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审稿中心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8年 23卷 4期
刊出日期 2008-08-15

城市
文化
经济
社会
旅游
区域
进展与动态
进展与动态
1 白光润, 李仙德
商业微区位空间关联类型与测度
商业微区位空间关联是指城市街区范围内商业设施之间以及商业设施与其他城市设施之间的空间关系,是一种外部经济性现象。论文将空间关联划分为消费者主导型、商品主导型、结构主导型等。论文讨论了空间关联的测度指标,将关联度分为共栖型、依附型和区域型。共栖型表示商业设施之间的关联程度,依附型表示商业设施之间的依附程度,区域型表示区域内商业设施的总体关联程度。论文阐述了商业微区位空间关联分析的意义。
2008 Vol. 23 (4): 1-5,11 [摘要] ( 406 ) [HTML 1KB] [ PDF 578KB] ( 870 )
6 何深静, 刘玉亭
房地产开发导向的城市更新——我国现行城市再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文章介绍了西方国家关于房地产开发导向的城市更新实践(Property-led Redevelopment),以及相关的增长机(Growth Machine)、城市政体(Urban Regime)等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再发展的实践。为实现城市经济增长,城市地位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等多元目标,房地产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再发展的主导模式。为此,文章细致分析了我国当前房地产开发导向的城市再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基本特征,并对当前的再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旨在正确引导市场转型期中国的城市再发展。
2008 Vol. 23 (4): 6-11 [摘要] ( 384 ) [HTML 1KB] [ PDF 666KB] ( 1451 )
社会
12 刘合林, 沈清
两性对城市广场设计要素的关注差异研究——基于女性主义视角
传统的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多注重服务半径、设计理念等内容,对其服务范围内的人口特征缺乏有效研究,如性别、年龄、家庭结构等,造成广场活力下降。在南京市秦淮、白下两区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在广场大小、广场内部道路设计、治安管理、卫生维护等设计要素上,两性对其的关注程度基本无差异,而在特殊设施、私密空间设计、绿化美学效果等方面,两性间的关注差异明显。基于女性主义思想,这一差异的产生缘于两性在家庭内部分工、空间认知、生活体验、审美、历史角色上的差异。
2008 Vol. 23 (4): 12-16,50 [摘要] ( 258 ) [HTML 1KB] [ PDF 650KB] ( 1032 )
17 龙韬, 柴彦威, 忻俊, 马玫
新型城市化地区居民城市公共空间认知与利用研究——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随着大城市空间的扩张,出现了一种与传统的外延型城市化完全不同的新型城市化地区。这些新型城市化地区的出现显著改变了大城市的地域空间结构,并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空间扩张的重要方式。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社区发展问卷调查为第一手资料,通过分析居民对这一新型城市化地区不同阶段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认知状况、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此类型地区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008 Vol. 23 (4): 17-22 [摘要] ( 254 ) [HTML 1KB] [ PDF 574KB] ( 682 )
23 李君, 李小建
国内外农村居民点区位研究评述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点的外在特征和空间结构也在不断的演化与变迁,居住地点的选址和布局最能反映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机制。目前国内外在城市居住区位研究方面已经形成大量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点相关研究还存在一定滞后。文章从居民点区位影响因素、区位演变、居民点分布和等级结构四方面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梳理了国内农村居民点区位研究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并对今后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2008 Vol. 23 (4): 23-27 [摘要] ( 252 ) [HTML 1KB] [ PDF 564KB] ( 1126 )
28 杨志英
服务业地理学的科学关怀和人文关怀
本文试图通过对自助式服务体验的重要性研究,整合服务业地理学的科学关怀和人文关怀的生命引导功能,并最终导出"统一服务业地理学"的学科概念。研究对现代服务业地理学的学科构建和研究方向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2008 Vol. 23 (4): 28-31 [摘要] ( 212 ) [HTML 1KB] [ PDF 438KB] ( 615 )
城市
32 周潮, 刘科伟, 马宏贤
城市内部场所更新整合探究
以探求城市内部发展脉落,寻求城市新旧元素融合机制,通过城市规划与设计,体现城市发展的连续性为目的。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定性说明城市内部新旧元素不协调性。结果城市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在呈阶段性的改变,城市旧的肌理和场所不断受到新元素的挑战,致使城市内部更新在所难免,利用整合的方法对构成更新场所实虚两类要素的新旧进行融合成为必然。
2008 Vol. 23 (4): 32-35 [摘要] ( 259 ) [HTML 1KB] [ PDF 444KB] ( 697 )
36 雷敏, 曹明明, 缪光, 陈海
陕北地区城市化驱动力研究
