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审稿中心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7年 22卷 6期
刊出日期 2007-12-15

城市
文化
人口
交通
社会
旅游
经济与区域
协办栏目
人口
进展与动态
协办栏目
进展与动态
1 申玉铭, 邱灵, 任旺兵, 张云, 宋玉婧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空间差异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吸纳就业人口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服务业的演进阶段、增长行为、内部结构、地区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三大地带间、三大地带内和31个省(市)间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从空间上将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划分成发达、次发达、较发达、欠发达和不发达五个基本类型,旨在对未来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不同类型区服务业的差异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007 Vol. 22 (6): 1-5 [摘要] ( 269 ) [HTML 1KB] [ PDF 1548KB] ( 1155 )
6 张凯, 曹小曙
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区空间结构国内外研究进展
工业化背景下,世界铁路运输发展迅速,各种大型火车站在城市迅速崛起,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城市次中心区域逐渐形成,对火车站的区域影响研究日益引起国内外城市和交通学界的重视。文章首先总结了当前火车站与周边环境关系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动向,并对国外学者关于火车站地区的土地利用和空间结构、火车站与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火车站对周边地区的社会影响等研究的主要观点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综述。接着概括和分析了国内学者在火车站与周边环境关系研究的主要方面和内容。最后,针对我国的火车站地区建设和发展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2007 Vol. 22 (6): 6-9,84 [摘要] ( 292 ) [HTML 1KB] [ PDF 294KB] ( 3333 )
10 李二玲, 李小建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产业集群研究——以河南省虞城县南庄村钢卷尺产业集群为例
近年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被引入到产业集群研究中,它从更微观层次刻画了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和网络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产业集群研究的缺陷。但是SNA并不是深层次的结构模型,相应的分析还要从现象洞察到其背后社会关系的深层含义。本文首先对SNA作一简单介绍,然后以河南省虞城县南庄村钢卷尺产业集群为例,来检验这种分析方法在集群网络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并通过探究现象背后的社会关系来修正和完善这种分析方法,得出了重要结论,同时为丰富我国产业集群的研究方法提供有益参考。
2007 Vol. 22 (6): 10-15,128 [摘要] ( 265 ) [HTML 1KB] [ PDF 1188KB] ( 2555 )
16 郑耀星, 周富广
体验导向型景区开发模式:一种新的旅游开发思路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旅游开发规划思路-体验导向型景区开发模式,从模式提出的背景、依据以及模式的开发思想、目标、前提、原则和步骤等方面,对体验导向型景区开发模式做了初步的系统理论研究,起抛砖引玉作用。
2007 Vol. 22 (6): 16-20,89 [摘要] ( 251 ) [HTML 1KB] [ PDF 648KB] ( 3574 )
城市
21 高万辉, 卢涛
城市娱乐场所感知空间研究
伴随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地变化。城市娱乐消费已逐渐成为大多数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方面,对于城市娱乐场所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城市社会学和城市地理学等学者的重视。为促进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社会生活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活质量,提升城市价值,本文立足于人文主义的角度,运用行为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手段,以人文地理学的社区和场所体系为基础,全面探讨了居民对城市娱乐场所的空间感知。
2007 Vol. 22 (6): 21-25 [摘要] ( 240 ) [HTML 1KB] [ PDF 1170KB] ( 1543 )
26 张立生
城市RBD判断指标体系研究
在中国目前城市RBD即将大发展和人们对其的理解和判断存在着重大分歧的背景下,文章从城市RBD概念及其内涵的认识出发,在深入研究城市RBD功能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判断城市RBD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规模、特征和功能三个一级指标,一级10余个二级指标构成,并就这套指标体系广泛地征求和吸纳了国内专家的建议。以期能对有关城市RBD的研究有所裨益。
2007 Vol. 22 (6): 26-29 [摘要] ( 380 ) [HTML 1KB] [ PDF 235KB] ( 1295 )
30 刘承良, 李江敏, 张红
武汉都市圈经济社会要素流的空间分析
都市圈城际经济联系与相互作用空间表现形式为城市间、城市-区域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经济社会要素流。基于城际功能集散效应影响量建立城市流模型:F=NE,揭示出:武汉都市圈各中心城市经济社会要素流强度空间差异明显,对外经济联系呈现显著规模等级分布,空间结构上已经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鞍形"圈层结构。通过统计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从实证角度分析得出:武汉成为圈域经济社会要素流集散中心,城际经济社会要素流不同程度表现出以武汉为中心的"等级放射状"空间格局。
2007 Vol. 22 (6): 30-36,51 [摘要] ( 217 ) [HTML 1KB] [ PDF 1451KB] ( 1798 )
