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作者中心
|
审稿中心
|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1年 16卷 4期
刊出日期 2001-08-15
城市
历史
区域经济
地域文化与区域发展
社会
旅游
区域经济
理论
旅游
1
孙根年
论旅游业的区位开发与区域联合开发
从地域空间的角度来看,旅游业的开发涉及到微观的区位开发和宏观的区域联合开发。本文从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式定义了4种旅游区位,结合国内外实践,集中探讨了资源区位、客源区位、交通区位、认知区位的开发问题;又从区域协同的原理出发,阐述了旅游业区域联合开发的重要意义,集中探讨了区域旅游联合开发的组织原则、形式及有关政策。
2001 Vol. 16 (4): 1-5 [
摘要
] (
295
) [
HTML
1KB] [
PDF
247KB] (
1307
)
6
杨开忠, 许峰, 权晓红
生态旅游概念内涵、原则与演进
生态旅游是21世纪国际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形式,自1980年正式提出后迅速在学术界和实业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本文着重分析了生态旅游的概念由来、体系构成和要素内涵,并对其发展演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在可持续思想下生态旅游的提升,以及对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2001 Vol. 16 (4): 6-10 [
摘要
] (
317
) [
HTML
1KB] [
PDF
259KB] (
1663
)
11
张立明, 胡道华
长江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基础上,文章从长江三峡库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旅游资源的特征以及三峡工程兴建给长江三峡库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分析入手,探讨了长江三峡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与可持续利用问题。提出了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在遵循非均衡空间开发格局的同时实施"点-轴-网"战略开发模式,并指出"一线二区三精品"的战略开发重点和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2001 Vol. 16 (4): 11-14 [
摘要
] (
286
) [
HTML
1KB] [
PDF
205KB] (
1033
)
城市
15
罗有贤
重庆市都市圈生态系统管理的初步研究
重庆市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长江三峡水库的建设,使位于三峡水库库尾的重庆市都市圈的生态环境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从重庆市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出发,在分析重庆都市圈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论证了在重庆都市圈开展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必然性,提出开展生态系统边界划分研究和管理目标研究,为重庆市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管理打好基础。
2001 Vol. 16 (4): 15-19 [
摘要
] (
301
) [
HTML
1KB] [
PDF
238KB] (
1182
)
20
陈彦光, 刘明华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定律
根据对郑州、广州等城市的土地结构分析,总结出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的信息熵值规律:大城市用地结构的信息熵一般大于小城市的信息熵,综合性城市的信息熵严格大于专业化城市的信息熵,城市化地区的信息熵必须大于各功能区的信息熵。基于信息熵值规律,提出了关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分维包容原理:城市化地区土地形态的分形维数必须大于各类型土地空间分布的分形维数。
2001 Vol. 16 (4): 20-24 [
摘要
] (
316
) [
HTML
1KB] [
PDF
207KB] (
2433
)
25
李植斌
城市文化形象特征与建设
城市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集中表现,研究城市的文化形象特征,才能把握城市文化脉络的走向,规划和创造出充满地方特色、性格魅力和生命活力的现代城市形象。本文讨论了城市文化形象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形象建设的内容,对城市文化形象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001 Vol. 16 (4): 25-27,61 [
摘要
] (
292
) [
HTML
1KB] [
PDF
202KB] (
1204
)
28
徐永健, 阎小培, 许学强
西方现代港口与城市、区域发展研究述评
以港口为节点展开的活动与形成的联系,绝大部分具备空间特征,因而大都与港口-城市-区域这一发展背景相关。研究港口与城市、区域发展的关系,对港口本身、特定城市区域尤其是港口城市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本文对西方在这一研究领域积累的大量文献进行回顾与评价,以便我国研究者借鉴。
2001 Vol. 16 (4): 28-33 [
摘要
] (
310
) [
HTML
1KB] [
PDF
309KB] (
2777
)
39
段杰, 李江
知识经济时代与城市地理研究的新视角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和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这既为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阐述了知识经济的基本内涵,分析和预测了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的若干趋势,并指出在新形势下,城市地理学只有开拓进取,积极创新,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学科的研究理论、内容与方法,才能在知识经济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2001 Vol. 16 (4): 39-42 [
摘要
] (
288
) [
HTML
1KB] [
PDF
207KB] (
849
)
理论
34
马亚华
经验科学进步的一般模式与当今地理学的发展——试以人文地理学为例
笔者首先引入库恩的范式理论和科学进步模式,并用协同学理论对之改造,以此作为本文分析问题的理论框架。紧接着,尝试用该模式剖析地理学的发展历史,指出每阶段的大致时间区间、发展特点、重要的历史贡献和代表人物,并用自组织原理阐述科学危机和科学革命发生的机理,从而为第四部分分析当今地理学危机作理论铺垫。然后,以人文地理学为例总结地理学的科学范式,从而形成当今地理学发展总的图景。再之,本文指出当今地理学危机产生的原因有两个:地理学范式逻辑结构松散和信息革命的挑战。危机是革命的先导,继计量革命和行为革命之后,(人文)地理学领域将要发生战后的第三次较大的革命,(人文)地理学范式将得以重塑,(人文)地理学共同体的地理思维、地理行为将随之变化。最后,本文引申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地理学的两大发展任务和地理哲学领域的两大前沿课题,以供参考。
2001 Vol. 16 (4): 34-38 [
摘要
] (
329
) [
HTML
1KB] [
PDF
251KB] (
784
)
区域经济
43
郑伟民
福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文章运用综合观点全面分析福建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着重评价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潜力;通过对发展现状的分析,揭示了福建海洋经济发展过程面临的海洋开发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海洋污染较严重,海洋科技发展与海洋综合管理相对滞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上提出了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对策,并探讨了海洋经济重点产业的发展思路。
2001 Vol. 16 (4): 43-48 [
摘要
] (
276
) [
HTML
1KB] [
PDF
319KB] (
963
)
49
朱华晟, 王缉慈
外商投资对东莞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战略思考
