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注册
|
遗忘密码?
读者在线: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作者中心
|
审稿中心
|
在线期刊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广告合作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018年 33卷 3期
刊出日期 2018-06-15
城市
文化
经济
社会
旅游
区域
乡村
进展与动态
进展与动态
1
金万富, 王少剑, 邓神志, 刘扬
互联网技术应用对零售业空间组织影响研究进展
互联网技术应用对零售业空间组织的影响已成为当今学术界研究热点。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了国内外互联网技术应用对零售业空间组织结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与布局、市场空间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并提出了未来人文地理学须进一步强化的研究内容。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互联网技术应用对零售业空间组织影响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且涉及到经济地理学和商业学等学科,研究方法主要以定性为主,且定量研究日益增多,但对互联网技术应用对传统零售业区位选择和销售腹地的影响、中小网络零售企业空间组织、运输距离对网络零售企业销售空间影响以及出口跨境网络零售企业销售空间格局等方面研究还需完善,未来研究应注重吸收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强化实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2018 Vol. 33 (3): 1-10 [
摘要
] (
796
) [
HTML
1KB] [
PDF
1986KB] (
2103
)
11
徐燕, 余斌, 李江敏, 朱磊, 陈国磊
西方国家社区玩耍与游憩观察系统方法的应用研究及启示
随着户外游憩研究的不断深入,获取有效游憩行为和环境信息的重要性突显,美国学者麦肯奇(McKenzie)研创出社区玩耍与游憩观察系统方法(System for Observing Play and Recreation in Communities,SOPARC)能够瞬时批量高效获取户外游憩活动信息,因而在西方游憩行为研究中逐步获得广泛运用。本文使用文献检索和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和分析近年西方学者对社区玩耍与游憩观察系统方法的主要应用成果,归纳出西方学者对SOPARC应用研究的热点。通过西方学者应用SOPARC方法研究的特点评述,提出该方法对我国研究的若干启示:SOPARC方法科学有效,能够为我国游憩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但引入应用需要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改进;SOPARC方法应用广泛,可主要用于游憩行为调查、游憩设施和环境规划及游憩地管理中。
2018 Vol. 33 (3): 11-19,160 [
摘要
] (
389
) [
HTML
1KB] [
PDF
1969KB] (
1596
)
20
赵燕慧, 路紫, 白龙
心理地理学视角下空难暴露人群心理应激机制分析及其理论延伸
跟踪心理地理学相关网站信息和心理地理学情境主义“漂移”论代表性研究成果,开发一个二维的心理应激主观评测方法,通过情境下的深度访谈旨在从情境再现时空难暴露人群心理活动视角揭示其心理应激作用机制,将其具体概括为一个由时间过程特征和空间接近特征、个体心理应激行为和群体心理应激行为、消极心理反应和积极心理反应组成的相对应与互转化的组合范式,进而进行风险感知水平、心理意识力、区域差异的讨论,以说明情境“漂移”论对心理应激研究的支持。这项研究的特色在于将空难暴露人群心理应激机制研究建立在心理地理学情境“漂移”论的基础上,从而体现心理地理学的学科意义。
2018 Vol. 33 (3): 20-26 [
摘要
] (
481
) [
HTML
1KB] [
PDF
1292KB] (
1613
)
社会
27
宋伟轩, 王聪, 刘春卉
中国大城市新建中产阶层化现象的供给端解析
