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作者中心
|
审稿中心
|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8年 23卷 6期
刊出日期 2008-12-15
城市
文化
经济
社会
旅游
区域
进展与动态
进展与动态
1
柴彦威, 颜亚宁, 冈本耕平
西方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历程及最新进展
西方行为地理学诞生于地理学的计量革命浪潮,从个人行为角度理解地理空间及其形成,前后经历了发展、衰退与复兴的历程。近十多年,随着与心理学、GIS、时间地理学等的密切结合,西方行为地理学迎来了全新的阶段,其研究重点转向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并在认知和决策两大领域生产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梳理196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历程,揭示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最新研究趋向与特色,以期对我国行为地理学研究给予启示。
2008 Vol. 23 (6): 1-6,59 [
摘要
] (
280
) [
HTML
1KB] [
PDF
472KB] (
2405
)
7
王兴中, 王立, 谢利娟, 王乾坤, 杨瑞, 曾献君, 廖兰
国外对空间剥夺及其城市社区资源剥夺水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本文从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的视角、结合国外相关研究文献,首次系统地分析了国外对空间剥夺以及城市社区资源剥夺研究的现状、内容,及其所涉及的相关学科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研究理念、流派、原理与方法。总结了这一研究命题对城市管理、城市规划、社区规划与商娱场所空间布局的指导意义,以期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2008 Vol. 23 (6): 7-12 [
摘要
] (
263
) [
HTML
1KB] [
PDF
609KB] (
3536
)
文化
13
胡最, 刘沛林
基于GIS的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探索
南方地区环境生态因子多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极富特色的聚落景观。研究其所隐含的景观基因,对传统聚落的保护、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聚落景观基因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聚落景观基因的概念、识别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建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基本信息单元及其提取方法,并对建立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技术思路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最后,展望了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2008 Vol. 23 (6): 13-16 [
摘要
] (
428
) [
HTML
1KB] [
PDF
456KB] (
1526
)
社会
17
徐旳, 朱喜钢
近代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迁——基于1929、1947年南京城市人口数据的分析
本文以1929年、1947年两时间断面南京城市人口数据为基础,利用城市生态因子分析手段,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将1929年、1947年南京城市社会区划分为三个和四个类型区。研究发现不同时段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主因子、类型以及空间分布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激烈变革在城市空间上的反映;南京城市社会空间变化过程显示出极大的"矛盾性",一方面中国传统城市"士农工商"各社会阶层混居和单一的城市功能模式被打破,工业区与居住区分离;但城市居住、商业活动仍保持十分密切的联系;《首都计划》是近代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迁的主要"驱动力"。
2008 Vol. 23 (6): 17-22 [
摘要
] (
283
) [
HTML
1KB] [
PDF
527KB] (
3269
)
23
陈忠祥, 陈亮
宁夏移民安置区剩余劳动力状态分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宁夏移民安置区这一特殊区域的剩余劳动力产生的背景状态、自身资源状态、输出人员的结构状态及目前的转移状态进行了分析,进而研究了影响移民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加速推进移民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五条对策,即重视移民区小城市与中心城镇的建设、加速非农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组织与服务、加快体制和制度创新。
2008 Vol. 23 (6): 23-27 [
摘要
] (
224
) [
HTML
1KB] [
PDF
420KB] (
926
)
28
赵多平, 王兴中
基于人文主义场所观的城市康体保健型休闲娱乐场所认知研究
