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作者中心
|
审稿中心
|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16年 31卷 5期
刊出日期 2016-10-15
城市
文化
经济
“新”时间地理学
社会
旅游
区域
进展与动态
进展与动态
1
李郇, 吴翊朏, 吴蕊彤
同城化治理研究——以广佛地区为例
近年来,国家提出治理模式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其中,都市区治理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合理模式的研究成为城市管理领域的焦点。本文基于都市区治理理论,分析了中国都市区治理模式由强制性区划调整向城市协商合作的演变过程,认为同城化将成为未来区域治理的主要模式,是现代化治理模式的体现。进而提出以建立共识、渠道和激励为基础的同城化治理框架。在此基础上,以广佛同城化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广佛行政管理体制差异的分析,认为管理层级架构的差异是影响广佛多层级治理效果的关键,发现建立"共识"是城市之间协调的核心,"渠道构建"和"激励机制"是同城化规划开展与实施的保障,以期为今后同城化规划提供借鉴。
2016 Vol. 31 (5): 1-6 [
摘要
] (
622
) [
HTML
1KB] [
PDF
2948KB] (
1525
)
7
魏宝祥, 孔闪闪
网络信息对旅游者决策影响研究——国内外研究比较的视角
网络信息对旅游者决策影响研究对旅游业信息化发展及旅游企业市场营销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对其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国外的网络信息对旅游者搜寻心理影响和网络评价信息、网络口碑信息对旅游者决策影响等研究已经成熟,其中,旅游者网络信息搜寻创新心理、网络评价信息对旅游者决策影响因素等是研究热点。国内在网络评价信息对旅游者决策影响研究方面比较薄弱,在旅游者网络信息搜寻创新心理和旅游者网络口碑传播动机研究方面文献寥寥。国外研究视角和方法多样,尤其擅长运用心理学、传播学及社会学等研究方法展开微观层面研究,国内研究多是根据国外研究分析及国内相关情况展开。
2016 Vol. 31 (5): 7-16,112 [
摘要
] (
552
) [
HTML
1KB] [
PDF
1732KB] (
3729
)
“新”时间地理学
17
柴彦威, Kajsa Ellegård, 张艳
“新”时间地理学专栏导言
时间地理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人文地理学家对计量革命的争鸣与反思中,是重要的行为论方法之一。1970年瑞典人文地理学家哈格斯特朗(Torsten Hägerstrand)首次用英语系统阐述了强调微观个体、强调时空间连续过程、强调制约的时间地理学思想与符号系统
[1]
。半个多世纪以来,时间地理学思想与方法已在不同国家与地区、不同学科领域间得以广泛传播与应用,并形成了微观个体时空间行为研究的独特理论与方法论
[2,3]
。
2016 Vol. 31 (5): 17-18,31 [
摘要
] (
428
) [
HTML
1KB] [
PDF
1229KB] (
1804
)
19
张艳, 柴彦威
“新”时间地理学——瑞典Kajsa团队的创新研究
本文首先回顾时间地理学的理论发展背景,介绍时间地理学的综合生态世界观,解说其深入人心的符号系统的特点。本文总结瑞典Kajsa Ellegård时间地理学团队的研究进展,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理论突破及应用研究等方面给予述评。Kajsa团队在研究视角上实现了从"家外"转向"家内"、从"个体"拓展到"组织"、从强调"物质空间"制约转向"社会文化"制约的创新;从研究方法上突破了从绝对时空观下的"路径"到相对时空观下"情境"的转型,以及构建了人类活动的复杂情境性的研究方法;在理论发展上实现从"外在"行为转向"内在"行为,初步构建"企划-活动-企划"的"闭环"行为决策过程链;在应用研究上坚持社会-自然-技术互动的综合视角进行综合地域研究,把时间地理学方法创新地应用于家庭能源消耗与家庭分工等方面。本文最后从中国城市转型的现实与理论背景出发,探讨"新"时间地理学在中国城市空间与社会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与方向。
2016 Vol. 31 (5): 19-24,46 [
摘要
] (
894
) [
HTML
1KB] [
PDF
1569KB] (
2520
)
25
Kajsa Ellegård, 张雪, 张艳, 柴彦威
基于地方秩序嵌套的人类活动研究
活动的地方秩序嵌套"这一概念源于瑞典时间地理学者哈格斯特朗对人类活动复杂性及其背后蕴含的社会规则的思考,强调人类活动与其发生所需的时空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隐含人类行为背后所需的各种资源在时间上的排列和空间上的组合规律。本文系统解读了"(活动的)地方秩序嵌套"的概念内涵、形成与符号表达,借助已有研究案例梳理不同地理空间尺度下地方秩序及其嵌套过程,以及目前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这一概念在中国城市空间行为与规划中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2016 Vol. 31 (5): 25-31 [
摘要
] (
458
) [
HTML
1KB] [
PDF
12520KB] (
913
)
32
Kajsa Ellegård, 刘伯初, 张艳, 柴彦威
时间地理学的企划概念及其研究案例
