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审稿中心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9年 24卷 6期
刊出日期 2009-12-15

城市
文化
经济
政治
社会
旅游
区域
军事
军事
进展与动态
社会
1 柴彦威, 张文佳, 张艳, 颜亚宁, 赵莹
微观个体行为时空数据的生产过程与质量管理——以北京居民活动日志调查为例
微观个体行为的时空数据逐渐成为人文地理学微观过程研究和非汇总方法应用的重要定量依据,而如何高效而准确地生产和管理较大样本的行为数据则是当前制约城市活动-移动系统分析与规划的重要瓶颈。本文以2007年在北京市进行的两天活动日志调查作为案例分析,在国内首次从理论和方法论上探讨微观个体行为时空数据的生产过程和数据质量管理。其中,侧重于理论与经验,从调查内容、调查方式、日志设计、样本抽样和数据库设计等五个方面探讨微观个体行为时空数据的生产过程;并侧重于方法论,探讨如何定量地评估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等质量管理标准。最后提出,高质量个体行为数据的获得需要更多的数据生产和管理经验的研究与分享,以及更多数据源的合作共享与比较分析。
2009 Vol. 24 (6): 1-9 [摘要] ( 321 ) [HTML 1KB] [ PDF 1350KB] ( 1299 )
进展与动态
10 叶超, 蔡运龙
地理学思想史指要——杰弗里·马丁《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评介
地理学思想史研究对地理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内对地理学思想史的研究比较缺乏。地理学思想史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讲述地理思想和知识的产生、形成和演变过程,而且要通过这一过程达到对地理学性质的把握和准确认识。通过地理学思想史研究可以把握地理学的要旨:地球表面的差异性是地理学的关键,而对此进行描述和解释是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地理学思想史有两个大的发展阶段:古典时期和近现代时期。在面临坚持传统与积极创新的抉择时,地理学家应该多从思想史中吸收和借鉴,并避免掉入二元论的语义陷阱。
2009 Vol. 24 (6): 10-15 [摘要] ( 1480 ) [HTML 1KB] [ PDF 335KB] ( 2100 )
16 谢妍翰, 薛德升
女性非正规就业研究述评
本文集中关注女性非正规就业的理论、类型、动因、特点、重要性、方式和群体差异,以及贫穷、全球化与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关系,并探讨了非正规就业对女性的影响、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对策等。在综合评述的基础上,概括出国外研究存在研究范围全球化、研究队伍壮大化、研究理论多元化、研究内容多样化的特点;指出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理论探讨少、缺乏本位主义思考、尚未形成一定的研究体系等不足。提出未来研究的关注点:国外理论的应用与我国特色理论的探索、归纳与总结,女性非正规就业集中的部门和区域的研究,女性非正规就业的政策与组织研究。
2009 Vol. 24 (6): 16-23 [摘要] ( 260 ) [HTML 1KB] [ PDF 407KB] ( 1221 )
24 罗小龙
转型中国的地方管治:海外学者的观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与区域在分权化、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宏观背景下,经历了剧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型,地方管治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海外研究中国地方管治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了目前主流理论对中国地方管治变革的两种观点-强势的地方政府与低效的地方政府,并做出评述。研究同时也指出深化中国地方管治研究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的新方向。
2009 Vol. 24 (6): 24-28,35 [摘要] ( 259 ) [HTML 1KB] [ PDF 321KB] ( 745 )
29 仝德, 冯长春
国内外城中村研究进展及展望
从国内和国外两条线回顾城中村相关研究进展。在国内研究综述方面,分别从对城中村现象的认识、城中村形成机制、城中村改造及发展建议三个方面概括各阶段学术界对城中村问题的研究成果;而在国外研究综述方面,按照自助型居住区研究、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研究、及城中村土地利用研究三个主题进行文献综述。通过回顾现有研究成果,指出基于城市地理学理论的城中村研究,在理论支撑方面需建立明确和多样的理论体系,在研究内容方面应选择更深层次的议题,在研究方法方面应加强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
2009 Vol. 24 (6): 29-35 [摘要] ( 258 ) [HTML 1KB] [ PDF 380KB] ( 8151 )
36 孙东琪, 朱传耿, 吴丽萍, 周礼
我国省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前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内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省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合作日益紧密。这种情况不仅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而且也引起了学者们的不断探索。本文回顾了省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研究的历史。省际经济竞争的研究经历了萌芽时期和发展时期两个阶段;省际经济合作研究经历了省际经济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时期。分析了省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研究的现状。探讨了省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主要理论的研究。此外,还分析了省际经济竞争的模型研究以及实证研究。阐述了省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未来研究的五大趋势。最后指出,省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存在的问题也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论题。
2009 Vol. 24 (6): 36-39,90 [摘要] ( 293 ) [HTML 1KB] [ PDF 287KB] ( 865 )
