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作者中心
|
审稿中心
|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3年 18卷 4期
刊出日期 2003-08-15
城市
人地关系
社会
旅游
经济与区域
社会
1
柴彦威, 翁桂兰, 刘志林
中国城市女性居民行为空间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
在以人为本、重视差异性等后现代思潮的大背景下,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西方城市女性居民行为空间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城市中的女性群体,作为城市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亚群体单元,在改革开放后经历着重大变化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中国城市女性居民行为空间的女性主义研究已悄然起步,今后的研究视角不仅要关注女性自身的特点及其与男性的对比,而且更要重视女性内部的差异性以及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比较。
2003 Vol. 18 (4): 1-4 [
摘要
] (
319
) [
HTML
1KB] [
PDF
202KB] (
2801
)
5
翁桂兰, 柴彦威, 马玫, 王新风
大都市区居民对新兴边缘城市的认知与迁居意向——以天津大都市区为例
目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已发展成为天津大都市区的新兴边缘城市。本文以居民问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分析天津大都市区内各地区居民对TEDA的认知程度与迁居意向以及地域选择性特征,为以TEDA为核心的人口反磁力中心建设为主导的天津大都市区人口调整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003 Vol. 18 (4): 5-9 [
摘要
] (
363
) [
HTML
1KB] [
PDF
226KB] (
992
)
旅游
10
俞晟, 何善波
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布局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游憩一词对人们而言已不再陌生。学者们对游憩的研究也日趋深入。同时,随着都市旅游的兴起以及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RBD的建设也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从介绍RBD的相关概念着手,阐述了对游憩、城市游憩以及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理解。并通过城市RBD的空间表现形式、城市RBD的空间布局模式、城市RBD的空间分布规律等三个方面来剖析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空间布局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RBD的布局现状的分析,试图构建一个城市RBD发展适宜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城市RBD发展适宜度的评价模型。
2003 Vol. 18 (4): 10-15 [
摘要
] (
493
) [
HTML
1KB] [
PDF
275KB] (
1781
)
16
舒伯阳
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区域旅游市场规划方法研究
本文尝试从旅游者消费需求分析角度入手,探讨区域旅游市场规划的方法论创新。本论文引入了动机——行为投射模型,通过对建立在专题旅游市场调查基础上的消费行为数据库的深度剖析,论文揭示了旅游目标市场群体常见的三类消费心理趋向模式(补偿型需求、均衡型需求、超越型需求)以及相对应的旅游产品选择偏好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目标市场群体的心理定位策略,以及相对应的从结构性旅游功能规划到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供给链连续递进的规划流程体系。即"行为分析(Behavior)-定位(Postioning)-旅游供给(Supple)",简称旅游市场规划的BPS方案。
2003 Vol. 18 (4): 16-18 [
摘要
] (
307
) [
HTML
1KB] [
PDF
161KB] (
1514
)
19
李庆
长江三峡“巫山-奉节-巫溪”金三角旅游发展研究
长江三峡库区内的巫山-奉节-巫溪三县,由于位置、资源、经济、社会等条件的一致性,客观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大山大峡旅游资源为特征的"金三角"经济发展区域。本文从评价"金三角"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为切入点,结合金三角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金三角"旅游业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2003 Vol. 18 (4): 19-22 [
摘要
] (
292
) [
HTML
1KB] [
PDF
182KB] (
1501
)
23
郭彩玲
INTERNET环境支持下的旅游业信息管理——以旅行社为例
21世纪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世纪,信息产业将会成为促进未来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第一大产业。本文从信息、信息经济与旅行社的相关性、信息对旅行社经营运作的影响入手,对在信息以网络为载体的时代中旅行社的经营战略进行试探性的讨论。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主要服务载体之一,其对外及其内部的信息联通对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网络配置没有普及以前,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都相对来说较差。互联网环境下(INTERNET)可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管理者可以就此做出准确的判断,准确进行战略经营管理。
2003 Vol. 18 (4): 23-25 [
摘要
] (
493
) [
HTML
1KB] [
PDF
159KB] (
1177
)
26
吴必虎, 张伟
《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析
本文认为由WTO组织编制的《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优点突出,不足难免。其优点在于规划的框架体系与理念具有先进性,敢于对地方政府规划部门提出的不合理方案提出率直的批评,对传统生活方式作为旅游资源和当地居民的利益予以充分尊重,强调可持续发展;而其缺点在于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和国内客源市场特征难免理解不深,因而在全省旅游的总体定位、空间布局和市场预测等方面存在若干值得商榷的地方。
2003 Vol. 18 (4): 26-31 [
摘要
] (
382
) [
HTML
1KB] [
PDF
288KB] (
1371
)
经济与区域
32
聂华林, 赵超
甘肃经济空间结构的现状、问题与战略选择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结构,具有向合理化和高级化变化的趋势。本文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要素的角度详细的考察了甘肃城市体系、交通体系和经济集中区的情况。其次,重点分析了甘肃经济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其问题,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最后,通过把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与甘肃具体省情相结合,提出了甘肃"大十字"经济空间结构的发展战略,同时分析了实施这种发展战略的意义。