本文将存在主义与现象学的研究理念纳入康体保健型休闲娱乐场所的研究中,通过对康体保健型休闲娱乐场所空间主体性的解析,透视出此类场所使用者的主体性价值观、感知、意象性以及活动时间、频次与康体保健型休闲娱乐场所的空间认知关系,继而总结出基于人文主义场所观的城市康体保健型休闲娱乐场所认知结构,以期对康体保健型休闲娱乐场所的规划与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2008 Vol. 23 (6): 28-31 [
摘要
] (
249
) [
HTML
1KB] [
PDF
390KB] (
1003
)
城市
32
杨永春, 杨晓娟, 孟彩红, 向发敏, 伍俊辉
兰州城市建筑构成与空间分布研究
利用高精度卫星影象和大规模实地调查方法获取数据,采用GIS手段和数理统计方法,利用建筑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两项指标,分别研究了兰州市及其各区、功能区、各组团圈层的现状建筑构成与空间分布特点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了兰州市各圈层的各种建筑类型所占的地位及其差异、不同区不同圈层不同建筑类型建筑的年代构成和现代化趋势及其差异。
2008 Vol. 23 (6): 32-36 [
摘要
] (
242
) [
HTML
1KB] [
PDF
285KB] (
897
)
37
房艳刚, 刘继生
城市系统演化的复杂性研究
城市演化是由复杂多样的动力和主体推动的,受全球、国家和地方尺度的多重影响,表现出复杂的演化规律和特征。笔者认为城市系统演化模式与过程的研究需要发展一个基于复杂性理论的跨学科的分析框架。本文首先提出一个城市系统演化的概念模型,然后运用层次理论分析了城市系统演化的复杂相互作用,论述了城市系统演化的组成异质性、时空复杂性、决策复杂性等复杂性表征,最后讨论了城市系统演化的各种复杂规律。
2008 Vol. 23 (6): 37-40,36 [
摘要
] (
269
) [
HTML
1KB] [
PDF
389KB] (
1210
)
41
亓新政, 赵嵩正, 徐伟, 罗世鹏
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城市土地定级评价研究——以银川市为例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能全面考虑各种与土地质量直接相关的因素,不仅包含了影响土地价值的经济因素,而且包含了其他因素。本文在分析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城市土地综合定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特尔斐法结合方差和均值修正确定指标体系权重,选取银川市建成区的六个样本点,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了实例分析,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分等定级结果符合银川市城市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
2008 Vol. 23 (6): 41-44 [
摘要
] (
684
) [
HTML
1KB] [
PDF
296KB] (
1852
)
区域
45
沈玉芳, 刘曙华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组织模式的结构与特征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组织模式协同的视角,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组织模式的结构与特征进行了探讨,以此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认为:①长三角城市群实际上涵盖了7大都市圈,各都市圈之间的边界存在有许多重叠的部分;②根据上述结果与断裂点分析,城镇空间组织模式的结构实际上是由5大不同等级、不同范围、相互交叉、大圈套小圈、圈圈相扣的都市圈所构成的"多元圈层"结构,并由核心区内圈向外呈分指状发散性分布,核-缘拓展的特征比较明显。
2008 Vol. 23 (6): 45-49 [
摘要
] (
230
) [
HTML
1KB] [
PDF
408KB] (
1532
)
50
冯章献, 王士君, 王学军
中国东北地区四中心城市功能关系优化
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4个大区级中心城市,在新的历史时期其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关系协调至关重要。论文认为,未来15年,沈阳的政治、文化、信息中心作用不会改变,但是,面对其他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其大区"龙头"作用特别是经济核心地位会相对下降。大连会渐显其大区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长春、哈尔滨市的次级中心地位依旧,分别承担起国家汽车、光电子、现代农业基地和重型装备制造业、冰雪旅游、对俄贸易中心的功能。
2008 Vol. 23 (6): 50-54,105 [
摘要
] (
234
) [
HTML
1KB] [
PDF
432KB] (
1311
)
55
陈敏
县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以广东省云安县为例
采用GIS,以云安县为例,以100m×100m格网作为评价单元,根据格网内的环境特征,选用对区域开发建设影响较大的自然生态、生态服务、灾害风险等作为生态敏感性评价条件,约束区域的发展;在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格局的基础上,采用资源承载力、社会支撑力、经济发展力、集聚辐射力、区位支撑力和外部推动力综合评价了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潜力,作为区域发展的推动力,综合考虑生态敏感性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力,划分了主体功能区,并分析了各区的发展方向主要功能和管制措施。
2008 Vol. 23 (6): 55-59 [
摘要
] (
263
) [
HTML
1KB] [