文化
40 刘沛林, 刘春腊, 邓运员, 申秀英, 胡最, 李伯华
客家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地学视角的解析
根据景观基因理念,借助聚落形态学的方法,遵循地学中的内在唯一性、外在唯一性、局部唯一性和总体优势性等原则,可以从民居特征、布局形态、主体性公共建筑、参照性环境因子、客家装饰、建筑脸面、建筑色彩、墙头造型等方面识别出客家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特征,这与客家传统聚落的自然环境、客家精神、传统观念、历史文化交融、社会氛围等地学因子密切相关。
2009 Vol. 24 (6): 40-43 [摘要] ( 245 ) [HTML 1KB] [ PDF 336KB] ( 2569 )
城市
44 杨山, 陈升, 张振杰
基于城乡能量对比的城市空间扩展规律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城市空间不断向乡村空间的扩展本质是城乡能量在城乡过渡区相互作用的空间反映,城乡能量是指城乡要素作用在城乡过渡区的强度。本文以江苏省无锡市为案例,采用适用于复杂系统的统计能量分析方法作为定量分析工具构建能量测度模型,测度无锡市1984、1991、1997、2001和2005年5个时期城乡要素能量和综合能量,揭示出城市空间扩展主导方向并非沿着城乡过渡区中区位条件好、城市性较强地域方向延伸,而是指向城乡过渡区中乡村性明显的地域;城乡过渡区的小城镇成为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与中心城区一起推动城市性要素流动。
2009 Vol. 24 (6): 44-49 [摘要] ( 230 ) [HTML 1KB] [ PDF 2340KB] ( 638 )
50 李全林, 马晓冬, 沈正平
基于GIS的盐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根据1984、1997、2003、2006年4个时相数据,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盐城城市工业、居住、公共服务用地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三种功能用地的完整性、集聚性和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984-2006年盐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集聚、分散、再集聚三个阶段,同时演变中存在"工业围城"、城市中心区的工业和居住用地比重偏大等问题。
2009 Vol. 24 (6): 50-54 [摘要] ( 381 ) [HTML 1KB] [ PDF 539KB] ( 1013 )
区域
55 魏衡, 魏清泉, 曹天艳, 赵静
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的类型、问题与发展
在回顾和总结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的过程、类型与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学者关于城市化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进行总结、梳理。行政区划调整在适应和促进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市制改革、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规划耦合机制、行政区划调整与农村城市化、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群发展等四个方面;未来我国城市化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的重点是理顺撤县(市)设区后的城市管理体制,市辖区范围调整,城市群的行政区划调整与管理体制,市制改革等方面。
2009 Vol. 24 (6): 55-58 [摘要] ( 237 ) [HTML 1KB] [ PDF 242KB] ( 3242 )
59 郭俊华, 蔡雯, 杨畅宇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对策研究——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必须经历的空间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二者密不可分,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的进步。陕西关中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并不协调,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主要表现为单一的嵌入式开发模式与城市化的偏差和区域经济联系与城市化的偏差。应立足现实,积极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这既是短时期发展的考虑,也是长时期战略的需求。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数据资料分析等方法,在剖析陕西关中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基础上,提出关中地区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
2009 Vol. 24 (6): 59-62 [摘要] ( 259 ) [HTML 1KB] [ PDF 256KB] ( 847 )
经济
63 于杰
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及其核心竞争力分析
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对山东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区不同产权形式和不同行业类型企业的地位和贡献进行分析,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开展了不同企业的绩效评价,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区产业集聚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探讨了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培育的路径,提出了塑造具有创新与服务能力的企业家型政府、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群支持网络、培养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作网络、凸显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资源特色等战略对策。
2009 Vol. 24 (6): 63-67 [摘要] ( 250 ) [HTML 1KB] [ PDF 436KB] ( 901 )
68 夏丽丽, 闫小培
