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审稿中心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1995年 10卷 3期
刊出日期 1995-09-15

城市
文化
经济
书评
政治
其他
综述
土地利用
区域开发
商贸
土地利用
综述
环境人生
综述
1 薛德升, 许学强
解放前我国地理学界关于小城镇研究的综述
本文对解放前我国地理学界关于小城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我们认为,我国地理学者对小城镇较有系统的研究起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小城镇大体是指人口规模为1000-5000人的各种农业、工业、商业、政治、文化等聚落;这一时期我国地理学者对小城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落分类、小城镇地理位置和地理分布、小城镇形态及空间扩展、小城镇位置变迁与历史发展、小城镇人口、商业、文化特征以及城镇内部用地结构与房屋构造等六个方面;由于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及学科发展的影响,小城镇研究内容窄、程度浅、系统性不强,所运用的理论、方法也较简单、落后。
1995 Vol. 10 (3): 1-7 [摘要] ( 281 ) [HTML 1KB] [ PDF 593KB] ( 977 )
区域开发
8 陈国阶
三峡工程移民战略与目标体系
三峡工程移民是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有正确的移民战略作指导,并制定出移民的目标体系和指标标准。作为移民实施的依据。三峡工程移民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三峡库区的持续发展。
1995 Vol. 10 (3): 8-13 [摘要] ( 284 ) [HTML 1KB] [ PDF 511KB] ( 922 )
14 徐建华, 白新萍, 贺治波
甘肃省两西地区扶贫开发性移民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是我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从1983年起,国家对这一地区采取了"开发性移民"措施,即将中部地区部分贫困人口移往河西走廊地区和中部引黄灌区的"甘肃省两西移民活动"。本文,分析了甘肃省两西地区开发性移民的机制及效益;借助系统动力学(Ssytem Dynamics)方法,建立了移民对策的仿真模型,通过模型的运行,制定了未来16年间的6种移民方案,这些方案为两酉地区的移民安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1995 Vol. 10 (3): 14-19,80 [摘要] ( 274 ) [HTML 1KB] [ PDF 516KB] ( 986 )
20 黎鹏
论广西经济的“双弓”型开发战略
本文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和广西区内外具体条件为依据,提出了以加大内联外引力度、增强广西及大西南经济外向性和促使广西经济快速稳步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双弓"型开发战略,并论述了实现这一战略的具体运作方法与要求。
1995 Vol. 10 (3): 20-24,46 [摘要] ( 292 ) [HTML 1KB] [ PDF 528KB] ( 1106 )
文化
25 张述林, 罗世伟
试论服装地理的主要研究领域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服装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服装空间变化的规律性。并认为,地理因素对服装的影响是服装地理的研究重点,服装的区域性是其研究的核心问题。
1995 Vol. 10 (3): 25-32 [摘要] ( 281 ) [HTML 1KB] [ PDF 615KB] ( 2330 )
城市
33 李骊明
关于小城镇和大规划的思考——小城镇开发建设及其规划机制和理念问题
本文对中国小城镇发展的趋势、意义及乡镇企业在小城镇开发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简析、并从表象、机制、理念等不同层次分析了中国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了针对小城镇建设的"大规划"概念。
1995 Vol. 10 (3): 33-36 [摘要] ( 248 ) [HTML 1KB] [ PDF 364KB] ( 1052 )
商贸
37 赵璜
中哈经贸发展与国际环境
哈萨克斯坦是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的中亚国家。独立后成为东西方投资的热点和竞争的市场。本文通过对哈经济现状及其与俄罗斯、西方国家和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分析,全面阐述了中哈经贸联系的历史、现状和前景,特别强调两国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地缘优势。作者认为发展国际关系、保持过境运输通畅与推动经贸合作是密切相关的,三者缺一不可。
1995 Vol. 10 (3): 37-43,79 [摘要] ( 272 ) [HTML 1KB] [ PDF 712KB] ( 852 )
44 陈福义, 熊绍华
区域市场发展与流通网络布局的初探——以湖南省为例
通过对湖南市场特征、周边市场形势、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发展市场要采取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全面拓宽周边市场、利用交通优势迅速扩展市场范围、重点开发优势产品增加出口外销货源以及建立以长株潭商业中心体为依托、层次分明,城乡通开、动转协调的商业流通网络等有效措施。
1995 Vol. 10 (3): 44-46 [摘要] ( 263 ) [HTML 1KB] [ PDF 261KB] ( 769 )
经济
47 于国政
论俄罗斯社会经济地理学