企划是为完成任何意愿和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必要的简单或复杂的任务,即为达到某个个人或组织的长期或短期目标而实施的活动。企划研究旨在建立意图和实现之间的桥梁,从个体或组织主体意图的视角构建活动之间的关系,它不仅关注时空间行为的客观发生,还关注时空间行为的计划和时空间行为结果的影响反馈等主观方面。企划视角下的时间被看作将"未来"不断转换为"过去"的连续过程,一个完整的企划包括孕育计划、活动实现、影响反馈三个主要阶段,基于企划可以分析个体行为的闭环决策过程。个体企划与组织企划交织的情景分析有助于解释个体时空间行为以及个体企划与组织企划的关系。沃尔沃乌德瓦拉工厂"结构性变革"的案例为如何从组织企划与个体企划交织的视角探索组织管理变革及其综合效益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企划视角下的日常活动研究将极有可能推动时间地理学从主客观结合、能动被动结合的微观视角透视日常活动决策的黑箱,进而对时空间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最终实现物质世界时空制约与人的时空意图的统一。
2016 Vol. 31 (5): 32-38 [
摘要
] (
606
) [
HTML
1KB] [
PDF
7121KB] (
1465
)
39
Kajsa Ellegård, 张艳, 蒋晨, 柴彦威
复杂情境中的日常活动可视化与应用研究
时间地理学以时空路径为代表的符号系统由于具备抽象、简明、直观等特点,在地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传播与应用。随着GIS与地理可视化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精度时空行为数据的批量生产等,真实地理环境中个体时空运动轨迹的三维可视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与城市社会转型等使得现代社会中的人类日常活动变得十分复杂,时间地理学由于直观刻画时空间中人类活动的时空连续性与复杂情境性而备受关注。本文首先界定了人类日常活动复杂情境的分析维度,包括日常情境、企划情境、地理情境、社会情境、技术情境等,并在此基础上将绝对时空间坐标系下的时空路径拓展到相对时空观下多维活动序列的可视化表达。其次,简单说明Daily life与VISUAL-Time PAc TS/energy use等可视化工具,介绍时空路径在复杂情境性下的可视化、模式挖掘及个案分析。最后,案例分析个体与群体尺度上活动情境可视化方法在家庭成员间分工与互动、日常活动模式差异与家庭能源消耗差异等方面的应用。
2016 Vol. 31 (5): 39-46 [
摘要
] (
422
) [
HTML
1KB] [
PDF
8307KB] (
1006
)
城市
47
张林, 李俭星
基于专利地图的地方产业技术演化路径研究——以广西制糖业为例
借助专利信息这一有效的技术信息载体形式,论文从专利地图的角度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演进与变化来把握广西地方产业核心知识演化,通过可视化数据挖掘工具,绘制出基于专利地图的广西地方产业技术领域演化路径图。研究表明,甘蔗制糖业作为广西地方特色产业技术演化较为缓慢并且缺乏内生的持续的创新驱动力量,但是产业技术演化趋势是存在的。最后从国际技术引进及地方化、产权保护与制度建设、加强内部交流促进创新协同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2016 Vol. 31 (5): 47-54,79 [
摘要
] (
396
) [
HTML
1KB] [
PDF
10849KB] (
1057
)
55
靳诚, 徐菁
南京市对外交通节点与酒店之间游客流动空间特征分析
利用旅游攻略数据,构建关系网络,探讨南京市对外交通节点与酒店之间游客流动这一特殊旅游流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1在节点方面,酒店的流入度、流出度和中心度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圈层结构,高数值区域分布在城市中心的南北两端,外围区域数值较低,游客选择的酒店集中于夫子庙街道、健康路街道、梅园新村街道、玄武门街道;对外交通节点中,南京火车站中心度最高,铁路在南京旅游对外交通中作用突出。2在网络方面,随着流量阀值增加,整个网络的连通性不断增强,且流量分布更加均衡;核心对外交通节点与酒店集中分布街道在整个网络中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3游客选择酒店并非集聚在对外交通节点周边,距离在酒店选择中所起作用不强,而与景点空间分布存在较强相关性。
2016 Vol. 31 (5): 55-62 [
摘要
] (
547
) [
HTML
1KB] [
PDF
10262KB] (
1007
)
63
王妤, 蔺雪芹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北京制造业时空演化特征及疏解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北京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空间布局调整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偏离-份额模型剖析了1996-2010年北京市制造业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基于空间偏离-份额模型,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未来北京不同功能区制造业疏解方向。研究发现,从功能区层面来讲,北京市制造业由首都功能核心区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以及生态涵养发展区渐次外迁,在此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机械与装备制造业呈集聚发展态势,都市型工业近年来有所回迁,其余制造业逐渐退出北京市。在此基础上,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为指导,结合京津冀都市圈各城市产业功能定位和集聚区建设分析了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制造业未来疏解策略与方向。
