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审稿中心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5年 20卷 2期
刊出日期 2005-04-15

城市
文化
经济
人地关系
旅游
生态
区域
生态
人口社会
城市
1 王发曾
论我国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优化
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是强化生态城市建设,进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讨论了我国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的重大意义,指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强烈呼唤生态城市建设,而生态城市建设必须以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优化为支撑。解析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空间形态结构和要素组成结构,阐明了开放空间系统的实用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景观功能和调控功能等,提出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的理论基础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的基本对策和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圈层一体化优化、系统要素优化等主要工作内容。
2005 Vol. 20 (2): 1-8,113 [摘要] ( 219 ) [HTML 1KB] [ PDF 582KB] ( 1548 )
9 修春亮, 祝翔凌
地方性中心城市空间扩张的多元动力——基于葫芦岛市的调查和分析
葫芦岛市近年来的空间扩张主要有三种表现方式:其一是在建成区内部和边缘的零散开发;其二是采用园区建设的方式进行组织化和规模化的开发,其三是在主城区边缘由民间资本自下而上推进的工业化和小城镇发展,并实现与主城区的功能一体化。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城市的空间扩张以及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在理性的规划力、市场力、市政府的发展冲动、区政府的发展冲动、民间的创业冲动、环境吸引力等多元动力共同作用下进行的。多数地方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动力的总和相对并不充足。这一基本背景和城市空间战略密切相关。
2005 Vol. 20 (2): 9-12,123 [摘要] ( 293 ) [HTML 1KB] [ PDF 563KB] ( 1328 )
区域
13 杨忠臣, 陆玉麒, 李平华
沿海铁路建设与苏北鲁南地区的发展
交通条件的改善对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构建最优的空间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化组合和区域发展主轴线的构建对驱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本文以苏北和鲁南地区为例,借沿海铁路建设带来的发展契机,通过对该地区交通网络演变规律和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当前制约该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结合空间结构理论,给出了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思路。
2005 Vol. 20 (2): 13-16,128 [摘要] ( 236 ) [HTML 1KB] [ PDF 509KB] ( 1169 )
17 张林, 陈才
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化战略研究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今后二十年内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今年是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启动年,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实证研究,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于研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具有典型意义。
2005 Vol. 20 (2): 17-20 [摘要] ( 257 ) [HTML 1KB] [ PDF 319KB] ( 913 )
21 李广全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类型的诊断及其解释
近年来,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正处于由资源型向加工型转变阶段,几乎成为当地政府,乃至专家的共识。但是,对比数年来东北地区资源型工业和加工型工业的工业总产值、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的变化表明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类型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地区。之所如此,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资源型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资源型产业潜在的效率增长空间因技术改造获得迅速的释放。
2005 Vol. 20 (2): 21-24 [摘要] ( 232 ) [HTML 1KB] [ PDF 297KB] ( 911 )
25 欧向军, 朱传耿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发展战略演变初探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分别实施了区域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共同发展和苏北大发展战略,造成了各区域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其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经济区域间的差异和县域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在分析了现阶段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立足区域整合的角度,提出加快沿江开发与苏北互动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以期实现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扭转南北经济差异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005 Vol. 20 (2): 25-29 [摘要] ( 317 ) [HTML 1KB] [ PDF 1048KB] ( 2227 )
