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审稿中心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7年 22卷 2期
刊出日期 2007-04-15

城市
文化
人口
旅游
经济与区域
其他
协办栏目(西部经济)
人口
经济与区域
1 王承云, 杜德斌
在华美、日跨国公司R&D投资区位的比较
美、日跨国公司从全球竞争战略出发,持续保持对中国的投资热,并一直高居我国第二和第三投资大国的地位。最近几年,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科技资源、降低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美、日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有组织地安排科研机构。两国在中国R&D投资区位选择上既有明显的共性,但在微区位选择、投资行为上又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对美、日跨国公司在中国R&D的投资区位的比较,提出我国应对海外R&D投资战略的建议和策略。
2007 Vol. 22 (2): 1-5 [摘要] ( 360 ) [HTML 1KB] [ PDF 1486KB] ( 1032 )
6 陈雪钧, 马勇
饭店集团扩张的动力系统及路径选择研究
集团化扩张是世界饭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关于饭店集团扩张方面的理论研究虽然很多,但是大多均集中于对饭店集团扩张的现状与问题、发展对策与战略模式等论题的研究;而对饭店集团扩张的动力系统以及如何选择扩张路径等缺乏综合性、系统性、定量化研究。本文首先归纳了影响饭店集团扩张的主要动力因子,在系统性原则指导下构建了饭店集团扩张的动力系统;为了进一步分析诸多动力因子如何影响饭店集团选择扩张战略,本文提出了饭店集团扩张战略选择矩阵图,为指导饭店集团选择扩张战略提供了新的工具。
2007 Vol. 22 (2): 6-9,31 [摘要] ( 220 ) [HTML 1KB] [ PDF 836KB] ( 991 )
10 马俊杰, 张志杰, 王伯铎
工业园生态化建设方法研究
通过工业园和生态工业园的特征比较,提出了工业园生态化建设是由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园区与区域三个层面组成的系统建设思路。指出园区企业清洁生产推进是实现企业内部生态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生态链网构建是企业之间生态化建设的可靠方法,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景观生态建设是园区生态化的重要保障。通过工业园区生态化相关问题分析,提出了企业生产工艺与设备调查、园区清洁生产评价、试点企业筛选、清洁生产审计与方案制定、成果审核与完善以及清洁生产推广的园区清洁生产推进方法;提出了工业代谢分析与园区主要废弃物识别、废弃物资源化论证、企业生态链接网络构建、优化及生态链接效果评价的生态链网构建方法;提出了园区集中供热、污水处理与回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与以绿化为主体的景观生态建设方法。
2007 Vol. 22 (2): 10-13,114 [摘要] ( 189 ) [HTML 1KB] [ PDF 373KB] ( 1140 )
14 文嫮, 张洁, 王良健
全球视野下的价值链治理研究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地方产业集群为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其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在全球价值链中与区域外的经济行为主体积极互动,并实现升级。而价值链治理分析是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关键。在这种研究视角下,本文以价值链治理为研究对象,首先界定了价值链治理的概念;并从理论上讨论了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主要类型和演化过程;然后,进一步分析了价值链治理产生的原因、价值链治理的应用,以及价值链治理对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影响;最后,本文对国际现有的价值链治理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2007 Vol. 22 (2): 14-19,5 [摘要] ( 223 ) [HTML 1KB] [ PDF 1018KB] ( 2106 )
20 朱晓明, 许山白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综述
近20年来,国内学者和部分国外学者从产业结构趋同角度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目前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产业结构趋同的测度方法;我国整体或局部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否存在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结构趋同合理与否研究;我国产业结构趋同的成因(包括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及政策建议。本文从产业结构趋同的测度方法角度对该领域文献进行了分类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献中实证研究、分析手段的适用性和不足之处加以评述。
2007 Vol. 22 (2): 20-22,86 [摘要] ( 292 ) [HTML 1KB] [ PDF 207KB] ( 3324 )
23 王克西
秦岭北麓环山带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秦岭北麓环山带地区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重大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现有的不利于生态保护的经济结构,即限制传统农业,代之以特色农业和其它绿色产业,如观光农业、林业、果业、畜牧业及特色养殖种植业和特色手工业、农林产品加工业、园艺绿化业等;限制和改造工业、矿业及采石业,使第二、三产业由环境危害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化;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当地构架以绿色产业为主要内容,各产业在资源上依次或循环利用,产业相互补充、配套的生态经济模式。
2007 Vol. 22 (2): 23-26 [摘要] ( 279 ) [HTML 1KB] [ PDF 315KB] ( 1658 )
旅游
27 吴必虎, 伍佳, 党宁
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