基于重化工业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工业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本文在对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空间现状特征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化工业空间的一般特征及基于重化工业发展的珠三角工业空间结构演变。结果表明,珠三角重化工业发展的空间结构效应主要表现为形成工业空间集聚的新要素;大城市工业核心功能更加突出,工业发展空间分异日益显著;形成新的地方性工业节点以及临海工业空间逐步形成,并从促进珠三角区域经济、空间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2009 Vol. 24 (6): 68-72 [摘要] ( 226 ) [HTML 1KB] [ PDF 716KB] ( 836 )
73 李名升, 佟连军, 李治, 仇方道
基于基尼系数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其机制
通过对基尼系数内涵的扩展,提出了经济-环境基尼系数的概念,进而计算出了经济-环境协调度,并对协调度进行分解,以探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环境协调程度在1996-2006年间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过程,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历程受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经济发展因素对协调度的贡献大于经济存量因素,环境要素中与污染物相关的因素贡献较大;经济在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东部地区在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持下环境建设水平迅速提高。
2009 Vol. 24 (6): 73-78 [摘要] ( 221 ) [HTML 1KB] [ PDF 1694KB] ( 1098 )
旅游
79 田里, 李柏文, 周小坤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重要性-绩效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竞争力越来越被关注,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领域。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了适合中国实际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旅游吸引力因素、旅游实力因素,旅游潜力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方法(IPA),实现对某一特定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因素进行诊断性分析:形成以重要性和绩效性为测度的四个象限。最后,以云南旅游竞争力因素调查为基础,运用IPA法分析了云南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优劣势,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云南省的旅游竞争力策略性建议。
2009 Vol. 24 (6): 79-81,54 [摘要] ( 261 ) [HTML 1KB] [ PDF 386KB] ( 2361 )
82 高峻, 裘亦书
基于GIS技术的旅游景区度假村选址评价研究——以广东南昆山七仙湖为例
旅游景区度假村的选址与布局是景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广东南昆山为例,对影响度假村选址的各个因子进行了分析,选取坡度、坡向、景观和交通作为七仙湖环湖地区建造度假村的四大评价因子,并赋予权重。利用ArcGIS软件平台中的ArcMap、ArcScene等组件,借助多种空间分析模块,并通过模拟地形和视角,对5个样区建造度假村适宜性进行定量比较,最后确定3号样区较其他样区在坡度、景观空阔度以及交通条件方面有明显优势,适宜建造度假村,以此验证了将GIS技术应用于度假村选址的可行性,并为旅游开发提供了经济依据。
2009 Vol. 24 (6): 82-85 [摘要] ( 428 ) [HTML 1KB] [ PDF 401KB] ( 1598 )
86 曹靖, 张捷, 王岚, 乌铁红, 许振晓, 祁秋寅
苏州市旅游者目的地消费支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基于2003年江苏省国内游客抽样调查资料,选择以苏州为目的地的来自188个地级市的3337份有效游客样本,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要素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旅游者在苏州市的目的地消费支出空间分布特征曲线分为两个阶段:递增阶段和停滞阶段。采用同样的方法对江苏省内游客样本进行了研究,结果验证了这种空间分布特征的可靠性。从不同细分消费项目角度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住宿、餐饮消费项目对总体消费的空间分布特征贡献最大,娱乐消费项目对总体消费的空间分布特征贡献较大,而其它消费项目贡献不显著。
2009 Vol. 24 (6): 86-90 [摘要] ( 263 ) [HTML 1KB] [ PDF 371KB] ( 939 )
91 冯维波, 龙彬, 张述林
基于游憩者感知的重庆都市区游憩空间品质评价
以重庆都市区城市游憩空间系统为例,将凯文·林奇的5类城市意象要素进行细分,并转换为地点场所-具体的游憩空间,以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SPSS软件,从印象程度、品质较好和品质较差这三个方面对游憩空间进行定量评价研究,制成城市游憩空间评价指数的象限分布图,以了解游憩者印象与游憩空间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重庆城市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2009 Vol. 24 (6): 91-96 [摘要] ( 242 ) [HTML 1KB] [ PDF 580KB] ( 821 )
97 陈楠, 乔光辉, 刘力
出境游客的旅游风险感知及旅游偏好关联研究——以北京游客为例
旅游风险就是旅游者在其旅游行为中所感知到的可能发生的负面结果。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了旅游风险感知、旅游行为偏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因子分析法萃取出旅游风险感知因子为3项(恐怖事件与战争危险因子、公共卫生危险因子、自然灾害与金融风险因子),旅游行为偏好因子为4项(追求异国文化圈型、追求类似文化圈型、旅游服务追求型、大众性追求型);多元回归分析检验出旅游风险感知因子与旅游行为偏好之间存在反(-)相关关系。最后,在分析本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2009 Vol. 24 (6): 97-102 [摘要] ( 322 ) [HTML 1KB] [ PDF 647KB] ( 1751 )
