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作者中心
|
审稿中心
|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7年 22卷 3期
刊出日期 2007-06-15
城市
人口
旅游
经济与区域
其他
人口
进展与动态
进展与动态
1
王兴中, 刘永刚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的进展与“文化转向”以来的流派
欧美发达国家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已成系统。本文以国外文献与著名人文地理学者论点为依据,以现代人文地理学哲学思潮与衍生的研究方法论为基础,探讨了方法论与衍生的研究方法与其拓展的研究领域及其动力关系,追索并总结出前沿研究与研究流派脉络,以及探讨不同流派不断延伸的具体研究内容。
2007 Vol. 22 (3): 1-6,11 [
摘要
] (
221
) [
HTML
1KB] [
PDF
542KB] (
3991
)
7
顾朝林
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地理学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全球化、国际化和地方化的宏观背景下,国家产业结构基本实现重构和转移,人口流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加大,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区域和城乡差距也在迅速扩大,由于社会劳动分配和收入差距的不同,出现新的社会问题,例如结构性调整导致下岗人员增加和新贫困阶层,按劳动技能支付报酬派生社会极化现象,流动人口集聚导致城市新贫民区等等。从社会发展和政府功能的转变趋势看,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温床已经形成。本文试图从国家需求出发,分析现状存在的社会问题以及正在造成的地理空间影响,尤其从城市社会问题着手梳理相关的成因和演化机理,倡导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地理学,为国家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2007 Vol. 22 (3): 7-11 [
摘要
] (
206
) [
HTML
1KB] [
PDF
274KB] (
1453
)
12
姚华松, 薛德升, 许学强
1990年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进展
本文对1990年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的研究特点进行概括,表现为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主题多样化和研究方法上从量化到质化的转变,然后从内容上进行归纳,包含社会公平、疾病与健康地理、犯罪地理、感应地理等研究重点,其中社会公平又细分为对弱势群体地理研究、福利地理以及女性地理学。这些研究在侧重点上有较大转变,从一般性社会要素空间区位探讨过渡到要素背后的社会、文化、政治等情境的结构式剖析,注重研究社会空间的隐喻和文化意义、社会问题对空间的塑造机制以及特定空间对人的再造等。在此基础上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研究进行简要评价,归结为问题导向、主题多样化、地方性研究和质化与本位研究主导,最后提出对中国社会地理研究的初步建议:壮大中国社会地理研究队伍、积极借鉴其它学科、以居民日常行为地理研究为突破口。
2007 Vol. 22 (3): 12-17 [
摘要
] (
401
) [
HTML
1KB] [
PDF
510KB] (
2709
)
18
刘凯, 秦耀辰, 毋河海, 李全
本体论、后现代主义与地理学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哲学层面上,本体论和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上探讨了地理学发展的几个问题:①地理学发展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地理学研究要自觉接受哲学的指导作用,吸收哲学研究中积极成果,打破传统观念、思维框架的禁锢;②地理学研究的本体论承诺,地理学研究对象在本体论前提上具有异质性和多元性的特征以及所具备的其他特征,所以地理学研究应该从多个视角分析和观察问题,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论;③后现代主义对地理学的影响和启示,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解构、反思、批判和超越,后现代主义哲学对地理学发展具有理论借鉴和启示意义。
2007 Vol. 22 (3): 18-21,124 [
摘要
] (
353
) [
HTML
1KB] [
PDF
279KB] (
2073
)
经济与区域
22
景秀艳, 曾刚
全球与地方的契合:权力与生产网络的二维治理
企业间关键资源的不均衡引致权力关系的不对称,强势企业得以领导以其为核心的企业网络。由于生产环节的组织和地域上的可分割性,居于权力优势地位的领先公司在全球招募企业组成生产网络。全球购买型领先公司通过外包与地方生产网络建立新的关系拓扑,地方生产网络的治理以全球商品链为纽带,嵌入到以领先公司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中。全球生产型领先公司跨境投资时无法将生产网络全盘复制,以其为主导的跨界生产网络的治理需要通过各种权力的博奕和管理上的互动来实现。
2007 Vol. 22 (3): 22-27 [
摘要
] (
213
) [
HTML
1KB] [
PDF
646KB] (
1246
)
28
焦俊党, 乔家君, 李小建
区域发展环境对农户投资行为的影响探究——巩义市100家农户的实例分析
通过对巩义市100家农户投资行为的调研分析发现:①区域发展环境对农户投资行为影响程度与路径不尽一致,经济环境对农户投资的影响比社会环境更直接;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农户投资愿望更趋强烈、投资结构多元化,经济环境对农户投资影响逐步降低,社会环境的影响增强,且文化制度条件比收入水平对农户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③不同区域发展环境下农户投资行为差异较大,积极开放的文化、制度环境促进农户投资;④农户投资受外部性影响相对较弱,区域特征明显。基于对农户投资行为的分析,提出加强农户投资能力建设与农区发展相关建议。
2007 Vol. 22 (3): 28-33 [
摘要
] (
205
) [
HTML
1KB] [
PDF
1079KB] (
861
)
34
孟召宜, 朱传耿, 渠爱雪