杭州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在市区内外都有大量的游憩用地。本文详细阐述了影响居民在内城游憩和环城游憩间进行选择的作用力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杭州本地居民环城游憩的行为及偏好特征。并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检验总结出杭州本地居民对环城游憩产品类型、游憩时间、目的地区位的偏好规律。同时,不同时间约束条件下居民对环城游憩目的地的区位偏好也会呈现明显不同的倾向。最后,对游憩选择与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2007 Vol. 22 (2): 27-31 [摘要] ( 253 ) [HTML 1KB] [ PDF 686KB] ( 2798 )
32 卞显红, 沙润, 杜长海
长江三角洲城市入境旅游流区域内流动份额分析
该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与层次分析理论,结合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相关研究资料与研究成果,构建了长江三角洲某特定城市的入境旅游者对该区域其它城市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模糊综合评判矩阵。该文应用相应的模糊综合评判矩阵分别对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长江三角洲6座城市的入境旅游者对该区域其它城市的旅游流份额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这6座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的旅游流流动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
2007 Vol. 22 (2): 32-38 [摘要] ( 196 ) [HTML 1KB] [ PDF 1728KB] ( 999 )
39 何佳梅, 张善芹
我国出境旅游供应链建设研究
近年来,出境旅游一面是迅速发展,另一面是市场存在许多问题和不成熟的方面,如本文从出境旅游供应链角度,构建合理的出境旅游供应链,并分析其悖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信息传递风险、监管风险,通过出境旅游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管理、应急系统建设、节点企业集成、诚信体系培育等建设一个合理的、柔性的出境旅游供应链,使出境旅游各要素在链上顺畅流通,从而保证整个出境旅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2007 Vol. 22 (2): 39-42 [摘要] ( 209 ) [HTML 1KB] [ PDF 657KB] ( 1222 )
43 张艳, 章锦河, 王浩
黄山市入境国外旅游市场亲景度与竞争态分析
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规模与质量直接影响旅游地旅游业的外向度,而外向度的提高是旅游地塑造国际化品牌形象,增加外汇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本文依据黄山市入境国外旅游市场1995-200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亲景度、竞争态以及亲景度与竞争态的相关分析,认为客源市场亲景度的差异是导致市场竞争态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文章对黄山市今后拓展入境国外旅游市场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如开通直航包机,多参加国际性旅游交易会,在境外召开产品说明会或旅游推介会,邀请境外旅行商和主流新闻媒体来黄山市考察,联合其他旅游城市共同促销等。
2007 Vol. 22 (2): 43-47 [摘要] ( 256 ) [HTML 1KB] [ PDF 699KB] ( 2068 )
48 李宏
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内容与工具研究
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形成目的地形象认知成分的目的地属性,二是构成目的地形象感情成分的感情维度。基于认知属性和感情维度构建的量表是目的地形象主要的测量工具。认知属性的生成可以从研究人员和调查对象两个角度着手。文献回顾和对宣传材料的内容分析是调查人员确定目的地属性的两种方法,开放答案提取法和个人建构理论,是从调查对象角度入手生成属性的常用技术。另外,在使用结构性的测量工具之外,还可以尝试使用非结构性的测量方法,来对目的地的整体形象进行把握。
2007 Vol. 22 (2): 48-52 [摘要] ( 239 ) [HTML 1KB] [ PDF 356KB] ( 2937 )
53 程励, 李伟, 李晟之
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小规模控制模式研究
本文通过对旅游系统的分析,讨论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选择,认为小规模控制模式是实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有效途径。文章还提出了适应这一旅游开发模式的规划、投资、开发框架,对其中的规划者认定、规划流程、投资主体遴选进行了探讨。文章强调这是一种与当前社会和谐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战略构想,较好地体现出了公平分配、取用有度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一种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深入研究的旅游发展模式。
2007 Vol. 22 (2): 53-57,67 [摘要] ( 220 ) [HTML 1KB] [ PDF 582KB] ( 963 )
58 张文菊, 杨晓霞
我国旅游门票研究综述
景区门票是旅游区的"入场券",在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中国旅游业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学术界对景区门票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随着景区门票的涨价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对该领域相关成果的系统梳理,着重从景区门票的制作、景区门票的价格、景区门票的营销与管理、景区门票的功能等方面对这些成果进行分析和评述。
2007 Vol. 22 (2): 58-62 [摘要] ( 243 ) [HTML 1KB] [ PDF 318KB] ( 2598 )
63 于立新, 孙根年
深层生态旅游开发与新世外桃源建设
提出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应重点突出景区生态文化的挖掘展示和游客生态感知与生态体验的获取,以此来规范经营者的景区开发和游客的游览活动;二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重视经营者与游客、政府部门与当地居民、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高度和谐,以达成各方利益的共赢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本文还对生态旅游进行了四个层次的划分,探讨了深层生态旅游和浅层生态旅游的区别,给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四体两翼"和两翼对接模式,以使生态旅游业切实有利于生态文化展示并服务于生态旅游目的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其终极目标,是建设理想的新世外桃源。
