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作者中心
|
审稿中心
|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18年 33卷 2期
刊出日期 2018-04-15
城市
文化
人口
经济
社会
旅游
区域
乡村
人口
进展与动态
进展与动态
1
李亚娟, 虞虎, 陈田, 胡静
民族社区旅游研究进展及展望
民族社区旅游是旅游地理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命题,本论文梳理了国内外民族社区旅游研究成果,从概念内涵、研究脉络、重要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民族社区生计变迁、发展模式、空间结构、感知与主客关系、原真性、旅游赋权与恢复力等重点内容,评述了国内外研究在对象、时间、领域、内容和方法上的差异,提出了中国民族社区旅游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认为,现有研究多从人地关系的单要素出发,对民族社区旅游发展的要素、模式、演化等方面缺乏系统研究,今后应从民族社区旅游的“人”、“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三方面的关联性出发,突破片段化、碎片化研究限制,针对中国民族社区旅游的当代形态、发展特征与变化趋势,重点关注民族社区旅游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变化、作用过程与机制、发展效应与优化管理等方面,形成“要素—结构—过程—机理—效应”集成化的研究体系,以指导未来中国民族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2018 Vol. 33 (2): 1-10 [
摘要
] (
409
) [
HTML
1KB] [
PDF
1709KB] (
1828
)
11
盛科荣, 张红霞, 佀丹丹
基于企业网络视角的城市网络研究进展与展望
随着生产分割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网络空间增长已经成为城市网络生长发育的重要驱动力量。近30年来,基于企业网络视角的城市网络研究日益增多,在链接关系及时空过程、价值生产空间格局、外部经济及其空间差异、规划实践及治理模式四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在梳理城市网络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多维视角提出了基于企业网络视角的城市网络理论体系研究框架。总体来看,基于企业网络视角的城市网络研究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围绕完善理论体系建设,未来研究应着力在5个方面取得进展:城市网络分析技术方法的发展完善、城市网络多维度时空过程的综合比较研究、城市网络发育过程的微观机理解析、城市网络演化模式理论模型研制、城市网络的治理模式和政策框架研究。
2018 Vol. 33 (2): 11-17 [
摘要
] (
303
) [
HTML
1KB] [
PDF
1597KB] (
1520
)
社会
18
孔翔, 陶印华, 龙丁江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课余空间行为及其对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基于上海市某小学学生的调查
空间行为有助于表征主体的社会融入状况。基于移民融入城市的一般机理,并结合对上海市某小学学生的活动日志调查,探讨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课余空间行为特征及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表明,随迁子女的课余活动主要局限于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空间和交际圈,明显地以居住地和学校为中心,空间范围较小,与城市儿童行为空间的交叠度较小,内群体交往倾向明显,从而在文化、心理和身份偏好上难以产生对所寄居城市的认同感,不利于他们的城市融入,为此,建议相关学校为随迁子女利用课余时间融入所在城市创造更多机会。
2018 Vol. 33 (2): 18-25,137 [
摘要
] (
310
) [
HTML
1KB] [
PDF
3049KB] (
1245
)
26
李钢, 谭然, 王会娟, 林依硕, 梁燕均