PDF
627KB] (
902
)
经济
60
贺灿飞, 潘峰华, 尹薇
产业联系与外资溢出效应-对浙江省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本文探讨水平联系、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影响。利用浙江省制造业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浙江省制造业外资总体上具有水平负向溢出效应,同时通过后向联系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水平负向溢出效应主要是外资企业带来的激烈竞争所导致的,产业后向联系产生的正向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外资企业的本地采购发生。浙江省内资制造业企业并没有从购买外资企业中间投入品而显著提升效率。
2008 Vol. 23 (6): 60-65 [
摘要
] (
254
) [
HTML
1KB] [
PDF
633KB] (
811
)
66
高更和, 李小建
中部农区农户打工距离研究——以河南三个样本村为例
对农户打工距离和区位的研究是认识农民工流动空间规律的基础。通过对河南省三个不同类型样本村的实证研究,发现打工距离整体分散、局部集中,打工人数随距离的变化呈"U"型分布,打工者在打工目的地的分布上具有群聚特征。影响农户打工距离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家庭类型、家庭代数、上学人数和关系网络因子。年龄较大者、家庭类型较简单者、家庭代数较多者、上学人数较多者和关系网络较少者,选择在本地打工的概率较大,反之亦然。
2008 Vol. 23 (6): 66-70 [
摘要
] (
263
) [
HTML
1KB] [
PDF
507KB] (
956
)
71
王成超, 黄民生
台商投资大陆地区的区位选择及其空间拓展研究
台商在大陆地区已经有三次大规模的投资热潮,每次热潮都有不同的产业特性以及相应的区位偏好,从而导致在大陆地区规律性的空间拓展。本文在分析台资在大陆地区空间拓展特征的基础上,就台资转向大陆以及在大陆地区空间拓展的原因展开分析,认为台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战略与其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密切相关。同时,大陆地区台资在当地化的嵌入程度也是影响其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影响台资的空间扩展路径。
2008 Vol. 23 (6): 71-77 [
摘要
] (
246
) [
HTML
1KB] [
PDF
423KB] (
1235
)
78
邓国军, 王树功, 周永章
科技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及模式探讨——以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为例s
文章以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作为案例,以可持续发展为准绳,从发展定位、园区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等方面评判建区5年来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程度,分析表明园区基本上贯穿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梳理,从发展模式、自主创新和生态文明三方面阐述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指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将是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正确选择。围绕建设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集"高效益、强辐射、多生态"于一体的发展模式是正确的选择。分析表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具备了诸多优势条件,未来发展需要持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近期应结合东莞市产业升级的重大需求,走"产学研"的道路,中远期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2008 Vol. 23 (6): 78-83 [
摘要
] (
319
) [
HTML
1KB] [
PDF
323KB] (
1669
)
84
司月芳, 曾刚, 樊鸿伟
上海陆家嘴金融集聚动因的实证研究
本文利用陆家嘴金融创新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等实地调研资料,对上海陆家嘴的金融集聚动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发现,邻近金融中心市场、共享知名品牌、金融友善型政府、良好的政策法规是促进其金融集聚的主要动因;而我国金融政策环境开放度不高、金融产业水平较低、市场规模不大、中介服务机构不足则正成为影响陆家嘴金融集聚的主要不利因素。
2008 Vol. 23 (6): 84-88 [
摘要
] (
293
) [
HTML
1KB] [
PDF
340KB] (
957
)
89
李彦丽, 张葳
津洽会对天津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文借鉴了份额转移法、相关乘数研究成果及经济竞争指标耦合分析等方法,经实地调研,进一步验证了津洽会对天津市宏观经济的影响、产业带动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竞争力的影响,清晰说明了津洽会对天津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催化作用。本次研究将为天津市会展业制定会展规划及政策法规提供借鉴,也将在培育会展商务、实施产业化运作上发挥作用。
