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审稿中心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10年 25卷 6期
刊出日期 2010-12-15

城市
文化
经济
书评
社会
旅游
区域
进展与动态
文化
1 朱竑, 钱俊希, 陈晓亮
地方与认同:欧美人文地理学对地方的再认识
地方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以人本主义地理学为代表,现代欧美人文地理学界对地方性意义以及地方在建构个人与社会的文化身份认同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地方对于个人与社会来说,不啻是一个意义的中心,同时也是构建社会关系与权力关系的媒介。因此,地方意义在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地方-空间的关系、地方认同的多样性与动态性、地方认同与权力的关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认同四个方面对欧美人文地理学关于地方与认同之间辩证关系的研究进行系统的述评。
2010 Vol. 25 (6): 1-6 [摘要] ( 391 ) [HTML 1KB] [ PDF 420KB] ( 4094 )
进展与动态
7 向岚麟, 吕斌
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论文梳理近三十年英美新文化地理学有关文化景观的研究脉络,介绍文化、意义和表征等基本概念。按哲学基础将其分为社会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景观面纱、生产研究,语言学影响下的景观文本研究,知识建构论的景观作为梭子,女性主义影响下的景观作为凝视,以及景观想象与身份问题研究。多元化的哲学基础和研究方法开拓了研究视野,也促进了人文地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2010 Vol. 25 (6): 7-13 [摘要] ( 328 ) [HTML 1KB] [ PDF 369KB] ( 4151 )
14 肖佑兴
旅游创造性破坏模型述评
旅游影响与旅游演化是旅游研究的重点与热点,论文对旅游影响与旅游演化领域近来发展的旅游创造性破坏模型进行了述评。在介绍创造性破坏的理论基础与社会背景之后,论文评述了旅游创造性破坏模型取得的新成果,如把旅游商品化与创新看作旅游影响与演化的主动力、发展阶段的多因子判断、指标变化的非线性、资本在旅游利益主体互动中的主导地位等,同时也对该模型在应用范围、阶段特征与划分、旅游影响与演化机制等方面的不足,并对其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2010 Vol. 25 (6): 14-18,35 [摘要] ( 269 ) [HTML 1KB] [ PDF 418KB] ( 2191 )
社会
19 陆林, 於冉, 朱付彪, 汪永青, 王薇
基于社会学视野的黄山市汤口镇旅游城市化特征和机制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城市化成为汤口镇城市化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基于社会学视野考察黄山市汤口镇旅游城市化发展特征并探讨其机制。发现伴随旅游业发展,汤口镇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旅游业占主导的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居民收入主要来自于旅游业,居民就业主要向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集中;居民的居住条件、生活习惯和邻里关系呈现城市社区特点,居民的经营理念、教育观念和生活态度等思想观念发生很大转变,显现出城市居民的特点;居民的社会角色向现代企业家转变;汤口镇城镇性质和职能也由农业社区向旅游社区演变。而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资源禀赋、政府的推动以及居民的积极参与等是汤口镇旅游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0 Vol. 25 (6): 19-24 [摘要] ( 356 ) [HTML 1KB] [ PDF 981KB] ( 1553 )
25 谢妍翰, 黄耿志, 薛德升
广州城市不同行业女性非正规就业者行为空间差异及其影响
女性内部差异性已成为西方女性主义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以广州市下渡村餐饮业和芳村茶叶市场茶艺表演业两个典型行业为例,研究不同行业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行为空间差异性及其产生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餐饮业和茶艺表演业女性非正规就业者具有总体上相类似的行为空间结构,但由于其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经济收入不同,该结构在尺度构成、出行活动的距离分布和出行频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性进一步对上述两类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职业发展分别产生了限制和促进的不同作用。女性非正规就业者所属行业特征、行为空间与职业发展处于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2010 Vol. 25 (6): 25-29 [摘要] ( 285 ) [HTML 1KB] [ PDF 726KB] ( 1248 )