2007 Vol. 22 (2): 63-67 [摘要] ( 295 ) [HTML 1KB] [ PDF 494KB] ( 1159 )
68 张洁, 李同升, 李慧栋, 张建忠, 徐冬平
工业旅游项目策划研究——以山西丹朱岭旅游景区为例
工业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是近年来各工业企业开发的热点。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工业旅游研究情况及旅游项目策划研究情况进行了探讨,其次以山西丹朱岭旅游景区为例,分析了工业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工业旅游项目产品策划、营销策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工业旅游项目策划模式。
2007 Vol. 22 (2): 68-71 [摘要] ( 287 ) [HTML 1KB] [ PDF 629KB] ( 1643 )
72 刘敏, 冯卫红, 朱专法
日本五次国土规划中有关旅游政策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日本先后进行了五次国土规划,每次规划都有旅游规划和旅游政策的相关内容。考察和分析日本国土规划中这种旅游规划政策的变迁过程及其特征,其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旅游开发和规划应是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土规划中的旅游规划和旅游政策应随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的侧重点不同不断进行修正;在《国土法》中明确提到了有关旅游的内容,加强了国土规划中有关旅游的规划和政策的法律效力;居民居住周边休憩娱乐地的建设和娱乐设施的配套应是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
2007 Vol. 22 (2): 72-75 [摘要] ( 257 ) [HTML 1KB] [ PDF 922KB] ( 1188 )
城市
76 甄峰, 刘晓霞, 刘慧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区域城市网络:城市研究的新方向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西方新技术范式的出现对城市与区域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关于城市网络的研究成为西方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伴随着90年代以来的数字技术革命,信息与创新等概念被广泛纳入到了城市与区域研究框架中,新的范式或概念不断涌现。论文对西方关于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城市网络研究观点进行了梳理,同时比较了我国学者关于城市网络的研究,并指出了中国今后城市网络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2007 Vol. 22 (2): 76-80,71 [摘要] ( 293 ) [HTML 1KB] [ PDF 410KB] ( 1953 )
81 曹红阳, 王士君
黑龙江省东部城市密集区城市流强度分析
本文在对现有城市流理论进行疏理的基础上提出强化城市流模型,依据城市流强度值的计算,将黑龙江省东部城市密集区的城市分为三级:城市流强度值较高的佳木斯,是该区域的集聚辐射中心,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值中等的牡丹江,是区域次级集聚辐射中心,为次级区域性中心城市;鹤岗、双鸭山、鸡西、伊春、七台河等市有较低的城市流强度值,城市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微弱,初步形成地方集聚辐射中心,仅为行政区中心。通过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分析,指出黑龙江省东部城市密集区目前存在城市流强度低、城市流强度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运用本文提出的强化城市流模型给出区域强化城市流的对策。
2007 Vol. 22 (2): 81-86 [摘要] ( 245 ) [HTML 1KB] [ PDF 1008KB] ( 1286 )
87 杨青生, 黎夏
珠三角中心镇城市化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基于CA的模拟和分析
在珠三角的城市化过程中,中心镇的城市化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定量地研究中心镇的城市化对揭示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东莞市为例,运用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市域内1988-2004年的城市扩张过程,分析中心镇城市化对整个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结论:1988-1993年,中心镇的城市化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影响较小,城市主要沿道路扩张,城市在空间布局上相对松散;1993-1997年,中心镇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增强,城市以中心镇为中心的扩张非常明显,城市空间沿道路的扩张,基本形成了渐进扩散式的"点-轴"空间发展模式,形成沿道路和中心镇扩展的格局;1997年以后,中心镇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形成了"点-轴-集聚区"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城市空间扩展区在空间上更集中于中心镇。
2007 Vol. 22 (2): 87-91 [摘要] ( 378 ) [HTML 1KB] [ PDF 1236KB] ( 1123 )
92 马小宁
洛杉矶:从地区性中心城市到全球性城市的研究
本文回顾了在当今美国乃至世界城市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城市——洛杉矶从地区性中心城市到全球性城市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洛杉矶崛起的原因。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历史考察和综合分析,作者力图揭示出全球性城市形成中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2007 Vol. 22 (2): 92-97 [摘要] ( 372 ) [HTML 1KB] [ PDF 482KB] ( 2240 )
文化
98 刘庆余, 李娟, 张立明, 王乃昂, 李钢