中产阶层化是一个多元、复杂、变化的社会空间重构现象。作为我国大城市中产阶层化的主流模态,新建中产阶层化是由政府和资本力量主导,通过拆建实现的社区建成环境改善和社会结构跃升现象。以南京内城为例,分别从政府经营城市、资本循环增值和资源非均衡配置逻辑解读新建中产阶层化的驱动机理,进而从城市空间嬗变、社会阶层分化和被置换群体利益剥夺等方面探讨新建中产阶层化的多重效应,随后在分析中产阶层化模式将由“拆建型”向“侵替型”演进的趋势下,提出未来中产阶层化研究应更多强调供给与需求等多视角的互补与融合,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中产阶层化理论模型,并引导中产阶层化社会空间实践走向更加公平与可持续。
2018 Vol. 33 (3): 27-33 [
摘要
] (
329
) [
HTML
1KB] [
PDF
3105KB] (
1482
)
34
申卓, 王德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大型足球赛事球迷当日空间行为特征研究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以2014年3月上海申花与杭州绿城、上海上港对上海申鑫两场足球赛为研究对象,分析和归纳了观赛球迷的分布特征、活动特征,并进一步探索了球迷的行为对于球场周边商业体的影响,以此来分析大型赛事球迷的空间行为特征,希望能够对未来的城市相关设施规划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球迷的分布涵盖市域、呈现类圈层结构。球迷的出发时间与球赛开始时间相关,大部分球迷的出行目的较为明确。球迷对于球场周边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商业体有影响,且商业体距离球场越远,影响越弱。最后,对于手机信令数据在大型活动或特定人群特征分析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一些讨论思考。
2018 Vol. 33 (3): 34-43 [
摘要
] (
330
) [
HTML
1KB] [
PDF
8371KB] (
1498
)
文化
44
吴少峰, 戴光全
异托邦:音乐节事活动的空间实践——以迷笛音乐节为例
文章使用异托邦理论为概念框架,以迷笛音乐节为案例,通过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法,试图揭示音乐节空间实践中构建的另类特征。研究发现,迷笛音乐节所承载的功能逐渐由叛逆的“出口”转变为“好玩”的生活方式;音乐节事空间实践中呈现出多元的功能并置,矛盾与流动的融合;音乐节事空间的文化实践也呈现出日常结构的超越与反抗,以及作为理想的补偿空间。周期性节事时空实践中文化的稳定性则使其成为对称而不可分割的系统性时空。该研究为节事空间提供了新的认知途径,也从节事的角度丰富了异托邦理论的微观案例。
2018 Vol. 33 (3): 44-51 [
摘要
] (
399
) [
HTML
1KB] [
PDF
2033KB] (
1691
)
52
高雁鹏, 徐筱菲, 修春亮
基于GIS的沈阳旧城区叙事空间研究
20世纪60年代,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始于西方历史学、文学领域。直至20世纪末,叙事学开始转向空间领域研究形成空间叙事学,并被逐步应用到城乡规划中,尤其是城乡空间结构等领域。空间叙事学不仅关注城市发展中的物化要素,更加注重物化要素所代表的城市文化和城市记忆等非物化要素的深入挖掘,是探究场所本体与场所精神的重要研究思路。本文从空间叙事学出发,基于GIS平台运用核密度及K函数对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沈阳旧城区人工叙事要素和人文事件叙事要素进行点模式量化分析,得出沈阳旧城区叙事空间的总体结构,以及叙事点核、叙事廊道、叙事簇群等叙事空间结构单元,指出沈阳旧城区叙事空间的动态发展性、功能多样性和历史传承性特点,探讨了叙事空间的经济驱动、自然要素、城市定位和交通发展四大演变机制。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叙事空间理论对沈阳旧城区叙事空间进行分析,结果具有文化地理和城市地理双重属性,丰富了城市研究在该视角下的研究成果。
2018 Vol. 33 (3): 52-59 [
摘要
] (
363
) [
HTML
1KB] [
PDF
5361KB] (
1511
)
经济
60
袁媛, 刘菁, 陈逸敏, 尤智扬
基于遥感影像及在线房租数据的城市内部贫困空间测度研究——以广州市内城核心区为例