随着陕北地区能源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陕北地区城市化战略取得了一定成绩,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本文基于对于城市化驱动力理论与实例的分析与总结,首先指出了陕北地区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指出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中心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小,城镇密度小,城市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其次提出了陕北地区城市化的驱动力主要分为动力机制与约束力机制两个方面。动力机制有经济发展、城乡人口迁移、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带动、大型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约束力主要表现在制度约束、生态环境约束及水资源约束等三方面。
2008 Vol. 23 (4): 36-40 [摘要] ( 186 ) [HTML 1KB] [ PDF 540KB] ( 713 )
41 毛爱华, 孙峰华, 林文杰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若干问题的对比研究
本文首先对比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上的差别,简要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化进程的制约作用;阐述了两类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新态势与存在的三方面主要问题,即城市化水平的差距日趋缩小、发展中国家受到过度城市化与大城市急剧膨胀的严峻挑战、发达国家进入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的新阶段;最后针对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风险,提出对各国城市化协调发展战略的初步思考。
2008 Vol. 23 (4): 41-45 [摘要] ( 561 ) [HTML 1KB] [ PDF 654KB] ( 1219 )
46 王涛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模式及对策探讨
本文通过对西安市城中村现状及成因的分析,结合西安市目前城中村改造主要采用的政府主导、自我改造、开发商主导以及旅游开发区整体改造等模式。指出了改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资源浪费、资金匮乏、清产核算、安置补偿、景观文物保护等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在立法政策配套、集约使用土地、多元改造方式、加快廉租解困房建设以及切实维护村民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2008 Vol. 23 (4): 46-50 [摘要] ( 298 ) [HTML 1KB] [ PDF 547KB] ( 1838 )
区域
51 王海江, 苗长虹
城市群对外服务功能量化解析——以山东半岛、中原和关中三城市群为例
城市流强度描述了城市对外联系的强弱。是表征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的量化指标。三个省份的实证检验明显地揭示出城市流与城市中心性具有特别强的相关性。本文以山东半岛、中原和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通过城市流强度的计算与结构的分析,从城市流视角探讨城市群发展演化机理,揭示出城市群空间结构由简单的单核心结构到复杂的多核心结构的演化过程。文章根据城市流大小和及其产业分布情况,分析了城市群及其中心城市的二、三产业城市流强度与结构,得出城市群整体的对外服务特征,并据此提出改善和提高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的措施。
2008 Vol. 23 (4): 51-57 [摘要] ( 247 ) [HTML 1KB] [ PDF 1305KB] ( 718 )
58 曾鹏
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的多层次因素分析及非均衡差异研究
中国十大城市群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因此,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通过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因素分析与分类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科学评估及比较,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四大集团的非均衡区域差异分布。同时分别提出了缩短领先型集团、挑战型集团、追赶型集团、后进型集团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非均衡差异的对策与建议。
2008 Vol. 23 (4): 58-63 [摘要] ( 228 ) [HTML 1KB] [ PDF 577KB] ( 789 )
64 赵媛, 胡玉玲
基于煤炭调运途径优化的江苏省煤炭物流基地建设
江苏省煤炭资源供需呈生产量小、消费量大,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的态势,并且在煤炭调运中省内"北煤南运"运量大、运距长,省外煤炭供应基地较远,大多数铁路线运力已饱和,运输方式、流向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突出。通过对江苏省煤炭供需和调运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其煤炭调运途径优化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利用国家北煤南运的"海上通道"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发挥江苏临海沿江的港口优势降低运输成本,建设煤炭物流基地优化调运格局,论文最后论述了建设四大煤炭物流基地的构想:1、以连云港、徐州港为中心的北部煤炭物流基地;2、以盐城港为中心的沿海煤炭物流基地;3、以南通港为中心的"海进江"煤炭物流基地;4、以南京港为中心的沿江煤炭物流基地。
2008 Vol. 23 (4): 64-68 [摘要] ( 249 ) [HTML 1KB] [ PDF 610KB] ( 688 )