2008 Vol. 23 (6): 89-93 [
摘要
] (
248
) [
HTML
1KB] [
PDF
429KB] (
962
)
旅游
94
颜亚玉, 黄海玉
历史文化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
近些年来,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区域经济和满足社会的旅游需求,历史文化保护区(尤其是古城镇、古村落等)纷纷进行旅游开发,演化成旅游社区。社区居民以资产、人力资源、社区文化等不同的社区参与要素参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旅游开发,获得不同利益,形成三种不同的社区参与模式。论文在对三种参与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历史文化保护区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并探讨其解决的途径,提出应激励投入增大总效用、认定和提高社区居民的分利能力以及构建"社区参与"的利益保障机制等。
2008 Vol. 23 (6): 94-98 [
摘要
] (
274
) [
HTML
1KB] [
PDF
262KB] (
1186
)
99
魏宝祥, 欧阳正宇
旅游目的地推广与影视旅游研究
在现代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新的旅游目的地推广方式影视旅游随之产生。影视旅游之所以成为目的地推广工具,电影电视中出现的相关旅游地的旅游形象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它影响了旅游者的旅游兴趣,最终促成旅游行为。本文在现有文献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影视旅游推广的原理和如何运用影视旅游作为目的地推广工具,最大化推广旅游目的地,最终使得旅游目的地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利益最大化。
2008 Vol. 23 (6): 99-105 [
摘要
] (
291
) [
HTML
1KB] [
PDF
358KB] (
2444
)
106
卞显红, 沙润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产业机理——基于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视角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企业空间布局状况对城市旅游增长极与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及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费用最小化行为是一种重要的实现推动力。旅游企业在城市旅游核心区或边缘区的布局是旅游企业在固定成本与旅游接待人次两种因素之间博弈的过程。旅游企业选择在城市旅游空间集聚区还是在非集聚区布局取决于在集聚区获得集聚经济的程度、集聚区产生的集聚不经济程度及非集聚区土地等成本的差异等。
2008 Vol. 23 (6): 106-112 [
摘要
] (
318
) [
HTML
1KB] [
PDF
675KB] (
1152
)
113
朱璇
脆弱生态旅游区的先遣军——关于生态旅游者和背包旅游者的比较研究
中国的生态旅游当前仍处在市场培养和自身建设薄弱的阶段,只有依靠严格自律的真正生态旅游者,才能避免生态脆弱地区的环境恶化。目前对生态旅游者的概念含混不清,大多扩大了生态旅游者的内涵,有悖生态旅游者的本质特征。本文从对生态旅游者的研究出发,找寻中国生态脆弱区发展生态旅游最适合的人群。在文献分析、二手调查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背包旅游者和生态旅游者的动机和行为,论证了两者的高度契合,推导出背包旅游者应当是中国当前脆弱生态旅游区的先遣军。
2008 Vol. 23 (6): 113-117 [
摘要
] (
297
) [
HTML
1KB] [
PDF
289KB] (
1157
)
118
魏向东, 朱梅
晚明时期我国历史旅游客流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
本文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四库禁毁书丛刊》及《四库未收书辑刊》中记载的晚明文人游记为基础,借助SPSS12.0软件,对晚明时期我国历史旅游客流的集聚和扩散现象进行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当时我国已初步形成四大旅游集聚场和三大旅游扩散场,并进一步利用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以此为依据划分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等级结构。
2008 Vol. 23 (6): 118-123 [
摘要
] (
262
) [
HTML
1KB] [
PDF
537KB] (
937
)
124
毛卫东, 黄震方, 沈正平, 马晓冬
边缘型旅游城市的旅游开发探讨——以连云港市为例
边缘型旅游地的边缘性主要体现在自然条件的过渡性、行政区位的边界性、经济地位的边缘性,以及资源的非优性,产品的低端和形象的附属性等。本文认为该类型旅游地的开发策略必须对核心-边缘关系、边界关系和不同区域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系统考察,多维化的形象定位、多元化的资源观和多角化的区域合作是其走出边缘困境的根本出路。以具有典型多尺度边缘性特征的新兴旅游城市连云港为实证,将其在不同维度和尺度下的边缘性特征及开发条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区域竞合、产品组合、形象渗透和空间演进的系列开发策略。
2008 Vol. 23 (6): 124-128 [
摘要
] (
254
) [
HTML
1KB] [
PDF
366KB] (
1296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