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审稿中心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9年 24卷 2期
刊出日期 2009-04-15

城市
文化
经济
社会
旅游
区域
进展与动态
进展与动态
1 保继刚, 项怡娴, 吴永莹
北京奥运会对非举办地入境旅游的影响——以桂林阳朔为例
奥运会对旅游的影响是重大事件研究的热点,但现有研究很少从非举办地的视角进行分析。本文以阳朔为例,基于文献分析和深入访谈,剖析在奥运会前期和中期,非奥运举办地的入境旅游市场受到的影响,研究发现:①阳朔入境旅游市场萧条,2008年3.14西藏事件、5.12地震和奥运会引发的签证政策收紧在奥运前期是影响入境市场的重要因素,签证对入境市场的抑制持续且突出的表现在奥运中期;②北京奥运会对以阳朔为例的非举办城市的促进作用不在奥运前、中期,甚至也不在奥运结束后的短时期内,而只能从长远角度考虑其影响;③旅游业是非常脆弱和敏感的产业,但口碑好的旅游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最后作者在讨论中指出,2010年上海将举行世博会,有望处于上海辐射范围的长三角非举办城市应谨慎分析世博会能够带来的利好。
2009 Vol. 24 (2): 1-6 [摘要] ( 285 ) [HTML 1KB] [ PDF 335KB] ( 1295 )
7 李学鑫, 苗长虹
多样性、创造力与城市增长
是经济多样性或是产业专业化更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城市增长是近几年来学界争论的问题。传统的研究方法,多利用经济分类(包括标准产业分类和专利分类)数据来探究产业构成与知识溢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但这种方法并不能清晰地说明不同环境下知识溢出的具体过程,从而对有关争论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通过比较人造事物与自然生物的演化差异,发现人类创造力的特性与技术创新的本质在于把现有的、以前不相关的资源或技术进行有效的组合。虽然专业化城市在特定城市体系中也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及经济增长,但从单体城市的层面看,产业多样性较专业化不仅有利于各种不相关的事物的组合,而且还能提供创新者所需的企业家精神氛围和更大的集聚经济,因此更利于城市的长期增长。
2009 Vol. 24 (2): 7-11 [摘要] ( 399 ) [HTML 1KB] [ PDF 303KB] ( 1292 )
12 刘云刚
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展望
相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其他几个主要分支学科而言,政治地理学在中国发展缓慢。本文认为这主要不是由于中国缺乏政治地理研究的素材,也不单纯是由于中国缺乏研究政治的环境。从学科的角度看,有四个方面的原因束缚了政治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地理学分析尺度的下移、建设性实证研究的缺乏、相关学科理论支持不足和地理学本身"远离政治"的惯性影响。本文在粗略梳理了西方政治地理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的三个方向:城市政治地理、地方政治地理和新地缘政治学,期待中国政治地理多尺度、多样化的实证研究尽快展开。
2009 Vol. 24 (2): 12-16,28 [摘要] ( 225 ) [HTML 1KB] [ PDF 356KB] ( 2234 )
17 汪明峰, 李健
互联网、产业集群与全球生产网络——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对产业空间组织的影响
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仅仅反映在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产业部门,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知识的扩散、应用和创新。这使得信息时代的企业学习和创新过程,已经呈现出交织并存的两种模式:即在全球层次运作的跨国企业网络和在地方层次演进的企业集群网络。文章从信息和知识的角度,探讨信息时代的区域地理特征,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对产业空间组织的影响效应。重点分析全球生产网络和地方产业集群中的信息和知识过程,以及互联网技术所起的作用及其发展动态。
2009 Vol. 24 (2): 17-22 [摘要] ( 414 ) [HTML 1KB] [ PDF 394KB] ( 1627 )
23 褚劲风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分异研究
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新的生产空间组织,90年代末以来在一些国际著名大都市中发展迅速。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园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形成机理,研究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分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由黄浦江和内环线围合而成的半环状地带和苏州河沿岸地带,因传统的老工业区,老仓库、老厂房分布集中,伴随传统工业逐步迁出市区,这些旧城建筑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地理空间;东北、西南地区是大学集中分布地带,是知识溢出的空间,知识型创意产业园区相对比较集中。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的规律,折射出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道路。
2009 Vol. 24 (2): 23-28 [摘要] ( 265 ) [HTML 1KB] [ PDF 766KB] ( 1411 )
社会
29 黄春晓, 顾朝林
基于性别制度的中国城市结构的历史演变
本文从中国性别制度和城市结构的历史变迁出发,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四个历史阶段的女性生活和城市特征进行考察,分析了不同的性别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即:以及在不同的性别制度下女性社会生活在城市空间中的具体体现,即:集权制城市中女性空间的附属性、二元城市中女性空间的隔离性、单位制城市中性别空间的同一性、消费性城市中女性空间的主导性。随着消费文化的发展,女性将对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空间结构演化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2009 Vol. 24 (2): 29-33 [摘要] ( 258 ) [HTML 1KB] [ PDF 281KB] ( 1707 )
34 邓宇凡, 陈忠暖, 肖雁飞