学界以社会经济指标(人口普查、问卷调查等)为主导测度城市内部贫困空间,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但是普查数据周期长、贫困群体社会经济数据可获得性低,如何制定全覆盖、多方位、易获取的测度指标是该项研究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文尝试使用遥感影像、在线房租等公众可获取的数据,采用FETEX2.0、WEKA等软件,利用三个指标(土地覆盖指数、复杂度、单位房租)建构基于大数据的贫困指数,测度广州市内城核心区718个居委会的贫困得分。再将测度结果与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度的贫困空间对比分析,探究两种测度方法的区别和适用性。结果显示:①两者的测度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尤其对前5%最贫困的居委会具有较高重合度;②本文建构的大数据贫困指数对城中村、传统工业区等典型贫困空间识别效果更好。本研究使用易获取、更新周期短的数据,有利于城市贫困空间分布的实时监测,对引导精准分配扶贫资源、有效实施贫困社区更新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2018 Vol. 33 (3): 60-67 [
摘要
] (
336
) [
HTML
1KB] [
PDF
2198KB] (
1286
)
68
尹上岗, 宋伟轩, 马志飞, 李在军, 吴启焰
南京市住宅价格时空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
以2009—2017年南京市“一主三副”商品房社区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GIS地统计分析中的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一主三副”住宅价格空间分布进行模拟和估计,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社区属性、商业区位、交通区位、服务区位和景观区位等类型变量对住宅价格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南京市房价总体上呈现主城向副城递减的中心外围模式,“一主三副”住宅价格空间结构呈现出同心圆和扇形融合的混合模型。②中心位势对主城住宅价格影响相对下降,对副城影响相对提升,交通位势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住宅房龄、绿化环境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由主城向副城递减,山水景观的影响由长江沿岸向外围递减。③主副城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具有空间异质性,其中主城受距CBD距离、住宅建筑年代和绿化率的影响较大,而副城主要受距地铁站距离、距景观资源距离的影响。
2018 Vol. 33 (3): 68-77 [
摘要
] (
365
) [
HTML
1KB] [
PDF
8676KB] (
1512
)
区域
78
赵雪雁, 李东泽, 李巍, 严江平
西北地区农村儿童日常生活时空间特征研究
以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河西村、马家堡村为研究区,采用生活日志调查、感知图像、访谈等方法,获取案例村乡村儿童一周生活日志调查数据、一周生活内容回忆图画以及访谈数据,揭示了西北地区农村儿童日常生活的时空间规律:①学校作息时间、家庭就餐时间是农村儿童日常生活时间节律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游戏时间、看电视时间形成日常生活时间节奏的重要节点;周内与周末时间利用具有节奏相似性和内容差异性。②农村儿童日常生活空间类型有限,并且具有动态性,广场、院落周边是农村儿童户外生活的重要场所;③不同类型农村儿童日常生活时空间特征具有差异性,具体表现在留守儿童与父母在家型儿童、男童与女童的差异。研究认为,应从社会生态系统角度全面认识农村儿童日常生活。社会排斥、非社会性行为从社会、心理两方面影响农村儿童日常生活时空间行为。
2018 Vol. 33 (3): 78-88 [
摘要
] (
360
) [
HTML
1KB] [
PDF
3031KB] (
1798
)
89
殷洁, 罗小龙, 肖菲
国家级新区的空间生产与治理尺度建构
国家级新区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新国家空间类型。首先,论文从新国家空间的理论视角出发,认为国家级新区是我国新时期国家空间选择偏好从城市内部空间转变为城市群体空间的产物,是国家为参与全球城市竞争和承接全球产业转移而在城市—区域尺度上构建的新地域组织。其次,论文研究了国家级新区的空间生产,发现其在微观尺度上具有多尺度行政区跨界联合的特征,并且表现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机制。然后,基于空间生产与尺度重组的密切联系,论文同时研究了国家级新区治理建构的情况。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国家级新区空间治理结构,发现影响国家级新区尺度重组进程的关键因素,是新尺度与原有行政区划的耦合程度。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文对国家级新区未来治理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2018 Vol. 33 (3): 89-96 [
