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审稿中心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3年 18卷 5期
刊出日期 2003-10-15

城市
文化
区域与经济
人地关系
社会
旅游
人地关系
1 张捷
基于人地关系的书法地理学研究
已有的书法地理研究局限于书法现象的地域分异。本文讨论了书法景观的概念、特征及类型,指出书法地理研究应该包括书法作为具有区域分异特征的人文景观元素的研究、书法作为人地关系中景观组成元素的研究以及书法审美作为人地关系的影响物的研究,并进行了详细阐述。书法地理学未来需要通过多学科方法引入进行研究,书法地理学对于旅游、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2003 Vol. 18 (5): 1-6 [摘要] ( 293 ) [HTML 1KB] [ PDF 283KB] ( 1539 )
7 罗静, 陈彦光
论全球化时代的人地关系与政策调整
本文的主题是讨论经济全球化对人地关系的影响。首先,认为全球化强化了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在全球化推动现代性区域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外化的空间及可能性在递减。全球性经济活动受到了地理环境的更大程度的制约。同时,经济全球化不会改变人类活动的基本空间型式和相互联系,也不意味着人类会自觉减轻对地理环境的巨大压力。其次,分析了全球化给人地关系带来的新变化。全球化条件下的人地关系呈现出从区域扩展为全球、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孤立化走向网络化三个新特点。最后,提出了全球化条件下优化人地关系的政策调整的新思路。一是倡导全球化条件下的先行性的人地关系伦理,二是要建立优化人地关系的全球性评估网络和政策网络。
2003 Vol. 18 (5): 7-10 [摘要] ( 247 ) [HTML 1KB] [ PDF 202KB] ( 1436 )
城市
11 朱振国, 姚士谋, 许刚
南京城市扩展与其空间增长管理的研究
城市的空间扩展是城市化发展的直接体现,透过对城市扩展的分析研究,可以加深对城市化本质的理解,并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空间决策资讯。本文选取南京城市扩展作为分析的具体案例,在充分认识和剖析自然景观、区域经济及城市用地结构特征等条件基础上,揭示了南京城市扩展的空间动态过程及其诱导性因子。基于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概念性理解,论文概括了南京城市空间增长的基本管理措施:即,外围总体控制——框定主城区;主城内部空间的分片管理-结构优化;区域层面的都市发展区空间组织-外围空间引导。
2003 Vol. 18 (5): 11-16 [摘要] ( 360 ) [HTML 1KB] [ PDF 381KB] ( 1724 )
17 苏勤, 林炳耀, 刘玉亭
面临新城市贫困我国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对策研究
文章论述了我国新城市贫困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指出新城市贫困已经对我国城市的经济、社会、空间发展以及城市管理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面临新城市贫困的严峻现实,我国城市发展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扩大就业应当是我国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解决新城市贫困问题的最终手段;而城市规划必须关注城市的社会发展,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要在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方法、内容以及规划实施的管理上进行深入反思并作出相应改进。
2003 Vol. 18 (5): 17-21 [摘要] ( 291 ) [HTML 1KB] [ PDF 239KB] ( 941 )
22 朱英明
中国城市密集区航空运输联系研究
城市密集区间的航空运输联系导致城市间的内聚效应和空间互动。城市密集区间的航空运输联系具有明显方向性。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间航空运输联系密切,国家级大都市与国家级大都市(区域性大都市)间联系具有普遍性,而与地方性城市中心间航空运输联系具有特殊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城市密集区等为人流与信息流联系密切的、以辐射为主的航空中心;辽宁中南部城市密集区为航空运输联系欠密切的、人流辐射与信息流集聚中心;四川盆地城市密集区为航空运输联系欠密切的、人流集聚与信息流辐射中心。
2003 Vol. 18 (5): 22-25 [摘要] ( 280 ) [HTML 1KB] [ PDF 187KB] ( 1362 )
26 修春亮, 祝翔凌
针对突发灾害:大城市的人居安全及其政策
非典事件折射出了大城市在应对突发灾害时抗灾能力低下的脆弱性以及严重的人居安全问题。大城市的人居安全问题与其规模、密度和形态的不协调有关。基于人居安全的城市政策应该是规模、密度、形态三位一体的城市政策。规模过大会引起安全问题,技术进步使人们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因而城市规模的极限也不断被突破。但是,连续的、密集分布的城区终究不应该是无限放大的,从这点上看,城市形态的不佳将加重规模和密度过大所导致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的城市政策几乎是不存在的,城市安全意识尚未发展成为全局性的"城市安全观",目前大城市的规模、形态、密度的失控是缺乏有效制约的市场力量作用的结果,规划失效的原因之一是没有清晰的城市政策,因而市政当局过分迁就开发商。新的城市政策对于大城市尤其要严格控制其密度,对城市提出明确的形态要求,制止城市蔓延,推进有组织的"都市区化"。
2003 Vol. 18 (5): 26-30 [摘要] ( 289 ) [HTML 1KB] [ PDF 248KB] ( 1257 )
31 范少言
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性保护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已为人们所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处理发展与保护过程中矛盾的基本手段,为克服城市诸多矛盾与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思路。文章分析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主要问题,指出西安应从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城市设计等方面统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综合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现代城市建设有机承继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