交通
37 张志强, 许学强
火车客运站综合流通空间规划探索——以广州市铁路新客站地区规划为例
本文简要回顾了火车客运站地区规划研究的发展。提出火车客运站具有增长极的性质,各种经济流通空间集聚在火车客运站周边,形成了综合流通空间。分析了综合流通空间的内涵与特点。指出综合流通空间由核心功能区、衍生功能区、外围功能区三个层次构成,分析了各个层次的功能构成、服务设施与布局模型。对综合流通空间与其他城市功能空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广州铁路新客站地区规划为例,从集聚作用、功能结构与布局、与其他城市功能区的联系三方面对综合流通空间进行了实证分析。
2007 Vol. 22 (6): 37-41 [摘要] ( 227 ) [HTML 1KB] [ PDF 1281KB] ( 1150 )
42 杨秀云
中国民用机场竞争优势的空间分布特征
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民用机场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得以提高,但伴随繁荣发展的却是机场竞争优势的区域空间分布非均衡性矛盾的突出。无论是机场数量、机场等级、机场业务量、机场业务结构,还是机场的产权结构、经营模式和经营业绩,东部都占有绝对优势。基于机场竞争优势的空间非均衡性,也形成了非均衡发展的航空运输网络,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因此,为了缩小地区机场竞争实力差距,提高中西部地区机场的竞争优势,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快中西部机场发展。增建中西部新机场,提高大中型机场等级,制定相应政策,加快中西部机场产权和经营模式改革,拓宽机场的融资渠道,开拓货邮市场,吸引和引导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注入中西部机场,为中西部机场提供高效运营、不断提高竞争实力的平台。
2007 Vol. 22 (6): 42-46 [摘要] ( 255 ) [HTML 1KB] [ PDF 302KB] ( 1590 )
经济与区域
47 沈正平, 韩雪
江苏省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初探
在海洋经济区中,海岸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其资源丰富且种类繁多,但由于受到多种作用力的交互影响,而客观上存在各种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江苏是海洋资源大省,海涂面积占全国海涂总面积高达30%左右,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大陆海岸线总长度的5.3%,但却又是海洋经济弱省,其海洋产业产值仅占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的4.4%,与广东(21.71%)、山东(14.14%)、浙江(14.05%)、福建(12.68%)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已经成为江苏区域发展中必须正视和急于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原理出发,通过分析江苏省海岸带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实施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及所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2007 Vol. 22 (6): 47-51 [摘要] ( 296 ) [HTML 1KB] [ PDF 387KB] ( 2107 )
52 李靖宇, 毕楠楠, 于潇
环北部湾海洋经济圈发展研究
随着海洋世纪潮的全球涌动,实施海洋经济开发已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取向。而横跨中越两国边境的北部湾海洋经济区,是中国西南地区出行东盟国家的必经通道,具有重要的国际合作开发价值,所以已经纳入海洋区域开发和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安排。为此,考察北部湾海洋经济区的基本结构,依托自身优势打造北部湾海洋经济圈;发挥区域内核心城市的引擎功能,促进北部湾海洋经济区协调发展;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禀赋,依据西部大开发政策打造环北部湾海洋经济圈,使之成长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跨国境商贸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国际信息交流中心,应当从研讨课题推进到合作开发实践。
2007 Vol. 22 (6): 52-56 [摘要] ( 371 ) [HTML 1KB] [ PDF 352KB] ( 1720 )
57 李广志, 李同升, 孙文文, 王武科
产业集群的识别与选择分析——基于陕西省产业集群的研究
产业集群现已成为发展区域经济和增强区域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然而,如何识别和选择产业集群则是困扰决策者和研究者的主要技术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产业集群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陕西省为例,综合应用LQ法和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主成分分析法,尝试性地进行了区域产业集群的识别与选择研究,结论显示LQ法和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很好地体现产业集群的"空间联系"和"功能联系"。
2007 Vol. 22 (6): 57-60,5 [摘要] ( 248 ) [HTML 1KB] [ PDF 351KB] ( 1579 )
61 侯晓丽, 贾若祥
陇南边缘地区区域过程耦合机理分析——以甘肃省宕昌县为例
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边缘地区"、"区域过程"等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以典型边缘地区宕昌县作为案例,简要分析其区域过程,并总结出类似边缘地区区域过程中自然与人文因素作用的一般规律,为进一步探索边缘地区发展途径提供理论基础与前提,这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例证。
2007 Vol. 22 (6): 61-67 [摘要] ( 229 ) [HTML 1KB] [ PDF 1110KB] ( 1075 )
68 蒋涛, 沈正平