30 尹海伟, 孔繁花
山东省各市经济环境协调度分析
本文在阐述了经济环境协调度的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环境协调度的指标体系、模型和计算方法,并对山东省17市的协调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山东省的实证分析,发现山东省经济环境协调度整体上处于基本协调的阶段,经济发展大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环境协调度与经济发展阶段符合"U"型曲线,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二类区协调度最低,位于曲线的谷底,说明产业结构对协调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2005 Vol. 20 (2): 30-33,100 [摘要] ( 247 ) [HTML 1KB] [ PDF 563KB] ( 1350 )
34 尹晓颖, 朱竑, 甘萌雨
红色旅游产品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
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活动,它是由有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孕育衍化而成,并在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类型,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模式。相对于其它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更多是以参观游览红色景观为主要内容,以接受思想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它具有游客市场较为固定,以公费旅游为主,产品捆绑式销售等特点。借助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高品位的红色旅游资源,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综合化,走政府主导加市场化运作的道路是目前国内已经成功开发的主要红色旅游地的发展模式。
2005 Vol. 20 (2): 34-37,76 [摘要] ( 260 ) [HTML 1KB] [ PDF 545KB] ( 6417 )
38 周常春, 戴光全
大型活动的形象影响研究——以'99昆明世博会为例
从旅游影响的角度出发,大型活动将对举办地形成一定的形象影响。本文以'99昆明世博会为例,使用问卷调查数据,从四个方面研究了'99世博会的形象影响问题。研究表明:'99世博会所带来的形象效应并未成为游客选择昆明作为出游目的地的首要决定因素,目的地区域的传统特色(如气候、环境及文化因素),仍然是游客作出决策的主导因素;'99世博会对举办城市昆明而言,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超过了负面影响,可以有效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大型活动长期的、潜在的形象影响可以通过了解游客的重游意愿和口碑效应来衡量,世博会的举办所带来的潜在长期影响是正面的;有助于形成较高的形象认同度。
2005 Vol. 20 (2): 38-42 [摘要] ( 259 ) [HTML 1KB] [ PDF 388KB] ( 1986 )
旅游
43 董观志
主题公园发展的战略性趋势研究
1955年迪斯尼乐园的诞生,第一次提出了"主题公园"的概念。主题公园(ThemePark)是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与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本文从主题公园缘起的分析中提出了主题公园的概念内涵和个性特征,通过对主题公园形态的演进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了主题公园演进路径的逻辑模型,阐述了主题公园产品形态在主题文化、技术含量、娱乐内容、游客参与、场景氛围、园林景观、消费方式、游乐时间、安全舒适等方面的9个战略性演进趋势。
2005 Vol. 20 (2): 43-46,24 [摘要] ( 394 ) [HTML 1KB] [ PDF 426KB] ( 2185 )
47 杨兴柱, 陆林
大型节事旅游基本特征及发展对策的初步研究
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型节事旅游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大型节事旅游的主题突出、公众参与,综合效益明显,旅游形象鲜明和外部环境敏感等基本特征。并依据国内外学者对节事旅游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节事旅游发展的实际,初步探讨了大型节事旅游的发展对策。最后分析了大型节事旅游的开发流程,其研究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开发所具备的条件,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市场运作,旅游产品开发规划与可持续管理等。
2005 Vol. 20 (2): 47-50,118 [摘要] ( 252 ) [HTML 1KB] [ PDF 460KB] ( 1944 )
51 李山, 王慧, 王铮
中国国内观光旅游线路设计中的游时研究
旅游线路是旅行社销售的主要产品,也是目的地旅游开发和市场营销的重要对象,其中游时是旅游线路设计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北京、上海和广州为旅游出发地的旅游线路的统计分析表明,在中国国内观光旅游线路设计中,游时(出游时间与游览时间的统称)随客源地-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呈对数增长,其中出游时间T0(一次旅游的总耗时,单位:天)与出行直线距离D1(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球面距离,单位:公里)之间具有方程T0=-4.5769+1.31611n(D1)所描述的统计关系,而游览时间T1(游客在目的地逗留的时间,单位:天)与出行直线距离D1之间具有方程T1=-4.2188+1.1220ln (D1)所描述的统计关系。研究还发现,旅行社每日安排游览的景区(点)数目具有随出行距离呈"U"型曲线的特点,平均而言,在目的地逗留期间每天安排游览的景区(点)约为5个;从交通方式上看,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呈现出汽车-火车-飞机交替演变的特点;旅游报价P与出行直线距离D1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关系式为:P=293.81+1.184 D1
2005 Vol. 20 (2): 51-56 [摘要] ( 247 ) [HTML 1KB] [ PDF 674KB] ( 1399 )
57 马晓冬, 沈正平, 丁正山, 史春云
基于区域合作的徐连旅游带建设
