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审稿中心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1年 16卷 6期
刊出日期 2001-12-15

城市
文化
经济
政治
人地关系
GIS
地域文化与区域发展
旅游
经济
1 杨家文, 周一星
虚拟腹地:中国大陆口岸地位的度量与解释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支撑起了中国大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文章引入虚拟腹地的概念,通过分析进出口商品流向,定量描述口岸对内影响能力,确定口岸的相对地位。并以虚拟腹地面积和通过口岸的进出口总量两个指标对39个口岸子群进行了类型划分。基于沿海、沿边口岸在整个开放体系中的重要性,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沿海、沿边各口岸群的相对地位和对内联系腹地的经济特征。
2001 Vol. 16 (6): 1-6 [摘要] ( 274 ) [HTML 1KB] [ PDF 254KB] ( 774 )
7 孟庆民, 杨开忠
一体化条件下的空间经济集聚
空间经济集聚是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并且渐渐被经济学所重视。本文以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借鉴主流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探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导致的空间经济集聚的机理,即经济集聚与经济扩散同时并存,空间上以经济集聚为主导,以扩散为辅;提出了经济集聚的本质是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共同作用的过程。规模经济导致经济集聚产业点,再加上范围经济产生集聚产业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共同作用产生经济集聚产业核心区。指出经济扩散的原因是纯粹的集聚不经济、区域分工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1 Vol. 16 (6): 7-11 [摘要] ( 259 ) [HTML 1KB] [ PDF 262KB] ( 935 )
12 陈扬乐
加速农村城市化: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必由之路
本文深入分析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因素-城市化水平低,集中表现在: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小城镇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引力模型入手,全方位地论述了"加速农村城市化是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器"这一基本观点。并指出,要实施重点发展战略,通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进而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
2001 Vol. 16 (6): 12-15 [摘要] ( 303 ) [HTML 1KB] [ PDF 198KB] ( 718 )
16 方维慰
房地产投资环境研究初探
在中国新的投资体制下,房地产投资决策的理性化和科学化已是大势所趋,但是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之一的房地产投资环境研究还显得零碎而片面,因此迫切需要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针对这一要求,本文论述了房地产投资环境的理论基石与理论背景,在此基础上对房地产投资环境进行了因素分析,建立了"多指标综合价值评定法"的评价方法,旨在为房地产投资环境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可行的方法。
2001 Vol. 16 (6): 16-18 [摘要] ( 284 ) [HTML 1KB] [ PDF 151KB] ( 760 )
19 张军民
西部开发挑战资源转化战略
资源是地区发展的物质基础,但资源观、优势观必须随着科技进步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在信息化、科技化、全球化浪潮背景下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必须对传统的资源转化战略做出新的评价和定位,使西部开发能真正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和领域。
2001 Vol. 16 (6): 19-21 [摘要] ( 433 ) [HTML 1KB] [ PDF 149KB] ( 711 )
22 陈计旺
西部开发的人力资本问题研究
发展理论的演进过程表明,人力资本的不断改善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应把改善人力资本置于重要的地位予以重视。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西部地区人力资本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为改善人力资本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2001 Vol. 16 (6): 22-24 [摘要] ( 286 ) [HTML 1KB] [ PDF 146KB] ( 670 )
城市
25 朱喜钢, 张京祥, 徐逸伦, 韩景, 李锐
世界城市的未来及面临的区域政策问题
本文介绍J·弗雷得曼近来从城市管理学派的观点对世界城市的发展未来作的一些评述。认为世界城市的发展原因应当从城市区域的空间组织、区域政府管理、区域持续发展问题、社区民众在国家内地位的上升、城市移民问题、城市内部网络等几个方面考虑,21世纪仍然是城市贸易与竞争的时代,亚太社会和城市的未来都会取决于全球化动力,世界城市的未来将取决于城市管理者、政治家的观念和务实精神。
2001 Vol. 16 (6): 25-29 [摘要] ( 287 ) [HTML 1KB] [ PDF 276KB] ( 645 )
30 冯健
