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作者中心
|
审稿中心
|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9年 24卷 5期
刊出日期 2009-10-15
城市
文化
经济
社会
旅游
厘圈
进展与动态
进展与动态
1
汤茂林
英国流行人文地理学导论教材之评述与借鉴
选取英国时下流行的两本人文地理学概论教材《人文地理概论》和《人文地理学导论:21世纪的议题》,分析了他们的优缺点,并与美国的同类教材进行了比较。《人文地理概论》基于后现代主义的理念,采用30人的大团队,全新的结构(基础+论题+背景三部分),试图展示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多样性。后一本教材则以问题为导向,采用21人的大团队,充分利用地图、表格、照片、热点知识窗,用手册性著作的写法,全面展示了当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缺点是视觉冲击力不够,缺乏对有关研究取向历史发展的论述。
2009 Vol. 24 (5): 1-6 [
摘要
] (
236
) [
HTML
1KB] [
PDF
339KB] (
2007
)
7
王莉霞, 陈荣婕, 许中媛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进展
近年来,关于如何建立有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机制,建构相应的规则体系和理念基石,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实务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在对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以及我国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实践,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性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入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保护客体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进而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采用或借鉴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入现行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在现有法律框架基础上确立社区或族群作为知识产权主体的权利,以及采取"适度原则",在现行知识产权框架内创设一种"传统资源权"等观点。
2009 Vol. 24 (5): 7-12 [
摘要
] (
362
) [
HTML
1KB] [
PDF
329KB] (
2833
)
13
朱竑, 林婕, 魏雷
从百期《人文地理》看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脉络
《人文地理》从创刊至百期,一直关注中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发展。正是依靠《人文地理》所搭建的平台,在《人文地理》的扶持、关爱及帮助下,我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才取得今日尽管依旧弱小,但也能悄然展放、显现美丽的局面。从过往100期的历程可以明了的是,它作为一个温床、一片实验田和一个跳板,孕育了包括文化地理在内的众多中国人文地理各分支学科的发展,也鼓舞、扶持了众多年轻的莘莘学子从稚嫩、从恐惧、从胆怯到充满自信、到成长,进而走向成熟。从这样的角度看,《人文地理》不啻又肩负了导师、领路人的角色。本文通过百期《人文地理》中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回顾,包括载文数量、文献作者和文献内容的分析,梳理了近二十年来国内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脉络。文化地理学研究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社会发展与学科发展的新形势下,有必要继续在《人文地理》的领航下,借助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依靠与国际研究的接轨和对话,体现中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区域特色,促进包括文化地理学在内的中国人文地理学科的整体突破。
2009 Vol. 24 (5): 13-20 [
摘要
] (
684
) [
HTML
1KB] [
PDF
631KB] (
3682
)
21
李佳, 成升魁, 钟林生
顾客价值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顾客价值理论逐渐成为旅游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领域,为避免旅游市场恶性竞争,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大作用。本文基于相关文献,对顾客价值理论应用于旅游研究的缘起、历程、对象、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国内研究在起始时间、数量和方法上都滞后于国外研究,尤其是国内定量研究有待加强;旅游领域的顾客价值研究尽管时间较短,但其研究对象已涉及饭店、旅行社、航空、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等众多领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顾客价值理论应用于旅游的必要性、旅游领域顾客价值的构成与测量、顾客价值的前向驱动与后续影响的关系、顾客价值的创造等方面;实证研究多,理论探索少。建议今后相关研究应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加强定量分析和理论探索。
2009 Vol. 24 (5): 21-24 [
摘要
] (
286
) [
HTML
1KB] [
PDF
272KB] (
1681
)
25
宋增文, 向宝惠, 王婧, 钟林生
国内外探险旅游研究进展
