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审稿中心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06年 21卷 2期
刊出日期 2006-04-15

城市
文化
人口
经济
政治
社会
旅游
区域
中部崛起
人口
中部崛起
旅游
1 保继刚, 邱继勤
旅游小企业与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阳朔西街案例
本文以阳朔西街的旅游小企业为例对旅游小企业与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论文首先研究了西街旅游业发展以后产生的种种社会文化变迁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街的旅游小企业在旅游地的社会文化变迁中所发挥的作用:西街旅游小企业的经营内容之一就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旅游小企业的从业人员成为社区社会文化变迁的先锋人群;西街旅游小企业是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进行交流或沟通的一个平台。最终文章得出旅游小企业的存在直接促进或加速了社区的这种社会文化变迁的研究结论。
2006 Vol. 21 (2): 1-4,54 [摘要] ( 239 ) [HTML 1KB] [ PDF 290KB] ( 1588 )
5 李山, 王铮
旅游地品牌化中的旅游形象与旅游口号
本文从旅游地品牌构建的角度对旅游形象进行探讨,得到以下认识:首先,旅游口号是定位口号和营销口号的统称,它们分别表述旅游形象中的理念形象和营销形象。其次,旅游地(品牌)形象规划可分为"确定质量方针——定位理念形象——设计营销形象"三个层次,其中质量方针诉求"内部市场"、营销形象针对"外部市场"、理念形象则是"内"与"外"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再次,旅游地品牌是一个属性——利益——价值的阶梯,其中定位口号传播旅游地品牌属性,营销口号传播的则是旅游地品牌利益和价值。
2006 Vol. 21 (2): 5-11 [摘要] ( 319 ) [HTML 1KB] [ PDF 402KB] ( 3559 )
12 陈德广
差异和差距:中国和北美旅游地理博士学位论文的比较研究
通过对56篇中国旅游地理学博士学位论文和76篇北美论文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滞后于北美,但中国博士论文增长速度快于北美;北美论文选题视野宽泛而中国论文选题视角比较狭窄;北美旅游地理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学科本位特征比较明显,而中国旅游地理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实践驱动比较突出;由于中国和北美旅游业发展背景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或研究者对旅游地理问题认识的差异使其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倾向有明显不同,即使在同一时期也有不同的研究热点。在北美,旅游影响研究和旅游景观/形象/感知研究是两个长盛不衰的课题且涉及的论文数量最多;在中国,涉及最多的研究领域是区域旅游开发/发展和生态旅游。
2006 Vol. 21 (2): 12-16 [摘要] ( 324 ) [HTML 1KB] [ PDF 303KB] ( 1807 )
17 曹霞, 吴承照
国外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研究进展
作为当前国外旅游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之一,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Visitor Management)是一种以游客为中心的新型旅游管理模式。在对国外游客管理方面的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文章从游客需求和偏好研究,游客容量管理,游客行为管理,游客体验管理,游客安全管理以及游客冲击管理等6个方面分析了近年来国外游客管理的研究脉络和研究进展情况,并且指出了其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对国外游客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国内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2006 Vol. 21 (2): 17-23 [摘要] ( 275 ) [HTML 1KB] [ PDF 438KB] ( 3052 )
24 吴丽云, 侯晓丽
影视旅游者旅游动机研究——铁岭龙泉山庄旅游者实证分析
影视旅游是指人们由于受影视剧的影响而对影视拍摄地产生兴趣,进而到该地旅游的现象。影视旅游的产生受到影视剧剧情及剧中象征物的直接影响,游客的出游动机主要为了印证自己在影视剧中的所见所闻。本文通过对龙泉山庄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调查研究发现:影视剧是推动游客前去龙泉山庄游览的主要因素,影视剧象征物对游客旅游动机的形成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影视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机是印证,"寻梦"、"寻找优美的环境"和"逃避"是出游的次要动机。
2006 Vol. 21 (2): 24-27 [摘要] ( 264 ) [HTML 1KB] [ PDF 240KB] ( 3412 )
28 霍云霈, 杨新军, 张兴国
我国高档旅游宾馆空间分布特征与配置研究——以五星级宾馆为例
文章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洛仑兹曲线,分析了1997和2002年我国五星级宾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我国入境旅游业空间格局演变状况,借助二次项回归和等级相关性指数,探讨了五星级宾馆供给状况与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内在关联性,结论显示:我国五星级宾馆受入境旅游业影响明显,空间供给变化趋势与入境旅游业发展态势相似,北京、广东、上海三大入境口岸高档旅游饭店供给的绝对优势地位正在改变,初步形成东南沿海高供给带;最后,以各省区五星级宾馆数为基础,借助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建立了五星级宾馆建设的经济函数,为宾馆建设、化配置提供理论基础。
2006 Vol. 21 (2): 28-31,27 [摘要] ( 278 ) [HTML 1KB] [ PDF 290KB] ( 1288 )
32 邵秀英, 王向东
论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建设——以山西省左权县麻田抗战根据地为例