江苏省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格局研究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文化发展有重要的助推作用;而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本文在对江苏省经济与文化现状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定量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江苏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过程和格局进行研究,以促进江苏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2007 Vol. 22 (3): 34-37 [
摘要
] (
237
) [
HTML
1KB] [
PDF
971KB] (
911
)
38
张占仓
劳务经济模式与地域发展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论文论述了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三种模式,即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并以劳务经济大省河南省为例,总结出河南劳务经济发展的六种模式,即候鸟式劳务型,团体转移型,打工创业型,求学就业型,海外就业型,工业吸引型。根据国内外经验与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促进我国劳务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2007 Vol. 22 (3): 38-41 [
摘要
] (
212
) [
HTML
1KB] [
PDF
281KB] (
1036
)
42
彭荣胜, 覃成林
发展中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第三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关系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本文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证明该假设是成立的。以此为依据,文章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地区应通过合理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建议。
2007 Vol. 22 (3): 42-46,17 [
摘要
] (
260
) [
HTML
1KB] [
PDF
610KB] (
1317
)
47
连玉銮
四川平武白马生态脆弱地区经济模式变迁评析
历史上白马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的农牧业到消耗型的伐木经济,再到今天的民俗生态旅游和生态农牧经济的变迁。半个多世纪白马人的经济发展告诉我们,凡是以高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经济活动都难以持续。白马地区的经济变迁还显示,生态脆弱地区理想的经济结构应当是适应环境特点的多元复合结构,而不能是一条腿走路的单一结构;同时,生态脆弱地区发展生态经济还应当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充分发挥当地人民的创造性,走内源发展之路,避免盲目移植外来的经济模式。
2007 Vol. 22 (3): 47-50 [
摘要
] (
264
) [
HTML
1KB] [
PDF
295KB] (
1242
)
51
刘桂春, 韩增林
在海陆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下:浅谈人地关系系统中海洋功能的介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认识和干预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人地关系也随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人地关系发展初期,人与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远大于人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人地关系发展至今天,"地"的概念已经扩展到陆地和海洋的总体。本文首先阐述海陆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海洋功能介入到原本主要以陆地为基地的人地关系系统中的机制问题。文章认为,海陆生态系统的进化、系统开放性所决定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以及人类需求的拉动都可能解释海洋功能对人地关系系统的介入。
2007 Vol. 22 (3): 51-55,27 [
摘要
] (
262
) [
HTML
1KB] [
PDF
578KB] (
1992
)
旅游
56
任瀚, 苗长虹
中国入境旅游业时空变异机制的定量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入境旅游业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绩,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是中国各个省域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却存在着很大的时空差异。本文针对1978年以来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5个阶段,用各省旅游外汇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用回归分析方法来判定造成时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选取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区位条件、惯性因素和优惠政策五个定量指标,构建了两组定量模型:CSM1和CSM2,分别对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五个时期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时空变异,在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由区位因素驱动的,在1990年代是由政策因素驱动的,而在新世纪开始则是由资金因素驱动的,模型较好地揭示了不同时期中国入境游业的时空变异特征。
2007 Vol. 22 (3): 56-59 [
摘要
] (
239
) [
HTML
1KB] [
PDF
366KB] (
1005
)
60
黄燕玲, 黄震方
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实证研究——以南京为例
