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审稿中心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4年 19卷 2期
刊出日期 2004-04-15

城市
人口
经济
政治
社会
旅游
区域
其他
人口
城市
1 顾朝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实际上在走城乡二元发展的道路,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消费需求的三次升级,一方面刺激了经济增长,使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在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快速扩展,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外资和技术的引进。浙江的民营企业加专业市场是中国自下而上城镇化的典范,江苏的集体经济加开发区建设是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的一种模式。本文重点探讨中国改革开放25年来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机制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进行浙江、江苏城市化实证分析。
2004 Vol. 19 (2): 1-5 [摘要] ( 242 ) [HTML 1KB] [ PDF 258KB] ( 4579 )
6 刘妙龙, 陈鹏
城市空间扩散增长模型与模拟
城市模型模拟是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地学计算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的最重要领域,国外以M. Batty为代表的规划与地理学家们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用成果。本文借鉴这些学者的研究思路,从城市土地利用与开发的视角,利用疾病感染、传播机理的模拟方法,研究城市空间扩展、演化动力学过程的模型模拟问题;为模拟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与特征,研究了基本模型的不同变换形式;讨论了基于细胞自动机模型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型的计算结构,依据模拟结果,探讨了以城市形态扩展特征为指标进行城市分类的可行性,尝试对城市地理学的模型模拟方法作一拓展。
2004 Vol. 19 (2): 6-11 [摘要] ( 278 ) [HTML 1KB] [ PDF 282KB] ( 981 )
12 闫卫阳, 秦耀辰, 郭庆胜, 李圣权
城市断裂点理论的验证、扩展及应用
P. D. Converse提出的城市断裂点理论被广泛用来确定城市的空间影响范围和城市经济区的划分。由于该理论仅给出了每两个城市间一个断裂点的计算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就出现了多种空间分割方法。分析表明,许多方法是不可行、不严密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Voronoi图和城市断裂点理论的性质,提出了扩展断裂点理论和断裂弧的概念。并证明:在匀质平面区域内,如果两个城市点的权重相同,那么其吸引范围的分界线是这两个城市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如果它们的权重不同,那么其吸引范围的分界线是一个圆弧;平面内所有断裂点的轨迹分别构成常规Voronoi图和加权Voronoi图,并且每个城市点的权重分别等于其中心性强度值的平方根。最后,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城市空间影响范围和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应用分析。
2004 Vol. 19 (2): 12-16 [摘要] ( 590 ) [HTML 1KB] [ PDF 248KB] ( 1770 )
17 吕拉昌
新经济时代我国特大城市发展与空间组织
新经济的发展将会全面提升我国特大城市的发展,影响城市的空间组织。本文认为,新经济对我国特大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有: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促进新经济时代的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城市"的建设;促进城市创新环境——生产服务业发展。在新经济推动下,建立有效的知识通道将成为我国特大城市空间组织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知识源的选择、知识传导的路径及通道,知识使用地的吸引构造以及与软要素构成创新环境的规划、协调、共生将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研究课题。
2004 Vol. 19 (2): 17-21 [摘要] ( 213 ) [HTML 1KB] [ PDF 232KB] ( 1127 )
22 李志刚, 唐相龙, 李斌
陇东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分形研究
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文章从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入手,以豪斯道夫(Hausdorff)维数为依据,借助Zipf公式,对甘肃省陇东地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分维测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说明分形理论适合陇东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测算分析。在分形的基础上分析了本区城镇规模结构的分布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①首位城市规模不突出,其经济带动和功能辐射力量薄弱;②中间位序的城镇分布过于集中,人口分布显得比较均衡;③陇东地区城镇体系建设缺乏区际空间规模结构的发展。最后基于分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提出了陇东地区城镇体系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建议。
2004 Vol. 19 (2): 22-24,34 [摘要] ( 223 ) [HTML 1KB] [ PDF 207KB] ( 1058 )
区域
25 姚士谋, 房国坤, J. Nipper
中德经济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模式比较——以长江三角洲与莱茵河下游地区为例
城乡一体化是伴随着工业社会、城市化时代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中德两国有着不同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和不同的时代背景,在工业化与经济发达区域内,城市化道路及其带来的城乡一体化类型、特征、模式与前景是有一定差异的。本文着重探索中国的长江三角洲与德国的莱茵-鲁尔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模式,从不同的视角、层面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从两国不同的地区比较得到有益的启示。