改革开放后,东莞由广东省一个较落后的农业县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加工业基地之一,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积极引进外资。本文从东莞外商的投资结构特点入手,通过区内区外对比,分析外商投资效益。在此基础上,客观评价外商投资在增强市域经济实力、促进地方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参与国际劳动地域分工、促进地方劳动力市场发育等方面对东莞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并针对目前尚存的诸如外资企业中莞方参与较少、外企原材料国产化水平较低、"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今后利用外资的战略思考。
2001 Vol. 16 (4): 49-52 [
摘要
] (
385
) [
HTML
1KB] [
PDF
203KB] (
1024
)
53
向志强, 孔令锋
人力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起点——关于区域发展差距的另一种解释
本文对区域发展差距的传统理论进行了回顾,并通过对内生性增长理论的介绍和相关统计资料的分析,提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充分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
2001 Vol. 16 (4): 53-56,33 [
摘要
] (
324
) [
HTML
1KB] [
PDF
247KB] (
784
)
57
王书华, 毛汉英, 赵明华
略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我国沿海地区案例分析
长期以来,作为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人口、资源、环境等各类问题也日趋激化,谋求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已成为该地区的必然选择。而土地综合承载力又恰恰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提供了切入点。本文在对土地承载力重新审视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重构土地承载力的理论框架,并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为例,对区域土地承载力的评判指标体系进行了全新设计,为进一步的区域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奠定基础。
2001 Vol. 16 (4): 57-61 [
摘要
] (
295
) [
HTML
1KB] [
PDF
252KB] (
1204
)
62
成伟光
区域市场营销与区域经济学拓展理论
区域市场的存在是营销行为区域化的必然结果。环境本底差异加上劳动地域分工出现了区域产品,各种类型区域产品空间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单元,由此带来商品的市场流通,这就要求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区域市场营销理论是对区域市场、市场缺口理论、区际贸易理论以及市场区位论的拓展。企业在不同区域的营销行为,受区际因素和区际关系的影响使营销策略、营销效果发生变化。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揭示这些现象存在的本质问题。
2001 Vol. 16 (4): 62-66 [
摘要
] (
273
) [
HTML
1KB] [
PDF
228KB] (
1016
)
67
陈湘满, 刘君德
论流域区与行政区的关系及其优化
流域区和行政区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区域,但都有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的部分功能,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两类区域之间关系处理的不适当,导致了区域开发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流域区和行政区关系优化协调的对策和措施。
2001 Vol. 16 (4): 67-70 [
摘要
] (
250
) [
HTML
1KB] [
PDF
198KB] (
994
)
71
安筱鹏, 郑宏亮
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及启示
软件业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典型的代表性行业,它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重点产业部门之一。印度是发展中国家软件产业的大国,其软件产业出口仅此于美国,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有成功的经验,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印度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软件园的建设、软件产业的发展政策、软件协会的作用、人才战略及良好的风险投资体制,但同时就印度软件产业发展仍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同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文章最后提出了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2001 Vol. 16 (4): 71-74 [
摘要
] (
299
) [
HTML
1KB] [
PDF
178KB] (
820
)
历史
75
阚耀平
历史时期新疆北部城镇的形成与发展
历史时期新疆北部是草原游牧民族与汉族相互活动的区域,其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草原文化景观特色。本文分析了新疆北部地区城镇的历史演变过程,提出其城镇萌芽于汉代前后,完善于清代后期,城镇的中心有一个从吉木萨尔-伊犁-乌鲁木齐的演变过程,并论述了新疆北部城镇形成与发展的特征和城镇发展的影响因素,得出研究历史城镇的发展对今天城镇建设与规划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01 Vol. 16 (4): 75-79 [
摘要
] (
293
) [
HTML
1KB] [
PDF
273KB] (
1070
)
社会
80
张玉枝
上海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机制研究
本文以交换论为指导,从"利益对等交换"的角度剖析和构建了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种种互动机制,进而立足于我国国情从整体上对当前上海社区文化建设层次分明的互动网络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并对21世纪上海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建设机制发展方向提出了若干设想。
2001 Vol. 16 (4): 80-84 [
摘要
] (
263
) [
HTML
1KB] [
PDF
285KB] (
860
)
地域文化与区域发展
85
戴先杰, 王丽娟
吴文化与江苏经济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作为主导性地域文化的吴文化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探讨在新世纪经济与文化的共生互动中,如何进一步充实吴文化的内涵,以开创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2001 Vol. 16 (4): 85-88 [
摘要
] (
275
) [
HTML
1KB] [
PDF
234KB] (
900
)
89
安宇
淮海文化及其形成的地理环境
本文讨论了淮海文化的源流及其形成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指出包括现今苏北、鲁南、皖北、豫东等在内的淮海地域,主要是由淮河、黄河冲击而成的平原。稠密的河湖、肥沃的土地、暖湿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古人类的活动,并随着自然环境的演变,自古以来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地域文化模式。这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001 Vol. 16 (4): 89-92 [
摘要
] (
280
) [
HTML
1KB] [
PDF
273KB] (
1475
)
93
朱传耿, 仇方道
苏北大开发若干问题思考
本文在分析实施苏北大开发的必要性和剖析苏北区情的基础上,指出了苏北大开发的原则,并对徐连经济带、沿海经济带、中部"纵向"经济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2001 Vol. 16 (4): 93-96 [
摘要
] (
271
) [
HTML
1KB] [
PDF
228KB] (
863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