30 王立, 王兴中
基于新人本主义理念的城市社区生活空间公正结构探讨
本文以城市各阶层日常生活行为的工作(上学)、家务、购物、闲暇活动完成的区位空间结构为议题,运用行为地理学的人本主义研究方法,以社区为基本研究尺度,探讨微观领域社会空间公正体系的结构与模式。得出城市社会空间体系发育阶段,影响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结构的基本因子为城市资源、社区资源、社区类型-体系与场所体系,社区资源与城市资源在城市内部空间的布局呈"点-轴"结合模式,城市资源的线性空间体系格局与社区资源与场所的点状空间镶嵌映射了市场经济规律下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结构的"集聚-碎化"倾向,缺失空间公正。最后,尝试性提出了人本、公平理念下的城市社区生活空间公正结构。
2010 Vol. 25 (6): 30-35 [摘要] ( 550 ) [HTML 1KB] [ PDF 784KB] ( 1430 )
36 张光英
基于行为空间视角的大观园空间解读
对微观个体行为空间研究已经成为人文地理学空间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曹雪芹《红楼梦》中核心人物的活动信息和空间信息为资料依据,在国内首次从地理学微观个体行为的视角,在理论和方法论上对小说核心人物行为空间进行思考和研究,尝试将行为地理学研究方法引入文学文本研究领域。研究认为:从地理学视角对小说核心人物的空间信息、活动信息进行统计,以此作为人物微观个体行为空间信息要素是可行的;从地理学行为空间视角思考作者对小说文本内容设计意图,有利于对小说文本进行理性的解读与思考,避免文本被意识形态化。
2010 Vol. 25 (6): 36-41 [摘要] ( 333 ) [HTML 1KB] [ PDF 1005KB] ( 1835 )
区域
42 姚奕, 郭军华
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基于1978-2007年东、中、西部、东北地区面板数据
本文选取1978-200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原因,但经济增长是城市化的长短期原因均无法得到证实;东部地区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均互为因果关系;对于中、西部、东北地区而言,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但不是其短期原因,长短期内经济增长都不是城市化的原因。
2010 Vol. 25 (6): 42-46 [摘要] ( 297 ) [HTML 1KB] [ PDF 330KB] ( 1335 )
47 刘涛, 曹广忠, 边雪, 郜晓雯
城镇化与工业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评价及规律性探讨
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是广受关注且争议较大的研究议题。在尊重城镇化模式多样性与尺度适宜性的原则下,本文构建了一套表征城镇化与工业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及区域总体发展水平相对协调关系的指标体系。对浙江省和四川省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区域快速发展阶段,各维度的发展并不匹配,整体协调性并非逐步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协调模式多元化;受自然条件、区位、行政区类型和人口迁移影响,协调性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基于综合指标体系的评价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指标,尤其对发达地区,采用综合指标来分析更合适。
2010 Vol. 25 (6): 47-52 [摘要] ( 333 ) [HTML 1KB] [ PDF 769KB] ( 1320 )
城市
53 段兆雯, 李九全, 王兴中
城市增智型游憩场所空间结构研究
随着休闲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逐步进入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其日常生活方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休闲-娱乐化。城市增智型游憩场所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行为的主要场所,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使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向更高层次迈进,而且也成为衡量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休闲-娱乐场所特别是城市增智型游憩场所的空间研究便成为(微)区位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从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角度,概括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增智型游憩场所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其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区位的规律性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2010 Vol. 25 (6): 53-57 [摘要] ( 244 ) [HTML 1KB] [ PDF 879KB] ( 916 )
