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作者中心
|
审稿中心
|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8年 23卷 1期
刊出日期 2008-02-15
城市
文化
经济
政治
旅游
区域
其他
进展与动态
进展与动态
1
李小建, 时慧娜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区发展研究
基于河南省11村的1251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①农村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金缺乏以及农区发展环境约束,农民自身素能(如缺乏技术、文化水平低等)也有一定影响。②农区发展中最希望得到的外部支持是给项目建厂或提供资金支持,还有一些农户期望政府提供其他发展生产上的帮助。③农户对未来的期望以改善生活条件为主,且随着未来时间段的变长,他们的总体期望变得更加模糊。④多数农户(占样本71.58%)对其生活现状"基本满意"或"满意"。⑤农户对其发展的考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收入状况、受教育水平、地理环境等的作用更为明显。基于农户视角对农区发展的分析,对有关农区发展政策的设计有借鉴意义。
2008 Vol. 23 (1): 1-6 [
摘要
] (
214
) [
HTML
1KB] [
PDF
1223KB] (
1075
)
7
孙根年
论旅游危机的生命周期与后评价研究
为了全面认识突发事件及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界定了由突发事件引起的旅游危机,将其划分为背景外源型和区域内生型;提出了旅游危机生命周期的概念,将其从生成到解除划分为5个阶段;分析了相邻年比较法在危机评价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本底趋势线的旅游危机后评价理论。最后,以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对3次旅游危机响应为例,建立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旅游收入3条本底趋势线,完成了对1989年北京6.4事件、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非典"三个突发事件旅游危机的后评价研究,揭示了其客流量损失、旅游收入损失及冲击的时间表,为旅游危机后评价研究提供了案例。
2008 Vol. 23 (1): 7-12 [
摘要
] (
229
) [
HTML
1KB] [
PDF
706KB] (
1877
)
13
刘敏, 陈田, 刘爱利
旅游地游憩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近50年来,旅游地游憩价值评估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为相关自然保护区、景区的管理与决策起到重大作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也出现了游憩价值评估的探索。综合分析国外的相关资料,旅游地游憩价值评估主要集中于旅游地环境资源总经济价值评估、生态旅游发展与政策评估、游憩项目评估和评估方法的研究,主要使用费用支出法、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估值法等方面。我国的游憩价值评估主要集中在森林游憩价值领域,方法应用和研究规范上与国外尚有差距。此外,针对我国部分研究将出现将游憩价值评估与经营资产价值评估糅合,认为游憩价值评估与经营资产价值评估是两条独立的主线,不应互相混淆。
2008 Vol. 23 (1): 13-19 [
摘要
] (
213
) [
HTML
1KB] [
PDF
1521KB] (
1652
)
20
李宪坡
解析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基本问题
对国土进行主体功能区划,是我国区域研究与区域开发的新进展,也是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有许多新问题需要去探索。研究从基本概念、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实施机制应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国土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问题,从而界定了主体功能区划的概念,提出了逐级分摊、层层汇总和相互校核三种划分思路,讨论了划分的层次和空间单元大小、定性与定量的关系、指标的选取、域值的确定等划分方法问题,总结了以经济发展质量为主题和以环境建设质量为主题的两套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和政策实施中的社会公平问题。
2008 Vol. 23 (1): 20-24 [
摘要
] (
190
) [
HTML
1KB] [
PDF
619KB] (
2080
)
城市
25
周滔, 吕萍
城市边缘区居住用地的演替过程与改造模式——以北京市为例
研究目的:基于城市边缘区居住用地的演替过程定量分析其空间分异性状,并基于此构建相应的改造模式。研究方法:信息熵模型分析。研究结果:城市边缘区居住用地的空间分异可以通过信息熵进行度量,基于度量结果,可以将其分为4种类型。根据各类型的特点分别设计相应的模式对其进行改造,以达成土地高效、合理以及可持续利用的目标。研究结论:居住用地的发展趋向是在时间函数作用下不断增加着熵值,通过外界能量的输入即居住用地改造可改善土地利用状态,改造措施必须有一定的可行性、较低的费效比和一定的侧重点。
2008 Vol. 23 (1): 25-31 [
摘要
] (
228
) [
HTML
1KB] [
PDF
1235KB] (
1100
)
32
董丽晶, 张平宇
1990年代以来沈阳市就业结构的空间分异
依据沈阳市1990年第四次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从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和市辖县(市)等尺度分析其劳动力结构和行业结构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沈阳市劳动力从原有的就业空间向新就业空间转移,郊区化现象明显,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明显出现郊区化现象,转移的主要地区为城市近郊区;而人口和工业的郊迁是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人口、工业以及就业郊迁对沈阳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作用,导致城市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发生重构。
2008 Vol. 23 (1): 32-37 [
摘要
] (
247
) [
HTML
1KB] [
PDF
855KB] (
1348
)