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的拐卖儿童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本文基于公益平台获取的1960—2015年被拐儿童数据记录,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宏观环境分析等方法,针对拐出侧从宏观视角,探讨中国拐卖儿童犯罪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为:①1960年以来,拐卖儿童犯罪经历了极低发期、快速增长期、高发稳定期和低发稳定期四个阶段。被拐男童多于女童,犯罪量夏半年高于冬半年。②1960—2015年以来犯罪高发地区主要是以四川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拐卖犯罪由“数地高发”向“全国频发”的格局演进。拐卖犯罪存在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热点省份随时间的推移,呈现由“华东”→“西南”→“东南”的演变轨迹。③地理条件、法律政策、经济发展、文化观念等方面的时空不均衡是犯罪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2018 Vol. 33 (2): 26-34 [
摘要
] (
364
) [
HTML
1KB] [
PDF
4013KB] (
2561
)
文化
35
吕龙, 黄震方, 陈晓艳
文化记忆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的文化研究进展及框架构建
乡村旅游地的文化研究一直是旅游地理学关注的重点领域,而乡村文化的恢复与重构更是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内涵、文化表达与测度、文化保护利用、地方认同、乡村记忆及文化重构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出文化记忆理论和旅游人地关系理论视角下乡村旅游地文化的研究框架、内涵和内容。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将乡村文化记忆作为分析乡村旅游地文化时空过程的逻辑起点,立足于文化记忆理论关注的文化记忆识别、地方身份认同和文化连续性等核心内容,构建了“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社会维度”的三维研究框架,并据此提出了乡村文化记忆在时间、空间和社会维度的研究内容。为今后进一步丰富文化记忆与旅游地理学的融合,深化乡村旅游地文化研究的理论构建和方法创新,寻求乡村旅游地的文化研究新视角、新方向和新方法提供指导。
2018 Vol. 33 (2): 35-42 [
摘要
] (
344
) [
HTML
1KB] [
PDF
1736KB] (
1891
)
43
魏敏莹, 刘云刚
1990年代以来广州城市涂鸦空间的形成与嬗变——基于空间生产的视角
改革开放后,涂鸦伴随后现代街头文化传入中国,逐渐发展成为融合中西方的文化景观。涂鸦作为以城市公共空间为载体的创作形式,兼具艺术内涵和反叛色彩的双重特性,因此也被视为城市管理的不稳定因素,使其空间的生产常充满了多元主体的冲突。本文运用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的方法,通过探究广州城市涂鸦空间的形成演变,透视当代中国城市后现代文化空间的生产及其意义。研究发现,广州城市涂鸦的空间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呈现出以老城区为中心逐步向外围地区扩展的特点。涂鸦手通过建构创作空间、利用资本力量、与政府博弈等手段实现对城市空间的占据,并使涂鸦逐渐成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的后现代文化空间的范例。本文通过广州案例的研究,希望为今后中国城市空间治理的实践及空间正义的相关讨论提供参考借鉴。
2018 Vol. 33 (2): 43-49 [
摘要
] (
279
) [
HTML
1KB] [
PDF
1819KB] (
1564
)
城市
50
刘怀宽, 杨忍, 薛德升
新世纪以来中德世界城市全球化模式对比分析
城市全球化逐渐从跨国资本主导下的单一化模式向国家特性作用下的多元化发展转变。本文对比分析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和德国世界城市全球化的过程、格局、规模、产业和动力,揭示出国家特性作用下的差异化城市全球化模式。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全球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②中国世界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格局,全球化要素具有分散化趋势。③中国世界城市经济的总量大但平均规模小,企业总部集中分布于北京。④中国世界城市一、二次产业产值比重大,金融地产、社会公共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发展滞后。⑤中国城市全球化是国家政府主导下依托跨国投资生产并出口初级工业品的被动全球化,未来须发挥高级生产者服务、研发服务和社会服务的动力作用。
2018 Vol. 33 (2): 50-59 [
摘要
] (
282
) [
HTML
1KB] [
PDF
2963KB] (
1341
)
60
马昕琳, 柴彦威, 张艳
基于GPS数据的北京郊区就业者工作与通勤行为特征研究——以上地信息产业园为例