聚集经济与最优城市规模探讨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聚集经济是空间集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外部性对经济活动的集中有重要影响,但要解释聚集经济的来源还必须寻求更微观、更基本的经济主体行为上的原因。每个城市都存在着一个最优的规模,这个最有效率的规模是由经济活动空间集中所带来的利益与所引起的成本之间的一个均衡所决定的。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必须注重城市功能与效率的充分发挥。本文结合规模收益递增和单中心圆形城市模型,分析了通勤成本、城市规模收益递增程度对最优城市规模的影响,讨讨了城市人均收入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推导了两种对立的力量所决定的最优城市规模。文中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城市人均收入与城市规模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否则,在城市总生产函数中规模收益递增程度足够强的情况下,最优城市规模取决于通勤成本。
2007 Vol. 22 (6): 68-71,104 [摘要] ( 266 ) [HTML 1KB] [ PDF 384KB] ( 2674 )
社会
72 李立勋, 温锋华, 许学强
从业主维权刍议中国城市社区管治重构
透过频繁发生的城市社区业主维权现象,从城市社会学的社区管治理论视角分析在房地产"后开发阶段"业主维权之特征和动因,探讨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房地产开发中各种利益群体空间冲突的内在机制和缓解冲突的途径。研究表明,在转型期,城市社区业主维权特征表现出新的特征;业主维权是宏观社会背景、行业性质、市场机制和政府角色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业主民主权利意识的逐渐增强,市民社会在城市中产阶级社区中逐渐成为一股社区管治的重要力量,这将为基于社会公平和空间公正的社区基层自治模式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政府与开发商应重视市民社会在房地产"后开发阶段"的角色。最后,文章提出维护城市社区的业主利益、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根本在于社区治理中空间权力体系的重构。
2007 Vol. 22 (6): 72-75,67 [摘要] ( 216 ) [HTML 1KB] [ PDF 268KB] ( 1265 )
旅游
76 徐红罡, 相阵迎
珠海旅游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
在对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简要综述的基础上,文章以珠海市为案例,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分析珠海旅游产业集群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珠海旅游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示意图,最后利用"钻石模型"评估珠海旅游集群的发展现状。文章充实了国内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指出珠海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并且是一种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但集群要素间进一步的知识和信息联系较少,创新性不足,珠海旅游产业集群属于低端集群,其进一步的完善和升级还需要继续发挥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2007 Vol. 22 (6): 76-80 [摘要] ( 248 ) [HTML 1KB] [ PDF 715KB] ( 2486 )
81 陈忠祥, 兰勇, 王树春
宁夏镇北堡移民文化旅游开发初探
移民文化具有多元性、宗教性、民族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本文以宁夏镇北堡为例,分析了镇北堡移民文化的由来和特征;对镇北堡开发移民文化旅游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包括区位优势分析和资源优势分析。在资源优势分析中,笔者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镇北堡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是影响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最重要的因素;同时也说明了移民文化在整个镇北堡旅游资源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最后,笔者提出了宁夏镇北堡移民文化旅游开发思路和开发战略。
2007 Vol. 22 (6): 81-84 [摘要] ( 279 ) [HTML 1KB] [ PDF 359KB] ( 1030 )
85 冯淑华, 沙润
游客对古村落旅游的“真实感-满意度”测评模型初探
从旅游感知角度,建立了游客"真实感-满意度"测评模型,模型由古建筑真实感、生活文化真实感、古村落真实度、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度等5大因素,以及影响这5大因素的16项观察因子组成,形成一种线性结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用路径系数表示,系数的阈值为>0,<0.95。路径系数通过SPSS软件对模型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求取,所得回归系数即为路径系数。以江西婺源为案例,对所建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模型因果关系显著,与研究假设条件相符合,模型可以接受。
2007 Vol. 22 (6): 85-89 [摘要] ( 318 ) [HTML 1KB] [ PDF 886KB] ( 2017 )
90 刘建平, 曹学文
监狱旅游开发初探
监狱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和新的旅游业态。开发、开展监狱旅游能够增加监狱行政执法的透明度,有利于进行和平、反腐败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继承与保护以监狱文化为重点的中国传统文化,凸显现代狱政文明。同时监狱旅游的出现将满足一部分人的独特需求,具有不可忽视的开发潜力和经济社会效益。最后,文章提出了开发监狱旅游的初步思路、理论框架及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文章首次对监狱旅游的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构建了开发监狱旅游的理论体系。
2007 Vol. 22 (6): 90-93 [摘要] ( 279 ) [HTML 1KB] [ PDF 227KB] ( 1411 )
94 王旭科, 赵黎明
旅游区规划的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旅游区规划城市化问题是学术界一直以来讨论的热点和声讨的对象。本文首先认为当前不少旅游区规划存在城市化现象,存在破坏景观风貌、冲淡游览意境、丧失发展主题、违背人本主义原则和浪费开发资金等影响;其次,文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技术主义"崇拜下"科学主义"泛滥所导致的"人文主义"的缺失,具体表现在技术运用、学科教育、管理体制、社会心理等方面;最后文章提出了系列对策措施,即强化人本-生态主义规划观,维护自然肌理的有机生长,实施规划决策制度化,构建两维规划运行模式,以人文主义提升规划技术,解决游与憩的冲突,完善旅游区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旅游区特色评估与预警机制等。
