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审稿中心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1996年 11卷 4期
刊出日期 1996-12-15

城市
文化
人口
经济
政治
社区
其他
信息系统
理论探索
信息系统
理论探索
农业
理论探索
人口
农业
其他
1 李根良
林超对中国地理学的贡献
林超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1909年4月13日生于广东省揭阳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96 Vol. 11 (4): 1-3 [摘要] ( 275 ) [HTML 1KB] [ PDF 117KB] ( 1222 )
80 张小林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研究室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的人文地理学研究是在老一辈地理学家的主持与支持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已故李旭旦教授是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终身致力于发展人文地理学,积极倡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出书、出人、走正路"。
1996 Vol. 11 (4): 80-80 [摘要] ( 254 ) [HTML 1KB] [ PDF 48KB] ( 2023 )
理论探索
4 方修琦, 张兰生
论人地关系的异化与人地系统研究
以工具的使用、农业文明的出现、文明社会的产生和工业革命为标志,人地关系发生了四次异化过程,形成了由自然环境、人类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共同组成的、为人类所特有的人地系统。所谓的人地关系是人地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总称。人地系统受自然、技术和社会环境共同驱动,其核心是资源(自然环境)-生产(人为环境)-消费(人类)三者之间的平衡。人地关系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人地系统的驱动机制以及系统内部相互作用机制。
1996 Vol. 11 (4): 4-9 [摘要] ( 434 ) [HTML 1KB] [ PDF 217KB] ( 1403 )
经济
10 吴传钧
关于菏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菏泽地区的实地考察和论证,充分肯定了菏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正确性,同时也揭示了本区经济发展存在的若干具体问题,并对发展乡镇企业和农畜林产品加工、工业布局、人才、水资源、发展旅游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1996 Vol. 11 (4): 10-13 [摘要] ( 295 ) [HTML 1KB] [ PDF 151KB] ( 1261 )
14 董恒年, 季任钧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思路探讨
本文在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地理学所面临的理论、实践和研究者专业素养等方面的种种挑战。为适应新的社会经济体制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文章认为我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并就学科发展的指导思想、研究主题、理论建设及研究者知识结构改善和思维定式转变等提出了创新思路。
1996 Vol. 11 (4): 14-18 [摘要] ( 273 ) [HTML 1KB] [ PDF 182KB] ( 1268 )
64 张长宪, 彭珂珊
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基本战略之研究
本文采用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气象学、农艺学、统筹学、经济学、统计学相互交叉的观点为指导,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系统分析了三峡建设中的有利因素与不利条件,特别论证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三峡库区经济开发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1996 Vol. 11 (4): 64-67 [摘要] ( 229 ) [HTML 1KB] [ PDF 152KB] ( 1110 )
城市
19 周春山, 许学强
西方国家城市人口迁居研究进展综述
西方国家城市人口迁居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60年代中以前,从人类生态的角度出发,研究人的社会地位、家庭状况、经济收入对人口迁居的影响。60年代中至70年代中,从数量分析、行为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迁居的空间特征、数量模式、迁居行为、住房链。70年代中至现在,从社会结构深层角度来研究迁居,并对绅士化现象作了全面研究。
1996 Vol. 11 (4): 19-23 [摘要] ( 298 ) [HTML 1KB] [ PDF 189KB] ( 2153 )
68 孟庆民, 安成谋
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新思考
本文在阐明中国人文生态特点并分析中国城市化特征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新道路,及在城市化新道路中所采取的措施,促使"人口-城市化-资源与环境"这一人文生态系统持续、平衡、协调发展。
1996 Vol. 11 (4): 68-71 [摘要] ( 258 ) [HTML 1KB] [ PDF 154KB] ( 1002 )
72 余大富
三峡库区中心城市和城镇体系布局
三峡库区是因水坝——电站建设和移民安置引起社会经济结构显著变化的特殊区域。其鲜明的区域个性要求有与之适应的城镇体系,其开发性移民导致的显著提高的非农化势能则要求有超常的城镇化进程。为此比较分析了库区中心城市的最佳区位,提出库区城镇体系布局的具体方案和城镇分区意见。
1996 Vol. 11 (4): 72-75 [摘要] ( 242 ) [HTML 1KB] [ PDF 155KB] ( 1256 )
76 吴成基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及研究方略
本文简要介绍城市环境地质的研究内容,它包括地面沉降、地裂缝、地下水污染等问题,通过实例阐明研究的思路,结合城市特点提出了应侧重做好的几项工作。
1996 Vol. 11 (4): 76-78 [摘要] ( 284 ) [HTML 1KB] [ PDF 124KB] ( 935 )