城市空间快速扩张及郊区中心的崛起,带来多中心城市结构的演变及一系列城市问题。已有研究较少针对对郊区就业者的工作与通勤行为,未能全面地反映新职住“空间错位”。本文基于2012年对北京上地就业者的日常活动与出行调查数据得出以下结论:①主动郊区化的侧面通勤者体现出典型的郊区生活方式: “朝九晚六”、加班明显,生活活动空间更加广域化。②在郊区化过程中被动调整的逆通勤者职住距离最长、依赖公共交通通勤、“早出晚归”、错峰出行、生活活动空间呈现以家和工作地为主的“两极化”特征。③郊区中心内部相对职住接近的就地通勤者,在享受工作与通勤便利性(如职住接近、“晚出早归”)的同时活动空间高度隔离集中在郊区中心。
2018 Vol. 33 (2): 60-67 [
摘要
] (
335
) [
HTML
1KB] [
PDF
3668KB] (
1662
)
经济
68
李静, 刘自强, 董国皇, 何瑞娟
宁夏县域经济发展的演变类型与城乡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研究旨在对宁夏县域经济类型进行划分,揭示不同县域经济演变与转型过程中的城乡耦合协调发展的特征与规律。①宁夏县域经济演变与转型呈现出工业主导型与商贸与综合发展型两种类型;②工业主导型的城镇化发展指数和乡村发展指数都比商贸与综合发展型县域高,但差距在缩小;③除2000、2005年外,工业主导型县域均处于城乡发展较不协调状态,而商业与综合发展型县域则处于较协调状况。宁夏县域经济发展应该更关注三次产业的融合、鼓励劳动密集性产业的发展,增强县城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人口集聚与就业转移的能力。
2018 Vol. 33 (2): 68-75 [
摘要
] (
229
) [
HTML
1KB] [
PDF
2313KB] (
1131
)
76
朱孟珏, 庄大昌
2001—2015年全球健康产业贸易网络特征研究
基于2001—2015年195个国家间健康产业贸易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全球健康产业贸易网络特征。结果表明:①绿色农产品、保健食品行业和药品行业全球贸易参与性最高,保健康复、健康家居行业区域性较强。②健康产业的出口集中控制在少数国家,而健康产业需求普遍性较高。③全球可以分为欧洲及中东亚、美洲、中东及南亚、亚太地区、东南非洲5个健康产业子群。④欧美在药品、保健品、农产品等行业具有控制优势,中国在保健康复、家居行业居主导地位。⑤欧美国家长期居于贸易核心地位,中、印等亚太国家控制作用显著提升,多元化趋势显现。⑥全球健康产业网络格局是由科技水平与科研投入、健康理念、产业政策等因素综合带动形成的。
2018 Vol. 33 (2): 76-83 [
摘要
] (
333
) [
HTML
1KB] [
PDF
2405KB] (
1391
)
区域
84
王垚, 钮心毅, 宋小冬, 丁亮
人流联系和经济联系视角下区域城市关联比较——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和企业关联数据的研究
手机信令数据所代表的人流联系与国内外研究常用的企业关联数据在测度城市关联存在何种差异,尚缺乏明确的研究。本文以江西省北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手机信令数据、企业关联数据测度城市关联,比较了两种城市关联与城市之间空间距离、人口规模的关系,比较了两种城市关联网络的层级、结构、腹地。主要研究发现:人流联系不仅集中在城市周边地区,而且集中于较高等级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则主要集中在较高等级城市之间。人流联系、经济联系受到城市人口规模影响均较小。人流联系显著地符合幂函数空间衰减规律。手机信令数据和企业关联数据是两种不同的城市关联数据,但可互为补充,较为全面地反映城市关联。
2018 Vol. 33 (2): 84-91,146 [
摘要
] (
292
) [
HTML
1KB] [
PDF
5110KB] (
1389
)
92
张宇, 梁双波, 曹卫东, 丁萌萌
长江三角洲船舶代理服务业空间组织网络时空演化——基于两省一市分析
选取2010年和2015年长三角地区船舶代理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探析了多层尺度下长三角地区船舶代理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以地级城市为载体的船舶代理服务业空间组织网络时空演化。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船舶代理企业机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地域差异,区域和城市尺度上非均衡分布较为显著;长三角地区船舶代理服务业空间组织网络具有显著层级特征和明显的位序关系;由船舶代理企业组织构成的四大城市(上海、南京、苏州与宁波)现已成为空间组织网络主干联系的中心节点。同时,传统“T字型”主干区正在向外扩展,区域一体化趋势正在加强。宏观背景、区域机制与企业机制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船舶代理服务业空间组织网络时空演变。
2018 Vol. 33 (2): 92-99 [
摘要
] (
293
) [
HTML
1KB] [
PDF
3794KB] (
956
)
乡村
100
郑小玉, 刘彦随
新时期中国“乡村病”的科学内涵、形成机制及调控策略