我国旅游业正在从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以南京为例探析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偏爱休闲度假的居民在旅游资源喜好、旅游活动偏好、购买行为、信息来源渠道、出游方式等方面与一般居民有着明显差异。据此探讨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分析未来的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对策与建议。
2007 Vol. 22 (3): 60-64,33 [
摘要
] (
426
) [
HTML
1KB] [
PDF
955KB] (
2230
)
65
郑春霞, 陶伟
高校女性教职工日常休闲行为探析——以广州高校为例
本文尝试对城市职业女性日常休闲行为的整个系统过程进行研究,并选取高校女性教职工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她们的日常休闲动机、休闲决策、休闲的时空间行为结构、休闲期望和休闲满意度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以透视职业女性的休闲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
2007 Vol. 22 (3): 65-68 [
摘要
] (
254
) [
HTML
1KB] [
PDF
667KB] (
1002
)
69
李晓琴
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项目设计与实证研究
体验性旅游项目设计包括纵向深度设计和横向整合设计。旅游项目纵向设计是深度挖掘单项旅游资源(或吸引物)潜力,实现单项旅游项目经济价值最大化。并就感官指数,时间指数,复杂指数,环节指数,互动指数,交叉指数,遗憾指数,惯性指数8个因子和23个指标提出其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旅游项目横向设计,即旅游线路设计,是在纵向设计基础上,对旅游项目在空间上、类型上进行全方位横向整合设计。并以贡嘎山海螺沟风景名胜区为例,在纵向与横向两度空间进行旅游项目体验性设计,为景区体验性旅游项目设计提供理论、方法和范例。
2007 Vol. 22 (3): 69-72 [
摘要
] (
296
) [
HTML
1KB] [
PDF
1203KB] (
1425
)
73
刘春济, 高静
基于亲景度与竞争态的上海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运用亲景度、竞争态等市场指标体系和SPSS统计软件,对1997-2004年上海入境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发现1997-2004年上海主要的入境旅游市场亲景度相对比较稳定,但竞争态却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本文认为亲景度和竞争态虽然有其内在的联系,但就上海入境旅游市场而言,亲景度和竞争态的关联性并不是特别显著,而为了比较合理地测量入境旅游市场,在选取亲景度为偏好系数衡量旅游市场时,需要结合竞争态做综合分析。最后,本文结合Co-Plot分析法,对上海的入境旅游市场选择提出了建议。
2007 Vol. 22 (3): 73-77 [
摘要
] (
243
) [
HTML
1KB] [
PDF
1331KB] (
1213
)
78
明庆忠, 舒小林
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与运行体系研究
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旅游业中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赢"的旅游发展模式。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可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提升旅游产业效益,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应树立系统观、新经济观、新价值观、新生产观和新消费观,构建起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动力系统、支持保障系统、参与层面系统等,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的模式系统良性发展,达到旅游循环经济的目标系统。
2007 Vol. 22 (3): 78-81 [
摘要
] (
282
) [
HTML
1KB] [
PDF
0KB] (
363
)
82
续嵩
SERVQUAL在中外旅游业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文章从时空分布、研究方法、方向、内容和技术路径等方面就SERVQUAL在中外业界中的应用进行比较研究,并针对国内相关研究表现出的时间上的滞后性、方法上的单一性、研究方向上的不全面性、研究内容上的肤浅性以及研究技术路径上的不科学性等问题,指出中国旅游业服务质量评价的方向。
2007 Vol. 22 (3): 82-86 [
摘要
] (
256
) [
HTML
1KB] [
PDF
753KB] (
2663
)
87
杨俭波, 肖顺金
当前我国自助游监管“空心化”的成因、根源及对策分析
本文首先就国内自助游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提出所要探讨的自助游监管和监管空心化问题;进而对自助游监管"空心化"的表现、成因和根源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关于改善当前自助游监管"空心化"现象的建议,内容涵盖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层面,以期促进自助游市场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2007 Vol. 22 (3): 87-91,97 [
摘要
] (
390
) [
HTML
1KB] [
PDF
306KB] (
970
)
城市
92
姚亦锋
从南京城市地理格局研究古都风貌规划
历史时期自然地理格局对于南京古都景观形成有至关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古都风貌保护规划往往是从建筑学角度出发,而缺少对产生历史城市的自然环境变迁分析,以及相应的从地理研究角度的古都风貌保护规划。探查地理系统中的历史城市起源和发展的山水脉络,这对研究城市持续发展与特色继承有重要作用。现代南京城市发展支离破碎地分解了历史上的连绵山峦整体,河流水系网络已经断断续续。顺延山峦与河流脉络调查分析古都遗址是本文研究思路。本篇探讨以地理景观分析并规划形成南京古都风貌保护的地理格局网络:以连绵丘岗山系、河流城濠为骨干,保持山体轮廓的连续性,河流水网的完整性;以自然山水地形为纽带贯通各自相对独立的历史遗迹;以明朝城垣、历史街区为网络,以及分散在各地的重点建筑保护范围,构成完整的古都风貌保护的格局。