2004 Vol. 19 (2): 25-29 [摘要] ( 225 ) [HTML 1KB] [ PDF 244KB] ( 1459 )
30 李国平, 玄兆辉, 王立明
深圳与全国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基于人口迁移模型的研究
深圳工业化过程中同全国各省区建立起了资金、技术、市场以及人才(包括劳动力)方面的广泛联系。本文基于外来人口指标,构建了深圳户籍人口迁移模型,并加以测度及分析,从人口迁移角度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深圳同全国各省区经济联系强度与两地的人口规模成正比;其次,与两地的交通距离成反比;第三,深圳与全国的经济联系呈辐射状的圈层结构;第四,外来户籍人口数与两地收入差距相关性不明显。进而分析了形成这种联系格局的其他影响因素,并对深圳加强与全国区域经济联系提出政策建议。
2004 Vol. 19 (2): 30-34 [摘要] ( 243 ) [HTML 1KB] [ PDF 236KB] ( 1000 )
35 范九利, 白暴力
基础设施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研究
本文应用生产函数法和我国19962000年度混合数据,从全国各地区的层次进行分析,估计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以及不同地域的显著性差异。得到的估计结果是基础设施投资的人均GDP产出弹性为0187;不同地域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有关的研究文献;第二部分应用生产函数建立模型进行估计;第三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
2004 Vol. 19 (2): 35-38 [摘要] ( 200 ) [HTML 1KB] [ PDF 195KB] ( 1421 )
39 亢振峰
新世纪西部工业化战略初探
西部各省提出的要"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一厢情愿。因此,西部地区在新世纪的工业化战略选择上必须立足于西部各省区比较优势的客观现实,最大限度地利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资源性产品丰富的优势,实现资本积累的稳步提高;同时西部也要充分利用几十年建设形成的经济基础,在局部地区、重点领域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突破,逐步缩小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西部新世纪的工业化战略应包含这些不同水平的发展内容,复合式工业化战略就是体现这种特色的一个战略选择。
2004 Vol. 19 (2): 39-42,96 [摘要] ( 214 ) [HTML 1KB] [ PDF 239KB] ( 786 )
旅游
43 厉新建
旅游产品特点、消费技术与景区解说系统
在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旅游景区的重要性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本文在这样一种宏观背景下,分析了传统的旅游产品的定义,指出了其逻辑上的问题,从新角度研究了旅游产品的特点,指出应该从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交易、旅游者自身的生产消费这两个角度来理解,提出了旅游经历与旅游体验之间的差异;从旅游者生产消费形成自身私有产品的角度分析,指出应该重视旅游过程中的消费技术问题,而且由于这种消费技术的可移植性和旅游消费的时空规定性,要以高于重视工业产品的消费问题的态度对待旅游消费技术的问题,从而论证了景区解说系统对于旅游景区及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深厚历史文化的观光国家而言,意义尤为重大。
2004 Vol. 19 (2): 43-46 [摘要] ( 187 ) [HTML 1KB] [ PDF 202KB] ( 1637 )
47 隆学文, 马礼
2008年奥运旅游效应与中国奥运旅游圈构想
举办奥运会最大的经济受益点是旅游业,中国旅游业应充分抓住奥运给旅游业带来的各种效应,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合理确定和设计旅游区位,确立"一个核心、多中转辐射地、五圈共享"的"中国奥运旅游圈"区位开发模式,构建北部历史古迹都市文化核心旅游圈、东部东方文化现代都市旅游圈、南部经济特区热带风情都市旅游圈、中西南奇山丽水民族风情旅游圈、西部神奇景观旅游圈,实施整体形象设计与促销战略、多等级多系列产品战略、网络化大交通战略、信息化战略、区域协作战略、规模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握机遇,发挥奥运旅游的最大效应。
2004 Vol. 19 (2): 47-51 [摘要] ( 203 ) [HTML 1KB] [ PDF 252KB] ( 1179 )
52 杨群
深圳发展会展旅游的探析
会展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而且能够提升城市国内、国际形象,是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论述了深圳发展会展旅游的优越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2004 Vol. 19 (2): 52-55 [摘要] ( 217 ) [HTML 1KB] [ PDF 188KB] ( 1444 )
56 赖坤, 冯学钢
我国峡谷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与战略初探
峡谷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我国峡谷资源数量丰、类型多、分布广,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目前国内峡谷生态旅游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较为欠缺。本文试图以参加规划和研讨的峡谷景区为切入点,初步探讨我国峡谷景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与开发战略,以推动我国峡谷生态旅游发展。
2004 Vol. 19 (2): 56-59 [摘要] ( 211 ) [HTML 1KB] [ PDF 190KB] ( 1129 )
60 石正方
蒙晋陕豫交界地带旅游开发研究
本文从蒙晋陕豫交界地带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开发环境特点分析入手,探讨了旅游开发对实现交界地带经济综合开发的重要意义;总结了交界地带内部各区域板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其社会经济效应;揭示了本地带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症结所在。最后,在上述研究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旅游合作机制的命题,并从一体化角度探索推进交界地带旅游开发合作的有效途径。
