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作者中心
|
审稿中心
|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3年 18卷 3期
刊出日期 2003-06-15
文化
经济
人地关系
历史
城市与社会
旅游
城市与社会
区域
城市与社会
1
王兴中
对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本体解构
根据国外著名学者的观点与权威性文献总结国外地理学社会论(学派)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观,重点探讨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理论的思想与方法论,并力图用概念化结构模式(图)表示出来,作为理解城市社会-生活空间本体构成,以及进一步对其研究的解构理念。全文从地理学社会论创立解剖社会空间的思想观逻辑,预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规律的研究代表了当今人文地理学前沿理论水平的重要方面。
2003 Vol. 18 (3): 1-7 [
摘要
] (
285
) [
HTML
1KB] [
PDF
676KB] (
882
)
8
王发曾
城市犯罪中的公共空间盲区及其综合治理
发生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犯罪案件,数量大、类型多,造成的危害往往波及整个城市社会和公众,对公共空间盲区的综合治理委实是城市犯罪防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工程。本文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各种空间特性,指出公共空间功能面向的广泛性、人员物资的流动性、空间结构的开放性和空间归属的无主性等是造成大量空间盲区的重要原因。根据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不同,本文将公共空间分为封闭型、相对封闭型和非封闭型等3种类型,并分门别类地阐述了综合治理各种公共空间盲区的主要措施和工作重点。
2003 Vol. 18 (3): 8-12 [
摘要
] (
288
) [
HTML
1KB] [
PDF
566KB] (
828
)
13
刘荣增
城镇密集区及其相关概念研究的回顾与再思考
城镇密集区是一种独特的地域空间组织形式,本文在对国内外城镇密集区概念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从内涵与外延两方面探讨了城镇密集区和都市区、城市带、城市群、城镇体系的区别与联系。
2003 Vol. 18 (3): 13-17,51 [
摘要
] (
264
) [
HTML
1KB] [
PDF
648KB] (
1040
)
18
杨国良
城市居民休闲行为对娱乐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成都为例
以分析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特征为切入点,探讨了居民的休闲行为对娱乐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休闲偏好、目的影响娱乐项目的发展类型。若居民休闲偏好、活动目的与娱乐项目发展类型关系密切,表明休闲产品的供给与市场需求呈匹配相关,有利于行业发展,反之,需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其二,休闲频率、态度影响娱乐业发展规模和速度。休闲频率高,休闲者持积极参与态度的娱乐项目发展较快。第三,居民休闲消费水平影响娱乐业的档次结构配置,但因休闲项目不同应区别对待。第四,休闲活动出行范围与娱乐业空间布局彼此关联,互为影响因子。
2003 Vol. 18 (3): 18-22 [
摘要
] (
321
) [
HTML
1KB] [
PDF
531KB] (
1107
)
23
曹传新
美国现代城市规划思维理念体系及借鉴与启示
从美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过程入手,重点论述了美国现代城市规划思维理念体系,包括城市规划的编制、管理、实施、监督等各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市规划发展的借鉴、启示、建议。
2003 Vol. 18 (3): 23-27 [
摘要
] (
319
) [
HTML
1KB] [
PDF
527KB] (
859
)
28
刘贵利
北京城市社会区的变迁
北京城市社会区的空间结构从近代到现代,受不同的社会制度、历史成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对北京城市社会区在三个时期的变迁进行了比较分析。
2003 Vol. 18 (3): 28-31 [
摘要
] (
437
) [
HTML
1KB] [
PDF
792KB] (
1294
)
32
官莹, 张素丽
北京市集贸市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集贸市场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但目前对我国集贸市场空间分布的研究还较欠缺。本文在阐述集贸市场概况的基础上,对北京市集贸市场的分布状况进行空间现状分析和变迁比较。文章分两部分进行分析比较,其一是对集贸市场的总体进行分析比较,其二是单独选取成交额超亿元的集贸市场进行分析比较,并对个别集贸市场的区位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典型分析。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得出北京市集贸市场分布的空间特征。
2003 Vol. 18 (3): 32-36,31 [
摘要
] (
245
) [
HTML
1KB] [
PDF
575KB] (
931
)
37
林耿, 阎小培
广州市商业功能区空间结构研究
商业功能区是城市商业多种业态和功能在不同地域的反映,其形成环境和演化过程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发展走势。下文通过分析广州市商业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及演化趋势,探讨城市商业功能区的发展规律。
