙
人地关系研究范型:全球实证
人地关系的实证研究是以观察和经验为证据,并依据公理和逻辑推导来建立人地系统的定律、模型、理论和方法体系。实证的严密科学方法极大促进了人地关系研究水平。在全球人地关系的实证研究中,有悲观派和乐观派两大阵营,前者包括新马尔萨斯主义和熵论,后者有历史外推论、市场响应论和耗散结构论。持续发展论则吸收了两者的合理精华,成为当前全球认同的,走向全球人地系统优化的理论和行动纲领,并指导着与人地关系研究有关的一系列国际科学活动,本文对以上各种实证理论和方法作了概括介绍和评价。
1996 Vol. 11 (3): 3-8 [
摘要
] (
247
) [
HTML
1KB] [
PDF
551KB] (
960
)
34
丁登山
西非萨赫勒地带荒漠化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分析
西非萨赫勒地带是世界最严重的荒漠化地区,国际社会对这里荒漠化问题的关注最终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防治荒漠化运动。本文提出了萨赫勒地带荒漠化四个机制模式,并分析了当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组成,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该地带荒摸化的实质。
1996 Vol. 11 (3): 34-39 [
摘要
] (
285
) [
HTML
1KB] [
PDF
519KB] (
817
)
城市
9
姚士谋, 陈振光
试析国际性城市的现代化功能
综观工业化国家的国际性城市,都具有全球性或大区域性的现代化城市功能,其总体特征,该城市所在地区的工业经历与城市职能经历过一个相当长的城市化、现代化过程,并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日益接轨,并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趋势。国际性城市具有许多复杂的现代化城市特征,也具有很强的城市辐射功能,但其最核心的作用就是城市的现代化功能。本文就城市现代化功能的作用、强度与现代化设施系统以及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等作一些探索,期望在学术讨论的池塘中引出一些漪涟或浪花。
1996 Vol. 11 (3): 9-13 [
摘要
] (
278
) [
HTML
1KB] [
PDF
431KB] (
1080
)
19
阎小培, 王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空间分布发展变化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及其空间分布变化的特征,对我国城市空间分布的规律作了初步探讨
1996 Vol. 11 (3): 19-23 [
摘要
] (
263
) [
HTML
1KB] [
PDF
367KB] (
864
)
50
汪宇明
广西环钦州湾地区整体功能发育与城市功能定位研究
世纪之交,广西环钦州湾区域(又称"南北钦防")的地缘政治经济地位更加显要突出。发挥环钦州湾区域面向亚太,背靠大西南的区位优势,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建成为大西南出海主通道、对外开放窗口和口岸、外向型产业基地、现代化的沿海港口城市群,以带动广西暨中国西南、中南内地经济的全面起飞,是广西乃至中国区域经济宏观布的重大战略问题。
1996 Vol. 11 (3): 50-55 [
摘要
] (
267
) [
HTML
1KB] [
PDF
524KB] (
964
)
56
王益澄
浙江沿海港口城镇布局形态研究
本文以浙江沿海港口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地调查所取得的大量具体资料的分析,深入系统地探讨了浙江沿海港口城镇发展的区域背景条件、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了浙江沿海港口城镇总体布局特征、内部结构形态和外部形态的演变发展规律,提出了浙江沿海港口城镇布局形态发展趋势,为港口城市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996 Vol. 11 (3): 56-59 [
摘要
] (
242
) [
HTML
1KB] [
PDF
383KB] (
840
)
政治
14
王恩涌, 曹诗图
魏、蜀、吴三国时代的政治地理战略分析
魏、蜀、吴三国鼎立是我国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第一次的分裂,通过《三国演义》的文学形式的生动叙述,我国民众对此已家喻户晓。其彼此间的征战与兴衰在祖国这块大地上形成轰轰烈烈的壮举。虽然这些都是英雄人物的政治与军事活动,但是却与当时的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起着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只有把这些政治与军事活动摆在地理的背景上,才能较全面地看清与理解地理环境这个"无所不在的伟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1996 Vol. 11 (3): 14-18 [
摘要
] (
399
) [
HTML
1KB] [
PDF
457KB] (
1068
)
40
卢武强, 黄敏新
论世界国家的分类
对以往各种国家分类方法进行对比和分析,提出了以经济和人文指标相结合的现代化指数为标准的新分类方法,对全球有统计资料的国家进行重新分类,此法具有以往分类法所不具备的可操作性和优越性。
1996 Vol. 11 (3): 40-45 [
摘要
] (
260
) [
HTML
1KB] [
PDF