国内外探险旅游事业迅速发展,学术研究文献也逐渐增多。本文从探险旅游的发展入手,利用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文献等数据,梳理分析了国内外探险旅游研究的主要成果。其研究内容从最初主要关注基本概念,逐渐向探险旅游的安全问题、产品、市场、影响乃至专题探险旅游研究等深层次深入。研究地域从发达国家的传统探险旅游目的地逐渐扩展到全球视野的新兴探险旅游目的地。研究方法中描述性定性分析越来越少,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方法乃至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提出:①继续加强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②强化薄弱研究领域,③加强多学科借鉴,④利用面板数据增强动态的研究。
2009 Vol. 24 (5): 25-30 [
摘要
] (
229
) [
HTML
1KB] [
PDF
367KB] (
1965
)
31
刘云刚
地理学期刊与地理学的传统——西方主要国家地理学期刊评价
SCI是世界公认的自然科学领域最为权威的研究成果检索和评价工具,另一方面,一门学科的学会刊物也是反映该领域最重要研究成果的平台。在许多自然学科领域,学会会刊都是SCI的必检刊物,但世界各国多数地理学会的会刊却都不在SCI索引之列。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如何来评价地理学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地理学刊物的评价应该遵循其学科特点,以会刊作为成果评价的核心更符合实际。本文介绍了英美德法日等主要国家的地理学会和会刊的情况,并借此呼吁,在当前以SCI期刊论文作为第一标准的中国学术行政体制下,应维护地理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保持地理学的传统,建立合理的地理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
2009 Vol. 24 (5): 31-35,6 [
摘要
] (
267
) [
HTML
1KB] [
PDF
400KB] (
1928
)
社会
36
张玮, 缪艳萍, 严士清
大城市郊区流动人口“带眷迁移”特征研究——基于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状况调查
通过分析流动人口"带眷迁移"的活跃性和迁移量,本文试图解读大城市流动人口"带眷迁移"行为的一般规律。借助于2005年7月《闵行区流动人口状况与服务需求》课题的问卷调查资料,从流动人口的来沪时间、年龄、收入水平、职业状况、受教育程度五个方面考察流动人口个体带动迁移行为发生概率及带动迁移能力。结果表明,"带眷迁移"行为受上述五方面的影响显著,年龄40岁、收入3000元成为流动人口带动迁移强度提升的节点;流动人口对少儿和老人的带动有明显差异,反映为少儿的高带动率、低带动能力,老人的低带动率、高带动能力。
2009 Vol. 24 (5): 36-41 [
摘要
] (
272
) [
HTML
1KB] [
PDF
500KB] (
1432
)
城市
42
董玛力, 陈田, 王丽艳
西方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和政策演变
西方城市更新大致经历了"清除贫民窟-福利色彩社区更新-市场导向旧城再开发-社区综合复兴"四个发展阶段,各阶段更新政策的历史发展背景、参与对象、更新途径和更新结果各异。通过比较不同阶段城市更新特征看出,西方城市更新理论实现从形体主义规划思想向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转变,城市更新发展理念在问题导向下不断发展成熟,城市更新运作模式体现政府、私有部门和社区居民的多方参与倾向。对我国城市更新的启示包括:城市更新政策演变与城市发展过程的关系,城市更新关注对象的讨论,以及政府作用和城市更新多方参与者的利益制衡。
2009 Vol. 24 (5): 42-46 [
摘要
] (
344
) [
HTML
1KB] [
PDF
495KB] (
2599
)
47
耿海清, 陈帆, 詹存卫, 仇昕昕, 刘磊
基于全局主成分分析的我国省级行政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选取13个指标,以1995年、2000年和2005年3个年份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评价对象,构成城市化综合评价立体时序数据表;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共提取三个主成分,分别反映人口结构及城市景观变化、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信息。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发展质量和速度的区域差异明显;在分析期内,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质量有所提高;城市内部主要指标之间的协调性较好。
2009 Vol. 24 (5): 47-51 [
摘要
] (
311
) [
HTML
1KB] [
PDF
472KB] (
2079
)
文化
52
杨云鹏, 张景秋
北京城区博物馆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通过对北京城区市级以上博物馆的时空间分布研究,得出其空间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经历了以天安门、故宫为中心的集聚阶段(1949年-1979年)、沿主干道和环线向外扩展阶段(1980-1995年)、沿东北-西南轴向集聚阶段(1996-2007年)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出北京城区市级以上博物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1)向心集聚显著,即约占总数50%的博物馆高度集中在主城区,并主要沿长安街两侧分布;(2)北密南疏,即约占总数75%以上的博物馆分布在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以北地区,形成了明显的南北城差异;(3)主城区以外沿环线分布等特征。同时,探讨了导致这一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历史惯性、经济拉动和交通便捷程度以及由此分布产生的问题;最后,对北京博物馆未来空间布局的发展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09 Vol. 24 (5): 52-54 [