58 陈春林, 刘继生, 韩阳
内蒙古阿尔山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战略决策量化分析
本文通过对阿尔山市实际情况分析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通过建模、计算,对阿尔山市资源枯竭转型战略作了定量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阿尔山追求生态效益应是第一位的,因此加强森林资源环境的保护与生态治理是首要战略目标,且加强森林养护与生态功能建设是第一重要的发展战略;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发展问题是森林资源枯竭及生态环境恶化、林业系统体制矛盾及资金欠账严重,应采取的重要措施是依托国家政策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及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加快阿尔山林业企业的资产剥离重组,理顺政府与林业局关系,进而培育以"绿色"为主题的接续产业体系。
2010 Vol. 25 (6): 58-61 [摘要] ( 315 ) [HTML 1KB] [ PDF 262KB] ( 1523 )
62 周珂慧, 甄峰, 余洋, 姜煜华
中心城区金融服务业空间集聚过程与格局研究——以潍坊市奎文区为例
近年来金融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与地理领域学者关注的新热点。本文通过GIS空间分析和电信黄页统计模拟,对潍坊市中心城区奎文区金融服务业的集聚现状、空间演变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探讨了金融服务业集聚格局的形成过程及演变机制。结论指出:金融服务业空间高度集聚于中心城区CBD内(单核心),集聚主要受城市等级规模和政策推动的影响;较之非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其他金融活动),银行业时空演变规律性更强,但总体都呈现"轴向扩散"、"楼宇主导"态势;演变过程和城市主导发展方向、城市功能转型相契合,空间表现为由非均衡向相对均衡发展的格局过渡。
2010 Vol. 25 (6): 62-67 [摘要] ( 300 ) [HTML 1KB] [ PDF 1070KB] ( 1073 )
68 马静, 柴彦威
水资源约束下的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模式探析——以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现代产业园为例
针对滨海新区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的现实背景,选取天津滨海新区以高耗水、重污染的化工行业为主导的泰达汉沽现代产业园作为具体研究案例,深入剖析其产业发展现状及水资源约束瓶颈,重点探讨基于水循环的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并尝试构建"开源、节流、循环"的高效水资源利用系统和以生产服务系统、静脉产业系统以及生态循环系统三者有机结合的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利用体系。
2010 Vol. 25 (6): 68-72 [摘要] ( 483 ) [HTML 1KB] [ PDF 608KB] ( 1188 )
经济
73 庄德林, 陈信康, 李影
全球六大国际都市软实力比较研究
北京和上海是国内城市的标杆,其软实力建设对其他城市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为了准确把握全球城市体系中北京和上海的软实力现状和明确城市软实力建设方向,文章基于笔者构建的国际大都市软实力评价体系,从城市文化、国际沟通、城市创新、公共管理和生活质量吸引力5个维度,对北京、上海、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6个国际大都市的软实力进行了测评,详细解析了北京和上海与其他国际大都市在软实力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
2010 Vol. 25 (6): 73-78,113 [摘要] ( 245 ) [HTML 1KB] [ PDF 527KB] ( 3348 )
79 李全喜, 金凤花
区域物流辐射范围的测度研究
为了分析不同区域物流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本文基于断裂点理论构建了区域物流辐射范围的测度模型。以吉林省省会长春市为例,应用模型测度长春物流和经济的辐射范围,并通过与吉林省另一较大规模城市-吉林市的比较,对长春市区域物流规模、对邻接和外围区域物流和经济的辐射范围测度等空间作用方面进行了分析,为规划发展省会的区域物流以带动省内其他区域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2010 Vol. 25 (6): 79-83 [摘要] ( 314 ) [HTML 1KB] [ PDF 620KB] ( 1394 )
84 张金梅, 沈悦, 卢文兵
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中国房地产投资研究