2003 Vol. 18 (4): 32-36 [
摘要
] (
297
) [
HTML
1KB] [
PDF
237KB] (
989
)
37
李成, 李开宇
21世纪国土规划的理论探讨
该文结合国土规划性质及地位的探讨,针对国土规划的特点,笔者认为,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是解决国土规划重大问题的现实途径,其中,国土资源安全理论和城乡融合理论以及动态规划理论等是进行国土规划的理论支柱。在此基础上,指出国土规划的目标应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目标组合,应采取理论指导、专家论证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最后提出了未来国土规划的研究趋向。
2003 Vol. 18 (4): 37-41 [
摘要
] (
286
) [
HTML
1KB] [
PDF
235KB] (
1140
)
42
杨永春
干旱区流域下游绿洲环境变化及其成因分析——以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为例
本文主要根据社会调查结果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的环境变化趋势及其成因,认为中国西部干旱区各流域下游几乎都存在环境恶化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沙漠化、土壤盐渍化、植被衰退过程加快,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造成环境变化的人文原因主要是全流域人口增长过快所引致的耕地扩张所造成的农业用水需求无节制的增长,导致中上游截留下游淡水资源,使得下游地下水利用规模逐年扩张引致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和水质迅速恶化。后者又导致盐渍化过程加剧以及农业产量的急剧下降。农业产量下降又成为盲目开垦荒地的主导因素之一。这些都导致了植被衰退和破坏,共同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灾难性突变。
2003 Vol. 18 (4): 42-47 [
摘要
] (
312
) [
HTML
1KB] [
PDF
292KB] (
1018
)
48
李宁
21世纪经济地域景观形态研究
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主导经济。新经济的出现必然会给人类的产业活动带来深远的影响。作为经济活动载体的经济地域必将伴随着这种影响发生深刻的"变革"。最终引起经济地域景观形态的全新变化。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地域空间结构(即其核心、外围、网络及三者组合关系)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另一方面,经济地域空间结构的变化将使得经济地域的外观形态以全新的面貌展现给世人。本文在明确经济地域景观形态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知识经济带来的经济地域景观要素及其组合关系的新变化作了较系统地阐述。进而对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地域的景观形态作了定性、定量的展望。
2003 Vol. 18 (4): 48-52 [
摘要
] (
275
) [
HTML
1KB] [
PDF
234KB] (
840
)
53
唐根年, 徐维祥, 汪少华
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地理分布特征、绩效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浙江区域块状经济这种新型的产业空间集群组织形式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经济现象,而且特定历史背景、人文环境及资源压力和市场竞争条件下产生的必然经济运动的结果,是浙江人在培育市场经济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成功发展模式。在中国的浙江,全省86个县、市中有85个县、市拥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块状经济地理分布特征。按其成因和地理位置可将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概括为:环杭州湾平原区位型、浙东南沿海"温州模式"型、浙中金衢盆地资源匮乏开拓型和浙西南地方资源开发型等四大特征分区;对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块状经济运行绩效的研究表明,区域块状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地域空间模式,对于提高区域工业的竞争力、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浙江市场的繁荣、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探讨了基于中小企业与大市场成功对接的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形成机制,提出了中小企业的集群成长及其与市场的成功对接是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区域块状经济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
2003 Vol. 18 (4): 53-59 [
摘要
] (
332
) [
HTML
1KB] [
PDF
328KB] (
1894
)
60
庄大昌, 丁登山, 董明辉
洞庭湖湿地景观特征与农业产业化模式研究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生产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商品基地。由于过去长期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本文根据洞庭湖湿地景观特征,对洞庭湖湿地农业资源和湿地农业开发现状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指出了湿地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洞庭湖湿地农业产业化开发利用模式,以实现洞庭湖湿地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
2003 Vol. 18 (4): 60-63 [
摘要
] (
273
) [
HTML
1KB] [
PDF
197KB] (
1142
)
城市
64
薛东前, 孙建平
城市群体结构及其演进
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本质过程和直观表现是城市群体结构或城市群形态结构产生、发展到成熟完善的过程。文章从城市群体结构的概念入手,研究了其基本型式和结构划分的思路,概括了四圈层空间结构模式,即核心首位城市带、城市组群发育带、城市个体分布带、城市群腹地带。分析了其结节性与均质性、网络性、功能性的特征,并对城市群体结构发展动力、阶段及特征加以理论概括。以城市群演化为基点,对城市群体形态结构、类型和演化规律予以阐述,归纳出城市群体结构和城市群形态类型演化的相关模式。
2003 Vol. 18 (4): 64-68 [
摘要
] (
241
) [
HTML
1KB] [
PDF
244KB] (
1247
)
69
管驰明, 姚士谋, 陆树建, 邱阳民