38
顾翠红, 魏清泉, 李开宇
198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市住区区位衍化的特征
对住房建设市场化以来城市住区区位衍化特征的了解和认识,将有助于有关部门科学地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利用上海市1980年代中期以来开发的住区项目的空间区位数据,分析了其住区区位衍化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市1980年代中期以来住区区位衍化特征大致可总结为7个特征,即集聚与扩散趋势并存,居住空间重构与分异并存,热点开发区位的变化和延续同时存在,中心城区住区再开发和郊区住区新开发同时繁荣,住区区位"沿边"聚集,住区沿交通指向发展,从"地段"到"板块"的跃升和优化。
2008 Vol. 23 (1): 38-42 [
摘要
] (
292
) [
HTML
1KB] [
PDF
272KB] (
1300
)
43
李建伟, 朱菁, 尹怀庭, 崔琰
历史古镇空间格局的解读与再生——以华阳古镇为例
历史古镇经过几千年物质和文化的积淀,形成独特的空间结构,但随着城市功能的注入却使古镇的肌理受到颠覆性的破坏,城镇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以陕西省洋县华阳古镇为例,运用"空间结构理论"对其空间体系进行解读,从而提出空间格局再生的思路,这对于保护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历史古镇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8 Vol. 23 (1): 43-47 [
摘要
] (
270
) [
HTML
1KB] [
PDF
670KB] (
3835
)
48
王文博, 蔡运龙
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模糊综合评价——以西安市临潼区为例
在制定城乡发展规划时需评估区域内不同乡镇城镇化水平差异,而单一人口城镇化指标不能满足城镇化水平差异分析的要求,特别难于评价农业人口比重较大的小城镇之间城镇化水平的真实差异。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针对人口、产值、产业发展和交通设施等指标及其相应的二级指标进行城镇化水平差异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利用相关统计数据,来比较西安市临潼区内各乡镇城镇化水平的差异。通过结果划分得到具有相对比较意义的核心城区、中心城镇、重点乡镇和一般乡镇四级的城镇体系。为临潼区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等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2008 Vol. 23 (1): 48-51 [
摘要
] (
296
) [
HTML
1KB] [
PDF
1154KB] (
1293
)
区域
52
朱查松, 张京祥
全球化时代的空间积累与分化及对规划角色的再审视
本文的主要目是探讨全球化进程对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分析全球化时代规划角色的转变。文章首先介绍了全球化的研究阶段和争论,指出全球化是一个非均衡、非对称的过程。随后分析了这种非均衡、非对称过程对空间发展的影响,即城市和区域空间积累与分化及城市密集地区作用的凸现,然后文章对中国空间发展的特殊影响因素和现象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以经济增长和空间营造为主要目的传统技术规划已经无法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要求,规划被赋予了公共政策指引和提升竞争力的双重新功能,具备了对内解决问题、对外参与全球竞争的双向职能。
2008 Vol. 23 (1): 52-56 [
摘要
] (
281
) [
HTML
1KB] [
PDF
278KB] (
1040
)
57
唐承丽, 李建香, 李发俊
湖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及工业化主导因素分析
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为了揭示湖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及演变机制,分析了湖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并从工业化、区域政策和城镇化等方面分析了其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机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湖南省经济正处于空间集聚过程,经济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模式;湖南省经济空间结构与工业化、区域政策和城镇化存在内在联系和耦合关系,其中工业发展是湖南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经济空间结构形成与演化的重要原因。
2008 Vol. 23 (1): 57-60 [
摘要
] (
1027
) [
HTML
1KB] [
PDF
894KB] (
1371
)
经济
61
李国平, 赵永超
梯度理论综述
作为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梯度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创立以来受到了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其理论基础也得以不断完善和巩固。该理论自20年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以来,在我国的经济战略制定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其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实践,它也经历了传统(狭义)梯度理论、反梯度理论、广义梯度理论等诸阶段的演变,而每一个理论发展阶段都是对已有理论的重新审视和扬弃。以梯度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为脉络,围绕该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梳理,并对传统(狭义)梯度理论、反梯度理论、广义梯度理论进行了简单评论。
2008 Vol. 23 (1): 61-64,47 [
摘要
] (
299
) [
HTML
1KB] [
PDF
278KB] (
4051
)
65
刘玉
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探讨