我国城市郊区化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由郊区化的概念及当前我国郊区化研究的争执入手,评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郊区化研究的进展,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①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与郊区化研究;②城市季节性郊区化研究;③城市社会空间扩展的研究;④宏、中、微观多元郊区化机制的研究;⑤郊区化研究种类的拓展;⑥城市郊区化的类型与研究方法的多样化;⑦区域城市郊区化研究。
2001 Vol. 16 (6): 30-35 [摘要] ( 240 ) [HTML 1KB] [ PDF 307KB] ( 2090 )
36 何深静, 于涛方, 方澜
城市更新中社会网络的保存和发展
本文介绍了城市居住社区中社会网络的内涵和意义,并阐述了以往几种城市改造形式对社会网络产生的影响。进而探讨实现社会网络保存和发展的城市更新有效形式,对城市更新中社区自建和渐进式小规模更新改造等形式的经验进行了回顾。提出应运用渐进式小规模有机更新改造,并借鉴规划师与居民双向交流、共同合作的经验,实现居住社区中社会网络的发展完善。最后本文以盱眙旧城改造为例,分析了城市更新改造中社会网络保存和发展的可行性。
2001 Vol. 16 (6): 36-39 [摘要] ( 305 ) [HTML 1KB] [ PDF 214KB] ( 1308 )
旅游
40 余青, 吴必虎
生态博物馆:一种民族文化持续旅游发展模式
民族文化保护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是一个矛盾,如何在旅游开发中保护民族文化的纯洁性,并保持民族文化精华的传承和动态地向前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博物馆是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的一种持续旅游发展模式。
2001 Vol. 16 (6): 40-43 [摘要] ( 240 ) [HTML 1KB] [ PDF 204KB] ( 2819 )
44 马耀峰, 李永军
中国入境后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研究
入境旅游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旅游者入境后,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流动特征及分布规律。本文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资料和项目组旅游调查资料,将全国旅游流划分为5大基本旅游流区,为加强各分区间的联合促销及客流、信息共享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2001 Vol. 16 (6): 44-46,35 [摘要] ( 427 ) [HTML 1KB] [ PDF 166KB] ( 1051 )
47 袁书琪
福建省实施PPT旅游战略的构想
实施PPT旅游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来自福建省情,要树立开发旅游与扶贫的新观念,争取各种援助项目,采取政府主导与协调的方式,提高当地居民参与程度,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建立行业和地区的互动机制,保护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
2001 Vol. 16 (6): 47-49 [摘要] ( 433 ) [HTML 1KB] [ PDF 144KB] ( 799 )
50 张述林, 罗光华
论文化经济与重庆市旅游业再发展
本文从重庆旅游业现状与发展机遇入手,分析了重庆旅游业再发展的原因,探讨了文化经济对重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了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文化经济思路。
2001 Vol. 16 (6): 50-52 [摘要] ( 280 ) [HTML 1KB] [ PDF 155KB] ( 1504 )
53 汪宇明
广西桂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桂林正在由国际性观光型旅游目的地向观光度假型旅游目的地转型,旅游业开始进入第二个发展期。为此,进一步优化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建构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区、联动区与辐射影响区,形成"一城、两带、三级、四联"的开发战略新格局,促进旅游产品质量升级与结构调整,是提高桂林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竞争力的关键性战略举措。
2001 Vol. 16 (6): 53-56,80 [摘要] ( 418 ) [HTML 1KB] [ PDF 264KB] ( 1380 )
57 肖星, 苗红, 张林, 齐德利
兰州黄河文化园规划构思与项目创意
黄河文化园是规划开发中的黄河兰州市区段40km风情旅游线上一座融地理、历史、民俗于一体的文化主题公园。在提出3条规划思路的基础上,本文将该园划分为"文明之光"、"地理揽胜"、"文物瑰宝"、"民俗采风"、"古街余韵"等5大景区,相应设计了若干景点和诸多观赏性、参与性和娱乐性颇强的旅游活动项目,还对该园进行了旅游形象策划,并在绿化规划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
2001 Vol. 16 (6): 57-60 [摘要] ( 295 ) [HTML 1KB] [ PDF 209KB] ( 1238 )
文化
61 李燕茹, 胡兆量
中国历史战场地域分布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战争的发生通常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战场的地理分布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秦到清两千余年间,战争频繁,战场遍布全国。内部战争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以北的河南、陕西、江苏、山东、山西、安徽等省;外部战争中心则位于甘肃、河北、陕西、河南、新疆、辽宁和青海等三北地区。战场的地域分布对区域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001 Vol. 16 (6): 61-63,68 [摘要] ( 253 ) [HTML 1KB] [ PDF 172KB] ( 1001 )
64 李小波
中国古代风水模式的文化地理视野
