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审稿中心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19年 34卷 2期
刊出日期 2019-04-15

城市
文化
经济
社会
旅游
乡村
进展与动态
进展与动态
1 李连刚, 张平宇, 谭俊涛, 关皓明
韧性概念演变与区域经济韧性研究进展
区域经济韧性试图解释当冲击发生时为何部分区域能够适应恢复,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而有的区域不能摆脱冲击影响,步入经济衰退轨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了工程韧性、生态韧性和演化韧性的概念演变以及从均衡论观点到演化观点的转向,据此重新定义了区域经济韧性的概念内涵,认为区域经济韧性是系统面对冲击时,抵抗冲击影响避免脱离发展轨迹或通过适应恢复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探讨了区域经济韧性研究的三个理论分析方法,对关于区域经济韧性的测度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了评述,强调亟需加强韧性理论研究,界定清晰概念内涵,同时加强区域经济韧性定量本土化研究,将区域经济韧性理论应用到我国老工业基地等经济衰退地区的经济振兴与转型问题中,以期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2019 Vol. 34 (2): 1-7 [摘要] ( 217 ) [HTML 1KB] [ PDF 1940KB] ( 4291 )
8 徐玉梅, 王朝辉, 张婷婷, 张伟, 刘娟
国内外旅游绅士化研究综述与展望
随着旅游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旅游驱动下的绅士化现象日益显现,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旅游绅士化现象不仅发生在城市区域,近年来旅游发展也推动了乡村地区的绅士化。旅游绅士化改变了特定区域社会结构、居民素养以及人居环境等,也改变了旅游发展格局,进而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外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旅游绅士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领域,而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绅士化的概念、类型、阶段、原因等方面。国内外已有研究较多关注旅游绅士化现象,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在旅游绅士化形成机理、旅游影响等方面缺乏深入系统的综合研究。通过丰富研究内容、完善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角、夯实理论基础来构建研究体系是未来深化旅游绅士化研究的重要目标。
2019 Vol. 34 (2): 8-16 [摘要] ( 126 ) [HTML 1KB] [ PDF 2483KB] ( 1488 )
社会
17 塔娜, 柴彦威
理解中国城市生活方式:基于时空行为的研究框架
面对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研究与规划需求,如何理解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并分析城市空间与居民生活方式之间的互动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转型期背景下,受到制度与市场双重力量的驱动,中国城市生活方式表现出特殊性。本文从生活方式理论、时间地理学和活动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生活方式与时空行为的关系,指出从行为角度进行生活方式研究的可行性;提出基于时空行为变量测度生活方式的指标体系,将出行模式、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和日程安排作为度量生活方式的核心指标;并构建了生活方式的影响机制分析框架,提出制度、技术、地理背景和社会关系是影响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为更好的理解中国城市社会空间与居民生活提供有效途径。
2019 Vol. 34 (2): 17-23 [摘要] ( 248 ) [HTML 1KB] [ PDF 1461KB] ( 1672 )
24 蒋晨, 毛子丹, 柴彦威
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参与:联合与独立家庭维持性活动中的性别差异—— 以北京市家庭为例
个体的日常活动发生在复杂的情境下,受到来自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以往研究揭示了制约下的个体在活动参与上展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然而,传统以个体为单位的研究,忽视了家作为地方秩序的口袋,其内部分成员之间的互动对不同性别家庭成员活动参与的影响。本文从家庭内部分工的视角,研究夫妻双方在参与家庭维持性活动的时间利用的差异。在分析差异形成的过程中,在家庭区位特征、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外,关注了配偶的社会经济特征、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个体参与独立与联合家庭维持性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假设,微观个体活动参与及时间利用的性别差异,不仅受到社会与地理环境制约,而且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分工的结果。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析能更好地补充和解释以往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为个体活动、移动行为等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2019 Vol. 34 (2): 24-31 [摘要] ( 143 ) [HTML 1KB] [ PDF 1884KB] ( 1086 )