2003 Vol. 18 (5): 31-33 [摘要] ( 275 ) [HTML 1KB] [ PDF 153KB] ( 1962 )
文化
34 张立建, 陈忠暖, 信安全
岭南文化对广东外省人群体影响之探讨
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以文化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岭南文化对广东外省人群体的影响特征。笔者发现:岭南文化影响广东外省人群体的总体特征呈中间型,南方群体、男性群体比北方群体、女性群体易于接受岭南文化。并得出几点结论:在文化扩散的早期阶段,等势文化之间的影响排斥性较明显,表层文化相对于深层文化接受大于排斥,文化距离对深层文化的扩散起决定影响,经济条件对表层文化的传播起关键作用。
2003 Vol. 18 (5): 34-37 [摘要] ( 408 ) [HTML 1KB] [ PDF 198KB] ( 1816 )
区域与经济
38 覃成林
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特征分析
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区位因子主要是知识、技术、资金和信息。地方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因素和对外开放条件对高新技术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新技术产业区位具有智力密集、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对外开放度高和交通方便、生产和生活环境质量相对较高、位于大中城市等特征。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存在着区域集聚与扩散两种过程。
2003 Vol. 18 (5): 38-41,74 [摘要] ( 273 ) [HTML 1KB] [ PDF 232KB] ( 1775 )
42 孔翔, 曾刚
全球技术空间体系及我国的对策初探
全球技术空间体系是指技术存量在技术势差激励下,在全球范围内各区域间交流运动所形成的复杂空间网络。它突出地表现为技术存量在不同区域、不同等级的技术供给者、消费者以及联结它们的技术流通渠道中的交流运动。技术势差、技术廊道是全球技术空间体系形成的必要条件,而知识产权保护是保证技术流动长盛不衰的制度保障。本文仅从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现实障碍、特征及区域效应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全球技术空间体系的形成机制,进而探讨了中国面对全球技术空间体系的政策选择。
2003 Vol. 18 (5): 42-45,21 [摘要] ( 297 ) [HTML 1KB] [ PDF 245KB] ( 1061 )
46 钟韵, 阎小培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本文首先通过阐述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目前生产性服务业的地位特征,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结构变化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特征及关系,从而预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潜力。然后针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再以广州市为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及对区域的影响。试图从全国、区域以及城市三个层次对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研究。
2003 Vol. 18 (5): 46-51 [摘要] ( 250 ) [HTML 1KB] [ PDF 280KB] ( 1322 )
52 汪涛, 曾刚
新区域主义的发展及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在当今全球化与区域化趋势并存的时代,新区域主义以其强调区域竞争、保护地方经济社会多样性的主张,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兴趣。新区域主义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一期间国际社会经济环境的激烈变动,导致新旧区域主义在政治经济、国际贸易、经济系统、区域发展目标等方面存在根本的差别。在全球化和后冷战结构的制约下,新区域主义主要表现为大区域主义、小区域主义及国家内部的各类区域组织三种形式。论文针对中国现行的区域发展模式在新区域主义的冲击下,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提出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从三个层次展开。
2003 Vol. 18 (5): 52-55 [摘要] ( 427 ) [HTML 1KB] [ PDF 210KB] ( 1559 )
56 夏安桃, 许学强, 薛德升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通过长期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本文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起源出发,对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目标、动力机制、模式、制约因素、措施对策进行综述,探究这些研究的贡献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试图通过这项工作为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及城乡协调发展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2003 Vol. 18 (5): 56-60,33 [摘要] ( 310 ) [HTML 1KB] [ PDF 274KB] ( 1758 )
61 安筱鹏