对于风水的研究,目前有两种倾向:一是视之为迷信,二是力图用"科学"释之。这两种方式皆失之于偏颇。笔者认为:风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史文化地理现象,其中包含了一些朴素的科学思想,也存在大量封建迷信糟粕。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古代风水模式的分析,力图展示风水模式的地理形制中所蕴涵的精神空间和显示的文化意义。风水模式体现了古人出于生殖崇拜的生命追求、安全心理的本能需求、美学欣赏的愉悦感受,表达了天人合一的宇宙理念,同时还是宗族社会血缘关系的纽带。风水思想对中国古代村落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古村落规划中永恒的主题。
2001 Vol. 16 (6): 64-68 [摘要] ( 346 ) [HTML 1KB] [ PDF 280KB] ( 2498 )
政治
69 陆俊元
冷战后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与中国安全利益
冷战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主导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加强,中国在亚太的安全利益向纵深发展。同时,随亚太格局变化产生的国际矛盾斗争,对中国的安全利益构成严峻挑战。政治安全利益、军事安全利益、经济安全利益是中国在亚太地区安全利益的核心成分。政治安全利益内容广泛,包括国家统一、民族关系稳定、反对宗教势力渗透、维护政治稳定等;军事安全利益着重表现为捍卫祖国统一、维护领土完整、防范军事威胁以及军控和防止核扩散;经济安全利益涵盖金融安全、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资源安全特别是能源安全、市场安全、运输线安全、海外投资安全等。
2001 Vol. 16 (6): 69-72 [摘要] ( 260 ) [HTML 1KB] [ PDF 209KB] ( 806 )
73 邵秀英
论我国西部开发中的国家安全战略问题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家安全是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在不同的国际秩序中,安全环境的内容和结构具有不同含义。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国家安全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主要从国家安全的角度,通过分析西部开发在当代我国安全环境中的作用,指出西部大开发不仅要有经济开发战略,而且要树立综合性开发战略意识,加强政治、军事、科技、生态等现代安全因素的开发建设,这对我国国家安全战略更具有现实意义。
2001 Vol. 16 (6): 73-76 [摘要] ( 251 ) [HTML 1KB] [ PDF 206KB] ( 1095 )
人地关系
77 李广全, 刘继生
思维方式与人地关系理论
人地关系理论的形成、发展与人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人地关系理论中有代表性的环境决定论、意志决定论、人地关系协调论渗透着当今颇有影响的两大思维方式-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的印记。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的缺陷与环境决定论、意志决定论、人地关系协调论等理论的不足息息相关。全准思维方式的提出克服了上述两种思维方式的弱点,也为我们认识人地关系带来了新的视角。
2001 Vol. 16 (6): 77-80 [摘要] ( 322 ) [HTML 1KB] [ PDF 197KB] ( 816 )
GIS
81 梁会民, 赵军
基于GIS的黄土塬区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
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黄土塬区居民点进行空间分布研究,得出黄土塬区居民点空间分布是随机的,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貌,历史继承性也对本区居民点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并指出在黄土塬区小城镇体系的建设中,城镇布局应主要考虑地形因素,同时也应注意城镇布局遵循经济地理区位论理论,以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001 Vol. 16 (6): 81-83 [摘要] ( 418 ) [HTML 1KB] [ PDF 130KB] ( 953 )
地域文化与区域发展
84 沈正平
论工业化与欠发达地区的大推进——以苏北大发展为例
本文在对工业化概念有一个基本认识的基础上,首先着重讨论了工业化对于欠发达地区大推进的重要意义;继而通过对苏北工业化历程、现状和问题的剖析,论述了苏北大发展战略意义、任务及其工业化作用;最后就推进苏北大发展中的工业化途径提出了初步设想。
2001 Vol. 16 (6): 84-88 [摘要] ( 286 ) [HTML 1KB] [ PDF 284KB] ( 825 )
89 马晓冬, 翟仁祥
论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以苏北地区为例
本文论证了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分析了旅游文化资源的结构和特征;揭示了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本质。在对苏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实证研究中,提出了以英雄文化为主线,集中外显、强化感知;营造氛围、深化体验;创造意境、白话读解等开发策略。
2001 Vol. 16 (6): 89-92 [摘要] ( 290 ) [HTML 1KB] [ PDF 206KB] ( 1980 )
93 沈山, 刘海军, 张红梅
中国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城市战略定位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是驱动2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轴线之一。本文运用城市定位理论,从城市群体与城市个体两个层面,探讨了中国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城市战略定位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方向,并就加快这一经济带城市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2001 Vol. 16 (6): 93-96 [摘要] ( 279 ) [HTML 1KB] [ PDF 196KB] ( 783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