2003 Vol. 18 (3): 37-41 [
摘要
] (
280
) [
HTML
1KB] [
PDF
508KB] (
902
)
经济
42
苗长虹, 崔立华
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出现了两种以企业行为的分析为基础解释产业空间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模型:地理学中的"新经济与工业地理学"和经济学中的"地理经济学"。本文从理论起源、产业集聚的成因、市场结构的性质、外部经济的类型、交易关系与根植性、产业集聚的机制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
2003 Vol. 18 (3): 42-46 [
摘要
] (
300
) [
HTML
1KB] [
PDF
575KB] (
942
)
47
覃成林
河南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分析
本文的研究表明,河南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集聚特征,并依据其技术的先进性分化出3个空间层次。同时,在集聚主导下,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布局还存在着分散化趋势。这种格局主要受区位效应、先行效应、企业扩张与衍生的本地化、地方政府的学习机制和发展产业的路径依赖等4个机制的共同作用。河南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产生了明显的集聚效益,集聚效益与各高新区的集聚程度成正比。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加快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
2003 Vol. 18 (3): 47-51 [
摘要
] (
247
) [
HTML
1KB] [
PDF
523KB] (
859
)
旅游
52
林兴良, 文吉
旅游地形象策划研究——以广东省台山市(县)为例
本文以广东省台山市(县)为例,从县域的空间角度出发,在研究不同空间尺度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的共性和个性的基础上,提出该地域尺度类型的旅游地形象分析和策划的原则和依据,并结合台山市(县)的地理文脉和资源特色,对台山市(县)旅游形象系统作了初步探讨。
2003 Vol. 18 (3): 52-55 [
摘要
] (
260
) [
HTML
1KB] [
PDF
434KB] (
1007
)
56
马晓京
民族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民族旅游的有效模式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是目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对民族旅游进行保护性开发,实现既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同时又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并动态向前发展的旅游目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某些学者提出的生态博物馆模式,本文在分析该模式局限性的基础上,认为民族生态旅游是保护性开发民族旅游的有效模式。
2003 Vol. 18 (3): 56-59 [
摘要
] (
269
) [
HTML
1KB] [
PDF
459KB] (
1153
)
60
李悦铮, 俞金国, 付鸿志
我国区域宗教文化景观及其旅游开发
宗教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旅游关系密切。研究不同区域宗教与文化景观之间的作用与关系,开展宗教旅游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宗教与宗教文化景观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指出了中国宗教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宗教旅游的开发:①进行区域宗教研究,开展宗教旅游;②深究宗教文化内涵,设计开发宗教旅游项目;③保护宗教旅游资源,构建协调的文化景观;④解放思想协调关系搞好宗教旅游开发。
2003 Vol. 18 (3): 60-63 [
摘要
] (
305
) [
HTML
1KB] [
PDF
455KB] (
1572
)
64
王文丽, 刘继生
赤峰市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研究
本文对赤峰市旅游市场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该区旅游市场结构以国内旅游者占绝对优势;旅游者以中青年居多,其分布表现出时间上的高度集中性和空间上的近距离性,行为特征表现为休闲观光比重大、散客多、逗留时间短等。针对这些特征,笔者从空间定位与类型定位两方面对赤峰市旅游市场进行探讨,将区内客源市场细分,确立了三级客源市场,提出不仅要将目标市场定位在拥有双休日的中青年市场,同时应该关注6-9月份有闲暇时间的青少年市场、老年市场、学生市场和教师市场等。文章最后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形象策略和促销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营销策略研究,并将赤峰市的旅游产品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组合,设计出"八大旅游区"和"八条精品旅游线"。
2003 Vol. 18 (3): 64-67,7 [
摘要
] (
459
) [
HTML
1KB] [
PDF
539KB] (
991
)
区域
68
闫二旺
京津生产一体化与企业集团化研究