房地产投资能够直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但发展过快也会给经济带来负效应,协调好房地产投资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尤为重要。本文首先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现有定量研究无法真实反映房地产业本身结构的变化;其次,建立时变参数模型,对房地产投资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一是房地产投资对GDP拉动作用显著;二是房地产投资受GDP、国内银行贷款以及利率的影响各不相同。与现有研究文献相比较,本文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均有-定的突破。
2010 Vol. 25 (6): 84-88 [摘要] ( 282 ) [HTML 1KB] [ PDF 931KB] ( 1151 )
89 张建坤, 王朝阳, 王彪
基于生态足迹的产业适度人口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本文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来分析产业的适度人口规模。在分析生态足迹模型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生态足迹和产业生态承载力模型。通过估算第一、二、三产业的生态足迹,分析了2008年南京市三大产业的适度人口。结果表明第一、二产业在经济活动中过度消耗环境资源,现实人口对生态环境资源产生较大的压力。而第三产业的人口盈余为97.81万人,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结合南京2008年第一、二产业出现人口赤字,第三产业存在人口盈余的具体情况,就减少产业人口赤字提出了技术和政策上的对策。
2010 Vol. 25 (6): 89-92 [摘要] ( 263 ) [HTML 1KB] [ PDF 304KB] ( 1002 )
旅游
93 王兴中, 吴茜, 吴菁, 孙洁, 赵静, 许朝泓
基于后现代旅游消费文化理念下规划项目市场门槛探讨——以景区旅游项目为例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消费已成为后现代社会消费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旅游消费逐渐形成文化理念,然而,国内外针对旅游项目的研究还未深入到旅游消费文化规律下对规划项目市场门槛的探讨。正是如此,本文试图在后现代旅游消费文化理念下,从旅游项目(类型)市场门槛探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着手,以景区索道项目建设为例对后现代旅游消费文化设施类项目的市场门槛进行预测。
2010 Vol. 25 (6): 93-97 [摘要] ( 346 ) [HTML 1KB] [ PDF 517KB] ( 1526 )
98 张捷, 柯立, 俞锦标
喀斯特洞穴书法景观的分类统计与洞穴旅游发展——以广西桂林市为例
书法景观是近期人文地理中出现的新的研究领域,以洞穴石刻为主体的洞穴书法景观的研究目前尚非常缺乏。本文通过对桂林市域1659个历史石刻的分类统计,首先梳理了洞穴石刻,同时结合洞穴石刻总数分析评价了旅游洞穴的吸引度。其次,划分了石刻的形式类型和内容类型,进而归纳为6大类旅游相关类型-亦即景点建设、粗放旅游、深层体验、群体旅游、景点历史、民俗,并进行了洞穴石刻相应的分类统计,分析了不同朝代洞穴旅游的兴衰状况和结构变化特征。
2010 Vol. 25 (6): 98-103,88 [摘要] ( 327 ) [HTML 1KB] [ PDF 1368KB] ( 1253 )
104 王金莲, 汪德根, 刘昌雪
入境游客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满意度及其度量模型研究——以苏州昆曲为例
本文选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苏州昆曲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入境游客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满意度及其度量模型。结果发现:①入境游客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有着很高的正面评价,集中体现在昆曲的"魅力性"、"知识/愉悦性"、"传统性"、"价值性"四个方面;②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入境游客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感知存在显著性的差异;③不同满意度理论模型与入境游客总体满意度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了参考建议。
2010 Vol. 25 (6): 104-109 [摘要] ( 339 ) [HTML 1KB] [ PDF 483KB] ( 1737 )
110 谭家伦, 唐惠珠, 宋金平
高风险家庭之青少年休闲阻碍研究——以台湾花莲县秀林国中慈辉班学生为例
青少年时期的休闲经验与阻碍,对于个体的休闲态度与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本研究以台湾花莲县秀林国中慈辉班110位学生为对象,经由休闲阻碍量表的测量,得知高风险家庭之青少年休闲阻碍相当显著,首推为人际间阻碍,其次为结构性阻碍,显示家庭压力与环境成为了影响休闲的关键因素。故政府应提供更多元的家庭辅助,建构良好且安全的休闲环境,以帮助高风险家庭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休闲观念。
2010 Vol. 25 (6): 110-113 [摘要] ( 293 ) [HTML 1KB] [ PDF 318KB] ( 1158 )
114 刘如菲
游客环境行为分析及其对可持续旅游选择性营销的启示——以九寨沟为例