69 林涛
中国产业集群研究中的主体能动性与多方验证方法
结合国情的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需要关注集群内外相关众多主体的合作行动和主体能动性。从属性数据、关系数据以及观念数据的分析视角来看,已有的产业集群研究方法对于各主体的多样性及能动性缺乏充分的考察。源于经济地理而构建的多方验证方法考察集群相关主体的观念数据,悬置对于主体的各种先入为主的假定,在开放与批判的前提下解释多种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于主体能动性的深度理解,以支持对于集群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因而,多方验证方法在产业集群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增进案例研究的解释力,促进对于集群主体能动性的理解,并在理论上、方法上与实践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8 Vol. 23 (4): 69-74 [摘要] ( 322 ) [HTML 1KB] [ PDF 661KB] ( 844 )
文化
75 陈义彬
粤闽赣边客家文化地域差异与旅游合作
客家人是在中国历史上的中原人南迁到南方后,逐步形成的独立民系。位于粤、闽、赣边区的梅州、龙岩、赣州是中国客家人最集中的居住区域,在当今发展旅游的热潮中,三地都把客家文化作为最重要的旅游产品进行开发。三地的客家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1).客家民居主要表现为外形及功能的差异;(2)因各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文化不同,客家美食主要表现为材料和制作方法的差异;(3)客家山歌具有唱腔特色和歌唱内容的差异;(4)因农耕文化、海洋文化影响程度的不同带来客家名人的差异。在发展旅游过程中,粤、闽、赣三地出现了客家文化地位、旅游产品种类和质量的竞争。应避免和减少恶性竞争,珍惜宝贵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共同培育优秀的客家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广泛的旅游合作;同时,强化各自符合自身地域和发展历史的特色,开发客家文化旅游特色产品,达到三地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2008 Vol. 23 (4): 75-78,74 [摘要] ( 380 ) [HTML 1KB] [ PDF 536KB] ( 1029 )
旅游
79 李九全, 王立
基于地方依附感原理的景区旅游竞争力探析
近三十年来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旅游竞争的激烈程度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景区旅游竞争力成为旅游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围绕景区的游客和当地居民,以当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和态度、游客的旅游体验为基础,从人本主义的微观认知方法论角度,分析了景区旅游竞争力的构成,然后以地方依附感原理为基本研究视角,阐释了旅游意象与旅游地点感、地方依附感原理下的景区竞争力的本质与关联机制,构建了景区旅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以期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初步的框架。
2008 Vol. 23 (4): 79-83,111 [摘要] ( 280 ) [HTML 1KB] [ PDF 624KB] ( 883 )
84 李勇, 佟连军, 张娜
吉林省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文化创意为旅游产业注入观念、感情和品位等新的要素,旅游创意产业基于创意元素与旅游元素的完美融合。旅游创意产业依托于旅游元素的感知度、服务性和创意元素的新奇度、体验性,并在双方相互渗透的基础上,通过创意理念为旅游业搭建桥梁,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创意产业的特点、旅游创意产业的作用和生命周期等的分析,探讨了吉林省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重点。
2008 Vol. 23 (4): 84-88 [摘要] ( 253 ) [HTML 1KB] [ PDF 593KB] ( 740 )
89 颜亚玉, 张荔榕
不同经营模式下的“社区参与”机制比较研究——以古村落旅游为例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分别对处于不同经营模式下的古村落——福建省永定县洪坑村、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和安徽省黟县西递村的社区参与问题进行研究,在剖析其现状的基础上,以社区参与机制为视角,从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激励机制四个维度对三种不同经营模式下的社区参与作比较分析与思考。
2008 Vol. 23 (4): 89-94 [摘要] ( 261 ) [HTML 1KB] [ PDF 615KB] ( 1261 )
95 侯兵, 陈肖静
现代城市节庆活动旅游效应研究与思考——以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为例
现代城市节庆发展非常迅速,旅游业是受节庆活动影响最为明显的行业,如何放大现代城市节庆活动的积极影响,有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是这一领域研究的焦点。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城市节庆活动旅游效应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梳理和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为例,利用相关数据和该节庆举办以来的城市变化情况及由此产生的旅游拉动效应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城市节庆有力地刺激了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够与城市其他领域发展保持积极的协同性。同时,当前城市节庆在运营模式、节庆内涵和主线的把握以及节庆活动的目标性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意志、自发的市场行为等因素会加重城市节庆的"负担",城市节庆需要加强管理。