摘要
] (
322
) [
HTML
1KB] [
PDF
234KB] (
2593
)
55
王发曾, 张伟
基于中部地区崛起的城市群整合发展
为协调区域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国家作出了"中部地区崛起"这一重大决策。中部6省分别拥有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和太原城市圈等6个城市群,城市群的整合发展在推动中部崛起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主导作用。在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现实基础与综合实力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部崛起的城市群整合发展的总体意向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整合发展的总体框架为: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增长板块,中原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北、南牵引增长版块,沿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和长江黄金水道构筑两条南北、东西向城市群发展核心轴带,6个城市群并力互推,形成纵贯中部地区的"倒Y"字形发展格局。
2009 Vol. 24 (5): 55-60 [
摘要
] (
255
) [
HTML
1KB] [
PDF
764KB] (
1441
)
厘圈
61
李国平, 杨洋
我国能源强度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陕西和广东为例
本文通过完全因素分解法,对陕西省和广东省1997-2006年能源强度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陕西各产业能源强度过高是陕西能源强度高于广东的主要因素,而工业结构中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是其次要因素。因此,陕西要达到国家提出的五年内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战略目标,一方面需要运用价格、税收和财政补贴等综合的调控手段推动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以有效的降低各产业部门的能源强度,另一方面应根据陕西的要素禀赋进行适当的产业结构调整。
2009 Vol. 24 (5): 61-65 [
摘要
] (
307
) [
HTML
1KB] [
PDF
447KB] (
1289
)
66
梁双波, 曹有挥, 曹卫东, 何调霞
港城关联发展的生命周期模式研究——以南京港城关联发展为例
全球范围内供求关系的变化及集装箱运输技术的运用促使港城关联发展系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本文运用系统论方法,从港城关联发展强度、港口城市产业结构、港-城空间结构变化等视角,对港城关联发展的生命周期模式进行了理论探索,初步归纳演绎了起步雏形期→成长壮大期→成熟扩展期→融合衰退期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式。实证分析表明,南京港城关联发展系统目前已经经历了起步雏形期、成长壮大期,现正处于成熟扩展期的初期,未来一段时间内,南京港城关联发展系统将进入成熟扩展期。
2009 Vol. 24 (5): 66-70 [
摘要
] (
306
) [
HTML
1KB] [
PDF
487KB] (
2239
)
71
王圣云, 沈玉芳, 张耀光
海岛港口地域组合形成演化模式与机制——基于长山群岛港口形成演变过程的分析
本文基于港口形成演化视角,从海岛港口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出发,认为长山群岛港口地域组合形成演化过程有四个过程:起步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空间外拓阶段;并归纳出海岛港口地域组合形成演化模式,认为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按照"岛域主导-岛际主导-区际主导"的顺序进行演化,形成岛域主导模式、岛际主导模式和区际主导模式三种演化模式。本文认为,长山群岛港口地域组合目前正处于从岛际非均衡集中阶段向岛际均衡分散阶段的过渡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探究了海岛港口地域组合形成演化的主要机制。
2009 Vol. 24 (5): 71-75 [
摘要
] (
323
) [
HTML
1KB] [
PDF
447KB] (
1830
)
经济
76
李雪茹
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基于VRIO模型的修正
近年来国内关于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然而由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抽象性,学界对其概念的界定和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理解不同,关于其评价原则及具体标准难以形成一致观点。本文在对现有评价体系进行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依据VRIO模型,构建了一套新的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有效突出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创新性和稀缺性等评价时的特性;突出了文化产业的社会属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确了众多影响要素的层次关系和作用结构;强化了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以试图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
2009 Vol. 24 (5): 76-80 [
摘要
] (
589
) [
HTML
1KB] [
PDF
460KB] (
3086
)
81
王荣成, 卢艳丽