革命纪念地是我国不同时期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记录,也具有深厚的军事地理和地缘文化价值,以及良好的生态和质朴的民风,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以此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在当代旅游市场上呈现出了良好的市场潜力。特别是随着《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与此相比,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开发管理还不够成熟,开发建设远远落后于其它旅游目的地。本文以抗战大本营——山西省左权县麻田为例,对红色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客源市场、开发建设以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2006 Vol. 21 (2): 32-36 [摘要] ( 272 ) [HTML 1KB] [ PDF 292KB] ( 2735 )
37 梁艺桦, 杨新军, 马晓龙
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
为旅游规划、评价、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运用灰色关联动态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旅游发展的因子进行判识,揭示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选取的各因子对旅游业发展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别,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全国图书、杂志和报纸出版量因子的灰关联度最高,说明该因子的变化对发展我国旅游业有着特殊重要意义;国际铁、公路客车、民用航空飞机拥有量对旅游收入的关联度排名靠后,表明公共交通工具并不如所想的对旅游业发展具有强拉动作用;剩余17个因子对旅游业发展影响程度介于两者之间,尤其是旅行社数、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人均GDP、人均消费性支出和人均储蓄存款余额5个因子的关联度近乎1(均为0.99),说明这5个指标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作用仅次于全国图书、杂志和报纸出版量因子,在推动和促进旅游业快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2006 Vol. 21 (2): 37-40,44 [摘要] ( 372 ) [HTML 1KB] [ PDF 309KB] ( 2185 )
41 程遂营
郑汴一体化背景下开封旅游业发展研究
作为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开封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不小的业绩;但如果从总体上衡量,开封的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提升的景点经济阶段。"十一五"规划中的郑汴一体化战略将为开封旅游的繁荣提供重大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开封应该调整旅游发展战略,依托郑州庞大的客源市场和便利的交通优势,改革景区(点)机制、筹建文化大市场、净化旅游大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旅游城市定位,争取在规划期内实现开封旅游经济的全面振兴。
2006 Vol. 21 (2): 41-44 [摘要] ( 215 ) [HTML 1KB] [ PDF 235KB] ( 1737 )
社会
45 张平宇
沈阳铁西工业区改造的制度与文化因素
沈阳铁西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内外著名的城市老工业区,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计划中唯一的区域性改造试点工程。但长期的技术改造为主策略并未使沈阳铁西工业区摆脱困境。2002年沈阳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为铁西工业区改造提供了新的制度动力。本文简要回顾了沈阳铁西区发展改造历程,重点分析了沈阳铁西工业区改造取得突破的制度和文化原因,讨论了"铁西模式"的内在逻辑和潜在问题及其对其它城市老工业区改造的启示。
2006 Vol. 21 (2): 45-49 [摘要] ( 295 ) [HTML 1KB] [ PDF 293KB] ( 3381 )
50 曹丽晓, 柴彦威
上海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活动空间研究
购物活动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活动类型之一,对老年人日常购物空间的研究是理解老年人与其周围商业环境相互作用的关键,然而目前国内这方面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以上海城市老年人日常活动问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首先对数据进行汇总得出了上海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活动的发生频率、出行距离等总体特征。然后进一步细化,分别总结出各小区老年人的日常购物活动空间模式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市中心老年人的日常购物活动空间比较紧凑,而郊区老年人的日常购物活动空间则相对分散。最后着重从上海市的商业空间及零售业态的变革、商业设施的可达性、老年人购物决策过程三个方面对这种差异性进行了解释。
2006 Vol. 21 (2): 50-54 [摘要] ( 289 ) [HTML 1KB] [ PDF 311KB] ( 2087 )
55 丁雨莲, 陆林
女性旅游研究进展
文章搜索了国内外女性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女性旅游的研究进展,指出国内外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女性旅游者行为、女性旅游市场两方面。文章对比分析国内外女性旅游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异同。研究方法上,国外主要运用社会学、旅游学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的访谈、电话访谈等获取资料,侧重于定量分析,国内多以统计年鉴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习惯于从宏观视角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对国外、国内女性旅游的研究方法及内容的对比分析,作者认为目前女性旅游研究的文献偏少,女性旅游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内容欠系统,成果欠丰富。
2006 Vol. 21 (2): 55-59 [摘要] ( 271 ) [HTML 1KB] [ PDF 280KB] ( 1930 )
60 孟华, 秦耀辰, 李政新
世界遗产: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证