在运用大量现实资料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中国国家高新区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其创新体系的构成、运作机制及战略对策。认为自主能力、产业竞争力、空间效率、区域关系等是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获取更多利益,拥有更多话语权,以及服务国内工业化中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目标。现阶段,中国国家高新区创新是包括思想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等在内的全方位创新。创新的实现不仅需要高新区内政府、企业、科研单位、中介及其他服务机构的努力,还需要高新区之间,以及高新区与所在区域之间的密切配合。
2008 Vol. 23 (1): 65-68 [
摘要
] (
270
) [
HTML
1KB] [
PDF
573KB] (
860
)
政治
69
姚晓瑞
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过程及模式研究
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的发展过程具有一种长周期内的重复态势。地理环境是空间结构存在的大尺度控制和自然基础。空间结构的动态过程包括秦以前结构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秦以后结构的融合、扩散和模式化,反映中国古代地理政治化和政治地理化的两个阶段。结构模式的静态分析,初步揭示了结构的一些重要功能特性,主要有强大的整体功能,独特的边缘效应和通过圈层同构,结构复制所展现出来的稳定性的复杂表现。对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的分析,是大尺度的整体轮廓研究,随着空间结构研究尺度的细化,可进一步对中国古代政治过程的诸多特性做出结构主义的揭示,从而推动中国古代政治历史研究的深化。
2008 Vol. 23 (1): 69-73,37 [
摘要
] (
349
) [
HTML
1KB] [
PDF
589KB] (
2129
)
文化
74
张博, 程圩
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构成旅游的灵魂,在文化旅游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和事项。因此,实现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必须要清楚上述二者的关系、必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个特性的梳理与描述,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对待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基本原则。
2008 Vol. 23 (1): 74-79 [
摘要
] (
281
) [
HTML
1KB] [
PDF
334KB] (
9707
)
旅游
80
马晓龙, 保继刚
“塌陷”背景下中部旅游发展的地理学透视
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中部塌陷"背景下中部旅游发展的现象、结构、过程和机理对确立旅游业在"中部崛起"过程中的产业地位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的区划方法对大陆31个省份进行了分组,从"塌陷"概念出发,构造了表征"中部旅游塌陷"的理论假设模型。选定指标对四个区域内省份的旅游经济总量、旅游经济发展速度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中部省份不存在"旅游塌陷"的现象和结构;四个区域资源竞争力、市场水平、空间区位、交通通达性和软环境水平等地理学因子区域优势度的比较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省份不存在"旅游塌陷"的物质条件。进而从"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得到"由于游客旅游行为或目的地选择受政策影响较弱的开放性特征,使得在全国尺度上不存在‘中部旅游塌陷’现象的结论"。最后探讨了"中部崛起"过程中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承担的职能。
2008 Vol. 23 (1): 80-87 [
摘要
] (
241
) [
HTML
1KB] [
PDF
1183KB] (
1267
)
88
秦瑞英
基于旅游景观认知结构的城市旅游区景观空间配置研究——以西安旅游区为例
国外对旅游景观及其评价的研究已由客观到主观,由宏观到微观,由对景观特征研究延伸到对其内涵的研究,由景观形态到对其功能的研究。在城市旅游区,不同旅游者和城市居民通过"理解"所经历过的空间对其自身生活或旅游的"意义",产生对不同旅游景观区的认知,从而形成旅游认知景观结构。本文以我国城市旅游区(西安)为例对区域旅游景观结构进行探讨,并对景观(要素)空间配置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2008 Vol. 23 (1): 88-91 [
摘要
] (
266
) [
HTML
1KB] [
PDF
691KB] (
1223
)
92
魏婧, 潘秋玲
近20年国外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研究综述
随着旅游业客源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在旅游营销管理中逐渐被重视,并成为旅游目的地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外有关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客源市场、旅游目的地营销主体和方式、旅游目的地形象以及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信息技术与渠道四个方面,其中有关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信息技术与渠道,新兴知识引入比例最大。
2008 Vol. 23 (1): 92-97 [
摘要
] (
272
) [
HTML
1KB] [
PDF
349KB] (
3134
)
98
薛会娟
旅游地感知场的形成机理及管理对策探讨
衡量和探讨了不同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感知、探讨了旅游感知场的形成机理。研究在旅游地感知场的内容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感知场划分为本底感知场、决策感知场、实地感知场和复合感知场四个阶段,并阐述四个阶段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旅游地感知场形成的内在规律。指出旅游地管理者必须把握这一规律,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管理。
2008 Vol. 23 (1): 98-101,97 [
摘要
] (
396
) [
HTML
1KB] [
PDF