100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地域格局的演变
东北地区经济地域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受区域环境与经济成本的双重约束。基于100年来东北地区交通网络化过程分析,通过统计分析与现代GIS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作者探讨不同时间序列东北地区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特征,重点分析了37个城市区域的人口、经济等的空间集聚与边缘化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城市空间扩展等,揭示东北地区不同时期经济地域格局的演化机制,并预测其基本走向。
2009 Vol. 24 (5): 81-86 [
摘要
] (
266
) [
HTML
1KB] [
PDF
707KB] (
1813
)
87
席广亮, 甄峰
苏北沿运河地区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本文在绿色产业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热点的背景下,提出在江苏省北部沿运河地区适宜重点发展绿色产业。首先分析了苏北沿运河地区发展绿色产业的支撑条件,进而提出了苏北沿运河地区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了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发展战略中重点分析绿色产业选择方法和提出绿色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产业循环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并指出沿运河地区绿色产业发展的重点,这对明确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形成苏北沿运河地区特色的绿色产业品牌,培育区域发展优势,打造苏北沿运河地区绿色产业发展新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9 Vol. 24 (5): 87-91 [
摘要
] (
269
) [
HTML
1KB] [
PDF
398KB] (
1125
)
92
刘庆宏, 郑晓非, 李刚
振兴东北构建哈大都市经济带的作用与对策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是经济转型和城市重建,本文在分析目前东北振兴发展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理论,对东北区域经济与城市系统进行辨识,提出了按照产业集聚与大都市圈空间重组的城市化机制与模式,引导东北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重建,即沿经济基础雄厚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交通干线及其腹地,通过建设"门户城市",发挥大城市的集聚功能,增强中心城市的实力,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借鉴国际经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促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通过基础创新和模仿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开发,产品优化,工艺提升,营销、运输和服务的变革,加速企业经营现代化的进程;依托区域科技优势,实现地区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达到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和,构建东北哈大都市经济带,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发展的建议。
2009 Vol. 24 (5): 92-95 [
摘要
] (
422
) [
HTML
1KB] [
PDF
241KB] (
1352
)
旅游
96
李东和, 张捷
国内旅游现象空间分异研究进展与展望
在综述国内关于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异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国内旅游地理学关于旅游现象空间分异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和旅游地、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流、旅游地本身等旅游产业发展投入要素方面入手的,对于旅游发展的区域效果方面的研究显得有些不足。在与国外该领域研究进展进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旅游发展和研究的趋势,作者提倡国内旅游地理学应加强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阐述了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的意义以及基本内容,希望藉此促进我国旅游地理学乃至旅游学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2009 Vol. 24 (5): 96-100,70 [
摘要
] (
279
) [
HTML
1KB] [
PDF
435KB] (
1654
)
101
陶伟, 洪艳, 杜小芳
解说:源起、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