2004 Vol. 19 (2): 60-63,29 [摘要] ( 342 ) [HTML 1KB] [ PDF 238KB] ( 1213 )
经济
64 赵建军
青岛物流产业发展的空间竞争研究
物流是在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之下,由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和配送等环节所组成的,有形物品从产出源地到最终消费地的流动仓储活动。物流产业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型服务产业,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通过构建国际物流流程模型,探索港口城市国际物流的运作机制和一般规律;通过对三大港口城市进行港口-腹地关系的对比分析,揭示青岛物流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竞争;最后,结合青岛在区位、水深、腹地以及港口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提出青岛物流产业发展的方向及对策。
2004 Vol. 19 (2): 64-68 [摘要] ( 175 ) [HTML 1KB] [ PDF 240KB] ( 1389 )
69 王成金, 韩增林
试论环渤海物流网络的形成与运作
在简述物流发展背景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作者界定了物流网络的概念与研究地域的范围,并且分析了环渤海物流网络的构成。同时作者仔细探讨了环渤海物流网络的形成机制和运作模式,通过分析,作者认为网络轮廓-海陆地域形状、网络节点-城市、网络联线-运输通道、网络能量-区域经济和运作主体-物流企业等五个要素共同作用而形成了物流网络,其运作由运作模块、驱动模块和调控模块组成。最后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2004 Vol. 19 (2): 69-73 [摘要] ( 203 ) [HTML 1KB] [ PDF 243KB] ( 972 )
其他
74 丁四保, 赵伟, 相伟
分析SARS:在我国的地理扩散和地理障碍
SARS疫情在我国的迅速传播已经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也为我们观察和分析地理扩散提供了难得的机会。SARS的扩散显然是一种地理过程,这个过程的第一个特征是以等级扩散为发展方式的,第二个特征是必然在扩散中遇到障碍。第一个特征的存在使疫情在一段时间里在我国得以迅速的蔓延,但是当采取各种医疗、隔离和防护措施后,SARS的扩散在出现障碍的条件下受到抑制。文章描述了疫情扩散的方式,在我国形成的地理格局(以广东和北京为源地),认为这个地理格局的形成与我国流动人口的分布、人口流动的条件有关。同时指出,在疫情扩散的地理格局中,在中心城市形成的高度集中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因为这样的集中已经对这些中心城市的包括"医疗中心"在内的行政、经济、交通等核心地的功能产生严重影响。为此,文章注意到我国一些没有发现疫情的地区的地理条件,认为存在着如地理距离(距离衰减)、地理环境、产业特征等地理障碍。通过对这些障碍的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防治疫情及其继续扩散的措施。
2004 Vol. 19 (2): 74-78 [摘要] ( 629 ) [HTML 1KB] [ PDF 290KB] ( 1239 )
社会
79 李宁, 丁四保
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吉林省就业和收入研究
当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向21世纪胜利推进的时候,失业和再就业这个跨世纪难题已凸现在我们面前。在当前的形势下,国有企业本身消化失业的能力已十分有限,靠国有企业解决失业的思路难以成为现实。比较可行的选择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此消除国有企业冗员劳动力向民营经济转移的所有制障碍,增强吸纳国有企业存量劳动力和社会新增劳动力的能力。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庞大;同时,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所带来的下岗失业问题更为严峻。启动民营经济对缓解目前吉林省城乡就业压力、增加人民收入,进而带动消费和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4 Vol. 19 (2): 79-83,55 [摘要] ( 202 ) [HTML 1KB] [ PDF 278KB] ( 868 )
84 胡浩
城镇可持续生活供水价格研究——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例
本文分析了关中地区城镇生活水价现状和问题,得出了城镇生活水价是不可持续的结论,即水价低于供水生产成本,水价结构不合理。在探讨可持续水价的调整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价格杠杆调节关中生活水价的措施,包括:逐步把水价调整到成本水价以上的水平,并调整水价结构,使之能反映供水成本和水资源价值;实行累进加价制度,对超定额用水征收高水价;实施季节性水价等。
2004 Vol. 19 (2): 84-87 [摘要] ( 187 ) [HTML 1KB] [ PDF 195KB] ( 785 )
人口
88 张文新, 朱良
近十年来中国人口迁移研究及其评价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人口迁移研究进行了总结与评价。文章首先概述了近10年来中国人口迁移研究的主要特点;然后对中国人口迁移研究的主要内容即迁移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影响因素,作用,人口迁移政策建议以及人口迁移研究中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人口迁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应该加强研究的领域。
2004 Vol. 19 (2): 88-92 [摘要] ( 187 ) [HTML 1KB] [ PDF 236KB] ( 2181 )
政治
93 王向东, 孙云芳, 邵秀英
对冷战后局部战争的地缘政治思考
冷战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力量均势失衡,造成了局部地区的力量真空和失衡。美国则依靠其唯一的大国优势,在"维护正义"、"保护人权"的幌子下到处发动或参加海外局部战争,使得世界并没有因冷战结束而进入人们所企盼的和平发展时代。从1991年海湾战争至今的12年中,全球发生了几十次局部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仅从冷战后发生的四次大规模局部战争的地缘政治背景分析,来探讨在新的世界格局和新的地缘环境中,我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和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对策。
2004 Vol. 19 (2): 93-96 [摘要] ( 220 ) [HTML 1KB] [ PDF 205KB] ( 1211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