基于全球区位论的城市发展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区位论是关于经济组织空间优化的学问,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区位因子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从传统的区位论入手,剖析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革命背景下传统区位因子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阐述全球区位因子。本文认为全球区位论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在于可建立一系列相对标准,并据此寻求和建立城市发展的比较优势。作者认为城市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不断寻找比较优势,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过程,并认为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印证了全球区位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探讨了全球区位论下南通城市发展的切入点应是利用靠近上海的区位优势,融入上海都市圈,实现"曲线救国",建造一个既适宜创业又适宜居住的城市,并从加强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南通城市发展应采取的具体途径。
2003 Vol. 18 (4): 69-74 [
摘要
] (
342
) [
HTML
1KB] [
PDF
288KB] (
1308
)
75
潘秋玲, 薛德升, 曹小曙
营销——内生:新城市体系格局下的韶关城市发展定位
本文在深入分析韶关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所面临的发展危机的基础上,应用Friedmann新的世界城市体系理论(城市营销-内生增长理论),探讨了它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从内外两个方面剖析了韶关经济的发展动力,即珠三角的产业转型扩散和广东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撑是其发展的重要契机,韶关经济的内生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使其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2003 Vol. 18 (4): 75-78 [
摘要
] (
450
) [
HTML
1KB] [
PDF
197KB] (
1236
)
79
林先扬, 陈忠暖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职能特征及其分析
城市群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地位和分工状况,体现着城市群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城市群的职能特征是对城市群职能的综合概括,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城市群的发展状态。笔者运用Morre回归分析法原理和因子分析方法,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职能主因子的解析,将它们的职能特征分别归结为:行政中枢和教育文化福利事业职能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最主要的职能,科研技术和社会服务职能、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金融职能是其比较突出的职能;制造业职能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最主要职能,物流与交通枢纽职能,商业贸易职能、科教文化事业职能是其比较突出的职能。笔者围绕它们职能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主要差异,同时从它们的自然条件、地理区位、历史基础、文化传统、形成机制以及发展状况等方面展开成因分析。最后,讨论了它们的职能发展态势。
2003 Vol. 18 (4): 79-83 [
摘要
] (
506
) [
HTML
1KB] [
PDF
233KB] (
1430
)
84
李永洁
编制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的相关思考
本文从生态功能区划的意义出发,对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编制的工作方法及可应用的理论进行了介绍,并从(1)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正确认识(2)注意建立可能的生态资源资料库(3)注意寻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理想化模型(4)进行科学的生态功能区划(5)制定城市生态功能区建设导则等五方面提出如下观点: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建立生态环境要素资料库及建立生态因素单因子图层库,是客观、科学编制生态区划的基础;以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为前提,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理想化平台模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想化模型的最佳结合,才能构筑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理想化模型;以环境问题为导向,以环境安全为原则,以环境合理功能为目标,才能制定科学的生态功能区划;为确保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建设要求,保障生态功能区划实施的有效性,制定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城市生态功能区建设导则是必要的。
2003 Vol. 18 (4): 84-88 [
摘要
] (
378
) [
HTML
1KB] [
PDF
251KB] (
889
)
89
时臻, 白光润
浅析上海市大卖场的空间区位选择
以大型超市、仓储式商场组成的大卖场是上海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业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外的各类商业零售业将大举进入,对中国的零售业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新的机遇。本文以上海大卖场为着手点,在分析了大卖场布局的区位因子的基础上,研究了上海大卖场空间布局特征从而提出了合理布局大卖场的建议。
2003 Vol. 18 (4): 89-92,31 [
摘要
] (
324
) [
HTML
1KB] [
PDF
226KB] (
1480
)
人地关系
93
郑冬子
并协与泛协——关于地理实在的性质和人地关系的解释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认识地理实在的并协和泛协这两个原理,给出了这两个概念的内涵,讨论了两者在"人地关系"解释中的意义。并协是指相反的而有相互依赖的关系。泛协是指非优势关联或无界介入关系。通过对客观实在的理论解释模型(包括引力模型、量子论模型和系统论模型)的讨论,引伸出了地理学的泛协概念,分析了并协和泛协的关系。引力论的地理学意义是建立地理变量和空间的确定性关系;量子论的地理学意义是揭示地理实在构成中的研究者时空背景的作用,用并协表达实在的关系;系统论的地理学意义是肯定事物之间的时空差异在整体的变化中弱化,而共性则强化。这三论都包含一定的优势作用,系统论中的"学习"是较自觉的优势强化过程。针对现实的地理实在的表现,我们提出了非优势关联的原理即泛协原理,实证性地分析了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中地理事实的并协性和泛协性,认为两者统一于地理实在之中。并协性表现观测者的优势作用,而泛协性强调非优势关联。地理事件的泛协性将从根本上导致"环境决定论"的破产。
2003 Vol. 18 (4): 93-96,41 [
摘要
] (
302
) [
HTML
1KB] [
PDF
241KB] (
925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