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人类中心主义遭到种种质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应运而生。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具有时间上的相关性,而且具有相同的问题背景,二者的价值取向有着惊人的一致。只有自觉地坚持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人类才有可能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在实践上的全面落实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当前历史条件下,世界遗产为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提供了实证,并可望成为实现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典范。
2006 Vol. 21 (2): 60-64 [摘要] ( 234 ) [HTML 1KB] [ PDF 278KB] ( 1109 )
65 王战和, 许玲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
高新区作为一个崭新的城市空间和带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极核,越来越多地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的经济社会活动和空间结构。本文从高新区作为城市一个功能单元的空间属性出发,分析了高新区建设发展对城市社会新富裕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形成的重要影响;进而分析了高新区建设发展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指出高新区正在逐步演变成为一个集商务、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尚生活区为一体的新的城市空间;最后,本文还简单分析了高新区建设发展带来的城市社会空间的矛盾与冲突。
2006 Vol. 21 (2): 65-66,64 [摘要] ( 262 ) [HTML 1KB] [ PDF 160KB] ( 941 )
城市
67 吕拉昌, 魏也华, 林初升
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若干问题:海外学者的观点
海外学者是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国城市地理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本文就海外学者对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全球化与城市发展、体制改革与城市转型及城市地理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期望加强了解,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中国地理学的发展。
2006 Vol. 21 (2): 67-71 [摘要] ( 306 ) [HTML 1KB] [ PDF 298KB] ( 921 )
72 陈绍愿, 林建平, 杨丽娟, 张虹鸥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竞争策略研究
将城市视为具有生态智慧的特殊生命体,认为城市之间存在着与生物界相似的"生态关系"。首先,在对物种生态位和城市生态位的概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竞争生态位的概念并阐述其内涵。进而,论述城市竞争生态位的多维性以及城市竞争生态位重叠和分离现象的发生机理。最后,将城市竞争生态位理论应用到城市竞争策略的研究中去,从生态智慧的角度对城市竞争策略进行重新解读,指出现代城市应当通过错位竞争策略、选择性变异策略和互惠共生策略来实现城市间的共存共荣。
2006 Vol. 21 (2): 72-76,11 [摘要] ( 242 ) [HTML 1KB] [ PDF 335KB] ( 1660 )
区域
77 鲁凤, 徐建华
基于不同区划系统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解研究
基于不同区划系统,采用锡尔系数分解方法来定量测度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首先,基于省级空间单元,通过一阶段锡尔系数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区域差异的格局及其动态演变;然后,分别基于三大地带——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市、区、自治州)或者县(市辖区、县级市、县)这两类三级结构的地域行政单元,运用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将差异进一步分解至省内差异水平上,由此揭示出不同于省际分析的区域经济差异特征:省内差异是全国总体差异的重要组分,对于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地带间差异和省间差异显著得多。
2006 Vol. 21 (2): 77-81 [摘要] ( 269 ) [HTML 1KB] [ PDF 295KB] ( 1841 )
82 陈顺, 陈才
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与地域发展模式研究
文章阐述了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背景条件,分析了发展农业产业化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身优势、产业基础和在全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和地域发展模式。
2006 Vol. 21 (2): 82-84 [摘要] ( 217 ) [HTML 1KB] [ PDF 160KB] ( 1132 )
85 张晓露, 刘科伟
基于集群创导的关中城镇化发展探讨
当前,我国中西部较落后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城镇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增长缓慢,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持薄弱,缺乏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引,因而导致了城镇化低质推进现象。有鉴于此,本文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借鉴国外集群创导和沿海地区产业集群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经验,通过对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之间互动关系和关中地区实施集群创导的条件和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以集群创导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以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的陕西关中地区城镇化发展思路。
2006 Vol. 21 (2): 85-88 [摘要] ( 252 ) [HTML 1KB] [ PDF 230KB] ( 762 )
89 南平, 姚永鹏, 张方明
甘肃省城市经济辐射区及其经济协作区研究