“乡村病”是指在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由于乡村发展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乡村发展系统与周围环境互动失衡导致乡村发展系统失去了自适应、自调节能力而导致乡村发展受阻甚至乡村地域系统衰退的现象。“乡村病”的成因包括乡村资源禀赋及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制度与政策因素、技术因素等。“乡村病”在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以及由其扰动形成的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产生,其产生根源在于城乡二元体制以及“重城轻乡”政策等所构成的制度与政策约束。最后,从制度与政策创新、城镇化与乡村化协调均衡发展、村镇建设新格局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乡村病”的调控策略,为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认识和理论研究基础。
2018 Vol. 33 (2): 100-106 [
摘要
] (
284
) [
HTML
1KB] [
PDF
1864KB] (
2107
)
107
胡娟, 龚胜生, 魏幼红, 李孜沫, 丁可人
山西古村镇类型及社会记忆符号系统研究
社会记忆是依附于社会群体产生的一种趋同性的社会文化符号。本研究利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分析方法,通过“要素体—因子层—属性脉”的三维层次构建社会记忆的符号系统,基于中国传统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视角,从地脉、人脉、文脉的“三脉”属性对古村镇的类型及特征进行解读,发现:①“农”型古村镇社会记忆的宜农宜居、望族乡贤、天人合一的三脉属性符号特征明显;②“商”型古村镇具有对外通达的地脉记忆,精致讲究的文脉记忆和名商名士的人脉记忆;③“军”型古村镇的社会记忆在据险扼要、防御之上、将军传奇的三脉属性特征更加突出;④“工”型古村镇具有矿藏丰富、炉旺风顺、匠人传奇的特色社会记忆的符号特征。
2018 Vol. 33 (2): 107-115 [
摘要
] (
305
) [
HTML
1KB] [
PDF
2375KB] (
1262
)
人口
116
纪小美, 曾群洲, 王超
多尺度下中国人口老龄化风险集群的时空格局——Flexible空间扫描计量方法的应用
运用Flexible空间扫描计量方法,对比分析了省、市和县域尺度上的老龄化风险集群的时空格局。发现:老龄化成为全国人口结构转型的主旋律,少子化成为新常态,老龄化区域非均衡加剧,并存多种区域模式;三种尺度识别出的风险集群都集中分布于东南半壁;集群的风险程度与地域范围随时间不断扩大,但集群间的风险差异趋于缩小。总体而言,尺度越小,识别出的集群分布越分散,定位越精确,风险越高,差异越大。针对不同地区的人口—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保障生育,发展养老产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地、近城镇化等的老龄化风险应对策略。
2018 Vol. 33 (2): 116-123 [
摘要
] (
225
) [
HTML
1KB] [
PDF
5073KB] (
1725
)
124
魏冶, 修春亮, 王绮, 杨开先
中国春运人口流动网络的富人俱乐部现象与不平衡性分析
基于“百度地图春节人口迁徙大数据”,利用加权网络的富人俱乐部系数和归一化不平衡系数方法,对2015年中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网络的富人俱乐部现象和不平衡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春运人口流动网络中存在明显的富人俱乐部现象,富人俱乐部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深圳和东莞,这些城市主导了超过77.66%中国城市的省际人口流动,且与这些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多属于不平衡关系,同时俱乐部城市之间、俱乐部城市与一小部分城市之间则属于平衡关系,这种流动格局很容易造成各城市在人口流动网络中的地位分化,严重影响了人口流动网络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2018 Vol. 33 (2): 124-129 [
摘要
] (
237
) [
HTML
1KB] [
PDF
2579KB] (
2008
)
130
吴雪萍, 赵果庆
中国城市人口集聚分布——基于空间效应的研究
城市人口集聚分布以及城市带的形成是一个空间现象,空间力量对其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与趋势面分析相结合方法,以617个县级以上城市1998年和2011年的城镇人口和经纬度坐标数据来研究中国城市人口空间集聚分布与趋势。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人口分布与其周围相邻城市的人口分布关系密切,并且其6阶空间自相关效应是最强的;同时地理位置对中国城市人口体系的空间分布和纵向形态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位置相关的共同作用下,城市人口规模聚集区已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