广州市创意产业从业者地域分布特征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依靠知识和信息的新的经济形态——创意经济应运而生,它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创造经济财富的同时,也带来广阔的就业领域。在这一浪潮影响下,广州市创意产业中也得到快速发展,创意产业从业人数也大量增加,并呈现出特有的地域分布特征。以广州市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为根据,从地理学空间的角度以微观层面探寻广州城市内部空间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空间分布特征,通过从城市整体空间、城市地域结构空间、不同创意产业行业分布空间三个空间层面的对比分析研究,追溯出广州市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地域分布规律,对并试图总结出它的发展趋势。并尝试对其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做出解释,总结出它的分布规律。鉴于国内外创意产业研究的现况,这一研究不仅能丰富国内外创意产业就业研究的空间尺度和实证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广州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09 Vol. 24 (2): 34-39 [摘要] ( 279 ) [HTML 1KB] [ PDF 584KB] ( 1181 )
城市
40 房国坤, 王咏, 姚士谋
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形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199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市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文章在对快速城市化时期进行界定并分析其动力机制的基础上,从城市的外延扩展以及城市内部结构重组两个方面对我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旧城改造、开发区建设、制度创新、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规划管理等6个角度对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当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有所裨益。
2009 Vol. 24 (2): 40-43,124 [摘要] ( 328 ) [HTML 1KB] [ PDF 294KB] ( 1663 )
44 彭澎
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意基地型园区发展研究
中关村科技园区以德胜园、雍和园、石景山园为代表,规划建设创意基地型园区,这对北京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创意产业分工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创意基地型园区的基本情况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意基地型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促进其发展的对策。本文认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意基地型园区的发展应侧重于四个方面:为园区提供"新生"的产业发展空间、供给适应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特殊基础结构、构造创意产业集群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注重园区之间错位发展。
2009 Vol. 24 (2): 44-49 [摘要] ( 276 ) [HTML 1KB] [ PDF 528KB] ( 945 )
50 查爱苹, 后智钢
上海世博园区后续利用问题研究
我国学术界对于世博园区后续利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后续利用的必要性、原则、影响因素及方式四个方面。本文建立在世博园区后续利用问题之研究成果基础上,将上海世博园区后续利用界定为三个层次:一是有形资源,即场馆与建筑的后续利用;二是土地的再次开发;三是无形资源,即新增了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世博园区如何继续发挥世博的后续效用,以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2009 Vol. 24 (2): 50-53,39 [摘要] ( 310 ) [HTML 1KB] [ PDF 388KB] ( 2397 )
54 张理茜, 杨永春, 杨晓娟, 张强
兰州市CBD的界定与发展规划研究
CBD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商业和商务繁荣的标志。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在建设规划过程中提出CBD的概念,并盲目跟风,不管城市的规模和实际需求而建设CBD。试图使用目前CBD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CBI法,对兰州市的商业区进行研究和测算,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兰州市CBD是否已形成,以及规模的大小。在得出了兰州市并未形成一定规模的成熟CBD的结论后,又进行了该区域内企业以及事务所的调查,从而探讨兰州市商业发展的阶段,以及形成CBD的条件。
2009 Vol. 24 (2): 54-59 [摘要] ( 326 ) [HTML 1KB] [ PDF 678KB] ( 1627 )
文化
60 钟声宏, 黄德权
粤闽赣客家文化生态效应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本文从客家文化生态的形成及时空演变入手,根据生态学的若干理论,总结了客家文化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和一般模型,在深入分析客家文化的生态学现象的基础上,对其生态位、生态幅、生态效应和生态边缘效应进行了文化解释,指出了客家文化生态系统的形成是在客家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历史基础上,吸收并融合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且客家地区处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湘楚文化、赣文化、江浙文化等各种文化的包围和竞争之中,处在各种文化的生态界面上,是山区各种文化生态因素综合形式的多维相空间组合,最后,提出了保护客家文化生态环境与弘扬客家优秀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2009 Vol. 24 (2): 60-62,89 [摘要] ( 446 ) [HTML 1KB] [ PDF 260KB] ( 1152 )
区域