103 潘丽丽
旅游目的地空间介入机会的游客感知特征分析
空间介入机会在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促动作用,在旅游地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介入机会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合理利用空间介入机会对新旅游地或新产品的开发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游客角度出发,以浙江省大明山风景区为案例,使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获取数据,分析了游客对旅游地空间介入机会的感知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空间介入机会具有清晰的感知,游客对于存在介入机会的目的地出游决策是在时间、交通、距离、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充分比较景区可替代性的基础上做出的相对理性决策。
2009 Vol. 24 (6): 103-106 [摘要] ( 259 ) [HTML 1KB] [ PDF 295KB] ( 1106 )
107 王昕, 陈婷
基于旅游行为的旅游目的地空间层次与管理
关于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研究比较丰富,视点主要在于经济与地理空间。但是,旅游业是市场导向非常明显的行业,从旅游行为角度研究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层次更具有现实意义,对指导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管理更具有操作性。本论文从旅游行为导向、管理方便性角度,融入社区理念,提出了新的旅游目的地解读,将其划分为三个空间层次,即游览服务区、社区服务区和社会服务区,并分析了它的空间层次结构关系和主要要素。论文最后从规范管理角度提出管理层次与关系。
2009 Vol. 24 (6): 107-110 [摘要] ( 221 ) [HTML 1KB] [ PDF 356KB] ( 1286 )
111 冷志明, 张铁生
我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研究进展及展望
"遗产旅游"作为一种世界观现象已经成为人类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有效形式之一,成为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必然性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文章综述了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研究的现状,提出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我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发展理论、旅游价值分析与开发模式、旅游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旅游营销、利用信息技术保护遗产资源、旅游研究的定量系统动力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
2009 Vol. 24 (6): 111-115 [摘要] ( 271 ) [HTML 1KB] [ PDF 272KB] ( 1737 )
116 张秀敏
旅游业生态计量方法探析
基于旅游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针对我国旅游业生态计量方法上的欠缺,引入欧盟适合生态计量的Cloverleaf方法。在介绍Cloverleaf方法各个理论组成部分,分析该方法在旅游业的具体应用,并运用Cloverleaf方法对意大利的Ponza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状况加以评估。结合案例研究,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常规方法,为旅游业的生态计量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2009 Vol. 24 (6): 116-120 [摘要] ( 268 ) [HTML 1KB] [ PDF 489KB] ( 609 )
政治
121 刘万翔
制衡理论产生的环境因素及历史与现实意义探析
权力制衡学说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历经数世纪的发展演变,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权力制衡理论。笔者认为,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与其历史地理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是海洋文明而非农耕文明催生并发展了这一理论。权力制衡学说不仅对中国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近代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尤为深远。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按照这一理论建立起来的。权力制衡理论无疑对我国目前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009 Vol. 24 (6): 121-124 [摘要] ( 235 ) [HTML 1KB] [ PDF 242KB] ( 1389 )
军事
125 胡信布
野外宿营地区位问题研究
部队野外宿营地区位直接影响着部队执勤效果的好坏,论文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点进行有机融合,首先通过对部队野外宿营地区位选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方案指标,然后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出部队野外宿营地区位选取决策模型,得出各指标因素相对于部队野外宿营地区位选取的重要性排序,并结合部队遂行任务的性质、出动兵力多少、预期持续时间而进行具体、科学、全面分析,进而提出具体位置实施宿营,确保部队勤务的顺利完成,最后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2009 Vol. 24 (6): 125-128 [摘要] ( 237 ) [HTML 1KB] [ PDF 471KB] ( 1057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