本文运用区位商方法,对比分析了京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构成,并详细对照了两市的主导产品。对比分析的结果显示:北京和天津在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及工业产品结构等方面有明显的同构现象。两市企业间的经济关系表现为松散和无序特征,没有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区域生产体系及合作氛围,因而难以获得区域整体效益。针对上述问题,文章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方法,提出京津一体化京津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及策略,并在产业协调、行业协作及企业集团化等不同层面论述了京津联合的模式及方案。
2003 Vol. 18 (3): 68-72 [
摘要
] (
282
) [
HTML
1KB] [
PDF
537KB] (
801
)
73
文嫮, 李小建
非正式因素影响下的中小企业网络学习与区域发展——河南省偃师市翟镇针织业的研究
本文采用理论论述与实际调研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的"针织之乡"——翟镇的本地针织业网络的实地研究,着重从我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深入探讨了中小企业的网络学习过程。笔者指出在翟镇针织业本地网络中的、受传统历史文化影响的、诸如面对面交流、接触这些非正式联系是学习的主要通道。通过网络中行为主体间积极的互动,知识不断的循环流转,最终实现了创新,构筑了区域不可低挡的竞争优势。这对我国其它地区传统产业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3 Vol. 18 (3): 73-76 [
摘要
] (
289
) [
HTML
1KB] [
PDF
436KB] (
903
)
文化
77
王声跃, 严舒红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景观地域特征探析
少数民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语言文化交流的途径之一,在传统文化的保持和传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地理环境对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少数民族服饰景观的地域类型、特征及时空变异。认为民族服饰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观之一,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中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2003 Vol. 18 (3): 77-81 [
摘要
] (
395
) [
HTML
1KB] [
PDF
528KB] (
1320
)
82
曹诗图, 孙天胜, 田维瑞
中国文学的地理分析
本文从文学地理的角度阐明了中国文学的地区差异与地域特色,分析了文学与地理之间的多层次关系及环境作用机理,并对文学与地理结合的"环境文学"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中国文学在地理分布上有着南北之分、东西之异、地域之别。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学及其地域差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对文学作品创作内容和作者创作灵感的诱发的影响,对文学作品风格与地域特色差异的影响,对文学流派及其地域文学人才的形成以及文学中心分布的影响。认为,地理环境作为生活条件塑造着作家的文化心理素质与审美情趣,间接影响文学作品风格是环境影响文学的主要机理。文学艺术与地理、环境、生态等科学结合,是21世纪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向。
2003 Vol. 18 (3): 82-86 [
摘要
] (
520
) [
HTML
1KB] [
PDF
549KB] (
1154
)
历史
87
舒强, 钟巍, 熊黑钢
塔里木盆地近4 ka来的气候变迁与古人类文明兴衰
通过对尼雅剖面多环境替代指标的研究,结合塔里木盆地相关剖面的研究成果,重建了塔里木盆地近4.0 kaB.P.以未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与特征,研究揭示,近4.0 kaB.P以来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环境经历了多次的干湿变迁;同时通过有关塔里木盆地的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恢复了历史时期以来塔里木盆地的古人类文明的兴衰变迁,并将气候环境的演变过程与古人类文明的兴衰阶段进行了对照研究,研究发现历史时期以来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环境与人文历史之间具有很好的耦合关系:在气候的相对湿润期,环境条件适宜,有利于人类活动,使农牧业生产繁盛,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在暖干的环境条件下,由于水份的减少,则会抑制人类的活动,导致农业歉收,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条件恶化,古城废弃。
2003 Vol. 18 (3): 87-91 [
摘要
] (
267
) [
HTML
1KB] [
PDF
511KB] (
714
)
人地关系
92
袁政
人地关系理论新探——区域政治、经济、社会系统观
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由于人类和自然地理系统间的关系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而人地关系理论也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完善之中。从而使无数学者为之不断探究。本文在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基础上,提出人地之间的"平台系统"观点,以此作为笔者对人地关系探究活动的一次参与。
2003 Vol. 18 (3): 92-96 [
摘要
] (
241
) [
HTML
1KB] [
PDF
509KB] (
636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