2016 Vol. 31 (5): 63-70,132 [
摘要
] (
587
) [
HTML
1KB] [
PDF
6428KB] (
1964
)
文化
71
袁振杰, 高权, 黄文炜
城镇化背景下村落神圣空间政治性的建构——以广州A村宗祠为例
文章以广州某古村落的改造为例,关注宗祠的神圣性建构以及其面对快速的现代化和城市化等世俗力量时的政治响应。通过微观研究,发现:1宗祠政治性来源于其服务村民的世俗功能;2在宗祠受到外界世俗力量的侵占时,村民通过运用特定时空条件来施行"避让但不逃离"的巧妙战术进行抵抗,从而实现自身权力的宣示和表达。本文旨在从日常生活和空间政治性的角度重新认识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神圣空间的政治建构,为中国乡村和城镇化研究提供有益的研究视角。
2016 Vol. 31 (5): 71-79 [
摘要
] (
845
) [
HTML
1KB] [
PDF
3091KB] (
1810
)
80
张琪, 古恒宇, 谢双玉, 姜莉莉, 李慧芳, 侯雪琦
武汉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设立的空间效应研究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法、Ripley's L函数、标准差椭圆、Voronoi多边形和空间句法,系统分析武汉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设立的空间效应,包括整体空间效应、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效应、可达性及穿行性效应。结果表明,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设立:1使图书馆由单一集聚核心向多集聚核心转变,使图书馆空间集聚程度加强,整体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方向向"E-W"方向顺时针旋转;2使图书馆的服务范围缩小,服务人口压力减小,但其长尾效应有待进一步发挥;3使图书馆的可达性略有提高,但使其穿行性显著增强,正在从根本上将读者获取图书资源的方式由"读者围着资源移动"转变为"让资源围着读者移动"。
2016 Vol. 31 (5): 80-86,105 [
摘要
] (
575
) [
HTML
1KB] [
PDF
9871KB] (
1241
)
社会
87
古杰, 周素红, 闫小培
基于家庭的广州市入室盗窃的特征分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以犯罪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依据,从家庭的视角研究入室盗窃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广州市18个社区作为案例,以1332个家庭的问卷调查作为数据基础,分别分析不同类型家庭遭遇入室盗窃的频次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家庭在遭遇入室盗窃的频次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邻里之间是否愿意帮忙、是否是本地家庭、居住条件和家庭收入等因素都会对入室盗窃发生的频次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把影响入室盗窃的影响因素划分为根本因素和非根本因素两大类,并分析了两类因素对入室盗窃的影响特征。
2016 Vol. 31 (5): 87-92,140 [
摘要
] (
633
) [
HTML
1KB] [
PDF
2269KB] (
1496
)
93
郑滋椀, 张丰, 杜震洪, 刘仁义, 周国民
基于道路网络的犯罪空间聚集特征研究
由于目前犯罪空间聚集特征研究的单元主要是地点、街区、巡逻区等,但是许多警务工作是沿道路网络开展的,因此有必要研究犯罪在道路网络上的空间聚集特征。本文以路段为分析单元对浙江省某地2011-2014年发生的16787起盗窃类犯罪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发现:1在道路网络中存在犯罪热点路段;2犯罪在路段上具有聚集性,少部分犯罪热点路段聚集了大部分犯罪,如19.86%的犯罪热点路段聚集了53.42%的犯罪;3犯罪热点路段在道路网络中也具有空间聚集性,主要聚集在类型为住宅区、大学、商业区等7个区域。根据犯罪在道路网络上的聚集特征,警察部门能优化相关警务工作,科学分配警力资源,从而提高治安防控、犯罪预防、侦查破案等能力和效率。
2016 Vol. 31 (5): 93-98,147 [
摘要
] (
478
) [
HTML
1KB] [
PDF
7586KB] (
1347
)
旅游
99
徐雅雯, 甘巧林
扎根理论视角下旅游非正式部门成长路径——以安徽西递古村为例
以安徽西递古村的旅游非正式部门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聚焦编码、轴心编码、理论编码三步骤,分析案例地旅游非正式部门的成长路径。研究发现:1旅游非正式部门发展在符合生命周期基本理论基础上,具有新特色。随着阶段推进,主导影响因素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力愈渐加强。2精英带动在旅游非正式部门发展起步阶段起主导作用并以粗放开发为特色;利益驱动下旅游非正式部门过度扩张使得同质竞争激烈化,经营边际收益减少;家庭结构与社区影响造成经营固化与惯性,社会政策带来经营萎缩,经营者试图通过寻租及名望身份赋加的形式改变困境,增强对经济之外的其他诉求(如名望、人际),促进了旅游非正式部门对自我身份重新审视与再定位。3社区力量在市场饱和后以隐性道德伦理手段维持既有市场结构平衡状态,成为市场竞争调控手段新补充。
2016 Vol. 31 (5): 99-105 [
摘要
] (
457
) [
HTML
1KB] [
PDF
3580KB] (
1539
)
106