摘要
] (
247
) [
HTML
1KB] [
PDF
2177KB] (
1285
)
城市
97
郝新华, 周素红, 彭伊侬, 文萍
广州市低收入群体户外活动的时空排斥及其影响机制
低收入群体的社会公平问题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时间地理学的兴起,居民时空间活动为探讨低收入群体的社会排斥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文章引入“活动排斥”概念,构建了一套定量衡量居民活动时空排斥程度的指标体系,归纳出时空排斥的衡量因子,将对时空排斥问题从描述统计层面深入到排斥衡量与解释层面。研究发现:低收入群体在活动空间范围与活动等级、丰富度等多个层面与整体评价水平存在差异,户外活动确实受到排斥。这种排斥现象受到受刚性活动时间及个体的社会经济属性等因素的明显制约;居住社区周边的设施服务供给、邻里社交网络等因素分别作用于各个时空排斥维度。
2018 Vol. 33 (3): 97-103,111 [
摘要
] (
232
) [
HTML
1KB] [
PDF
1507KB] (
1119
)
104
胡述聚, 李诚固, 申庆喜, 马佐澎
长春市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及空间类型研究
构造了一个由数量老龄化、结构老龄化和密度老龄化三个指标所组成的综合老龄化指数(CAI),并建立了一套人口老龄化空间类型划分方案,运用多尺度空间自相关分析对长春市人口老龄化空间的时空演变及空间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春市近10年出现了老年人口郊区化的趋势,人口老龄化空间的“中心—边缘”分布格局在10年内没有发生显著改变,但空间扩散趋势十分明显,东部和南部近郊区出现了明显的人口老化趋势。②长春市形成了残留老化、集聚老化、自然老化和集聚稀释四种不同的人口老龄化类型区。城市核心区和远郊区形成以非老年人口大量流失为基本特征的残留老化型地区,而近郊区则形成以年轻人口大量涌入为特征的集聚稀释型地区,人口老龄化空间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城市中心区和远郊区的老化程度高于近郊区的夹层结构。
2018 Vol. 33 (3): 104-111 [
摘要
] (
309
) [
HTML
1KB] [
PDF
2225KB] (
1947
)
112
贺席燕, 赵航, 黄红良
贵阳市道路拥堵状态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基于出租车GPS大数据
利用贵阳市出租车GPS数据,建立ArcGIS空间模型计算路段平均行程速度,以空间数据库和ArcGIS空间分析为技术支撑,分析道路拥堵状态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路网平均行程速度的时间分布特征具有高度相似性,且工作日与休息日分布差异大;②工作日高峰时段拥堵区域分布主要以老城区为主。休息日总体上呈现离散分布趋势,且晚高峰时段交通状况比早高峰更拥堵;③工作日早高峰交通拥堵路段呈由中心核心区逐渐向外围扩散的趋势,晚高峰呈由外围向中心核心区聚拢趋势。休息日早高峰不明显,晚高峰呈现由外围区域向内聚拢趋势。基于上述时空演化规律,从城市功能分散、城市道路网、城市空间发展、城市公交系统等方面讨论了贵阳市城市道路交通优化调整对策。
2018 Vol. 33 (3): 112-120 [
摘要
] (
253
) [
HTML
1KB] [
PDF
7444KB] (
1521
)
乡村
121
杨立国, 龙花楼, 刘沛林, 刘小兰
传统村落保护度评价体系及其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例
传统村落在全球化、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面临诸多破坏,因此,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原真度、活态度、完整度、传承度四个方面,构建了传统村落保护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函数。在对其保护状态进行阶段划分的基础上,通过湖南省的案例研究发现:①湖南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度整体处于中度保护,且内部差异明显;②四项准则层中原真度和整体度较好,而活态度和传承度较低;③24项指标内部差异较大,建筑风格原真度等两项指标较好,而农业生产活态度等3项指标则较弱;④案例研究验证了构建的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评价函数的可行性。