2007 Vol. 22 (6): 94-97 [摘要] ( 309 ) [HTML 1KB] [ PDF 416KB] ( 1263 )
98 肖佑兴
旅游影响的因子体系及生成机制——以丽江为例
论文从系统论的角度,探讨了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因子体系及其生成机制的问题。论文分析了旅游影响的旅游影响动力因子模块、旅游影响应力因子模块与旅游影响规范因子模块三大因子模块及其主要因子、属性以及对旅游影响的作用。作为旅游影响动力因子的旅游流系统是通过旅游流各因子的各种行为对旅游影响产生驱动作用的,从而使旅游目的地系统各因子产生响应,旅游制度创新系统通过规范各旅游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来达到对旅游影响的调适和优化,这三大旅游影响因子模块是在经济场、信息场、心理场、引力场和生态场等五种旅游影响场的作用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通过旅游影响的不断反馈而生成的。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了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其旅游影响的主导因子的差异性,并指出四种不同类型的旅游影响生成机制。最后,论文以丽江作为案例进行了旅游影响生成机制的分析,认为丽江的旅游影响是多因子主导的旅游影响生成机制。
2007 Vol. 22 (6): 98-104 [摘要] ( 262 ) [HTML 1KB] [ PDF 457KB] ( 1312 )
105 杨皖苏, 严鸿和
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缺少辐射带动全省的旅游中心城市这一现状和省会合肥自身所具备的各项资源和条件分析,指出将合肥市建成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是"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研究提出了合肥市建设旅游中心城市的若干对策。
2007 Vol. 22 (6): 105-108 [摘要] ( 282 ) [HTML 1KB] [ PDF 229KB] ( 3435 )
文化
109 梁璐
地理学视角下的文学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当代陕西本土文学为例
当代陕西本土文学在我国文学格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其发展变化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通过对当代陕西文学的统计分析,发现陕西文学的发展在时空上均表现出强烈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以文革为界,当代陕西本土文学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文学发达区域开始出现于关中地区,文学家聚集处,创作内容对应地也多与该区域重合。第二阶段陕西各地域文学家数量均明显增加,创作题材、写作手法、体裁逐渐多样化,创作内容对应地域从反映关中为主扩大到陕西全域,表明了文学发达区域的扩大与繁荣,文学发展呈现集聚化和均质化两种态势。主要原因除文化中心的强势影响外,高素质移民的流入及分布格局也是文学发展及分布特点形成的重要动因。
2007 Vol. 22 (6): 109-113 [摘要] ( 300 ) [HTML 1KB] [ PDF 679KB] ( 1392 )
人口
114 满苏尔·沙比提, 热合曼·玉素甫
建国以来新疆人口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分析得出,建国以来,新疆人口年均增长率2.79%,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4%,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地区。各族人口增长率有很大的差距,汉族、回族和满族人口的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全疆和全国同期的增长水平;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达斡尔族人口的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低于全疆平均水平;俄罗斯族和塔塔尔族人口逐年减少。新疆人口分布的空间变化规律总体分布趋势为西密东疏,北多南少;冲洪积扇缘绿洲地带多,盆地中心稀少。新疆人口密度明显增加,高值区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低值区的范围在缩小。
2007 Vol. 22 (6): 114-119,46 [摘要] ( 315 ) [HTML 1KB] [ PDF 434KB] ( 5158 )
协办栏目
120 袁林旺, 俞肇元, 黄震方, 顾秋实
客源地社会、经济要素对生态旅游区游客量的作用机制分析——以盐城麋鹿自然保护区为例
本文利用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MARS)方法建立了麋鹿景区游客数与社会经济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各类社会、经济要素的作用区间和作用过程。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较好的揭示客源地各项要素与该地游客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客源地经济要素和各类学生数是决定该地游客数的主要因素,其中经济的影响以限制为主,其他要素对景区游客数的作用一般也受到经济要素的制约。各类学生数对景区游客的作用则以促进为主。
2007 Vol. 22 (6): 120-123 [摘要] ( 291 ) [HTML 1KB] [ PDF 638KB] ( 947 )
124 侯国林, 黄震方, 张小林
江苏盐城海滨湿地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的本质需求,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对实现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和社区参与的现状,对湿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态度和行为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决策规划模式、经营管理模式、产品开发模式以及利益分配模式,并提出了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保障机制。
2007 Vol. 22 (6): 124-128 [摘要] ( 265 ) [HTML 1KB] [ PDF 514KB] ( 2134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