2008 Vol. 23 (4): 95-99 [摘要] ( 267 ) [HTML 1KB] [ PDF 531KB] ( 1021 )
100 姚宏, 孙根年, 贾英
50年来西安临潼旅游地非线性成长——基于中国旅游发展大背景的区域指示与响应研究
以50年来西安临潼旅游地成长的为案例,对其非线性成长过程及阶段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西安临潼旅游地的成长是在中国大背景下形成的,与新中国旅游发展与成长具有同步性,是50年中国旅游成长的一个缩影;1953-1977年临潼旅游地成长处于无序自发状态,深受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规模小、层次低、效益微,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并出现多次中断;1978-2005年临潼旅游成长进入现代期,随着秦兵马俑博物馆的旅游开发,在资源-产品结构上替代了骊山-华清池成为主要吸引物,华清池旅游生命周期为成长-衰落-稳定模式,秦兵马俑旅游生命周期为循环-再循环模式;从50年来临潼旅游地的成长过程可看出,宏观的政治经济环境、制度创新以及区域内资源-产品开发。是制约区域旅游成长两个关键的因素。此外,本文对1953-1977年华清池国内外旅游数据的整理和对50年来临潼旅游地成长过程中若干个危机点的分析,也为中国旅游业长期发展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资料。
2008 Vol. 23 (4): 100-104 [摘要] ( 208 ) [HTML 1KB] [ PDF 555KB] ( 648 )
105 程胜龙, 陈思源, 马交国, 周武生, 王乃昂
甘肃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研究
对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地域组合、空间结构规律的研究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规划的基础。在分析甘肃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统计(SPSS)和地信软件(GIS),对甘肃旅游资源类型的地域组合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的分析。首先对甘肃旅游资源以县域为单位,结合甘肃旅游资源特点,参照郭来喜等新拟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选取23个景型指标,依据其在景区的重要程度分别赋属性值,经专家打分,最后得出各单位景区的各景型指标的属性值。在此基础上把景区的各个景型要素视为多维空间的数轴,由属性值构成指标空间,每个景区都是一个向量。在多维空间中有一个数据点,依据"点"与"点"间的距离进行系统聚类,将全省旅游资源分为5个聚类;然后依据旅游规划的最大福利原则,进行旅游景点的空间聚类分区,将甘肃旅游资源分为7个区,然后将上述聚类和空间聚类在地图上进行叠加,研究其空间组合规律。得出甘肃旅游资源的类型空间组合特点;最后对甘肃旅游资源集中性进行探讨,得出甘肃旅游资源有沿交通线和河流的线状集中、依据中心地级别的等级集中、依据某个中心节点的节点集中和大的区域集中特征。
2008 Vol. 23 (4): 105-111 [摘要] ( 524 ) [HTML 1KB] [ PDF 870KB] ( 999 )
经济
112 师谦友, 郭华, 张敏娜, 刘新颜
中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尤其是城市化快速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文章在对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阐述评析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资料,分析了西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特点,进而遵循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与产业经济理论,从发挥资源、区位、交通、市场、科技、组织方式等优势因素出发,构建出符合该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公司)+农户"、"农户+主导产业"、"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业协会)+超市"三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并探讨了其实施机制。
2008 Vol. 23 (4): 112-116 [摘要] ( 258 ) [HTML 1KB] [ PDF 518KB] ( 867 )
117 乔家君, 吴殿廷, 赵玉明
开封市产业空心化的历史考察
无论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会面临着产业空心化问题。通过对开封市经济数据的分析及实地调研,发现开封市的产业空心化属于离制造业现象:经济地位明显下降,固定资产日渐减少,工业发展缓慢且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比重低且结构失衡。指出开封市产业空心化具有欠发达区的共性特征-贫困恶性循环积累性,同时也是其特定的区位条件所引致的。最后提出开封市产业空心化的防治措施:以增强技术创新为核心,进行体制机制、科研体制、教育制度创新及人才的激励机制等;以需求结构变化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财政、金融改革及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加速完善硬件设施,改变市区的对外联系等。
2008 Vol. 23 (4): 117-122,116 [摘要] ( 206 ) [HTML 1KB] [ PDF 710KB] ( 762 )
123 关华, 曹康
高技术园区与工业区之整合
地区高技术园区和工业区原有产业分工功能,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逐渐转变成竞争关系。高技园区与工业区原有规划目标提供企业厂商良好的投资生产环境,但是生产与市场重迭所产生的竞争问题,将降低彼此竞争力。本文经由探讨两岸高技术园区发展经验,指出两类团区应采取整合方式支撑地区经济总体发展,并提出对两类园区整合策略的构思。
2008 Vol. 23 (4): 123-128 [摘要] ( 201 ) [HTML 1KB] [ PDF 649KB] ( 666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