了解环境友好型游客的特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从行为角度探求解决环境问题的路径,对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以九寨沟为案例地,进行了游客环境友好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发现女性表现出更高的环境友好性,环境意识、道德约束力对游客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景区现存环境状态也对环境行为有一定影响;不同环境友好程度的游客分组在旅游动机、旅行偏好、阅读报刊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显著,环境友好型游客的满意度、重游意向、推荐指数更高,是景区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愿意吸引的群组,为景区选择性营销提供了理论依据,弥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
2010 Vol. 25 (6): 114-119 [摘要] ( 311 ) [HTML 1KB] [ PDF 534KB] ( 2415 )
120 马勇, 胡孝平
神农架旅游生态补偿实施系统构建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逐步关注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问题。旅游生态补偿作为一种调节生态环保各利益主体间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在平衡生态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神农架实施旅游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典型意义的基础上,从旅游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旅游生态补偿标准、旅游生态补偿方式以及旅游生态补偿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构建了神农架旅游生态补偿的实施系统。通过研究,希望能够对神农架旅游生态补偿的运行提供科学指导,提升神农架旅游生态补偿的效率。
2010 Vol. 25 (6): 120-124 [摘要] ( 310 ) [HTML 1KB] [ PDF 800KB] ( 1651 )
125 陶玉国, 赵会勇, 李永乐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城市旅游形象影响因素测评
构建城市旅游形象理论模型。以徐州为例,在利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信度检验的基础上,通过LISREL8.70软件对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结构模型中各结构变量之间的路径与假定基本符合,模型的整体拟合性能良好;旅游服务认知对目的地满意度评价的作用大于旅游资源,说明影响徐州旅游形象的因素是综合导向型的,而非资源主导型;城市特征和居民素质对旅游服务认知、满意度和忠诚度三者均有效应,而城市竞争力和居民竞争力仅对旅游服务认知产生影响;影响满意度的因素有旅游服务认知、旅游资源认知、城市特征和城市居民素质;忠诚度除了受满意度的影响外,还与城市特征和城市居民素质有关联。
2010 Vol. 25 (6): 125-130 [摘要] ( 329 ) [HTML 1KB] [ PDF 706KB] ( 1639 )
131 李益敏, 蒋睿
怒江大峡谷旅游扶贫研究
旅游扶贫是解决旅游资源丰富型地区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怒江峡谷区是个区域性的特困少数民族地区,山高坡陡、生态环境脆弱的地理环境决定传统的农业难以改变其贫困面貌。而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独特的峡谷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使怒江旅游扶贫成为可能。文章分析了怒江峡谷旅游扶贫的优势、劣势资源和机遇,提出怒江旅游发展应以乡村生态旅游为目标,开发特色旅游扶贫产品,发挥政府引导和扶持作用。
2010 Vol. 25 (6): 131-134 [摘要] ( 333 ) [HTML 1KB] [ PDF 250KB] ( 1506 )
135 乌永志
文化遗产型景区双语解说问题与探讨——以西安为例
本文以兵马俑博物馆、西安碑林和大唐芙蓉园的解说牌为例,依据有效解说和信息创作的原则以及国际文化遗产旅游者的动机特点和需求,采用实地考察、深度访谈,中英文解说文本对比分析等方法,对这些景区的双语解说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文化遗产型景区双语解说普遍存在系统性、主题性、信息逻辑性和解说手段等问题,英语解说牌提供的信息与导游讲解提供的信息量相比有明显差异;文本分析发现翻译质量严重影响了英语解说文本的可读性,双语公示语翻译功能性差,文化因素考虑不够;深度访谈发现英语解说牌不能满足国际旅游者对被参观地遗产意义渴望了解的需求,导致了双语解说没有达到文化沟通的效果。
2010 Vol. 25 (6): 135-138 [摘要] ( 283 ) [HTML 1KB] [ PDF 244KB] ( 1743 )
139 沈世伟, Violier Philippe
三十年来法国地理学界旅游资源研究方法的演进——兼与中国现行旅游资源研究方法比较