769KB] (
1129
)
102
刘爱利, 刘家明, 刘敏
国外飞地旅游研究进展
我国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正呈现出与国外飞地旅游相类似的"孤岛"特征,影响着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在对《旅游研究纪事》和《旅游管理》等杂志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国外飞地旅游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尤其关注了国外学者对飞地旅游产生原因、特征和影响效应的研究。对国外飞地旅游研究的了解和把握,旨在为我国度假区孤岛效应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为度假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行性思路。
2008 Vol. 23 (1): 102-106,56 [
摘要
] (
288
) [
HTML
1KB] [
PDF
1021KB] (
1116
)
107
徐淑梅, 吕建华, 沈和江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开发战略AHP决策分析
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开发战略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并得出结论:黑龙江省应该首先实行冰雪旅游产业化战略目标,同时不可忽视冰雪旅游国际化战略目标;而争创品牌战略是第一重要的发展战略;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思想观念不够开放、经济欠发达和管理体制较落后,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加大体制改革力度、根本改变"多头管理、政令不一"的现状,借鉴国内外冰雪旅游开发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滑雪旅游等。通过这些具体措施,可以确保实现"提高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综合竞争力,把黑龙江省建设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冰雪旅游胜地"的总体目标。
2008 Vol. 23 (1): 107-110 [
摘要
] (
361
) [
HTML
1KB] [
PDF
624KB] (
1393
)
111
杨建华
旅游活动对景区视觉环境的影响——以嵩山风景区为例
传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在对定量化的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比较准确,但在评价景区视觉环境时由于存在着主观影响因素,这时传统模型就显出了较大的局限性。利用韦伯-费希纳定律改进后的新综合评价模型则显示出了优越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向专家、旅游专业学生、游客发放调查问卷获得评分,采用新综合评价模型,以嵩山风景区为例,针对该区开展旅游活动后景区视觉环境受到的消极影响进行了研究评价。
2008 Vol. 23 (1): 111-114,110 [
摘要
] (
299
) [
HTML
1KB] [
PDF
988KB] (
1083
)
115
李瑛, 刘科伟
旅游目的地区域国内旅游花费的差异性分析——以西安市五一黄金周为例
旅游花费由客源地花费、路途花费和旅游目的地花费三部分构成,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花费结构和花费水平客观地反映了目的地旅游产业部门结构的合理性及旅游业发展水平。以西安地区国内游客黄金周旅游花费为研究对象,选取旅游花费水平及花费结构指标,利用SPSS12.0中的聚类分析将国内游客划分为三类:高、中、低消费游客群,通过对不同消费水平的游客群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西安地区以中低消费游客群为主体,停留时间、旅游目的等旅游消费行为因素是影响国内游客旅游花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增加参与性、体验性旅游活动项目,加大旅游商品及娱乐产品的开发力度,是提高国内游客在西安花费水平的根本途径。
2008 Vol. 23 (1): 115-118 [
摘要
] (
274
) [
HTML
1KB] [
PDF
807KB] (
1357
)
其他
119
董金社, 王晓军
论地理策划本质及实施要点
地理学和地理教育需要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形式,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不断创新,尤其是在应用层面将人文与自然要素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符合市场运作需求的综合理论体系。地理策划是策划人通过创新性思维和理念,发现、发掘、提升和实现地理系统要素价值的过程,是地理研究成果转化成价值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包括区域性课题,还包括广泛的地理要素和地理事件的价值发现与创造过程。通过对地理策划关键问题的梳理,构建了地理策划的基本理论框架,以使地理学更直接地面向市场。
2008 Vol. 23 (1): 119-123 [
摘要
] (
235
) [
HTML
1KB] [
PDF
485KB] (
1430
)
124
陈锋仪
政府主导型会展模式研究
对政府主导型会展模式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即国际会展发展模式分析、政府主导型会展与其他会展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和政府主导背景下的业态分析。分析认为,政府主导型会展发展模式在表达会展经济特征中的"城市助推器"、"城市面包"、改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迅速形成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有着其他会展发展模式无法企及的作用。基于我国会展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全面采用这一模式对我国会展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垂直管理体系是这一模式优势最大化的重要保障,是我国会展产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2008 Vol. 23 (1): 124-128 [
摘要
] (
204
) [
HTML
1KB] [
PDF
1412KB] (
2198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