32 张舒怡, 林赛南, 李志刚, 郭炎
邻里环境感知对中国城市居民自评健康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邻里作为城市居民的重要日常生活场所,对健康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武汉市南湖街道这一典型住区,运用多元回归分析,针对商品房和保障房邻里展开对比研究,解析不同类型邻里中居民的邻里环境感知对自评健康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控制个人因素后,体育休闲设施感知、归属感和安全感显示出对自评健康独立且显著的影响。而在对比研究中,商品房邻里的居民自评健康受邻里环境感知的影响较显著,而保障房邻里的居民自评健康受个体层面特征的影响较显著。因此,宜针对不同类型邻里制定差异化的社区健康提升策略。
2019 Vol. 34 (2): 32-40 [摘要] ( 133 ) [HTML 1KB] [ PDF 1878KB] ( 1175 )
文化
47 赵寰熹
“真实性”理论语境下的历史街区研究——以北京什刹海和南锣鼓巷地区为例
旅游、遗产学界对于“真实性”的讨论是近些年的热点专题之一,其研究的主要议题围绕着旅游主体的体验真实与旅游客体真实之间的关系而展开。本文在梳理以往真实性理论及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北京什刹海和南锣鼓巷地区作为研究案例地,通过理论应用分析、网络文本数据分析方法,尝试在“真实性”理论语境下,梳理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分析不同真实性理论下的区域游客真实性感知和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历史街区的真实性重建与形象重构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认为什刹海及南锣鼓巷地区,其旅游真实性问题是立体且综合的,不同种类的旅游资源适合用不同的真实性视角来解读。
2019 Vol. 34 (2): 47-54 [摘要] ( 204 ) [HTML 1KB] [ PDF 1524KB] ( 1551 )
55 张涵, 孙九霞
消费地理学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费研究——姊妹节中的传统手工艺苗绣
消费研究的爆炸式增长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消费热潮。消费地理的研究领域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已经大大扩展,超越了经济和文化之间的传统分歧,并逐渐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本研究关注传统节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消费实践,从不同的空间主体(在地的身体、流动的身体、固定的空间、临时的空间)对苗绣的消费过程进行分析,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解译施洞地区苗族和游客在传统节庆姊妹节中对苗绣的消费实践。研究发现,消费的话语和实践在特定的空间中定位身体,反过来地方又影响着具身化的消费实践。
2019 Vol. 34 (2): 55-63 [摘要] ( 208 ) [HTML 1KB] [ PDF 1754KB] ( 1783 )
城市
64 许婧雪, 张文忠, 谌丽, 湛东升
基于弱势群体需求的北京服务设施可达性集成研究
关注人群属性和需求,探讨服务设施供给的社会公平是新时代服务设施研究的重要议题,对于人口总量巨大、社会构成多元、社会空间分异凸显的大城市尤其如此。尽管研究某一弱势群体对单项服务设施需求的文献不断涌现,但是结合居民主观的服务设施需求偏好的可达性集成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北京作为案例城市,首先采用居民主观调查数据分析四类弱势群体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结构,然后基于POI数据,借助GIS分析这四类弱势群体服务设施需求偏好下的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可达性情况,且对综合可达性较差的区域进行了空间识别。本研究综合定性与定量方法,探讨主观与客观数据相匹配的可达性集成方法,可以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并能够对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理论支撑。
2019 Vol. 34 (2): 64-71 [摘要] ( 215 ) [HTML 1KB] [ PDF 5112KB] ( 1077 )
72 代兰海, 薛东前, 宋永永, 马蓓蓓
西安新城市贫困空间固化及其治理研究——基于空间正义视角