农业
24 刘胤汉, 刘彦随
有关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问题探讨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在我国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是改革与发展的产物。健全和完善不同特色系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保证,二者相辅相成。本文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在分析现状特点、存在问题、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重点发展的四种"匹配模式"。并认为在思想上,要实现"三破三立";在战略上,要调整和优化"三大结构";在举措上,要做到"三个依靠、三个结合。
1996 Vol. 11 (4): 24-27,13 [摘要] ( 266 ) [HTML 1KB] [ PDF 187KB] ( 1512 )
信息系统
28 路紫
东北亚经济圈ICTs发展与通信网络需求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CTs)的出现和社会技术系统与电信的联系,传统的生产布局的"接近市场"将越来越会被"联系市场"所代替。本文从分析东北亚经济圈各国经济合作特征和前景所导致的对电信网络的需求出发,探讨区内诸国类型不一的通信障碍和通信网络构建的地区间的等级体系。研究中特意关注了大的信息设备制造跨国公司(INCs)的全球战略对ICTs采用的影响,最后就东北亚各国积极发展ICTs和通信网络的过程中我国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电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作以论证。
1996 Vol. 11 (4): 28-32 [摘要] ( 429 ) [HTML 1KB] [ PDF 189KB] ( 1008 )
政治
33 陶永波, 刘继生
试论中国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及理论框架
本文从政治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分析入手,阐述了中国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并对其基本理论框架的构建作以探讨。
1996 Vol. 11 (4): 33-37 [摘要] ( 279 ) [HTML 1KB] [ PDF 185KB] ( 1350 )
38 李传永
略论我国历代的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为国家政权建设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的行政区划工作历史悠久。行政区划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它在政治方面考虑多,经济方面考虑少。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秦代至解放前,我国的行政区划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州、郡时期,道、路时期和行省时期。探讨其变化规律,是行政区划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1996 Vol. 11 (4): 38-40,53 [摘要] ( 286 ) [HTML 1KB] [ PDF 155KB] ( 2816 )
41 陈钊
行政边界区域刍论
本文阐述了行政边界区域的基本涵义,讨论了行政边界区域范围的确定,最后分析了行政边界区域的研究意义和目的,并提出了其主要研究内容。
1996 Vol. 11 (4): 41-44 [摘要] ( 326 ) [HTML 1KB] [ PDF 153KB] ( 2401 )
人口
45 黎鹏
中华民族人口数量再生产史上的主要特征探析
本文以历史资料为基本依据,进行综合分析并高度概括出了我国人口数量再生产史上的四大主要特征;总人口增长由慢而再慢到快速增长的规律;人口的自身再生产具有高度积极性的特点;少数民族人口的再生产具有很强的时段和族别差异;历史人口规模长期占据世界的突出地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人口再生产特征分析。最后总结了几点颇具现实意义的重要启示。
1996 Vol. 11 (4): 45-49 [摘要] ( 286 ) [HTML 1KB] [ PDF 184KB] ( 889 )
社区
50 孙峰华
关于社区地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
本文着重探析社区地理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体系和研究领域等理论问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评析,旨在促进社区地理学的理论建设,以推动社区地理学的发展。
1996 Vol. 11 (4): 50-53 [摘要] ( 299 ) [HTML 1KB] [ PDF 152KB] ( 2081 )
文化
54 张述林
人文地理关于服装研究的几种理论
本文试图在人文地理,特别是文化地理中,建立一种关于服装地理研究的初步理论框架。它们是:(1)服装起源的气候适应说;(2)服装发展变化的过程说;(3)服装区域分布的空间差异说。
1996 Vol. 11 (4): 54-56 [摘要] ( 276 ) [HTML 1KB] [ PDF 111KB] ( 1866 )
57 刘岩, 李秀霞
音乐文化的地理研究
本文从地理的角度探讨了音乐文化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基本特征。在音乐的象征意义、媒体作用、经济产业和思想诱导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
1996 Vol. 11 (4): 57-59 [摘要] ( 283 ) [HTML 1KB] [ PDF 114KB] ( 2339 )
60 窦文章
文化传播的空间基础及模式分析
本文从广义的文化背景出发,探讨了文化传播(扩散)的物质基础-信息-语言文化系统,以及文化传播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文化传播的空间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1996 Vol. 11 (4): 60-63 [摘要] ( 279 ) [HTML 1KB] [ PDF 160KB] ( 1379 )
79 赵焰
从风土习俗看《方舆胜览》中的人文地理思想
《方舆胜览》中记载了许多地方的风土习俗,包容了人文地理的诸多内容。
1996 Vol. 11 (4): 79-80 [摘要] ( 249 ) [HTML 1KB] [ PDF 81KB] ( 2662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