陈晓艳, 黄震方, 汤傅佳, 黄群芳, 吕龙
基于总体态度中介变量的事件旅游影响居民感知与支持行为研究——以第八届中国花博会为例
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选取第八届中国花博会作为研究个案,以总体态度为中介变量,构建事件旅游影响居民感知和支持行为关系模型,并运用Smart PLS3.0分析软件开展实证研究,探讨事件旅游影响居民感知、总体态度和支持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居民对事件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对总体态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负面影响感知对总体态度产生显著负向影响;2居民对事件旅游的总体态度对支持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3总体态度在旅游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说明居民对事件旅游的正负影响感知通过总体态度影响支持行为;4居民对事件旅游的支持行为更多地取决于正面感知,而不是负面感知,同时应进一步关注总体态度的其他影响因素。
2016 Vol. 31 (5): 106-112 [
摘要
] (
645
) [
HTML
1KB] [
PDF
1852KB] (
2663
)
113
梁佳, 吕兴洋, 曲颖
形象趋同与个性趋异:资源同质目的地品牌差异化定位研究
品牌差异化定位是目的地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当前由于目的地旅游资源同质化,导致了目的地品牌形象趋同、竞争力下降等问题。针对此,本研究试图借鉴品牌个性理论找到目的地差异化定位的新视角。文章选取周庄、乌镇和西塘三个资源禀赋相同的目的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到访旅游者撰写的游记发现,虽然旅游者对不同目的地的感知形象相似,但是感知个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乌镇的个性集中表现为"雅";周庄"智"的个性最突出;西塘则在"乐"上有更好表现。基于此,本文为三个目的地提供了个性导向的品牌定位建议。研究表明在品牌形象趋同的情况下,资源同质旅游目的地仍可借助趋异的品牌个性进行差异化定位,并使品牌获得持久的竞争力。
2016 Vol. 31 (5): 113-118 [
摘要
] (
445
) [
HTML
1KB] [
PDF
2875KB] (
2753
)
区域
119
周晓艳, 郝慧迪, 叶信岳, 秦雅雯, 马秀馨
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分析
以黄河流域的各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人均GDP为测度指标,综合运用不同时空动态分析方法,在Open Geoda和Pysal2.7软件支持下,对1990-2013年黄河流域73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和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黄河流域整体区域经济差异呈现先扩大后减小的趋势,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显著对整体差异贡献最大,中部、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相对稳定;流域经济空间异质性明显,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区域经济格局两极化明显且东部经济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流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冷点区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青海等部分州市;通过分析黄河流域73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类型时空演变特征,反映出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趋势,初始状态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区域背景亦具有一定作用,区域经济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基本不存在。
2016 Vol. 31 (5): 119-125 [
摘要
] (
509
) [
HTML
1KB] [
PDF
18344KB] (
757
)
126
申立敬, 程广斌
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空间联系特征比较研究——以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为例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暨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的我国境内西北地区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隶属度模型及潜力模型等对西北地区城市群空间联系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伴随该区域城市群的迅速发育,城市间最短时间距离缩短,通达性大为改观;城市群城市空间联系强度水平较差,空间分异呈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受最短时间距离影响明显;城市群内城市受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西北地区城市群潜力值整体呈东西两头好、中间凹陷的"哑铃型"状态,各城市群内城市集聚能力差异明显。