63 员智凯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发展路径选择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新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是西部大开发新的经济增长极。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对比分析和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发展路径选择。本文认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最显著的特色应当是大力发展高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建设成强大的高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加强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集成发展,推进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打造寻根祭祖和周秦汉唐特色旅游品牌。
2009 Vol. 24 (2): 63-66 [摘要] ( 411 ) [HTML 1KB] [ PDF 231KB] ( 1347 )
67 魏成, 陈烈
制度厚实、制度空间与区域发展
199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愈来愈多地开始倾向于用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来解释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回顾了西方制度取向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背景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并在探讨制度厚实和制度空间的理念及其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西方制度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发现及其不足。本文认为,对于制度转型时期的大国-中国而言,倘能将包涵尺度特征与制度套叠变化的制度空间理念纳入到大规模制度变迁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中,将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区域空间差异的解释能力。
2009 Vol. 24 (2): 67-72 [摘要] ( 260 ) [HTML 1KB] [ PDF 365KB] ( 1589 )
73 周蕾, 辛丽轲, 庞英
转型期中国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区域特征研究——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的经验分析
本文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将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要素可处置度,在分析转型期中国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制约中国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是生产规模效率。因此,中央政府应加大力度保护和提高各大流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抑制长江流域大豆低效生产状况,提高松辽、黄河流域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具体措施包括,一是不断完善农地和农业人口政策,二是促进技术的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实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四是进行经济调控。
2009 Vol. 24 (2): 73-77 [摘要] ( 246 ) [HTML 1KB] [ PDF 357KB] ( 716 )
经济
78 陈家祥
国家高新区功能演化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南京高新区为例
本文以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分析了高新区的功能演化过程及其动力机制。根据国家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园区的战略目标和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功能定位,提出高新区应该坚持城市化、集聚化、内外资并重三大战略路径,积极实施产业集聚与优化、总部基地经济战略等五大战略,推进高新区功能的持续发展和提升。
2009 Vol. 24 (2): 78-83 [摘要] ( 261 ) [HTML 1KB] [ PDF 713KB] ( 1102 )
84 黄飞飞, 张小林, 余华, 崔开俊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江苏省县域经济实力空间差异研究
本文选用14项代表性指标对江苏省县域经济实力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江苏省县域经济实力得分的全局自相关系数为-0.0691,说明就经济实力来讲江苏省县域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性;②全省经济格局从南向北呈现"三峰两谷",地级市市区的经济实力高于周围县的经济实力;③经济发展水平因子、经济结构因子和经济效益因子三者的空间集中程度不同;④苏南地区随着距上海距离的增加,经济实力空间相似程度逐渐递减。
2009 Vol. 24 (2): 84-89 [摘要] ( 258 ) [HTML 1KB] [ PDF 513KB] ( 2287 )
90 党小虎, 刘国彬, 王继军, 候喜禄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的经济特征分析
本文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对象,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流域实施生态恢复试验示范建设以来经济特征的变化,评价其经济效应。结果表明:生态恢复使流域产业香农多样性指数大于1,显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1998-2005年间综合生产力水平实现了由低到高的跨越,并且与产业香农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2005年恩格尔系数为0.45,基尼系数为0.22,Sen和FGT(α=2)贫困指数分别为0.2和0.17,表明生态恢复明显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
2009 Vol. 24 (2): 90-95 [摘要] ( 288 ) [HTML 1KB] [ PDF 539KB] ( 809 )