2018 Vol. 33 (2): 130-137 [
摘要
] (
266
) [
HTML
1KB] [
PDF
4897KB] (
1843
)
旅游
138
张圆刚, 余向洋, Wong IpKin Anthony, 程静静, 尹寿兵
古村落景区游客拥挤感知维度与游憩情绪影响机制研究——以西递、宏村为例
拥挤感知被认为是影响游客的游憩体验和满意度的重要指标,通过构建拥挤感知的多维度变化来探讨游客情绪的变化对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仍不成熟。本文以西递、宏村为研究案例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构建空间拥挤、人潮拥挤和体验拥挤维度对游客游憩过程的影响模型,探讨了游客拥挤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人潮拥挤对情感依附型游客积极情绪呈正向影响;②空间拥挤增加消极情绪,与游客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③体验拥挤对游客积极情绪呈显著负向影响;④人潮拥挤—积极情绪—满意度(0.359)之间的相互关系强于人潮拥挤—消极情绪—满意度(0.128);空间拥挤—积极情绪—游客满意度(-0.241)的关联度强于空间拥挤—消极情绪—游客满意度(-0.142);体验拥挤—积极情绪—游客满意度(-0.167)之间的影响关系弱于体验拥挤—消极情绪—游客满意度(-0.213);⑤人口特征对拥挤感知的影响差异显著。
2018 Vol. 33 (2): 138-146 [
摘要
] (
253
) [
HTML
1KB] [
PDF
2427KB] (
1754
)
147
崔晓明, 杨新军
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与社区可持续生计发展研究——以秦巴山区安康一区三县为例
在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构建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模型,测度其生计资本规模及结构变化,并分析乡村旅游社区发展对农户生计资本变化趋向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秦巴山区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得到整体提升,农户生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②乡村旅游影响下的农户金融资本、物资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均得到提升,社会资本则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社区居民的旅游获利程度、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程度、社区旅游发展基础条件等对农户资本趋向好转与优化具有正向显著影响。
2018 Vol. 33 (2): 147-153 [
摘要
] (
287
) [
HTML
1KB] [
PDF
1588KB] (
1621
)
154
陈航, 王跃伟
基于旅游者情感的目的地品牌评价研究——以互联网旅游日记为例
根据不同情绪属性的游客对于目的地品牌情感评价的差异,来寻求目的地品牌管理中的不足,有助于完善目的地品牌管理方案。本文首先构建了目的地品牌与旅游者情感关系的分析框架和目的地品牌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互联网旅游日记为数据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大连旅游品牌进行了情感评价。结果表明:游客对于大连的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接待服务和社会环境均以正面情感评价为主,但对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的负面情感评价也较为显著;从情绪形容词的总体统计来看,大多数游客都表达出“放松的、愉快的”等积极情绪,并提出了明确的重游意愿。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今后大连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提升可以围绕旅游产品开发、形象定位、基础设施、信息反馈机制等方面展开。
2018 Vol. 33 (2): 154-160 [
摘要
] (
250
) [
HTML
1KB] [
PDF
1632KB] (
2021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