2016 Vol. 31 (5): 126-132 [
摘要
] (
480
) [
HTML
1KB] [
PDF
1663KB] (
1920
)
经济
133
唐常春, 刘华丹, 袁冬梅
基于多尺度的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演进分析
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从县域、地市州和四大板块3个尺度对湖南省1990-2013年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进行测度,进而采用泰尔指数对全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在3个尺度上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且表现出较明显的尺度特征和尺度效应;2全省总体经济差异演进呈"M"型曲线,可划分为逐步上升、持续下降、再次上升、趋于收敛四个阶段;31990-2009年板块间差异对全省总体差异的贡献率从26.55%快速上升至51.35%,近年来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4区域经济差异形成与演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发展阶段、交通建设、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以及国家宏观区域政策等。
2016 Vol. 31 (5): 133-140 [
摘要
] (
451
) [
HTML
1KB] [
PDF
6770KB] (
1382
)
141
戢晓峰, 连晨希, 陈方
基于L-3D方法的云南省物流经济空间格局研究
为科学分析物流经济空间格局,基于经济地理学3D理论的密度(density)、距离(distance)和分割(division)框架,建立了物流经济空间格局的L-3D分析体系,利用地理集中度、物流经济联系强度及区位商等测度指标,分析了云南省物流经济空间格局的密度、距离及分割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物流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呈现以昆明为中心的横纵扩散模式,外圈物流经济明显薄弱;物流经济空间距离呈现中心-通道发展模式,滇中城市群发展优势明显,西部边界物流经济距离较大;物流经济分割特征体现于昆明的区位商值较低,滇中城市群物流经济发展差异显著,以昆明为基准,大理及其周边地区分割严重。
2016 Vol. 31 (5): 141-147 [
摘要
] (
707
) [
HTML
1KB] [
PDF
7757KB] (
1069
)
148
薛飏
区域经济增长的文化产业驱动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本文采用中国31个省份1996-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效应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文化产业投入和产出规模扩张对地区GDP和人均GDP增长具有显著作用,两者间的交互效应会加大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第二,文化产业有助于带动旅游业和整个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第三,中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提升作用最大,中部和东部地区效应相对不足。因此,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实现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不仅能够促进整体经济增长,而且可以实现区域平衡发展。
2016 Vol. 31 (5): 148-154 [
摘要
] (
421
) [
HTML
1KB] [
PDF
1612KB] (
1308
)
155
杨霞, 王乐娟
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区域比较研究——来自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
由于经济环境、技术创新及环境政策等因素,我国区域间环境治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区域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存在不同之处,因此有必要对两者关系的区域差异进行研究。本文以2011-2014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关系以及不同区域间两者关系的表现。研究得出环境绩效有助于提高财务绩效;同时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中东部地区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正向关系大于西部地区,资源大省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正向关系显著。研究结论为不同区域条件下政府与企业采取针对性的环境治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6 Vol. 31 (5): 155-160 [
摘要
] (
440
) [
HTML
1KB] [
PDF
1568KB] (
1624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