文章首先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是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认为区域旅游合作是资源导向型旅游开发的基础,是市场导向型旅游开发的内在要求,也是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区域旅游合作的机制、旅游产业化组织、旅游合作的技术支撑、旅游合作的空间体系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框架。接着对徐(州)连(云港)进行旅游合作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出徐连两市具有城市共生、旅游资源互补、旅游市场共扼等,有利于旅游联合发展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徐连旅游带的总体思路。最后指出了徐连旅游带建设应重点实施的五大战略:政府主导、系统开发、联合促销、结构演变、信息化推进。
2005 Vol. 20 (2): 57-61 [摘要] ( 226 ) [HTML 1KB] [ PDF 436KB] ( 1119 )
62 吴晋峰, 包浩生
旅游流距离衰减现象演绎研究
以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型为依托,通过绘制旅游流距离衰减曲线,对旅游流距离衰减现象进行演绎研究。结果发现,高斯分布型和指数分布型是旅游流距离衰减曲线的基本类型,旅游系统中客源地结点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旅游流距离衰减曲线类型的决定性因素,到访率距离衰减速率是曲线形状的修饰性因素,距离衰减曲线的绘制方法不同,距离衰减曲线的类型也不同。最后,以井冈山和庐山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2005 Vol. 20 (2): 62-65 [摘要] ( 224 ) [HTML 1KB] [ PDF 413KB] ( 1872 )
66 谌永生, 王乃昂, 范娟娟, 张春慧, 贾艳琴
敦煌市居民旅游感知及态度研究
本文对敦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做了初步分析;深入调查研究了敦煌市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结果表明,目前敦煌正处于旅游生命周期的"成熟巩固阶段";敦煌市区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明显强于对负面影响的感知;并已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有矛盾的支持者"、"热爱者"、"现实主义者"、"顾虑者"和"憎恨者"等5类群体,但后两类居民所占比例很小;居民总体上对旅游业的发展持较为理智的支持态度;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居民的感知及态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后建议通过建立健全的旅游社区参与机制,来调控敦煌市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2005 Vol. 20 (2): 66-71 [摘要] ( 324 ) [HTML 1KB] [ PDF 992KB] ( 1649 )
72 张振国, 贾铁飞
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圈的构建
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域概念和旅游圈形成的基础,以该地区十五个城市及其所属的48个4A级和9个3A级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利用旅游域模型和Mapinfo软件及其二次开发语言Mapbasic,构建并划分出以7个城市为中心的三个级别的7个旅游圈,其中上海旅游圈为"长三角"地区一级旅游圈,杭州、苏州旅游圈为二级旅游圈,南京、常州、扬州和绍兴为三级旅游圈。进而提出应当建设涵盖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大上海旅游圈"。
2005 Vol. 20 (2): 72-76 [摘要] ( 249 ) [HTML 1KB] [ PDF 389KB] ( 1322 )
文化
77 李蕾蕾
当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知识谱系引论
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在"后现代地理学"之后蓬勃发展起"新文化地理学"。新文化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文化转向"和"文化研究"以及社会科学普遍的"空间转向"之后的学术互动产物,它与地理学以往的知识遗产包括传统的文化地理学既有联系也存在从研究议题、概念、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差别,是走向批评范式的人文化和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本文立足丰富庞杂的理论文献,全面综述和分析了新文化地理学的知识谱系和未来的发展走向。
2005 Vol. 20 (2): 77-83 [摘要] ( 244 ) [HTML 1KB] [ PDF 497KB] ( 4461 )
84 沈山, 祁豫玮, 林炳耀
文化都市:形象定位与建设策略——以南京市为例
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时代,文化都市建设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面向新经济时代的南京城市形象定位是:建设文化都市,并发展成为世界文化之都。以"学在南京、成功世界"的底蕴、"博爱之都" "世界第一城垣"的营销形象,创造"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的品牌,建设"科技先导、古都特色、滨江人居、大学一流"为一体的世界文化之都。南京文化都市的建设策略是:立足文化产业经营、实施科技先导战略、构建五大特色工程、创新思维体制环境。
2005 Vol. 20 (2): 84-87 [摘要] ( 253 ) [HTML 1KB] [ PDF 293KB] ( 1074 )
88 吴永生, 冯健, 张小林
中国民歌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地理基础
在简述民歌文化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作者分析了中国民歌文化区形成的历史基础;并从文化地理的角度,探讨了民歌文化的地域整合性。然后将全国民歌文化区分为七大区域,包括:以江南小调为代表的"江南水乡风格",以北方号子为代表的"粗犷刚劲风格",以"信天游"、"花儿"为代表的"西北高原风格",以云、贵、川山歌为代表的"西南高原风格",以长调为特色的"北方草原风格",异域风格的新疆民歌以及高山雪原上的民歌,作者还论述了各区域民歌文化的特征及形成的地理基础。
2005 Vol. 20 (2): 88-92 [摘要] ( 189 ) [HTML 1KB] [ PDF 394KB] ( 3400 )
93 许浩
现代艺术运动发展演变的地理学研究
现代艺术是目前唯一在国际上占统治地位的艺术现象。本文从地理学角度出发研究现代艺术的发展演变。首先回顾了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重点分析了现代艺术的地域性特征,指出国际现代艺术体系有"中心-边缘"性的分布格局,从流派数量和艺术主题的变化方面总结了其发展演变特点,并且总结了历史上三次重要的艺术扩散过程。其次分析了我国现代艺术发展的时空分布和地理格局,指出我国现代艺术的中心位于东部沿海大城市,具有分布不均、在国际体系中地位不高的特征。最后指出我国城市积极参与国际现代艺术体系、提升文化艺术地位的重要性和途径。
2005 Vol. 20 (2): 93-97 [摘要] ( 258 ) [HTML 1KB] [ PDF 462KB] ( 992 )
经济
98 王战和, 许玲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城市经济空间结构演变