法国地理学界对旅游资源的研究方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实证主义,后来结合了现象学,再后来引入组织社会学中的参与者理论并提出旅游者中心说。文章结合中欧案例,通过比较这三种理论揭示了这一发展进程中的理论进展,提出研究旅游资源问题既不能只着眼于资源本身,也不能只停留在一些现象上,而应特别重视旅游的最重要的参与者-旅游者及其活动。文章还研究了中国现行的旅游资源研究理论,认为国内目前依然通行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但部分学者已开始采取现象学的研究视角,个别学者的理论已在某些方面突破了现象学的理论范畴,接近法国MIT学派倡导的某些观点。
2010 Vol. 25 (6): 139-142 [摘要] ( 266 ) [HTML 1KB] [ PDF 255KB] ( 1520 )
143 Philip L. Pearce, 卢欢
中国旅游业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小步伐大策略
近年来,西方研究人员在撰写有关中国旅游的课题时,对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这一词可理解为为了达到社会文化、自然环境、以及旅游业经济增长这三点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努力发展的旅游业。本文回顾了全球各方力量对旅游业的塑造,并指出在创造积极的旅游前景时其可持续发展性所面临的挑战。对如何执行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对其的深度理解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五大路径,十种个人行为及四个组织模块建立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主导思想。
2010 Vol. 25 (6): 143-145,134 [摘要] ( 314 ) [HTML 1KB] [ PDF 480KB] ( 1304 )
146 郑向敏, 范向丽
论旅游专业“四高”的人才培养理念与运作模式
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导致了院校旅游人才培养与业界人才使用的矛盾,从而使旅游院校毕业生呈现出低比例的行业就业率、高比例的行业跳槽率、低比例的行业停留率、低比例的行业发展率等问题和特征,院校、人才、企业相互有不满,矛盾重重。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旅游专业人才供需现状以及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比例的行业就业率、高行业停留率、高职位就业率、高行业发展率的"四高"人才培养理念及其运作模式。以期能缓解目前旅游人才供需的矛盾,改善旅游专业人才的就业及其发展问题。
2010 Vol. 25 (6): 146-149 [摘要] ( 263 ) [HTML 1KB] [ PDF 325KB] ( 1302 )
150 梁明珠, 王伟
公共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政府规制研究
公共性旅游资源的公益性特征决定了其既要注重资源配置效率,又要兼顾社会福利。目前公共性旅游资源在市场调节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发挥资源保护职能的政府规制显得至关重要。本文运用政府规制理论,通过剖析政府在公共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索性提出价格、进入、环境、税费和信息补偿方面的规制内容体系和管理体制、法律法规、监督约束机制方面的规制执行体系,以期有效实现公共性旅游资源的保护性目标和可持续利用。
2010 Vol. 25 (6): 150-153 [摘要] ( 258 ) [HTML 1KB] [ PDF 283KB] ( 1376 )
154 韩宾娜, 吕品晶
普通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之中外比较
关于旅游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议题,多年来一直是产学研三方关注的热点,但目前关于教育实践教学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自身特色,进一步研究旅游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实践教学所涵盖的见习、随堂实习、专业考察、专业实习、研究性实习、社会实践几方面入手,分析我国目前旅游教育实践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引入国外旅游教育实践教学的成功范例,进而试图寻找出既汲取国外先进经验,又是基于我国国情、各院校具体情况的旅游实践教学发展出路。
2010 Vol. 25 (6): 154-157 [摘要] ( 293 ) [HTML 1KB] [ PDF 261KB] ( 1156 )
书评
158 叶超
人文地理学野外考察的指南,方法论与方法结合研究的探索——评周尚意主编的《人文地理学野外方法》
野外考察是地理学的优良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方法论与野外方法的关系。周尚意教授主编的《人文地理学野外方法》一书,系统、详细地介绍了野外方法及其案例,而且在方法论与野外方法结合研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由此延伸思考可得:方法与方法论研究是辩证互动的关系,由于方法论涉及学科实践,所以野外考察需要方法论的指导。作为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人文地理学(野外)著作应该达到"四有":有趣、有用、有力、有美。
2010 Vol. 25 (6): 158-160 [摘要] ( 320 ) [HTML 1KB] [ PDF 192KB] ( 3267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