466KB] (
883
)
46
孔强, 刘继生
东北亚地缘政治关系及区域经济合作前景
本文从分析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历史演变入手,着重探讨了当今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特点,并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作了简要的分析。
1996 Vol. 11 (3): 46-49,45 [
摘要
] (
270
) [
HTML
1KB] [
PDF
464KB] (
915
)
经济
24
李玉江
第三产业区域非均衡性及其机制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本文利用山东省首次第三产业普查资料,运用AHP方法,定量分析了第三产业区域非均衡性,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1996 Vol. 11 (3): 24-30 [
摘要
] (
262
) [
HTML
1KB] [
PDF
473KB] (
961
)
31
张乐育
我国对外开放的国际历史地理背景
本文分析我国对外开放国际历史地理背景的三个方面:1.近现代世界先进经济技术的地理扩散方向;2.战后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3.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太平洋时代即将到来。这三个方面都为我国对外开放,吸收国外资金、技术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1996 Vol. 11 (3): 31-33,76 [
摘要
] (
240
) [
HTML
1KB] [
PDF
369KB] (
820
)
60
葛岳静, 王岳平
发达国家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增长与工业结构变化的特征
本文通过对几个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和按收入水平分组的截面分析表明,工业化中期阶段具有增长加速、技术进步加速和重化工化使各发达国工业结构相似系数提高的特征。工业化中期经济增长的加速动力主要来自于积累的迅速提高和结构的快速转变两个方面。技术进步加速则表现为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集约效益型的转变。和工业化初期的加速一样,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增长加速也是主要依赖于制造业的高速增长。但与之不同的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重化工业增长的带动,而不是轻工业的带动。此阶段还是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剧烈的时期。
1996 Vol. 11 (3): 60-64 [
摘要
] (
249
) [
HTML
1KB] [
PDF
409KB] (
1093
)
旅游
65
吴国清
市场导向与上海郊区旅游开发初探
通过沪郊旅游面临极大的市场机遇剖析,指出沪郊旅游开发的关键在于市场导向。研究和探讨了沪郊旅游开发的市场定位、市场需求以及旅游市场价值等问题,并阐述了市场导向对沪郊旅游开发的影响,旨在推动沪郊旅游在由传统型转换为市场型中迅速发展。
1996 Vol. 11 (3): 65-67 [
摘要
] (
223
) [
HTML
1KB] [
PDF
292KB] (
952
)
社区研究
68
袁雯, 徐长乐, 罗祖德
浦东新区社区空间布局及量化指标研究
在充分把握浦东新区社区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了浦东新区社区空间布局的目标、原则和依据,率先提出了规划社区五大类近20项具体指标及各类标准。
1996 Vol. 11 (3): 68-73 [
摘要
] (
260
) [
HTML
1KB] [
PDF
438KB] (
907
)
书评
74
王恩涌
评《中国城市发展史》
《中国城市发展史》是宁越敏、张务栋、钱今昔著,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94年12月出版。该书共分十章,从聚落的起源和发展、早期城市的发展、封建社会的城市的发展(分前期、中期、后期),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总结、近现代城市的发展,当代城市的发展,各类城市的发展到城市规划、建设及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1996 Vol. 11 (3): 74-76 [
摘要
] (
284
) [
HTML
1KB] [
PDF
296KB] (
804
)
77
夏尚明
《简明人文地理学》评介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文地理科学和人文地理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振兴和发展,高校的人文地理教材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已先后出版了几本高等院校地理专业学生学习的人文地理教材。但数量广大的高师专科地理教育的人文地理教材,则尚未能圆满解决。
1996 Vol. 11 (3): 77-77 [
摘要
] (
230
) [
HTML
1KB] [
PDF
123KB] (
740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