文章选择了断裂点模型作为定量衡量的方法,应用断裂点公式、场强公式和辐射半径公式,以城市规模和城市距离为起点,计算出断裂点位置及其场强,并选择边界场强计算出了甘肃省14个主要城市的经济辐射半径。依据这一定量化的辐射范围,分析了甘肃省区域内点辐射和线辐射的特点,进而为城市经济协作区的划分、城市化战略以及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006 Vol. 21 (2): 89-92,98 [摘要] ( 324 ) [HTML 1KB] [ PDF 298KB] ( 1296 )
经济
93 袁晓勐, 王宝平
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经济绩效研究
在对全国和陕西省城市化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城市和陕西省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化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对不同类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只有合理的城市化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并试图提出适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道路及其发展对策。文章的主要结论包括:不同城市化因子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全国难以选择统一的城市化模式;不同城市化因子对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经济绩效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大中小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各有侧重。
2006 Vol. 21 (2): 93-98 [摘要] ( 260 ) [HTML 1KB] [ PDF 348KB] ( 795 )
文化
99 彭静, 朱竑
海岛文化研究进展及展望
海岛型区域文化是有别于大陆区域文化的一种区域文化形式和类型。有关海岛文化的研究在国外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十多年来在我国也逐渐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整理,试图对国内外海岛文化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述评,并探讨其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以期对国内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2006 Vol. 21 (2): 99-103 [摘要] ( 406 ) [HTML 1KB] [ PDF 222KB] ( 1436 )
104 梁璐, 司徒尚纪
陕西文学地理初探
本文通过对形成现当代陕西文学地域差异的自然地理因素与人文地理因素进行研究,探索文学空间分异机制,构建文学地理学相应的理论框架。陕西文学发展程度存在地域不平衡,其中地理条件优越,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以及交通要道、文化交流较多的地区多是文学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自然景观的单调与繁复除直接影响着文风的质朴与瑰丽外,更多的通过在地理环境基础上形成的有着独特区域特点的经济类型、生活方式,以及由此所衍生的民风民性等方面曲折地影响着文学家,进而影响其风格。
2006 Vol. 21 (2): 104-108 [摘要] ( 419 ) [HTML 1KB] [ PDF 223KB] ( 1134 )
政治
109 王先文, 陈田
美国县制演化及其对中国县制改革的启示
本文基于文献资料比较系统地考察了美国县制的起源、模式及特征,重点总结了工业社会到来时美国县制发生的危机、原因、对策和结果,论述了美国县制在后工业社会崛起的机理,最后总结了美国县制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我国县制改革的启示。
2006 Vol. 21 (2): 109-114 [摘要] ( 275 ) [HTML 1KB] [ PDF 350KB] ( 2914 )
人口
115 朱宇
城镇化的新形式与中国的人口城镇化政策
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不同于发达国家相应发展阶段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新的城镇化形式对我国城镇化政策的影响,分析了上述城镇化的新特点和新形式在我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政策上的意义,认为相关研究和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对上述新特点和新形式予以更多的关注。
2006 Vol. 21 (2): 115-118,128 [摘要] ( 250 ) [HTML 1KB] [ PDF 203KB] ( 1558 )
119 吴文恒, 牛叔文, 杨振
河谷型城市兰州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初步研究
人口容量规模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议题,尤其河谷型城市。基于用地空间、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规模的测算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中心城区为例,估算了其在该三个因素下的各自适宜人口规模和最大人口规模,进而反映出河谷用地空间对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限制作用较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更为强烈,并根据木桶原理最短边,得出现有条件下适宜人口规模为230.56万、最大人口规模为342.17万的基本结论。
2006 Vol. 21 (2): 119-123 [摘要] ( 360 ) [HTML 1KB] [ PDF 213KB] ( 1070 )
中部崛起
124 周玉翠, 陆玉麒, 陈晓华, 马远军
网络化时代中部崛起新思维
文章研究了网络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网络化时代区域发展的主要模式,网络化时代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从交通邮政网络的输送能力和实际输送量研究了中部6省与广东在传统网络方面的差距,从现代通信网络的输送能力和网络使用状况研究了中部6省与广东省现代电子网络的差距。网络化时代中部崛起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重新认识资源优势并不等于经济优势,有选择地发展几个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育优势产业,增强规模效益,优化区域发展空间结构,区域体制创新,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重视人才工程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06 Vol. 21 (2): 124-128 [摘要] ( 278 ) [HTML 1KB] [ PDF 255KB] ( 1043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