本文探讨了俄罗斯社会经济地理学形成背景与发展现状,论述了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并对其与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1995 Vol. 10 (3): 47-52 [摘要] ( 272 ) [HTML 1KB] [ PDF 515KB] ( 1607 )
53 孙峰华
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几个问题探讨
近几年来,在我国人文地理学界,区域经济地理学乃至经济地理学的"危机性"问题,是其有关专家和学者谈论的热门话题,但对此问题的产生,众说纷坛,看法不一。笔者认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危机性".主要根源于其研究对象、基础理论和其与区域经济学的关系问题。故本文用历史的、哲学的和系统论的观点进行了探析。
1995 Vol. 10 (3): 53-57,63 [摘要] ( 253 ) [HTML 1KB] [ PDF 510KB] ( 1742 )
政治
58 史同广, 刘兆德
少数民族控制区的政治地理——以马来西亚为例
由于世界范围内种族政治运动的复兴,近年来对复合政府内种族间关系的研究工作不断增多。
1995 Vol. 10 (3): 58-63 [摘要] ( 267 ) [HTML 1KB] [ PDF 493KB] ( 1039 )
土地利用
64 冯年华
略论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决定着土地利用方式与结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必须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前提。按照产业发展序列调整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分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合理利用土地,是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
1995 Vol. 10 (3): 64-67 [摘要] ( 271 ) [HTML 1KB] [ PDF 363KB] ( 1484 )
68 陈秀容
印尼爪哇岛农业土地利用的演变——市场、人口和政策对土地利用影响的实例研究
土地利用的型式、结构、强度及其变化是人地关系在特定地理区域相互作用的重要表现。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人口压力及相应政策都会对它发生影响。作者在多次实地考察与调查访问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将印尼爪哇岛农业土地利用演变过程划分为:强迫供应制和实物地租时期(1602-1829),强迫种植制时期(1830-1870),"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时期(1870-1942),日本侵占时期(1942-1945),及独立以后与粮食优先政策时期(1945-)等阶段。各阶段土地利用的变化都充分体现了市场、人口和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分析、认识这一变化过程起因和后果,对我国当前的土地利用问题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995 Vol. 10 (3): 68-70 [摘要] ( 269 ) [HTML 1KB] [ PDF 260KB] ( 1709 )
环境人生
71 修春亮, 叶宝明
鄂伦春族的历史地域分布及生存方式与地理环境
鄂伦春族是1953年才结束原始游猎生活的少数民族。今天的鄂伦春族是由东北的一些古老民族经分化融合形成的。历史上鄂伦春人分布在外兴安岭(斯塔诺夫山脉)至黑龙江各支流的广大地域。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取得完全依赖所处的地理环境。处于封闭的环境中,社会发展极为缓慢。对于这个民族,人地关系的这段历史基本上由地理环境起决定作用的。
1995 Vol. 10 (3): 71-74 [摘要] ( 253 ) [HTML 1KB] [ PDF 344KB] ( 1561 )
75 王岷, 张柏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网景观的行为地理效应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网是本区广大人民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共同创造的宏伟景观,对改造自然、保护农业生产起到重要作用,这一独特景观的形成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一次积极尝试、并被事实验证是成功的,这一景观形成后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行为,本文旨在根据行为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该景观的行为地理效应。
1995 Vol. 10 (3): 75-77 [摘要] ( 275 ) [HTML 1KB] [ PDF 241KB] ( 905 )
书评
78 王恩涌
值得一读的一本全球政治地理著作评《世界政治地理》一书
政治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而且也有其悠久历史。
1995 Vol. 10 (3): 78-79 [摘要] ( 273 ) [HTML 1KB] [ PDF 198KB] ( 957 )
其他
80 闫小培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简介
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是中山大学的重点研究中心之一。主要任务是从事城市和区域,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研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城市和区域规划及有关的咨询工作。
1995 Vol. 10 (3): 80-80 [摘要] ( 268 ) [HTML 1KB] [ PDF 116KB] ( 1007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