利益主体多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滞后已成为影响整个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的过程是多元利益主体形成的过程,在现有的制度体系内,追求地方利益的最大化成为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阻力。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均衡的利益格局,制度变迁是实现利益均衡的重要途径。
2003 Vol. 18 (5): 61-64 [摘要] ( 250 ) [HTML 1KB] [ PDF 192KB] ( 1031 )
社会
65 陆林, 凌善金, 王莉
试论高校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学的教学改革
依据7所高校地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课程成为人文地理学的核心课程。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开设了涉及目前人文地理学发展较为成熟领域的课程。《人文地理学》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在人文地理学课程群中的总括地位,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在于阐述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课程性质和教学重点对教材提出了要求,我国不同时期出版的教材各具特色,但随着高校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日趋合理,《人文地理学》教材应与《人文地理学》课程性质和功能相一致。人文地理学外业实践教学不可或缺,但目前仍较薄弱,有待加强。人文地理学外业实践教学应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思想,选择较为典型、富有代表性的地域进行。
2003 Vol. 18 (5): 65-69 [摘要] ( 264 ) [HTML 1KB] [ PDF 233KB] ( 1286 )
70 孙峰华, 毛爱华
犯罪地理学的理论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犯罪地理学,因此,犯罪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为此,本文系统地探讨了犯罪地理学的理论体系,认为犯罪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含有:①地理环境决定论;②环境论(月相说、星相说、地域说、犯罪地形说、折衷主义学派环境论);③犯罪时日论;④芝加哥学派的犯罪同心圆论;⑤犯罪区位论。通过犯罪地理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希望有益于犯罪地理学的创建和发展。
2003 Vol. 18 (5): 70-74 [摘要] ( 599 ) [HTML 1KB] [ PDF 236KB] ( 2880 )
旅游
75 卞显红, 王苏洁
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及其生态环境的优化与调控研究
城市旅游发展所带来的主要病症之一是城市旅游生态环境的破坏。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城市旅游空间发展的无序、空间布局的不合理及对城市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本文对如何正确运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正确使用城市旅游承载力优化与调控城市旅游生态环境作了初步探讨。
2003 Vol. 18 (5): 75-79 [摘要] ( 291 ) [HTML 1KB] [ PDF 296KB] ( 952 )
80 余青, 吴必虎, 张伟
近年来中国旅游开发与管理态势研究
本文对处于产业结构剧烈转型时期的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这一观察主要从旅游区(点)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这一特定角度切入,重点从假日峰值压力、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创新、旅游支持系统等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2003 Vol. 18 (5): 80-83,93 [摘要] ( 491 ) [HTML 1KB] [ PDF 236KB] ( 1075 )
84 徐菊凤
北京文化旅游:现状·难点·战略
文化旅游是北京的核心旅游产品,也是北京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但研究与调查表明,北京的文化旅游还有许多难以与市场发展需求相称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北京五种类别的文化旅游产品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它们的优势和不足,归纳提炼了北京发展文化旅游的难点,并据此提出了六项发展战略。
2003 Vol. 18 (5): 84-88 [摘要] ( 345 ) [HTML 1KB] [ PDF 232KB] ( 3117 )
89 周旗, 卫旭东
太白山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模式研究
太白山森林公园是以秦岭主峰太白山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的集旅游度假、休闲疗养、科学考察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本文通过对太白山客源市场结构及游客行为的抽样调查,重点分析了游客对旅游环境的偏好和游客行为模式。
2003 Vol. 18 (5): 89-93 [摘要] ( 276 ) [HTML 1KB] [ PDF 226KB] ( 1071 )
94 闫涛蔚, 李川
城市形象建设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研究——以威海市城市形象研究为例
城市形象与旅游业发展存在着一种必然的相辅相成关系,城市形象是城市的"招牌"和"名片",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影响一个城市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通过对威海城市环境和旅游现状的分析研究,探讨"城市形象建设与旅游业发展关系"这一带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
2003 Vol. 18 (5): 94-96 [摘要] ( 275 ) [HTML 1KB] [ PDF 150KB] ( 1887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