解说是旅游休闲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但关于解说的研究却只是近50年以来的事情。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解说研究经历了形成期、寻找最佳媒介期、探求正当性阶段,到1990年代初期初步走向成熟。目前,国际上的解说研究借助更多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及应用社会科学如营销、消费行为、应用行为分析及教育分析方法等,通过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规范焦点理论、阐述可能性模式、基模理论、防御动机理论以及其他认知和社会认知理论得到理论架构,并逐渐走向成熟。与此相应,解说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大陆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水平也与国际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梳理了国际解说研究的最新进展,对解说的源起、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我国解说研究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解说研究发展的前景,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解说研究主要集中在台湾地区,研究的案例地选择较单一,对解说效果的评估缺乏定量的评估等等,另外也看到中国大陆地区,有关解说研究的论文曾逐年增多的态势,解说研究在中国也会越来越得到重视,解说也会被用到旅游的各个方面。
2009 Vol. 24 (5): 101-106 [
摘要
] (
384
) [
HTML
1KB] [
PDF
434KB] (
2207
)
107
王小璘, 何友锋, 吴怡彦
都市生态旅游研究现状与挑战
本文主要目的,在藉由都市生态旅游相关研究的回顾,探讨近年来生态旅游研究转往都市地区的现象,并剖析其研究内容。考虑都市生态旅游一词被提出的时间点,本研究以1996年后相关之中英文专书、期刊与研讨会共计34篇为讨论对象。并针对文献之研究地区、研究议题、研究方法与研究者所在地区等四项进行检视。结果显示当下相关研究其研究方法以质性方法为主,且大陆为当下都市生态旅游研究主要地区与研究者背景来源地。最后,本研究以为当下相关研究仍流于概念性的论述,缺乏厚实的理论基础,亦缺乏深入的实证探讨,建议未来研究,当着重于发掘都市生态旅游的特质,并从更为务实的方向着手。
2009 Vol. 24 (5): 107-110,30 [
摘要
] (
272
) [
HTML
1KB] [
PDF
332KB] (
1341
)
111
齐善鸿, 焦彦, 杨钟红
我国出境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改变的策略研究
我国公民在出境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现状与日益强调国家软实力的国际竞争趋势,使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变得更为紧迫。然而,国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是一项持久工程,国家软实力的较量却在时刻进行。我国快速发展的出境旅游既向国民提出了提升文明素质的要求,也面临着急需即时改变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压力。本文首先对以往改变旅游不文明行为的误区进行了剖析,然后在分析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发生与改变规律的基础上,对旅游不文明行为改变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讨论,进而针对改变不文明行为的关键点提出了积极的对策。
2009 Vol. 24 (5): 111-115 [
摘要
] (
282
) [
HTML
1KB] [
PDF
307KB] (
2463
)
116
谢朝武
旅游业循环经济:发展观、伦理观与产业范式
分析旅游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理论与时代背景。将我国传统旅游经济归纳为资源中心发展观、产品中心发展观和顾客中心发展观等传统范式阶段,并主张以循环生态发展观来扬弃传统的人类中心型的发展方式。从环境观、资源观、社会观、科技观等层次对旅游业循环经济的伦理观进行了阐述。提出旅游业循环经济包括单体企业层次、企业群落层次、旅游业产业群落层次和国民经济的大生产群落层次等四个结构层次,总结了旅游六要素的循环经济运作观。最后,对比分析了传统旅游经济与循环型旅游经济的范式结构,提出旅游循环经济的实现还存在技术、观念和利益机制的障碍。
2009 Vol. 24 (5): 116-121 [
摘要
] (
306
) [
HTML
1KB] [
PDF
529KB] (
1136
)
122
库瑞, 陈锋仪
旅游民俗文化空间的筛选与旅游价值分析——以陕西为例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体验旅游,已经成为新的旅游消费时尚。作为民俗旅游的基础,民俗文化密集地区个性化空间的筛选就成为指导这种旅游方式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在旅游民俗文化空间选择的原则、标准、价值等方面,学术界尚未进行深入研究,这造成我国许多民俗旅游资源发达地区在开发过程中缺乏理论的指导,出现了盲目性开发的严重问题。本文在依托相关文化空间理论和2005年以来对陕西民俗旅游资源深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民俗文化空间筛选的原则与标准,并据此对陕西旅游民俗文化空间进行类型划分。
2009 Vol. 24 (5): 122-125 [
摘要
] (
287
) [
HTML
1KB] [
PDF
434KB] (
1303
)
126
刘啸
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的价格与价值关系探讨
旅游产品的随意涨价,让很多游客感到头痛和不爽,然而业界还在蠢蠢欲动,继续运筹涨价。旅游产品的价格问题实际上关系到一重大的理论问题:由什么来衡量旅游产品价值量。旅游产品在其实现过程中没有物质性的产品传递过程,因此用"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已经明显解释不通了。感受才是决定旅游产品是否有价值的关键因素。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所获得的感受越深,旅游产品的价值越大,因此它遵循刘氏"发汗定律"。也就是感受的程度是决定价格高低的直接因素。但是感受是一种纯粹的主观心理体验,它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直接反映,也是人类文明的区域再现。
2009 Vol. 24 (5): 126-128,54 [
摘要
] (
385
) [
HTML
1KB] [
PDF
239KB] (
1476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