96 岳敏, 李含琳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经济发展动态分析——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经济发展与全国各省市的差距逐渐扩大,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运用一系列衡量产业结构状况、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结构对就业、城镇化促进作用等方面的相关指标,定量分析了1978-2006年期间甘肃产业演进的动态特征,并与江苏、全国同期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甘肃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很大差距,进一步用偏额分量分析法分三个阶段评价了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对甘肃经济增长的影响,综合前面分析,找出甘肃产业结构演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009 Vol. 24 (2): 96-101 [摘要] ( 257 ) [HTML 1KB] [ PDF 442KB] ( 1045 )
102 赵成柏
江苏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分析
本文按第三产业四个层次的划分,对近年来江苏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过程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揭示第三产业比重与第三产业第一、二层次比重的相关关系。在综合分析江苏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及其变动基础上,运用综合优势指数法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具有发展优势的重点行业,找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方向,并根据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分析,对运输邮电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和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加强第三产业主导行业发展,深入改善内部结构;增强区域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2009 Vol. 24 (2): 102-106 [摘要] ( 241 ) [HTML 1KB] [ PDF 364KB] ( 1800 )
旅游
107 刘家明, 王润
北京游憩土地的配置与管理对策研究——基于国际视角
通过整理有关游憩土地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条例,分析了香港和新加坡两个世界著名宜居城市游憩土地的规划原则、管理体制和游憩活动开展,指出北京等国内城市的公共性游憩土地配置方式是采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市民公园等形式。文章将北京与香港、新加坡的游憩土地配置相比较,从土地管理、需求指标、项目开展和游憩土地的公众性四个方面提出了北京等国内城市游憩土地配置管理的不足以及改进方向,提出北京应建立游憩用地的统一管理机构,健全公众参与与公平进入的保障措施,开发丰富多彩的游憩活动以及努力将非建设用地转换成游憩空间的四项优化对策。
2009 Vol. 24 (2): 107-111 [摘要] ( 249 ) [HTML 1KB] [ PDF 377KB] ( 1235 )
112 范春
基于体验旅游的景区廊道空间设计
旅游的本质是追求心理的愉悦体验[1],旅游景区实际是为旅游者创造和提供体验舞台、体验道具进而使其达到不同的体验效果的地理空间。基于体验效用差异,景区廊道空间扮演了体验的引导作用,其廊道空间体验类型包括推进型和对比型两类;借用旅游体验场理论和形式美学理论,对景区廊道空间设计着重应从旅游审美主体的五官功能感受入手,尤其是视觉和听觉体验设计;在具体设计时还应注意体验主题、景区资源和游客主体体验经验差异的影响。
2009 Vol. 24 (2): 112-115 [摘要] ( 198 ) [HTML 1KB] [ PDF 352KB] ( 1323 )
116 刘法建, 章锦河, 陈冬冬
旅游线路中旅游地角色分析——以黄山市屯溪区为例
了解旅游地在相关旅游线路中的角色和作用,不仅对于该旅游地的市场定位、产品开发、营销策略至关重要,还有利于旅游区内各旅游地之间空间竞合策略的选择。本文试图对Alan Lew和Bob McKercher构建的五种旅游目的地类型,进行相应的修正,并以黄山市屯溪区为例,分析了屯溪旅游线路中各主要节点的角色和作用,探讨屯溪区在皖南旅游区的地位和作用,以期有益于屯溪区以及其他同类型旅游地的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工作的拓展。
2009 Vol. 24 (2): 116-119,111 [摘要] ( 241 ) [HTML 1KB] [ PDF 525KB] ( 1207 )
120 王剑, 赵媛
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与农村社区居民权益受损分析——以樟江风景名胜区为例
风景区旅游发展中农村社区权益的损害问题是当前旅游和法学研究中的薄弱领域,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促进社区参与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贵州樟江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从政治人身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文化权利等方面梳理了风景名胜区农村社区居民的权益构成。并结合实地调研资料,阐述了土地征用、景区移民、旅游污染、旅游收入分配等对当地农村社区居民权益的损害问题。
2009 Vol. 24 (2): 120-124 [摘要] ( 249 ) [HTML 1KB] [ PDF 369KB] ( 1208 )
125 马丽卿, 胡卫伟
产业转型期的长三角区域海洋旅游特色产品链构建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这一地区海岸线漫长,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具备了发展旅游的资源、需求、区位和产品四大优势,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入境旅游增长幅度逐年下降,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对外经济体系和服务经济体系中的比重也正发生着变化,旅游业面临着转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旅游业是无边界产业,它与其它行业的广泛融合、相互渗透,形成了多样化的产业新形态。本文剖析了长三角地区转型时期的旅游产业,分析该区域旅游产业的新形态,并提出了构建海洋特色旅游产品链的设想。
2009 Vol. 24 (2): 125-128 [摘要] ( 250 ) [HTML 1KB] [ PDF 243KB] ( 1034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