2007 Vol. 22 (3): 92-97 [
摘要
] (
243
) [
HTML
1KB] [
PDF
1138KB] (
6803
)
98
陈彦光, 刘继生
城市形态分维测算和分析的若干问题
本文讨论了城市形态分维测算和分形分析的几个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常使初学者感到困惑。主要论述如下内容:分维的性质、特征和基本含义,无标度区的城市地理学意义、判断和界定方法以及城市演化分析中的作用,城市形态分维分析的一般步骤,分维与其他参量的关系,等等。作者强调,要想避免研究中出现的伪分形现象导致的错误结论,必须有效利用双对数坐标图识别反映自相似性尺度范围的无标度区。
2007 Vol. 22 (3): 98-103 [
摘要
] (
278
) [
HTML
1KB] [
PDF
534KB] (
1887
)
104
郗静, 曹明明
西安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政策研究
本文选用城市地域扩展倍数、年平均扩展速度、土地利用效益及其变化幅度等指标,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了西安市1992-2002年10年间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地域扩展和土地利用效益问题;以非农业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为影响因素,预测了城市用地的未来需求量。
2007 Vol. 22 (3): 104-106 [
摘要
] (
232
) [
HTML
1KB] [
PDF
484KB] (
1121
)
107
延善玉, 张平宇, 马延吉, 李蕾
沈阳市工业空间重组及其动力机制
在分析城市工业空间结构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对沈阳市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空间结构的演变进行分析,发现沈阳市工业的空间扩散趋势明显,进入工业郊区化的发展阶段。城区传统工业企业外迁,优化了城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近郊工业化成效显著,成为沈阳市新的工业基地。指出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生态城市建设,跨国公司的FDI,文化观念的转变均是影响沈阳市工业空间重组的重要因素。
2007 Vol. 22 (3): 107-111,41 [
摘要
] (
245
) [
HTML
1KB] [
PDF
646KB] (
1361
)
112
段汉明, 杨大伟
城市系统复杂性的数学描述初探
从城市巨系统构成、发展演化过程、与外部环境的关联等层面分析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分析人-社会系统与城市系统本质联系,指出城市系统复杂性的基本特征。由于城市系统中存在着多样的复杂性,其研究方法也具有多样性。通过分析城市系统的位置变量和状态变量,借鉴和运用动力学系统中哈密顿方程、刘维定理等方法,来刻画城市系统运行中相对稳定的子系统和某些层面演化的复杂性。城市本质上不是一个可积系统,而是动态的非平衡的开放系统,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来维持其结构的稳定性和有序状态。在城市内部扰动与外部扰动之间的共振作用下,城市中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混沌的非线性的区域,表现出有序与无序共同作用,确定性与随机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等多层面统一的动态特征。
2007 Vol. 22 (3): 112-115,86 [
摘要
] (
258
) [
HTML
1KB] [
PDF
569KB] (
1231
)
116
王喜, 范况生, 杨华, 张超
现代城市管理新模式:城市网格化管理综述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城市管理手段和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要求,将现代城市管理理论与"数字城市"技术相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城市网格化管理。该模式将城市管理过程分为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等环节,它采用的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等是对现代城市管理模式的极大创新。
2007 Vol. 22 (3): 116-119 [
摘要
] (
261
) [
HTML
1KB] [
PDF
425KB] (
2317
)
人口
120
李同升, 黄国胜
俄罗斯西伯利亚人口状况及其地理分析
西伯利亚人口问题一直非常尖锐,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有不断恶化趋势。基于1989年和2002年俄罗斯人口普查资料,对西伯利亚人口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1989-2002年间西伯利亚人口减少了95.9万,减少幅度达3.7%,远高于全俄1.5%的平均减幅;出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和人口大量迁移导致多数城市和区域人口持续减少,劳动力短缺问题日趋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人口自然增长、调节人口迁移、引进合法移民乃西伯利亚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2007 Vol. 22 (3): 120-124 [
摘要
] (
343
) [
HTML
1KB] [
PDF
1126KB] (
5367
)
其他
125
汤茂林, 柴彦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译著出版的特征、问题与建议
国外人文地理学著作和教材在我国的翻译出版主要是1990年代以来的事,商务印书馆作为出版大户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出版了大规模的世界区域地理译著,其后所译著作多为受到好评的欧美论著或教材,但与原版书出版的时滞较长。相关译作缺乏规划、质量参差不齐、对教科书重视不够、学科分布不均衡等成为主要问题。加强有关译作的规划、提升翻译作品在学术评价中的地位、加强翻译队伍建设、重视教材的翻译和引进、加强薄弱学科著作和教材的引进和翻译等是今后发展的主要建议。
2007 Vol. 22 (3): 125-128 [
摘要
] (
268
) [
HTML
1KB] [
PDF
221KB] (
1266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