2018 Vol. 33 (3): 121-128,151 [
摘要
] (
325
) [
HTML
1KB] [
PDF
2343KB] (
1816
)
旅游
129
李君轶, 纪星, 李振亭
欧美旅游者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情感体验时空变化
以时空思维为指导,从情感社会学、认知心理学、时间地理学等多学科角度,深入地展开了对旅游者情感体验的研究。采用访谈、问卷等方法,系统探索了欧美旅游者情感体验的影响因素。基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实际情况与欧美旅游者的表达习惯,参考双因素情感模型,确定基本情感词汇,建立情感轮分析模型进行数据收集,计算旅游者情感体验值。从时间、空间及路径3个角度,探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欧美旅游者情感体验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和路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欧美旅游者的积极情感体验整体呈倒“U”型波动,消极情感体验整体呈“U”型波动;欧美旅游者情感体验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聚集节点与景区主要展馆高度契合的特点;旅游者的游览路径和游览顺序会影响其情感体验。
2018 Vol. 33 (3): 129-136 [
摘要
] (
325
) [
HTML
1KB] [
PDF
3207KB] (
1522
)
137
赵莹, 张朝枝, 金钰涵
基于手机数据可靠性分析的旅游城市功能空间识别研究
随着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有地理空间信息的“大数据”受到人文地理学者的关注。本文关注手机移动数据的旅游研究价值,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慈利县为例,首先分析了通信公司漫游用户数、基站网流量和话务量代表实际游客量的可靠性程度,然后探讨了漫游用户数波动对大尺度行政区的功能空间反映,最后挖掘了网流量波动对小尺度基站区的功能空间识别。结果显示,漫游用户数仅在旅游区对实际游客量具有可靠性,基站网流量比话务量的可靠性更强;漫游用户数在旅游区的波动幅度更大;基站网流量的空间因子分析识别出日常居住区、重点旅游区等功能空间。
2018 Vol. 33 (3): 137-144 [
摘要
] (
241
) [
HTML
1KB] [
PDF
2394KB] (
1191
)
145
陆依依, 保继刚
城市边缘区域“家”到“商业的家”的空间演变——以西双版纳景洪市为例
在全球化和流动性视野下,“家”是近年来西方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的新兴话题。本文以西双版纳景洪市的曼景法村和曼弄枫村为案例,展示了位于城市边缘区域的“家”到“商业的家”的空间演变过程与结果。研究发现:城市边缘区域“商业的家”从初始阶段就有相对严格的边界,且边界愈来愈严格。主要原因有:传统宗教信仰与现代游客失序行为的冲突、不同的旅游参与方式及现代化的影响。空间边界严格这一特点所带来的结果是城市边缘区域中民族“商业的家”逐渐失去吸引力和市场。
2018 Vol. 33 (3): 145-151 [
摘要
] (
321
) [
HTML
1KB] [
PDF
1475KB] (
1694
)
152
苏建军, 孙根年
中国旅游投资增长质量的时序动态变化与地区差异
旅游投资增长质量对旅游业高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利用1999—2014年中国旅游投资省际面板数据,从产出效率与运行过程两方面,系统分析了旅游投资增长质量的时序动态变化与地区差异。结果表明:①考察期内旅游投资增长产出效率提升明显,并处于中高水平。但东中西区域差异明显,中西部旅游投资增长效率低于东部地区,具有一定阶梯性。②旅游投资增长时序波动性较明显,呈现出时冷时热的变化态势,体现出总体稳定性欠佳。东中西区域的稳定性也较差,但自2011年后有所改善。③旅游投资增长协调性不好,表现为旅游投资增长滞后于旅游发展需求。旅游产品(项目)开发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还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旅游新需求。这为提升旅游投资质量提供了新的参考与依据。
2018 Vol. 33 (3): 152-160 [
摘要
] (
393
) [
HTML
1KB] [
PDF
2032KB] (
1294
)
2011 © 人文地理编辑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