新城市贫困空间固化及其治理研究,对破解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促进城市社会公平公正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西安市街道尺度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贫困综合指数和构建空间固贫指数,在GIS技术支持下,对西安新城市贫困空间时空演化和固化趋势进行研究,并以空间正义为视角,提出西安新城市贫困空间固化治理方案。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西安新城市贫困程度不断减轻,贫困空间分布异质性明显,贫困空间演化整体上由放射状嵌套分布向圈层分布转变;②西安新城市贫困空间固化正在形成,空间固贫指数较高街道集中在内城衰退区,城市边缘失地农民聚居区、流动人口聚居区和遗址保护区;③西安新城市贫困空间固化治理要以空间正义思想为指引,在弘扬价值正义、制度正义和政策正义基础上,构建空间正义“起点—过程—结果”三位一体保障体系,确保城市空间生产公平公正。
2019 Vol. 34 (2): 72-79 [摘要] ( 222 ) [HTML 1KB] [ PDF 2127KB] ( 1130 )
80 施响, 王士君, 浩飞龙, 周双双
基于实体店比较的长春市外卖O2O餐饮业空间特征及成因
以实体餐饮商家信息和外卖O2O餐饮商家信息为数据基础,融合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比分析两种餐饮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外卖O2O餐饮业空间分异的成因进行讨论。主要结论如下:①基于路网单元的外卖O2O餐饮网点与实体餐饮网点数量等级存在较大关联。②外卖O2O餐饮业集聚中心正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扩散,形成“圈层+多核心”的空间分布特征。③外卖O2O餐饮业依托商贸综合区和高校文教区高度集聚,并在空间上形成四个集聚热点区。④外卖O2O电子商务的空间发展特征更符合创新扩散假说,由创新中心向外围扩散。⑤对外卖O2O餐饮业空间格局起到主要解释作用的是外卖O2O餐饮商家所在区域的实体餐馆数量、医院数量和高校数量。
2019 Vol. 34 (2): 80-89 [摘要] ( 218 ) [HTML 1KB] [ PDF 5844KB] ( 1415 )
经济
90 蔡进, 禹洋春, 邱继勤
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的效果评价——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
基于重庆市武陵山区和秦巴山区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贫困农户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显著,与非贫困农户相比差距进一步缩小;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由单一渠道向多渠道转变,人均种植业收入和人均养殖业收入增长最明显,二者贡献率合计达到61.87%;农户的年龄、家庭人口数量、老人小孩数量、耕地面积、耕作半径、是否发展特色产业等因素对贫困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影响显著。因此,发展特色产业,解决贫困农户的教育、医疗、住房和土地撂荒问题是保障贫困农户脱贫后稳定增收的关键。
2019 Vol. 34 (2): 90-96 [摘要] ( 216 ) [HTML 1KB] [ PDF 1788KB] ( 1249 )
97 文嫮, 张强国, 粟旭
基于中国电影产业价值链分工联系的城市网络研究
选取2003—2015年占据当年票房75%以上的中国电影为样本,基于中国电影产业价值链分工联系数据构建了城市网络。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展开了分析,并进一步剖析了其形成的原因。研究发现:①城市网络的密度为0.25,城市间的联系较为稀疏。②城市网络呈现出“一主两副”的“中心—外围”结构,北京是主核心,香港和上海均为副核心,其它81个城市处于外围。③城市网络中的强联系围绕北京展开。具体来看,香港、上海与北京的联系最为多元和紧密,首尔、台北、曼谷与北京的联系多为价值链的纵向配套,广州、天津、金华与北京之间的联系多为价值链的横向合作。④中国电影产业的三重属性、尤其是政治属性深刻地影响了其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
2019 Vol. 34 (2): 97-104 [摘要] ( 165 ) [HTML 1KB] [ PDF 2038KB] ( 1161 )
乡村
105 马学广, 唐承辉
新国家空间理论视角下城市群的国家空间选择性研究
基于新国家空间理论,将城市群置于社会经济转型宏观背景下,分析其空间选择的国家空间项目与国家空间策略,并初步探讨了其空间效应。城市群作为目前国家空间选择性的具体形式,其产生背景、依据以及生产策略体现了国家空间选择性内涵与演变路径,是国家应对城市企业主义危机采取的一种新型城市与区域治理形式。在国家空间项目及其策略的支持下,城市群享有优先于其它地区发展的特权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培育地方增长极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然而,城市群的空间选择并未改变城市企业主义的逻辑而是将其转移到了区域尺度,并且存在城市间竞争激烈等一系列问题,亟待与其它空间项目与策略的配套实施以实现区域崛起并提高国家竞争力。
2019 Vol. 34 (2): 105-115 [摘要] ( 240 ) [HTML 1KB] [ PDF 2403KB] ( 1329 )
116 杨勇, 邓祥征, 吴锋, 陈彤