遗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社会文化视角
自然遗产资源包含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多功能、多属性和多价值特征。目前人们对遗产资源的生态、经济价值研究较多,而对其社会文化价值关注较少。遗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社会文化视角,旨在将目前广泛流行的定量化评价体系引向一个由公众争论、博弈,定量、定性评价相组合的研究领域,这将会丰富我们对遗产资源重要性的理解。本文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遗产资源的价值构成及其评估问题,并对遗产资源的功能和使命进行了分析。
2007 Vol. 22 (2): 98-101,47 [摘要] ( 217 ) [HTML 1KB] [ PDF 1064KB] ( 2200 )
102 田至美
略论体育文化的空间扩散——兼论我国足球俱乐部的地理分布规律
从地理角度来看,扩散是一种创新进行空间传播或转移的过程。本文认为自然环境以及距离位势是体育文化扩散起源和扩散的地理基础和根本原因。体育文化扩散受比邻扩散和等级扩散作用的共同影响。我国足球俱乐部制和职业化在国内扩散与城市等级和产业密集度有关,在小空间尺度上以比邻扩散方式为主,在大空间尺度上呈现比邻扩散和等级扩散交替进行的规律,以此研究为依据,作者建议尽快研究和制定我国足球俱乐部特许经营制度。
2007 Vol. 22 (2): 102-106,97 [摘要] ( 407 ) [HTML 1KB] [ PDF 1384KB] ( 1233 )
107 段文彬, 闫颖慧, 陈忠祥, 王磊
我国体育文化空间差异及其区划研究
以地理视角观察体育文化,对我国体育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从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地势和地形条件、水域条件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和人体体格、文化背景与民族传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的差异上探讨了体育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采用层次聚类分析中的Q型聚类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将我国体育文化区划成3个一级区,8个二级区。最后对各体育文化区分别进行评述。
2007 Vol. 22 (2): 107-110 [摘要] ( 250 ) [HTML 1KB] [ PDF 786KB] ( 1310 )
111 李开宇, 魏清泉, 张晓明
从区的视角对“撤市设区”的绩效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在5年的时间里,番禺经历了"撤市设区"和被拆分为番禺区和南沙区两次大的政区调整。在如此大力度和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无论从广州市还是从番禺区的视角来看,"撤市设区"总体上都是成功的。但是受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的影响,"撤市设区"只能作为整合区域资源的途径之一,其作用是有限的。从番禺区视角来看,创新管理体制、转变思维尺度,重视区域差异、对撤市设立的区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在优化产业结构中关注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有序、有度地推进农村城市化和提高农村城市化质量是提高行政区划调整绩效的重要途径。
2007 Vol. 22 (2): 111-114 [摘要] ( 451 ) [HTML 1KB] [ PDF 187KB] ( 1669 )
人口
115 颜廷真, 白梅, 田文祝
清代西辽河流域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西辽河流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属于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研究流域人口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寻求区域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考察了清代260余年间西辽河流域蒙古族和汉族人口的变化,并指出正是由于清政府不能从长远的观点制定合理的开发政策,使人口增长过快,增强了人口对资源的压力,造成了植被的破坏、野生动物的锐减和土地退化与水土流失的出现。因此,政府在制定开发政策时,要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处理好产业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2007 Vol. 22 (2): 115-118 [摘要] ( 283 ) [HTML 1KB] [ PDF 303KB] ( 1695 )
其他
119 刘进
论空间批评
"空间批评"是西方一种重要的前沿批评形态,它是在当代西方"空间转向"趋势中,强调空间的本体性和异质性观念中形成的。"空间批评"突出文学对现实空间的参与性、并置性,强调文学空间来源的多元性和文本空间的异质性,凸现文学多重阐释中的批判功能。
2007 Vol. 22 (2): 119-122 [摘要] ( 532 ) [HTML 1KB] [ PDF 203KB] ( 3080 )
协办栏目(西部经济)
123 李百岁, 宝音
乌兰察布市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乌兰察布市结构调整正积极地推进。偏离-份额分析法适合于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论文在分析乌兰察布市三次产业结构特征的基础上,以内蒙古自治区为参照系,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全面剖析乌兰察布市三次产业结构现状,从而乌兰察布市的在自治区准确定位提供依据。
2007 Vol. 22 (2): 123-125 [摘要] ( 273 ) [HTML 1KB] [ PDF 773KB] ( 1187 )
126 赵明, 周瑞平
呼和浩特市城市地价水平动态分析
土地价格是土地市场运行的核心,也是土地利用状况的指示器。本文从综合地价、商业地价、住宅地价、工业地价和总体平均地价对呼和浩特市城市地价水平及发展趋势作了分析,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城市地价总体水平继续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其中商业增长率上升比较突出,工业和住宅增长率相对较低,但其整体水平及其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五年,呼和浩特市城市地价的增长率将会显著提高,地价重心将会向城市东南或南方向转移,地价增长方式将会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
2007 Vol. 22 (2): 126-128 [摘要] ( 331 ) [HTML 1KB] [ PDF 642KB] ( 1624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