本文从高新区作为城市一个功能单元的空间属性出发,在总结高新区经济活动与城市经济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出高新区与城市经济互动关系在空间上的表现,并进一步分析了空间结构上的变化给城市空间效益带来的影响。
2005 Vol. 20 (2): 98-100 [摘要] ( 267 ) [HTML 1KB] [ PDF 230KB] ( 1929 )
101 朱孔山
现代物流与区域商贸中心的发展——以临沂市为例
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可以降低区域经济运行成本,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对具有一定商流规模的区域商贸中心的改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临沂批发市场闻名全国,是典型的区域商贸中心,但滞后的现代物流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应当积极规划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整合商流与物流,促进临沂商贸中心的持续健康发展。
2005 Vol. 20 (2): 101-104 [摘要] ( 286 ) [HTML 1KB] [ PDF 304KB] ( 855 )
人口社会
105 乔观民, 丁金宏, 刘振宇
1982-2000年中国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空间变化研究
1982-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反映中国人口受教育程度具有较大的变化,但其在时空上分布具有其特点:在时间上大学、高中非义务教育人口增长速度呈加速趋势,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在质和量的明显改善;在空间上具有南北、东西发展差异,以东西差异为主,东西地带性差异比南北地带性差异大,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空间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南北差距的收敛速度快于东西。在运动趋势上,1980年代受教育人口的运动趋势与经济运动方向一致,1990年代出现受教育人口的运动趋势与经济运动方向在南北方向一致,而东西方向相反的趋势。
2005 Vol. 20 (2): 105-109 [摘要] ( 252 ) [HTML 1KB] [ PDF 430KB] ( 1168 )
110 杨鹏鹏, 万迪昉
西部地区县城居民住房消费的特点研究——以陕西省三原县、乾县等八县为例
县级是我国功能相对完备的基本单元,县城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处于沟通上下、联络城乡的战略地位。同时县城也是我国推进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节点,西部县城居民数量占到西部城镇总人口的41%,因此,研究县城居民的住房消费特点十分必要。但县城居民的住房消费状况及特点研究在文献中并不多见。本文以笔者在陕西三原县城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并以在陕西其他七个县所作的三次调研数据作为补充修正。在上述数据基础上,测算出了西部县城住宅市场化指数,总结了居民住房现状,分析归纳出西部县城居民住房消费的特点。主要结论包括:西部县城很少有成规模的商品住宅小区、居民住宅分散、配套不完善、规划水平和物业管理水平很低,有实力的房地产公司尚未进入县城;县城的多层商品房售价在750元/平方左右,大多数居民接受低价位商品住宅,一般要求住房面积大于100平方米,对小区配套环境有一定要求,除水电基本配套外对市内配套设施的要求依次是暖气、太阳能热水器、天然气、网络。对开发商品牌有一定关注,对广告宣传比较相信。
2005 Vol. 20 (2): 110-113 [摘要] ( 466 ) [HTML 1KB] [ PDF 315KB] ( 970 )
114 张阳生, 姚春丽
特大型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雏议——以青海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例
针对青海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一特大型风景名胜区的生态及社会经济地位和作用,综合分析了其社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青海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的居民社会调控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风景名胜区优化城镇及乡村居民点体系、加强经营管理、健全社会组织、分区分类实施居民社会调控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从而为特大型风景名胜区的居民社会调控以及景源保护与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探索有效的途径。
2005 Vol. 20 (2): 114-118 [摘要] ( 270 ) [HTML 1KB] [ PDF 386KB] ( 975 )
生态
119 韩茜, 熊黑钢, 陈顺礼, 张明, 蔡刚, 吕立春
新疆脆弱生态区综合分类及分析
本文结合新疆实际,对新疆15个地州进行了脆弱生态区的类型划分。首先建立指标体系,然后借助脆弱度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对新疆15个地州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得出新疆脆弱生态区的分类结果,按照优劣等级排列为:一类,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二类,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巴州;三类,哈密地区;四类,伊犁地区;五类,塔城地区、博州、阿勒泰地区、昌吉州;六类,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克州。其中经济区位占优势,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是新疆脆弱生态区中极具发展潜力,应该优先发展的地区。
2005 Vol. 20 (2): 119-123 [摘要] ( 256 ) [HTML 1KB] [ PDF 391KB] ( 1628 )
人地关系
124 叶岱夫
从悖论浅议人地关系中的人性内涵
从哲学意义上说,不先研究人的秘密而想洞察自然的秘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有必要从人的"二律背反"本性内涵的表现出发去探寻人与地的关系。在探讨和分析了人地关系中人性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从文化人与地的关系、人类自身的矛盾性、生存态度所决定的人性特征、忽略人性研究的严重后果等4个方面认知了人地关系中的人性内涵。最后在分析了技术与人性相互作用的前提下,指出了人性的本质内涵是内省式的"自己创造自己",而不是在对"地"的无限度索取中迷失自我,并提出人性内涵重新塑造和回归的设想。
2005 Vol. 20 (2): 124-128 [摘要] ( 377 ) [HTML 1KB] [ PDF 360KB] ( 1107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