华北平原农村居民点演变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遥感图像分类解译数据,利用位序—规模模型、洛伦兹曲线、景观指数,定量识别了2000—2015年华北平原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规模与形态演变特征,分析了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农村居民点南—北方向呈显著的空间分异与集聚特征,密度分布呈现南密北疏的态势,与面积规模分布存在局域负相关;农村居民点景观指数显示出密度增大、形状更加规则、斑块面积差异增大、斑块间邻近距离不断缩短的变化特征;总人口数量和乡村户数等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具有促进作用,乡村常住人口、乡村从业人员数量等的作用为负。
2019 Vol. 34 (2): 116-124 [摘要] ( 195 ) [HTML 1KB] [ PDF 4649KB] ( 1258 )
125 朱乾坤, 乔家君, 马玉玲, 辛向阳
欠发达农区传统手工业的形成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兰考县徐场村为例
传统手工业作为农区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广大农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本文以兰考县徐场村为例,刻画了传统手工业在欠发达农区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探究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①传统手工业的形成与发展是沿着初创、波动、恢复和发展等四个阶段展开,中后期的产业规模扩大较为显著;②家庭作坊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分布格局,务工人员的来源分布较为集中但存在“灯下黑”现象,市场体系逐渐健全;③传统手工业主要受到个体因素、村庄内部和外部因素三个层面因素的影响,且在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主要影响因素并不相同;④从演化视角来看,偶然事件与收益递增的结合往往锁定了传统产业新的发展路径,而集聚效应与衍生活动的互补增强则进一步促进了传统手工业产业集群的形成。
2019 Vol. 34 (2): 125-134 [摘要] ( 175 ) [HTML 1KB] [ PDF 2273KB] ( 1298 )
135 姚娟, 马晓冬
后生产主义乡村多元价值空间重构研究——基于无锡马山镇的实证分析
阐释后生产主义乡村内涵和特征基础上,以无锡马山镇为实证,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图谱比较法,比较分析城郊乡村从生产主义到后生产主义的经济形态、功能布局及空间景观的变迁。研究表明:后生产主义乡村具有非农化、多功能化、生态化和空间资本化特征,并呈现多元景观和价值空间;近30年马山镇从传统山村——乡村工业化——生态旅游度假岛的发展过程,也是从生产性乡村逐步演化到后生产性乡村的过程;马山后生产性乡村多元价值空间重构过程,是在空间生产机制作用下,面向旅游消费、高品质居住和生态服务等多元价值空间产生、扩张和集聚,具有后生产主义乡村特征的景观在镶嵌、蔓延和组合中得以塑造
2019 Vol. 34 (2): 135-142 [摘要] ( 96 ) [HTML 1KB] [ PDF 3412KB] ( 1026 )
旅游
143 易小力, 蓝天一, 郑春晖
推拉动机对存在原真性和忠诚度的影响实证研究——以福建土楼为例
本研究结合存在原真性理论,以福建永定土楼为案例地,搭建推拉动机—存在原真性—游客忠诚度的概念模型,其中还考虑存在原真性分为人内原真性和人际原真性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在总模型中,拉动机、推动机相关;拉动机、推动机正向影响存在原真性,拉动机正向影响忠诚度,推动机对忠诚度影响微弱、不显著;存在原真性正向影响忠诚度;在分模型中,拉动机、推动机相关;拉动机正向影响人内原真性和人际原真性;推动机正向影响人内原真性,但对人际原真性的影响微弱且不显著;拉动机正向影响忠诚度,推动机对忠诚度影响微弱、不显著;人内原真性对人际原真性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本研究为文化遗产地景区的开发、经营及活动设计等方面提供相关建议。
2019 Vol. 34 (2): 143-151 [摘要] ( 113 ) [HTML 1KB] [ PDF 1809KB] ( 1599 )
152 任晓丽, 钟士恩, 黄佩红, 张硕
基于家庭系统理论的亲子旅游动机测量研究——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为例
传统的旅游动机测量模型主要基于个体旅游视角,无法有效解释亲子群体旅游现象。本文基于家庭系统理论,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为例,构建了“促进家庭关系—加强儿童教育—个体正面体验—个体负面体验”的亲子旅游动机测量量表。结果表明:①研究亲子群体旅游动机需要从传统的个体旅游视角转为针对性的群体旅游视角。②亲子旅游动机具有明显的亲子性,其重要程度为“加强儿童教育 > 促进家庭关系 > 个体正面体验 > 个体负面体验”,为寻求家庭意义,家长的个体旅游体验仍然存在但却是削弱乃至牺牲和隐藏的。③不同变量下动机存在差异,但主要仍为加强儿童教育和促进家庭关系。亲子旅游动机研究以期为旅游动机理论提供新的认识。
2019 Vol. 34 (2): 152-160 [摘要] ( 109 ) [HTML 1KB] [ PDF 1610KB] ( 1288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